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课    题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

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水杯、水、漏斗、小口瓶、水槽、纸团、气球、塑料瓶、注射器、橡皮、凤尾夹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

虽然看不到你,

也摸不着你,

可你自由自在的,

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

你呀,总是这么调皮。

 

植物说,有了你,

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动物说,没有你,

我们就会停止呼吸。

你呀,就是这么神奇。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

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二、课前小研究

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

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

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倒就漫出来了。

教师引导: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

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1、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师引导: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

1.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

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

实验方法: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注意点:

(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

(2)倒水的速度要快。

(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

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的结果:水不会漏下去。

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请大家动手做一做。

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

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交流实验的结果:纸团不会湿。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

3.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

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

教师引导: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

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

4.实验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不会)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不会)气球吹得大吗?(学生答: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答: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第3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

四、空气能被压缩吗

1.教师引导: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

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小泡沫。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

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

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

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意手的感觉。

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

3.交流实验的结果。

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泡沫被挤压)

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拉的时候也是这样。

教师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空气压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

教师总结: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

学生举一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

教师相机出示: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广告、大型充气玩具、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等。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跟粉笔、水一样,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空气还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

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



板 书

 

设 计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可以被压缩

                    运用广泛

课    题

 2、空气有质量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

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4.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能通过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以及用电子天平测量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难点

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伽俐略等科学家的图片,支架、小木棍、气球、打气筒、电子天平、回形针、皮球等等。

预习要求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能够被压缩的特点。

预习第2课,想一想怎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科学课本,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出它的重量?

2.再引导学生随意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看看有没有重量。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质量的,那么空气它有质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2课。

4.板书课题:2.空气有质量吗

二、活动一: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1.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

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

实验方法、步骤:

第一步: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

第二步: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第三步: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先拴球,后挂球,再调整平衡,注意步骤。

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

不要把气充的太足,以免气球爆炸。

在本次实验中,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只气球放气之后,平衡小棍发生的变化。

友情提示: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小组把气球中的气打好,实验中就可以省去打气这一步骤,直接让学生把球挂到平衡小棍上,再调整平衡,就可以做实验了。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给气球充气时不必要的麻烦。

3.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不当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按步骤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上讲台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我们初步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

三、活动二:用电子天平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悬吊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下面我们利用电子天平来称一称。

2.活动材料:电子天平、打气筒、皮球。

3.活动过程:

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

出示电子天平,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电子天平上称一称,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

把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上讲台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

利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先打2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

再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再打1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再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进行活动,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认真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

4.全班交流:

(1)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

(2)引导学生思考艵交流: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说明什么?

(3)教师总结: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充气30下,皮球里的空气就要比充气20下皮球里的空气多的多,因此质量要大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活动三:阅读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1.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升是多少吗?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的概念:小瓶矿泉水,一瓶为500毫升,两瓶就是一升;我们平常喝的盒装牛奶,一盒为220毫升,4盒多一点,就是一升。

大家又知道1.29克是什么概念吗?

一般来讲,一枚一元硬币大约为6克,三枚回形针大约就是1.29克。

学生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了解一升空气的质量究竟是多少。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够坐在这里,读到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前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

五、课后作业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2、空气有质量吗

空气是有质量的

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

 

课    题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一课时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

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热空气的流动

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让纸蛇转动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

实验方法:

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

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

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

实验注意点:

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10厘米为宜。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

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全班交流实验现象。

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

(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

出示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细铁丝、蜡烛、打火机。

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

第一步:用细铁丝把大塑料口袋撑成圆形。(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完成,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

第二步:将塑料口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特别注意:塑料口袋不要靠蜡烛太近,否则,塑料口袋会被烧坏。

第三步:过一会儿松手,看塑料袋是否会上升。

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选择塑料口袋的时候,要选择薄而轻的塑料口袋,不能太重,铁丝也要细一点,轻一点,不能太重,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实验,思考:是什么让纸蛇转动,让热气球上升的?

