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7-9年级电子课本高清教材图片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配套初中历史精选资料汇编
初中历史学习好,三种方法记得牢
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化简记忆法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2)公式记忆法
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
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4)列表图示法
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5)联想法
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
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
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6)串字法
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7)口诀法
通过综合取舍,把一些零乱的内容整理成比较整齐的押韵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编成这样的口诀:
西方列强不让富,先进技术难传入。
清朝内部有顽固,阻挠破坏搞洋务。
整个运动缺核心,几个总督和巡抚。
技术设备单纯引,根本原因在制度。
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1)记人名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同学们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
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同学们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常用的初中历史万能公式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1)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2)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模式1:对比近代不平等条约:时代背景+签约国+内容+对中国危害;
模式2:统一局面:背景+由谁统一+政权建设+地位+疆域+结局;
模式3:农业发展的表现:工具发明与改进+耕种方法+生产经验积累+农作物种植和推广+开垦荒地、施肥+兴修水利+开发边疆;
模式3: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部门的扩展+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水平提高;
模式4:商业:商品种类+集市和城市+货币+对外贸易;
模式5:文化特点:时代特征+风格+影响+世界地位+是否兼收并蓄+是否全面发展;
模式6:分析革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矛盾冲突+谁参加谁领导+以何手段发动+导火索;
模式7: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性质+领导因素+民众因素+战略战术因素+内部关系+敌方的战备+交战国双方综合
国力因素+国际因素;
模式8: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
模式9: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条件:资本+雇佣劳动力+生产技术+原料+环境+市场;
模式10: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观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干部条件);
模式11:文化发展的原因: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前代;
模式1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的交流+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初中历史常考基础知识强化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31.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的事件是— 港澳回归
3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或称为( 光荣革命)
36、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3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3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 》的发表。
39、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 巴士底狱 。(法国国庆日)
40、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派掌握政权。
41、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794年热月政变
4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机 ”。
43、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是—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 。
4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47、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明治维新
48、标志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事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5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51、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5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
53、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54、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世界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5、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 》的发表
56、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57、标志着二战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58、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59、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6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65、明治维新— 日本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6、农奴制改革— 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7、 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68、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
69、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70、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1、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3、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4、兴中会的性质—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5、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7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
7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80、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81、巴黎公社的性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82、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6、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实质—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8、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8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90、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2、欧盟的性质—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93、冷战政策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
9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9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 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