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三上数学第456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12-24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电子课本汇编

第123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你们认识这几种野生动物吗?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吗?

伴随悠扬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

学生回答: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麋鹿和狐狸都属于哺乳类。

2.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份统计表,你能从统计表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

3.提问: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3:我国湿地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二、互动新授

1.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哪一个呢?

出示教材第37页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1)提问:要想算出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

(求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我国湿地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列式为:271+122=)

(2)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

①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

②汇报讲解。

师:你们和这位同学计算得一样吗?下面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的计算过程。(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讲解)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2 7 1

      + 1 2 2

        3 9 3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笔算的时候,相同数位要对齐,并从个位加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判断。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第37页例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1)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试着在答题纸上计算。如果遇到问题,请与自己小组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

(2)师: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71+31=302(种)

       2 7 1

    +  3 1

       3 0 2

(3)提问:同学们,如果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出示:271+903=

①小组合作,在答题纸上进行计算。

②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从个位加起,1+3=4,个位上写4;十位上7+0=7,十位上写7;百位上2+9=11,满十向千位进1,百位上写1,千位上也写1,因此271+903=1174。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 7 1

     +9 0 3

     1 1 7 4

(4)师: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满十就向百位进1;如果百位满十就向千位进1。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两道例题中的三个算式(271+122,271+31,271+903),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271+122是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而271+31和271+903都是进位加法。在271+31中十位上满十,要向百位进1;在271+903中百位上满十就要向千位进1。

(2)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比较、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4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前4道计算题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另外4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4)后4道题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教师强调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同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2.活学活用。

出示问题:丁丁和妈妈在比身高,你知道妈妈身高多少厘米吗?

丁丁:我身高137厘米。

妈妈:我比你高29厘米。

(1)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137+29=166(厘米)。

(2)集体交流、订正,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连续进位加法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以及一个数与接近整百的数相加时口算方法。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与接近整百的数相加时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验算的多种方法,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国湿地不但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还孕育了各种各样的湿地野生植物。瞧!今天老师就带了某湿地野生动、植物的一些信息。(多媒体课件随着音乐播放收集的某湿地的动、植物图片。)

2.质疑:欣赏完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这湿地有野生动物多少种?这湿地有野生植物多少种?在这湿地中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共有多少种?……)

引导:同学们,看完资料我们知道了野生动、植物正濒临灭绝,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环境的保护,珍惜每一处花花草草,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保护环境!

二、互动新授

1.迁移渗透,尝试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45+298=

(2)如何计算呢?(列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列竖式计算出结果。

①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②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

③学生评价。(板演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如果有错误,请给予纠正。)

讨论:这与我们前面学的笔算加法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不同点:前面所学的是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而今天学的是两次进位加法。因此更要记住要加进位“1”。

(3)提问:连续进位加法除了用竖式计算外,还可以用口算。如何口算出结果呢?我们试试看。

①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示:注意观察两个加数,看看有什么特点?

②小组合作,交流口算方法。

③小组推举代表展示口算方法,并说明理由。

生1: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多加了2,再减去2。也就是:

445+298=445+300-2

       =745-2

       =743

生2:400+200=600,40+90=130,5+8=13,600+130+13=743。

生3:445+298=443+300=743。

……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445+298=445+300-2=745-2=743”这种方法最简便,因为298最接近300,把445与300相加,多加了2就再减去2,这样很容易口算出结果。)

小结:在计算一个数与接近整百的数相加时,不但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还可以把这个数与整百数相加,多加了几就再减去几,少加了几就加上几进行口算。

2.合作学习,探究验算方法。

检验: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呢?