学生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使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

教师总结:是的,热气球上升,纸蛇转动,都是因为热空气的原因。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纸蛇转动,也带动了热气球的上升。

相机板书,热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三:教师演示纸杯实验

引导: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我们再来做一个纸杯实验。

教师做演示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纸杯、蜡烛、细线、支架。

实验操作过程:将两只纸杯口部朝下,用细线悬挂在支架的两边,保持平衡。在一只纸杯下边点上蜡烛。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本来保持平衡的两只纸杯,现在不平衡了。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

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那么冷空气和热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展示实验材料:水槽两个、冰水、热水、广口瓶两个、玻璃片一块、线香、打火机。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中的注意点:

第一步: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把两个广口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注意要确保两个广口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

第二步:把线香点燃,放在热瓶中,使热瓶中充满烟雾,然后拿走线香,在热瓶上盖上玻璃片。(注意,第二步速度要快,否则,热瓶会冷却,影响实验的效果。)

第三步:将冷瓶倒放在热瓶上,轻轻抽掉玻璃片,仔细观察,热瓶中烟的流动。(注意,抽掉玻璃片以后,要让两个广口瓶口对口,不能让烟雾跑出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

第四步:将冷瓶和热瓶上下颠倒一下,重复上面的步骤,引导学生再观察实验现象。

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教师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里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教师边讲解边用示意图板书,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情况。

引导学生完善活动手册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的流动,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同时通过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情况。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课。

 


板 书

 

设 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轻,会上升

冷热空气流动有规律


课    题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二课时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进一步体会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白其中的原理。

3.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释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4.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明白制造风的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风的成因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风,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复习旧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谁来说一说,热空气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流动的?

2.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规律。

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

1.教师引导:要想进一步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我们就要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流动装置。

2.出示课本上的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的图片及方法步骤。

3.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需要的材料、方法、注意点。

4.全班交流:

材料:塑料瓶、短蜡烛、美工刀、垫片、打火机等。

制作步骤:

用美工刀给塑料瓶扣底,边缘修理平整。

将去底的塑料瓶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的一侧用垫片垫起来,观察火焰的情况。

去掉垫片,再观察火焰有什么变化。

教师强调注意点: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注意短蜡烛点燃后不要靠近塑料瓶,不然会把塑料瓶烧得变形,影响实验的效果。这个实验可以多次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5.小组合作制作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并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装置制作情况及实验进展情况,相机指导。

6.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小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三、探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应用一:

出示暖气片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知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要在一个房间里面安装暖气片,你认为,把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还是高处,为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加以总结:如果装暖气片,应该装在房间的低处,因为暖气片散发出来的是热空气,热空气向上升,不用多长时间,暖气就会循环到整个房间。如果把暖气片装在房间的高处,暖气只会停留在房间的上部。

实际应用二:

出示超市里冷藏柜图片,教师引导:在超市里面,有很多的冷藏柜,我们发现,这些冷藏柜很多都是不加盖子的。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呢?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弄明白冷藏柜散发出来的是冷空气,冷空气在下方,热空气在上方是,很少发生对流的。因此,冷藏柜不加盖子,也不用担心冷藏柜里的冷气会跑掉。

其他运用:

除了暖气片和超市里的冷藏柜,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学生举例子,并说一说其中的原理,教师加以引导并肯定。

出示一些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如热气球飞行、孔明灯、油烟机的安装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空气流动的规律。

四、研究风的形成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大家都盼望刮一点风,驱散炎热的空气。大家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其实,风也是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风的形成。

出示课本中大自然的风的形成示意图,学生仔细看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根据示意图,试着说一说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风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教师总结:风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就是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板书)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风的形成。

五、制造风

既然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空气的流动来制造风,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制造风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用扇子扇、用电吹风吹、用嘴吹、挤压塑料袋、电风扇吹、空调吹等等。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风形成的原因,那么当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风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来制造风。。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冷空气热空气流动的原理,同时明白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了解冷热空气运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广泛的应用。


板 书

 

设 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

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风的形成,制造风

课    题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

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

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板 书

 

