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班班通平台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历史育儿
音美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辅导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材目录

一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二 校园科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四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五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六、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

七、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

电子课本教科书图片

全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资料打包


扫码下载全册Word文档教案资料

下载地址

http://m.1ydt.com/v/box-11_34_44_75


知识点总结

一  认识正、负数

1、除0外,不带“—”号的数是正数。(像:7,+5,……)

带“—”号的数是负数。(像:—3,—155,……)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3、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 :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   (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 余数作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 分   求最大公因数  (列举法、短除法)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 分   求最小公倍数  (列举法、短除法)

分数比大小   (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找公分母)

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思维导图


1、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2、米的区别:

不带单位的分数,无实际意义,只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的3份);

带单位的分数,有实际意义。

(表示:,是一个具体的长度)

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0.5      =0.25      =0.75     =0.2     =0.4      =0.6     =0.8 

=0.125     =0.375     =0.625    =0.875     =0.05      =0.04。


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无括号时从左向右算。

1、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2、简便计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减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a-b-c=a-(b+c)

去括号、添括号时注意: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添括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四  方向与位置

1、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如:(3,5)表示第3列第5行

3、怎样描述位置:在( )偏( )( )度方向上,距离( )( )米处。

4、怎样描述线路图:从 某地 向 什么方向 上走 多远 到达 某地 。


六  统计

1.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单式与复式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复式有图例,而单式的没有

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0、【体积单位换算】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八  可能性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