(1)学生边看书,边思考验算方法。教师巡视,适当引导、提示。

(2)小组内反馈验算结果,交流、讨论验算方法。

(3)汇报验算方法。鼓励学生并肯定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并让学生说出验算根据,还可以小组互相帮忙。如:

生1:我用743-445,看得数是不是298。(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验算)

生2:我用298+445,看得数是不是743.(根据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

生3:我用743-298,看得数是不是445.(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验算)

说明: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练习时就用那一种进行验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订正。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第(2)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集体交流、订正。

(3)同桌合作完成第(3)题。先互相提出问题,把所提的问题记录在答题纸上,然后把问题进行归类并列式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连续退位减法   第 3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归纳笔算减法的法则,并能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并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学生自由回答)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国产动画也有了很大发展,陆续出产了许多新的动画作品。这里是“2004~2011年度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统计表中所给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有关于减法的问题吗?

生1:2004年比2005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生2: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生3: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性地板书提出的问题。

3.质疑: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减法问题,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减法的计算。(板书:减法)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问题: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1)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要知道2011年生产了多少部动画片与2009年生产了多少部动画片。)

(2)引导学生看统计表并解答。

①指名列出算式:435-322=

②用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方法试着列出竖式算一算。

③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提示:列式时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减起?

④全班反馈,汇报计算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 3 5

   - 3 2 2

     1 1 3

教师边板书,边说明: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学习例2。

师:同学们可真棒!能独立解答例1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2)“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这一问题你能解答吗?试试看。

(1)指名列出算式:435-86=

(2)学生分小组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引导: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个位“5-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退1后是2,“2-8”不够减,从百位退1,十位上加10再减,即“12-8=4”,百位借1后是3。)

(4)班内交流。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个位:5-6不够减,从十位退1,得15-6=9。十位:3退1后是2,2-8不够减,从百位退1,得12-8=4。百位:4退1后是3。

(5)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巩固计算方法。

3.比较例1和例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汇报:相同点:都是减法,在笔算的时候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不同点:例1是不退位减法;例2是连续退位减法。在计算例2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退1后还不够减,从百位退1,十位上加10再减。

4.总结归纳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

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

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每一位计算时先减去被退走的1。

(3)课件出示歌谣:计算遇到退位减,本位不够向前点。前位退1变成10,再和本位加后减,哪位上有退位点,先退1后再来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4名同学上台板演前两组,并说说计算方法。

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每一位计算时先减去被退走的1。

2.数学诊所。(课件出示题目)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先说明病因,然后再订正。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第41页统计表提出的不同问题并进行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减法验算。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减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知道了不少有关国产电视动画片的信息,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条关于国产电视动画片的信息。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并解决问题: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13-158=,并计算出结果。

(2)集体订正。

(3)指名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注意从个位减起。)

3.改变信息,导入新知。

(1)改变信息:如果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那么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呢?

(2)解决问题:

①学生列式:403-158=

②对比:“403-158”与“413-158”中的被减数中间有0。

4.揭示课题:在退位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时该怎样减呢?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二、互动新授

1.自主探究。

(1)学生尝试计算:403-158=

(2)学生独立思考:计算“403-15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交流释疑。

(1)小组讨论:计算“403-15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演示释疑:教师通过计数器和竖式讲解。

师借助拨珠演示讲解:

个位:3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剩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10与个位的3相加得13,13-8=5,在个位上写5。

十位: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是9,9-5=4,十位上写4。

百位:百位是4,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3,3-1=2,在百位上写2,最后结果是245。

师小结:用竖式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与前面学的连续退位减的方法相同。被减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减法,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上一定要用9减。

3.尝试验算。

提问:这道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需要进行检验。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的验算方法,今天的减法又该怎样验算呢?

(1)学生独立探索验算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在答题纸上进行验算。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和验算方法。

(3)交流汇报验算方法。

指名汇报并展示验算过程,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方法1:用被减数减差,即:

(教师板书:减数+差=被减数或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小结:刚才同学们验算时所用的方法都不错。以后我们就用刚才所用到的这些方法来进行减法的验算。也就是用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再独立进行计算,并验算。

教师强调:被减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减法,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上一定要用9减。

2.出示题目:被△盖住的数字是多少?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生活中的数学   第 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根据实际生活需要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生活需要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同学们,小红一家在商场购物,买好了所需的三种商品来到了收银台前。收银员要算出应收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他们买的哪三种商品以及每种商品的价格)

(课件出示“销售清单”)根据销售清单你知道了什么?

