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歌曲播放+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目录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第二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三课时: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第一课时:《青年友谊圆舞曲》


第二课时:《溜冰圆舞曲》


第三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


第四课时:《蓝色的探戈》


第五课时:《彝族舞曲》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银杯》


第二课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



第三课时:《天边》、《万马奔腾》



第四单元  欧洲风情


第一课时:《桑塔露琪亚》


第二课时:《友谊地久天长》


第三课时:《伏尔加船夫曲》


第四课时:《我的太阳》《云雀》《爱的罗曼斯》



第五单元 劳动的歌


第一课时:《军民大生产》


第二课时:《船工号子》


 

全册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23_36_43


或扫二维码下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彩色的中国

教材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课后修改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

 

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介绍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完整的合唱全曲。

教 学 设 计

第一、二周

六、 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七、 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八、 拓展活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九、 课堂小结  

反思: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    (2)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施光南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歌唱祖国》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4、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5、通过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三、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较大,速度快,学生很不容易掌握音准,可放慢速度,对比、模仿来解决。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2、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3、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著名歌曲歌词:《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曲作者: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包括《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爱我中华》等。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学唱。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基本会唱,因此教师只对个别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唱。

那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团结起来,热爱自己的国家。而接下来的一首歌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振兴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中国走向富强。它就是———《走向复兴》。

教师简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成为将演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在举世瞩目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歌曲《走向复兴》也成为联合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并且由北京各大中院校学生2500人组成的群众游行合唱方阵对其进行了完整演唱。

6、教师播放《走向复兴》MV,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感受其进行曲式的风格,充满自豪、刚劲、威武雄壮的感情和气势。

五、延伸拓展

  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第一课时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

名称

《青年友谊圆舞曲》



科 目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

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教学

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  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过程与方法

1. 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  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  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

重点、难点

1.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 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

资源

1. 多媒体音乐室

2. 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 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教学活动2

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    D 3/4

             

 3   2    1 │3   2   1 〢

 mi mi mi  ma

 


 

 

 

 

教学活动3

 三、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 1 〢 3 6 〢 1 5 〢 4 1 〢 5 3 〢

 


 

 

 

 

 

教学活动4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2、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3、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击拍,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活动5

五、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3、表演唱:

(1)加身体动作表现三拍子强弱弱规律进行延长。

(2)加打击乐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6

六、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溜冰圆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1.体验作曲家如何描绘冬季,以及冬季给人带来的欢乐。

2.能够背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该圆舞曲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碰铃、红纸、黄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曲》)

教师: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生答溜冰),很特别的表演。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生答溜冰圆舞曲)。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我们看屏幕。(师读,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重音在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我们知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教师做动作,数1、2、3、1、2、3)在1882年,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在他的管弦乐作品《溜冰圆舞曲》中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刚才听到的吕薇这首歌的旋律就来自于这首乐曲,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溜冰圆舞曲》(多媒体出示题目、作曲家、国家、年份)

二、新授

教师:《溜》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首先来看它的第一小圆舞曲。

教师:请同学们听下面的这段旋律,说说它的情绪?(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优美、宽广、缓慢的)

教师: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

教师:这是这段旋律的的简谱,我把它弹奏一下,同学们看谱(出示简谱)(加两小节前奏)

教师:我们跟着钢琴唱一唱,前面有两小节前奏(教师说1、2、3、1、2、齐,齐字后开始唱、稍慢)(教师指出每四小节换气、3音归到后面乐句)(指出后稍加速再唱)

教师:唱得不错!下面我跟着旋律画圈,请同学们观察在每小节的哪拍上我开始画圈?(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师画圈)

教师:哪一拍上?(生答,第一拍)

教师:真不错!第一拍,每一小节画一个圈。拿出右手,一起来画一画。手拿高一点、握球状、逆时针画。第一句预备起(师唱一起画)

教师:跟着音乐来画(播放主题A)

教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段旋律可以怎样画?(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B)

教师:(根椐学生的手势教师概括,为什么可以这样画?(生答,速度上快了)

教师:刚才那段是长音(教师画圈唱)而这段看它的简谱,用了短促的八分音符。它的音写得也很有规律,第一行5161的反复,第二行5262的反复,第一小节只有两拍,其它是三拍,这个小节叫不完全小节。跟着钢琴来唱一唱。齐字以后开始(教师数123齐)提速也唱一遍。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段旋律我画三角形行不行?(播放主题B师画)