设 计

4、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课    题

 5.土壤的类型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出他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了解他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分别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品、玻璃杯、水等等。

预习要求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观察这些土壤中分别生长了哪些植物。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土壤,知道土壤中有很多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有沙子、水、空气、黏土等等。

在我们江苏平原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土壤,那么这些土壤都一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的第2课——土壤的类型。

板书课题:5.土壤的类型

二、活动研究

活动一:放大镜观察土壤

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土壤的类型,我们先用放大镜来看一看组成土壤的颗粒。

出示材料:放大镜、小棒、土壤样本。

活动要求: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看看土壤的颗粒是否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按照颗粒的大小,来分一分类。

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出示课本中有关土壤颗粒组成情况的资料。

学生自由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按照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黏质土,而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活动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既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区别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呢?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手捻一捻。

方法二:和点水握一握。

方法三: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另外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不同之处,然后填写好活动报告单。

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方法

土壤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用手捻一捻




和点水握一握




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填写活动报告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做相应提示。

全班交流活动的结果,并填写活动报告单。

活动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同学们,除了上述三个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第4种方法,那就是比较它们的渗水性。

活动材料:过滤杯、滤纸、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本、水等等。

出示课文中的活动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动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并填好活动报告单。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活动报告单。

活动总结,出示全班共同完成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看一看,总结一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三、研究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土壤中,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那么不同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讨论一下。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出示仙人掌的卡片,引导:

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认识,是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生长习性呢?(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

那么,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黏质土,还是壤土中呢?为什么?

学生为仙人掌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因为沙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而仙人掌适宜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教师出示水稻的图片和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为水稻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原因。

水稻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因为水稻对潮湿、保肥、供肥能力要求比较高,而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最差,所以,适合水稻的生长。

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吗?举举例子,并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花生、仙人掌适合沙质土;红薯、丝瓜适合壤土;水稻、蒲公英适合黏质土。

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因此以表面土为壤土,底土为砂壤土最相宜。

教师总结:好的,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出示卡片的样式,引导学生学习模仿。

学生分小组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类型,知道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这三类土壤在透水性、保湿、保肥等各方面的特点都不一样。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课后请大家继续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下节课,我们来开一个“土壤与植物”展览会。

 


板 书

 

设 计

5.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课    题

 6.肥沃的土壤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全班交流: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

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

什么是腐殖质: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引导:土壤的肥沃与土地中含有腐殖质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土壤的肥沃离不开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初步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与土壤肥沃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土壤中的小动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关系一: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间接的帮助了土壤通气;

关系二:小动物们吞吃和排泄食物,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关系三:小动物们在土壤中四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讨论: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列举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蚂蚁、蚯蚓、蜗牛、蛇、变形虫、涡虫、线虫、蜘蛛、蜈蚣等等,并大概说一说,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出示蚯蚓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蚯蚓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  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四、研究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知道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教师引导:在我们周围,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比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面对比较贫瘠的土壤,我们怎样才能增加他们的肥力呢?

出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方法一:种植绿肥,覆盖农田;方法二:多施农家肥;

方法三:收集落叶沤肥。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第3点方法

引导:在城市街道和农村,长着很多树木,这些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这些落下来的叶子,该如何处理呢?当垃圾扔掉、烧掉、做堆肥,你认为以上三种做法,哪种处理落叶的方法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看法。

当垃圾扔掉,会影响环境;烧掉,就会污染空气;做堆肥,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土壤的肥力。

我们不仅可以拿落叶来做堆肥,还可以收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果蔬垃圾来做堆肥。下面我们就动手来做一个肥料袋。

五、动手做肥料袋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动手做一个肥料袋,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塑料袋、土壤、果皮、菜叶、蚯蚓、蚂蚁、水等等。

出示课本中的活动步骤图及相关的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制作肥料袋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点。

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肥料袋要保持潮湿,如果你准备使用自来水,那么自来水在使用前至少要放上一天,除去水里面微量的氯。