(从“销售清单”中知道小红一家买了一台空调扇、一台学习机和一盏护眼灯。还知道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

二、互动新授

1.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从“销售清单”中获得的信息帮收银员算一算应收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试着计算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3)班内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558+225+166=949(元)

小结:计算连加时,前两个加数的和直接加上第三个加数,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列竖式时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2.设疑:请大家帮小红的爸爸算一算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方法一:他们买了三种商品,把三种商品的价格加起来,就是爸爸应付的钱,也就是558+225+166=949(元)

(4)小结:解决这一问题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更好,更适合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呢?

①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②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估算的方法更好,更适合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爸爸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需要精确的答案,只要快速算出大约数据就可以了。

小结: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因此要精确计算;而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不需要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我们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反馈完善

1.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1)小组讨论、交流。

(2)班内汇报。比如:我们要到商店买东西需要带多少钱的时候可以运用估算;售货员找钱和购物人付钱的时候就需要准确计算,而估算就不行了。

教师强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商品

电话

电饭锅

自行车

录音机

价格

123元

306元

425元

368元

如果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录音机,她带1500元够吗?

(1)独立完成,做在答题纸上。

列式为:3.6+425+368≈1100(元)

1500元>1100元,够了。

(2)班内展示。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6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组内交流、整理知识。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课后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

(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

2.导入:同学们都认真做了整理,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细致地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互动新授

1.思考与练习。

(1)(出示教材第47页第1、2题)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2)学生互换答题纸,订正计算结果。

2.提问:我们在计算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集中反馈与补充。

(4)复习笔算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①分组讨论。

②小组选取代表,班内汇报。

(5)请同学们从以上加减法算式中各选一个进行验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6)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笔算加、减法时可先进行估算,再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做完后用验算的方法进行检查,同时,书写、计算都要认真,相信每个同学的计算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3.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第3题第(1)小题。看看大家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第3题第(2)小题。圈出得数大于200的算式。

先估算,然后再计算。

出示第3题第(3)小题教材中的情境图。

(1)说一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要求问题1需要哪些条件?

①小组交流。

②列出算式,并解答。

③指名说说解题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问题2,再集体交流、汇报。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第1题。

先说说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后进行计算,并验算。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第2题。

先看图说说图意,然后根据图意解决问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课题:倍的认识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想请一些同学上台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2.按要求完成游戏。

先请3名男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排;然后请6名女同学到前面来,3个3个地站在一起,站在男同学的后边排成一排。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男、女同学的站队情况,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男同学人数比女同学人数少;女同学人数比男同学人数多;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就几人站成一组;女同学人数有2个3人……

4.揭示课题。

解释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倍”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互动新授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数。

(2)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用圆片代替胡萝卜用小棒代替红萝卜。)

第一行先摆出2根胡萝卜。

(3)师小结: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胡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3倍。

(4)圈一圈,填一填。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0页,完成例1的填空。

①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②教师演示课件,集体订正。

2.巩固“倍”的概念。

课件出示:

3.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动手操作。

问: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同学们会摆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动手摆一摆。

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地看出来?

汇报交流: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因为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第二行摆4组3个,一共就是12个。

有的学生3个一组地摆,也可能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地依次摆开,这时让学生观察并区分这两种摆法,知道3个一组摆较好。

学生上台边说摆的过程,边板演。

(2)结合实际说一说。

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的例子,用倍的关系说一说。

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

(3)师小结:比较谁是谁的几倍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以小数为1份数,再看看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几个这个数。

三、反馈完善

1.拍手游戏。

老师拍4下,学生拍的是老师的3倍。

老师拍2下,学生拍的是老师的4倍。

同桌对拍练习。

2.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然后填空。

教师强调:比较谁是谁的几倍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以小数为1份数,再看看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

3.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互相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课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第 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看,同学们正在大扫除呢!(出示教材第51页例2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2.根据以上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擦桌椅的和扫地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擦桌椅的比扫地的多多少人?