教师:行不行?(生答,行)而且第一拍要画重一点。(师演示123、123)圆舞曲的特点是不是重音落在第一拍上。一起来画一画(播放主题B)

教师:刚才的两段旋律是第一小圆舞曲的两个主题,我们完整地把第一小圆舞曲来听一遍。(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一起做动作)

教师:(听后问)旋律有反复吗?(生答,有)如果两个主题分别用AB表示,那这部分的结构是?(生答ABA)

教师:请同学们听第二小圆舞曲,思考:第二小圆舞曲和第一小圆舞曲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生答,更欢快、活泼)(教师:力度上更强了)我都用了这个动作,来看它的谱,音从中音区到高音区到两个点的高音区又到低音区,跨度很大,表现的是溜冰者什么动作?(旋转、腾空、跳跃)

教师: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第二小圆舞曲的第二主题是描绘溜冰者身上挂着的铃铛发出的声音(师唱,哒……,一起来做)

教师:两小节后开始,总共六小节)再来一次

教师:再完整的来听第二小圆舞曲

教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答,ABA)

教师:也是ABA的结构。那第三和第四小圆舞曲也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构呢?(听了以后才能下结论)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凳子下的卡纸。当音乐出现时用右手举起红纸,第二个主题出现时仍然用右手举起黄纸,如果有反复再举起第二张红纸,你的右手上应该是三张纸,没有反复就是红黄两张。先听第三小圆舞曲(播放第三小圆舞曲)

教师:(师做动作)手上都拿了两张,它的结构是——(AB)

教师:好,继续听第四小圆舞曲(播放第四小圆舞曲)

教师:它的结构是(ABA)太简单了!请同学们把卡纸放回凳子下。

教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四个小圆舞曲哪个结构是AB?(生答,第三)其它都是ABA的结构。(点击图标)其实在四个小圆舞曲前还有一段由圆号演奏、节奏自由、描绘美丽冬景的序奏。来听序奏,请同学们分辩,序奏的旋律跟哪个主题很像?(播放序奏)

教师:(生答,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完整的来欣赏这首乐曲。如果你能听出第一小圆舞曲,举起一个手指,第二小圆舞曲两个,第三三个、第四四个。举起后可以把手放下,专注地听音乐。(再现一小、三小、结尾时提醒)

教师:我发觉同学们在第一小圆舞曲出现时都能准确判断了,它是怎样唱的?(师生同唱)

拓展

教师:不错!请同学们看屏幕,括号里的字应该填什么?找找规律(多媒体出示:()游芳草地,( )咏荷花池,( )饮菊花茶,( )吟白雪诗)

教师:(春夏秋冬)今天我们欣赏的溜冰圆舞曲是冬天的圆舞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听春夏秋的圆舞曲分别是《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屏幕出示)

教师: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教师鞠躬)下课! 


第三课时

课    题:《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

课    型:音乐赏析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波尔卡和探戈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认识二种舞曲体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和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熟悉作曲家及作品的音乐体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理解乐曲的内涵。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竖笛、小军鼓

课前分析:

对于波尔卡和探戈二种音乐体裁、和音乐家安德森学生们不熟悉,所以教师要根据作品的模式,制作电脑课件,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体验、理解有趣的内涵及其文化背景。在欣赏作品时,可以先初听、然后再逐段赏析,在复听作品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导言,同学们,请你们展示课前所搜集的有关音乐家施特劳斯、安德森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舞蹈的世界,来感受舞曲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知识讲解: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只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探戈,19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它既受到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强调切分节奏,音乐情绪多为惆怅、哀伤的。这可能与大批欧洲移民强烈的思乡情绪密切相关。

音乐家简介:

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育,168首圆舞曲,200首其他舞曲,40部进行曲,16部轻歌剧。代表作品:《兰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

安德森:美国作曲家,擅长写作较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代表作品:《打字机》、《兰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另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带着以下问题完整聆听作品。

1、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它属于哪种音乐题材?从大的范围看,它属于管弦乐;从具体的音乐说它属于波尔卡。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2、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如何?