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肥料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肥料袋的制作情况。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肥料袋。

教师引导:肥料袋做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很好的管理肥料袋。在管理肥料袋的过程中,要经常往肥料袋里面喷一些水,保持肥料袋里的潮湿;要经常翻动肥料袋,以散去土壤中间的热量;另外,每周都要坚持观察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观察大家的肥料袋的管理情况,以及肥料的制作情况。

 


板 书

 

设 计

6.肥沃的土壤

影响土壤肥力因素——腐殖质的多少、小动物等

做肥料袋

 

课    题

 7、保护土壤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列举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是在保护土壤。

4.通过讨论,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土壤做些什么,并知道怎么做。

教学重点

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懂得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懂得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起保护土壤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做水土流失模拟试验的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土壤的保护情况,初步了解。怎样才能保护土壤。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了第六课——肥沃的土壤,谁能说一说,土壤的肥力主要看土壤中的什么?腐殖质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肥沃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上一课,我们大家制作了一个肥料袋,并让大家回家管理好自己的肥料袋,一个星期过去了,你们的肥料袋管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自己肥料袋管理及变化的情况。

教师引导:土壤对于动植物和人类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土壤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7、保护土壤

二、研究土壤的作用

引出话题:土壤对动植物和能力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相机加以引导,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板书:生长植物、给动物安家、生产粮食、种植蔬菜、生长水果等等。

出示句子: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出示一段文字资料,体会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所作的贡献。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

三、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体会植被保护水土的作用。

教师引导: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区区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

出示森林、草原等有植被的土壤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图片上的美丽景色。

再出示土壤流失、土地沙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这些图片上的荒凉。

引导学生将两组图片对比观察,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大的反差?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交流:前一组土壤上面有植被,而后一种土壤上没有植被。

提出问题:植被对土壤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下面我们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指导实验:

出示实验的所需材料:铲子、两个托盘、洒水壶、有植被的土壤和无植被的土壤。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方法及步骤。

教师强调注意点:在两块土壤上要喷洒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水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边做实验,边仔细观察,并比较两块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还要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解释


结论


学生分小组进行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本小组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的结论。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单。

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无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的速度快,并且多;

有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的速度慢,并且少。

解释

植物将一部分的水挡住了。

结论

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植被在水土保护水土流失这个方面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块土地如果失去了植被,就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四、保护土壤

既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土壤呢?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4个行为,会对土壤产生什么影响?

出示课本中修筑梯田、砍伐森林、轮作或休耕、开窑烧砖等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四幅图片,并且想一想,这些活动会对土壤产生什么影响?

全班交流

图片一:修筑梯田

教师出示修筑好的梯田图片,并且出示介绍梯田的有关文字。

学生读一读,体会修筑梯田有利于保护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修筑梯田这种做法,是积极有意义的。

图片二:砍伐森林

砍伐森林破坏了土壤上的植被,久而久之,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因此是不提倡的。

图片三:轮作或休耕

教师讲解什么是轮作和休耕?引导学生明白轮作和休耕对保护土壤是有积极意义的,应该提倡。

图片四:开窑烧砖

这是一种破坏土壤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这种行为是被禁止的。

拓展引导:除了书上提到的人类的这些活动之外,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活动将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答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无节制的发展畜牧业、沙漠治沙活动、将田地抛荒……

教师小结: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土壤,如果失去了土壤,地球的环境,将不会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保护土壤。

五、我为家乡保护土壤献计献策

既然土壤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一想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土壤做些什么。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完成表格。

关于保护土壤的建议:

1.

2.

3.

4.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1.植树造林

2.进行环保宣传

3.退耕还林

4.修筑梯田



教师出示一些保护土壤的建议:

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各种污染物物质的废物。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再排放。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土壤对于动动植物和人类有非常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多植树,保护土壤,少破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总之一句话,保护土壤,人人有责,只有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将保护土壤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板 书

 

设 计

7、保护土壤

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

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保护土壤,从我们做起

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17_32_43_59


或扫二维码下载: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