生3:扫地的比擦桌椅的少多少人?

生4: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问题。

3.谈话:同学们,你们可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一共有多少”和“比多少”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这可是一个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吧!(教师板书课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互动新授

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1)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说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知道了擦桌椅和扫地的学生各有多少人。问题是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小组合作,分析解答。

质疑:应该怎样解答呢?为什么?

①让学生先思考再分小组讨论。

②小组选出代表全班汇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组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也就是用12÷4=3。

生2:我们小组画了一张示意图,能清楚地看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因此用除法计算,12÷4=3。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2÷4=3。

③问:在3的后边能不能放单位名称呢?(不能)教师强调:“倍”可不是单位名称,它只能表示倍数关系,不能作为单位,因此得数后面不用写“倍”。

(3)提问: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是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顺利地解决了,同学们的表现真好。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你是怎样验证的?

①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②全班汇报交流:扫地的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解答正确。

③教师补充答话。

2.拍手游戏,加深认识。

提问: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拍手,第一次拍了几下?第二次拍了几下?问: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教师拍两回:第一次:2下、6下;第二次:2下、8下。)

(1)教师拍手,学生认真听。

(2)学生根据听到的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3)展示解答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比较:通过我们所说的,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看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就是几倍。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用除法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1题。

观察图,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进行填空,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出怎么想的。

教师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只能表示倍数关系,不能作为单位。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第 3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思维模式。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贴花游戏。

摆一摆:老师贴了3朵红花,黄花的朵数是2个3朵。猜猜黄花有多少朵?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黄花摆一摆。

(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

(2)指名学生上台摆出黄花,说一说是怎么摆的。(应该摆2份,每份是3朵。)

(3)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同桌之间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列出算式:2×3=6或3×2=6。

提问:2个3是3的几倍?(3的2倍)

3.小结揭题。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或多少个几,就是“几的多少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倍”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互动新授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

(1)导入:棋类活动是中国的发明,有上千年的历史。下棋不但是紧张激烈的智力竞赛,更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因此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看,一位小朋友来买棋了。(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3的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2)质疑:根据以上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回答)

生1: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生2:买象棋和军棋一共需要多少元?(师指出这一问题以后再解决)

(3)(出示例3的问题)指名读一读。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思考:可以根据什么信息来求象棋的价钱?

(2)寻找: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教师板书)

(3)操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提示:军棋和象棋的价钱谁多谁少,把谁看成一份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4)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摆小棒比价直观,但数字很大或没有小棒怎么办呢?为此,人们创造了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比我们摆小棒方便,还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提问:军棋和象棋的价钱,把谁看成一份数?为什么?

(军棋的价钱少,我们把军棋看成一份量。)

引导:我们用一条比较短的线段来表示军棋的价钱。

(课件演示:军棋:         )

②让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画一画。

③提问:8元为一份,用线段表示出来了。(教师顺势用手量一量)象棋的价钱应怎样画呢?