分段聆听乐曲。

熟悉个部分的音乐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思考乐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复听全曲,展开想象,结合乐曲思考并讨论:结合图片创作音乐,表现音乐。可以以打击乐器,自制乐器和自然音响为主。《蓝色的探戈》是一首著名的轻音乐舞曲。人们称之为布鲁斯,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欧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的。结合探戈舞的表演录象,在欣赏时,引导学生分辨乐曲有几个主题,有没有风格相近的内容,它们各重复了几变。要感受、体验、理解、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及美感。

教学回顾:

第四课时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教学方法 倾听、自学、探究、讨论、表演、创造等.

教学目的 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

讲授人太原幼师 刘智勇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

好,准备,开始,请——听——题: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

A 古筝 B古琴 C琵琶 D扬琴.正确答案:琵琶.

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

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

3、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已有:

A3000年,B2000年,C1000年.正确答案:1000年.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首琵琶曲.

二、 初听(官能欣赏)请同学们全身放松,安静倾听(播放音乐)……

这首乐曲民族风味浓郁,它属于:

A西洋,B汉族,C瑶族,D彝族.正确答案:彝族.

彝族文化悠久而发达,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著名长诗《阿诗玛》、舞蹈《阿细跳月》、民歌《彝族山歌》等.民歌简练朴实,比喻形象,曲调辽阔明快,缠绵悠长.请问彝族在我国最大的居住地是:

A四川,B广东,C云南,D贵州.正确答案:四川.

琵琶的音色如何、技巧有那些?

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厚重,技巧有抡指、泛音、滑音、琶音、扫弦等.

琵琶曲的性质有两种,此曲为:

A武曲,B文曲.正确答案:文曲.

复听(情感欣赏)请同学们安静欣赏(播放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畅谈听后感——

情绪、情感、情景、情节……

教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有相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市人.曾任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演奏家、教员.主要作品有《春到沂河》、《幸福渠》、《月下欢舞》、《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彝族舞曲》等.

作品是作者1956年随彝族、苗族马帮一起爬山涉水,头顶蓝天,脚踩白云,包揽了巍峨雄姿的山川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山寨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载歌载舞的各种场景有感而发……

请为该曲起名字.该曲的曲名是:

A《芦笙恋歌》,B《月下欢歌》,C《彝族舞曲》,D《瑶族舞曲》.正确答案C.

再听(理智欣赏)

该作品的调式是:

A大调式,B小调式,C宫调式,D羽调式.正确答案:D

2 、该作品的曲式是

A回旋曲式,B复三部曲式,C变奏曲式,D奏鸣曲式.正确答案B.

音乐欣赏"三字经"——多听(反复听)、多唱(主题)、多看(有关欣赏资料).

作品主题视唱(见教材)

听音乐做律动、作文、作画.

课堂小结.先请学生小结……教师小结:

音乐不象文字那么具体明了,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用文字给予提示,又不能完全依赖文字.对于无标题音乐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言尽,音乐始"用文字和语言是难以表述音乐的.毛泽东和贝多芬就不愿人们对其作品有过多诠释.因此,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有太大的顾虑,你认为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银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歌声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书: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新课内容:

1、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2、师:(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

3、师:(小结,)给予评价。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聆听(播放歌曲视频)

生:回答。

4、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5、视唱旋律。

6、随琴单旋律演唱。讲解:(1)“X . X”、“ X X X ”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7、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8、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9、学习长调、短调。(播放课件)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10、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小结

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第二课时

    课题: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唱歌

    1. 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 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1、2小节,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 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 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 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 欣赏

    1.《牧歌》

    (1) 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 播放录音。

    (3) 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5) 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 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 播放录音

    (3) 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 小结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

《桑塔.露琪亚》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四、 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    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    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    具:钢 琴、多媒体平台

教材分析:

1.歌曲《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而成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    入 

1.导语

2.展示欧洲、意大利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了解其文化艺术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回答有关问题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  欣赏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2、  辨别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声音特点

五、练声:

4/4      12  3  3 4  5 | 5 6  5 4  3 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la

六、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录音:注意歌曲的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与拍号

2、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讨论:分析歌曲的表现内容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4、观看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有关问题的答案