小组讨论,在答题纸上画出结果。

选出代表展示,并说明想法: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也就是4个8这么长。

④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演示在军棋的价钱下面画出一条和8元同样长的线段。)问:它表示军棋价钱的几倍?(1倍)一段一段依次画出,分别问是军棋价格的几倍。(2倍、3倍、4倍)最后在图上标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⑤追问:请大家仔细看线段图,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看图,师手势比划。)这条线段表示的是军棋的价钱,象棋的价钱有这样的4份也就是军棋价钱的4倍。那问题是什么?(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教师用手势指出后并标出。

全班交流。

(5)引导解题:要求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是求8的4倍是多少,也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列式:4×8=32(元)

教师适时板书:8的4倍    4个8。

(6)还原检验。

师:我们解答得对吗?现在和老师一起代回原题检验一下吧。

师生一起检验: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32元,32正好是8的4倍。

3.教师小结: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我们还认识了线段图,知道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你们会看线段图了吗?咱们试一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观察线段图,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在第(2)小题中,爸爸的年龄和小丽的年龄都指的是去年的年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口算乘法   第 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你都玩过什么游戏?(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在这个游乐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图上有很多游乐设施,有游乐园项目价目表……

3.课件出示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交流,说说怎样列式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3)指名汇报:

生1:坐旋转木马每人5元,4人要多少钱?

生2:坐激流勇进每人10元,5人要多少钱?

生3:坐过山车每人12元,6人要多少钱?

4.师:哪些算式你能计算出结果?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1)指名回答。

(2)观察不会计算的算式的特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5.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二、互动新授

1.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问题)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坐碰碰车每人30元,3人需要多少钱?)

追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②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生1:20×3=60,想:3个20的和,也就是20+20+20=60。

生2:20×3=60,想: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生3:20×3=60,想:10个3是30,那么20个3就是60。

生4:20×3=60,想:因为2×3=6,所以20×3=6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摆摆,理解算法。

师:你能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讲讲口算方法吗?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选出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想一想: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推算出200×3得多少呢?

①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算出口算方法及结果。

②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

③让学生把正确的口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4)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一个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先用整十、整百“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提问:如果有3位学生坐过上车,要花多少钱呢?(出示:教材第57页例2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又该如何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12×3=,并试着口算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口算方法。

(3)集体交流。

生1:12×3=36,想:12+12+12=36。

生2:12×3=36,想:10×3=30,2×3=6,30+6=36.

……

(4)摆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12×3的意义是什么?(3个12)

根据12×3的意义,让学生独立摆小棒。

小组互相说一说口算顺序。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

教师板书:12×3=36,想12+12+12=36;12×3=36,想10×3=30,2×3=6,

30+6=36。

(5)拓展延伸。

追问:12×3我们会算,12×4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根据口算过程用小棒演示一下。

让学生把正确的口算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观察第一行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强调:一个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可先用整十、整百“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让学生完成根据主题图提出的剩余问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国庆”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要举行庆祝活动。(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瞧!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面)从这幅画画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3个小朋友;3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色笔;每人画了一幅画……)

(2)质疑: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画了多少张画?

生2: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

2.口答列式。

    师(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会列算式吗?

指名口答:3×12或12×3,教师板书:12×3=

3.尝试计算。

    提问:“12×3”该如何计算呢?

    (1)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并讲解各自的思路。

    (教师收集并展示,选择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分解组合

二、互动新授

1.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算法中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呢?说明原因。

(1)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交流,说明理由。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好理解,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一,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二,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比较简便。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非常麻烦。)

2.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引导: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计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请同学们试试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2)教师指定学生板书讨论结果。

生1:          生2:

(3)让板书的两个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1: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

生2: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也就是30,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3直接写在十位上。

……

(4)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1)课件演示: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1,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3直接写在十位上。

(2)小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3)同桌互相说一说12×3竖式计算的过程。

4.小结:在计算时,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指名汇报,并说说乘的顺序。

教师强调: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连续进位)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不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王老师在书店买书。

生2:王老师要买3套书。

生3:一套书16本……

追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王老师要买3套连环画,每套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二、互动新授

1.由图理解题意。

(1)课件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2)质疑:若求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分析一下题意实际上是求什么。(3个16是多少?)如何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6×3=

(3)揭题: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2.探讨算理与算法。

(1)学生独立探索。

请学生在答题纸上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相互商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出结果。)

(2)学生完成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

演示时,要着重强调进位: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在竖式上用彩色粉笔写出)

(5)讨论以上计算方法哪种方法好,并说明理由。

学生各自阐述,大家一致认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其他方法有局限性。

(6)让学生在答题纸上边列竖式计算,边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18,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

3.明确算法。

讨论: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

(1)小组内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

(如果先从十位乘起,十位乘完后得3,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1时,十位上的3还要再加上1,就需要把3变成4,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前一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加上进位的数。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两道题,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教师强调:列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解决进位叠加乘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们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指名学生交流)今天,某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饮料(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已知:每箱饮料24瓶,地上放着9箱。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思考:要求“9箱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4×9=

二、互动新授

1.估一估。

提问:你能估计一下,这9箱饮料大约有多少瓶吗?

(1)小组讨论估算方法。

(2)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生1:1箱饮料有24瓶,10箱饮料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生2:20×9=180,30×9=270,因为24比20大,比30小,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算一算。

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计算出它准确的结果看一看。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生1:24×10-24=216(瓶)

师追问生1:你为什么要这样算?

生1:先口算出10箱的瓶数,再从10箱的瓶数里减去1箱的瓶数就是9箱的瓶数。

生2:24×9=186(瓶)

(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竖式。)

3.议一议。

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用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呢?

(1)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

(生2乘完十位后,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数了。)

4.说一说。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

(个位上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进上来的3个十,即18+3=21,就是21个十,2应该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该写在积的十位上。)

(2)师强调: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5.归纳算法。

师:根据所学知识,你能仿照着加、减法计算法则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吗?

(1)学生试着归纳,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同桌互相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2.(课件出示题目)找出错因,并改正。

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②集体改正,并说明错因。

教师强调错因:(1)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2)进位加错。(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小猴子聪明、活泼,但也有调皮、贪吃的一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谁愿意给大家编一个有关数学的故事呢?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故事示例:饲养员叔叔为七只小猴准备了晚餐——桃子。小猴们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桃子,乐得手舞足蹈。七盘桃子摆好后,饲养员还没等离开,盘子已空空如也。)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

(1)提问:刚才大家讲的故事都很精彩,同学们听得这么认真,一定非常喜欢。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提出问题。(7个盘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2)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③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用加法计算:0+0+0+0+0+0+0=0

生2:用乘法计算:0×7=0,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想一想:0×3、9×0、0×0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0×3表示3个0相加的和,就是0;9×0表示9个0相加的和,就是0;0×0表示1个也没有,还是0。)

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上面的算式都是乘法算式。

生2:上面的乘法算式都是0和一个数相乘。

生3:上面的乘法算式的积都是0。

……

师小结:通过观察上面的算式,我们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进行比较,明确算理。

讨论: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

生1: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不一样。比如0+5=5,0×5=0。

生2:例如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是空的,两盘一共有“3+0=3”个苹果;如果3个盘子都是空的没有苹果,那么总共还是1个苹果也没有,也就是有“0×3”个苹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式计算的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师:(多媒体课件)新建的运动场竣工了,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刚才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整个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你能算出运动场有多少个座位吗?试试看。

1.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

2.观察算式中因数的特点和同桌说一说。

揭题: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

(1)引导:我们先来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把604看成600,600×8=4800。因为600比604小,所以运动场的座位应该比4800多一些。)

(2)追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运动场座位准确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列出竖式,并试着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

②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③小组讨论: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样乘?积的十位上写几?

④小组代表发言:因数十位上的0乘8还得0,再加上进上来的3得3,所以积的十位上写3。

师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要加上。

2.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题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让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因数与例5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因数末尾有0。(教师补充板书)

(4)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进行提示,并留意学生的不同算法。

(5)展示成果: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提示:列竖式时两个因数是怎样对齐的?怎样相乘?乘完后怎样写0?因数末尾有0跟无0的算法有什么异同点?