5.学生对歌曲《桑塔露琪亚》表演的再创造

(1) 练习划船动作与3拍子节奏配合

(2) 处理歌曲的表现

(3) 设计演唱形式

6.按设计方案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七、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1、学生用形体创设意大利古建筑景区

2.、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八、小结与布置作业

1、背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2、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文化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

《友谊地久天长》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图片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

2)通过观看图片,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内容的图片,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

2、2/4拍的强弱规律

3、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1、在歌曲中找强拍。

2、2/4拍在歌曲中的运用体验。

3、歌曲情感的延伸体会。

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歌曲情感体验。

2)任务驱动策略:小组讨论探究完成音乐节奏、节拍体验。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歌曲内涵。

4)情境迁移策略: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情感拓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资源:电子琴、PPT(多媒体课件中包括音乐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动画片断,启发引导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有关友谊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歌曲简介:

《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好时光》;它是一首苏格兰民歌。

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将这首歌曲作为主题歌曲

(二)歌曲聆听: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一是通过简谱,一个是通过MTV让学生对歌曲用旋律的概念。

(三)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听,记住旋律,用电子琴纠正学生对难点的歌唱问题。

(四)歌曲节奏节拍

1、节奏节拍:

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每一小节的第一拍。 

2、节拍强弱关系:

强  弱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强拍的记号将强拍标出来“●”。 

2、歌曲练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活动1:请你们用手击打出强拍。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击拍)

边听歌曲边进行。

小组展示。(带上手鼓来唱歌)

活动2:表现歌曲的强弱旋律线:

1、手臂来表示。(个人完成)

2、用波浪来表示。(合作完成)

任务提示:

每一个体用手臂表示时,手臂保持水平强拍做提手腕动作,弱拍回到原位,双手交换完成。

用波浪表示需要横排同学的共同合作,先想想,怎样将你们的手臂连起来形成完整的音乐线条?

(五)活动评价

(六)歌曲情感体验

1、问题:说一说: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视频播放短篇,启发学生想象,充分讨论回答。

3、看短篇启发思考。

三、相关主题歌曲感受与欣赏

相关歌曲欣赏:(FLASH)

《朋友》(周华键)

《朋友,别哭》

四、课后任务:

    请你们找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送给你最知心的朋友。

    请你找一首和今天同主题的歌曲,下节课展示,告诉我们,你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

    请你再找出你所选择的歌曲的强拍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军民大生产》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杵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杵歌》,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

4、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

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曲子,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1)用多媒体播放《摇篮曲》。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曲调柔和、舒缓)

(2)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劳动号子。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旋律豪迈、亢奋、铿锵有力)

二、教授新课

1、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劳动时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并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特点的地方。(歌曲的衬词)

2、介绍作品

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简介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再一次感受歌曲。(多媒体播放《军民大生产》的视频)

跟着音乐,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教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老师读“领”的部分(注意:按节奏读歌词)。(读1、2段歌词)

(2)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3——5段歌词。

(3)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的歌谱吧!(跟琴唱谱)

(4)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

(5)师:唱得真不错!下面,我们跟着歌曲录音,自己来学唱3——5段。

(6)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是陕甘宁边区军民踊跃投入开荒大生产的热烈场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声音表现当时人们激动的积极地心情?(洪亮、有弹性,乐观、高兴的心情)

(7)师: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去吧!(分大组轮唱)

5、介绍劳动号子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劳动号子?

生:……

师: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谁知道号子的特点和作用呢?

号子的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

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四、总结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军民大生产》,从而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创编了很多优秀的、朗朗上口的劳动号子,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点评:这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但明白了劳动号子的含义,还明白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从思想上明确了要从小要热爱劳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船工号子》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4、听“平水号子”。

  师:老师这有段音乐,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

  5、聆听“见滩号子”,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音乐片段速度 情绪

  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6、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7、听两段音乐,哪段是拼命号子?哪段是下滩号子?