展示:生1: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生2:

 

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6)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

师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强调: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要加上。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指4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乘法的估算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出示教材第70页例7的情境图)“十一”长假,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为每人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愿意)

二、互动新授

1.认真读题,分析问题。

引导:从情境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已知: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要解决的问题是: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2.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29×8)

3.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讨论: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请你们选择一下,看哪种算法能够比较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原因。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看法。

(用估算能够比较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只要知道29×8的结果是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没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所以我们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

(2)师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够不够”的问题时,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师板书:乘法的估算)

4.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学生小组内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

(3)小组代表汇报。

(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把29看成30,用30乘8得240,所以29×8≈240(元),而240<250,所以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4)判断:250元比实际钱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多了。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5)师小结:同学们想的很好。由于29×8是大约等于240,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就不能用等于号来表示,要用“≈”。跟老师一起书写“≈”,(学生在答题纸上和老师一起写)约等号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来,同学们一起来读读“29×8≈240”这个算式。(学生齐读:29乘以8等于240。)

5.回顾与反思。

检验:我们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很快就估算出结果,解决了问题。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代入原题检查一下。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指2~3名说,要求把过程说清楚。

(有30人买门票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6.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情境引入:29名同学的票钱够了,如果加上三位老师呢,250元还够不够呢?利用我们刚才学的估算方法,同学们来尝试估算一下。

(1)独立思考,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

(2)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回答预测:

方法一:32×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购买门票。

方法二:30×8=240(元) 2×8=16(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不购买门票。

7.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1)质疑:观察以上两种方法,请大家思考:哪种方法更合理,为什么呢?

(生可能说出:第二种方法更合理。方法二是估大了,方法一是估小了,估小的时候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2)师总结: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是一个大约的数,它与准确数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0页“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

(90×8=720(元) 2×8=16(元)

16+720=736(元)  700<736<800  答:带700元买门票不够,带800元够。)

教师强调:够不够的问题,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订正。

2.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1)独立思考,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

(3)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解决问题(一)   第 7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商场,那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今天一位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遇到了一点困难,发了一条短信给我们,想请我们帮一帮她。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愿意!)

二、互动新授

1.理解题意。

提问:(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8情境图)读一读妈妈发给我们的短信,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独立阅读短信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信息内容。

(2)班内交流并展示。

(3)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妈妈要买8个同样的碗。要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找准“中间问题”。

提问: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

①小组内讨论,并在答题纸上画一画。

②指名回答。(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

(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③师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④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要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一个碗的价钱。)

(2)解答问题。

讨论: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把解答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2)组长上前展示组内讨论结果。

组长1:18÷3=6(元) 6×8=48(元)

组长2:18÷3×8

        =6×8

        =48(元)

(3)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把解题过程说一说。

(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买8个碗要用48元钱,对吗?用我们曾经学过的方法代入原题,看看对不对。

生1: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 一个碗6元,3个碗18元。

生2: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 一个碗6元,18元可以买3个碗。

(2)师揭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4.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3)集体交流。

生1:18÷3=6(元) 30÷6=5(个)

生2:30÷(18÷3)

        =30÷6

        =5(个)

(4)讨论:为什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加括号?

(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即18÷3=6(元),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即30÷6=5(个),所以要加括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强调: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当作先要解决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7题和第8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如第7题,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解决问题(二)   第 8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列式解答。

2.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72页的情境图)红红家搬入新楼,妈妈要为新家添置一些新的碗筷。看!红红和妈妈来到超市的生活用品区,发现这里的花碗式样繁多,价格不一,妈妈问红红:“我带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红红摸着头答不上来。

2.揭题:

红红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和红红一起来想办法解答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二、互动新授

1.理解题意。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解题方法记录在答题纸上。

(3)班内交流、展示解题方法。

(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线段图)

生1:已知妈妈带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生2:要求妈妈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生3:妈妈不管是买6元的碗,还是买9元的碗,妈妈带的总钱数不会改变。

生4:总价钱一样,碗的数量和单价不同……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寻找“中间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根据你的理解能找出这道题的“中间问题”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小组代表发言。(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

学生汇报:根据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可以先算出妈妈有多少钱,再算妈妈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买6个碗的总价钱?