  过渡语缺少

  音乐片段节奏 情绪 音乐情景

  拼命号子

  下滩号子

  8、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9、介绍《船工号子》:《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10、推荐网站:

  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土豆网优酷网 酷6网……搜索关键词: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11、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12、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是其中一首,曾在全国音乐周上演出,得到好评。搬运木头时,木头两侧各站4个人,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哈腰)把挂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4人迈右脚,右侧4人迈左脚,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哈腰挂》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歌曲采用D宫调式。节拍采用两拍子与一拍子混合形式,其节拍规律是"强、弱、强"。曲调的基本结构是单乐句的多次反复变化,乐句的衔接不固定,也没有一定的句数,根据劳动的情况随时都可以结束。曲调起伏较小,全曲虽有一个八度,但经常用的音调只在的五度范围内。多为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紧密结合。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嗺咚嗺》是一首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潜江地区的打麦号子。因衬词中有很多“嗺咚嗺”而得名。打场时﹐两排人面对面地站着打麦﹐这排上﹐哪排下﹐啪啪﹐一领众和地唱着《嗺咚嗺》﹐歌声与劳动融合在一起﹐使人忘记了疲劳。这首歌的曲调明快﹑活泼﹐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唱词内容是一对男女的绵绵情话﹐并带几分幽默。”

 

课外音乐嵩岳风《少林少林》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少林少林》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功夫的雄健气魄。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中国功夫的雄健。

2、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主要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号召大家要将中华武术魂发扬光大。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少林寺》这部电影吗?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少林寺的故事吗?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再来欣赏一下《少林寺》中的精彩片断。(播放课件,欣赏歌曲《少林少林》)。

师:你对这部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武功。

师:半分钟时间,请大家各自模仿一个你最喜欢的武术动作。(小组讨论选一个代表展示)

师:大家模仿的千姿百态,看来你们都很喜欢中国功夫是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中国功夫的歌曲。

(二)   新授

1、播放录音,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生:略

师:同学们展示交流关于武术的资料。

师:是的,那么在申奥宣传片的很短时间里,为什么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足以可见,中华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它的重要性有多大。我们的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全世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代表着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骄傲、自豪、刚毅、自强的气魄一起来学习这首关于中国功夫的歌曲好吗?

2、作品赏析(再次听歌曲)

师:本首歌曲共有几段,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找出哪一段与众不同。

生:第3

师:哪里不同?

生:是说的而不是唱的。

师:是的,这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这段当中提到了棍、枪、剑、刀这说的是什么?

生:练武的兵器。

师:歌词中又提到豪气冲云天,内练一口气表现了习武之人的正气与豪气。下面我们大家带着这种气势将第3段歌词朗诵1遍。

学生全体朗诵(提出要求)

师:那么其他3段中,有两段歌词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生:12两段一样。

师:歌词是一样的,但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师弹琴,生聆听,找区别)

生:速度不一样,节奏也不一样

师:是的。第1段速度慢,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要唱得有气势。第二段速度较快,表现英雄飒爽英姿的体态要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师范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清晰的表现出两段的不同之处。学生跟琴视唱曲谱,再唱歌词。

师:第4段中东方一条龙指什么?

生:伟大的祖国

师:儿女似英雄就是我们的炎黄子孙,也就是你们。

师:天高地远八面风呢?

生:祖国辽阔的土地

师:中华神功

全体生:武术

师:同学们回答的干脆而又响亮,那么在分析了这段作品后,我们跟琴将124段演唱一遍。

全体演唱

师:你们唱的很好。下面老师再奖励给大家两段小电影,想看吗?

播放李连杰的《中国武术宣传片》《黑客帝国》片断。(播放课件中华武术魂

师:刚才两部动作片分别是中国和外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谁能说说它们的不同?

生:略

师:外国的武打片以攻击为主,每个招式都非常狠毒,暴力、致命是主要目的,而且多以夸张的科幻色彩来表现主题。而我们中国武术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所以我们也常常会在楼下的小公园里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舞刀弄枪,以此来锻炼身体。

下面请大家带着你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和感悟,将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播放课件中国功夫

(三)   小舞台

师:刚才听同学们唱的好极了,如果我们再配上武术表演,我想会更完美的。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次少林功夫的片断,看到你喜欢的动作就模仿一下,然后我们请做好准备的小组上台来表演。(将欣赏内容贯穿本课,烘托课堂气氛,再一次播放课件《少林少林》)

学生表演开始

师:大家的表演太出色了,有的同学模仿的很像。可是我发现XX同学的武术表演和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下面我要采访他一下。

师:请问你的这套动作是从哪学的?

XX同学:电视上

师:什么电视?

XX同学:