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要求“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要知道妈妈有多少钱,也就是买6个6元的碗所花的钱。

(2)列式解答。

提问:该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把算式写在答题纸上。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两种列式形式。

③指名学生板演。

生1:6×6=36(元)  36÷9=4(个)

生2:6×6÷9

     =36÷9

     =4(个)

④师:你是怎样解答的?把解题过程和大家说一说。

指名叙述:6×6=36(元),知道妈妈有36元,再用36÷9=4(个),得出可以买4个碗。

3.回顾与反思。

检验:请同学们把最后的结果代入原问题检查是否正确。

指名回答:

生1: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都是36元,总价钱一样。

生2:题中“这些钱”指的是买6个6元的碗所用的36元,36元钱买4个碗,一个碗正好是9元。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完成。

(2)指名说一说解答过程。教师强调: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当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第13题。

(1)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组内交流,整理知识。

(1)同学们,老师让大家对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制成卡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卡片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请小组长上台展示,汇报整理的结果。

2.师:同学们做的整理卡片非常漂亮,整理的内容也很细致,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再进一步分类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互动新授

1.巩固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第75页第1题,让学生观察这四道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根据计算法则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4)指名上前展示计算结果,并说一说乘的顺序。

(5)提问: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要注意什么?

①分组讨论。

②小组选取代表,班内汇报。

(6)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笔算乘法时要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书写、计算时要认真,相信每个同学的计算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解决问题。

师: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下面各题吗?(出示教材第75页第2题)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解决各题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4)师小结:一般来说,凡是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或无法求得准确结果的,可以选择估算。凡是能够口算的题目则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且具备笔算条件的(如要有纸和笔),才用笔算。以后我们学会了用计算器,还可以考虑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3.找规律,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最后一题)

(1)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并验证。

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数字编码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结构与含义,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2.学会科学、合理地编码。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科学、合理编码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视频播放:“11.11”光棍节人们购物情况的播报。

2.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过节了,快递员忙了起来,从快递单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

3.师揭题:这些编排起来的数字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编码》。

二、互动新授

1.列举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1)师:除了快递单上看到的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外,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数字编码?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收集的关于数字编码的资料让学生欣赏。

2.探究身份证号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下收集的关于身份证号码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巡视,留意学生交流的内容。

(2)小组代表汇报。

(3)在教师讲授中明确认知、解疑。

课件演示身份证中的数字或字母标识的含义。

地址码        出生日期码

44  52 81  1979  08 03

省  市  县   年   月  日

顺序码        检验码

53        3       4

(4)师:既然有了文字信息,为什么还编身份证号码?编它有什么好处?学生小组讨论后班内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出数字编码的简洁、唯一性)

(5)师小结: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规范,这就是编码的优越性,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教师板书编码的特点:简明  科学  规范)

3.自主探究邮政编码。

(1)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7页,读一读关于邮政编码的信息,结合自己的预习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本地邮政编码让学生标出邮政编码中数字表示的含义,然后指名上前展示并说一说邮编的组成。

4.独立尝试编学号。

(1)师:同学们,咱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编码的知识,下面咱们试着给自己编一个在学校范围内使用的学号。请同学们思考:你编的学号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2)学生为小组成员编学号。

先根据书上表格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再编写学号。

(3)展示自己编的学号,并说说学号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用数字编码的形式编写你家的楼号。

先让学生独立编写楼号,然后让学生根据楼号说说自己家的详细地址。

2.现场调查同学或老师的相关资料,编写身份证号码。

教师强调:身份证号码是由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检验码四部分组成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怎样把微信文章里的图文复制到Word文档里


文档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11_32_43_58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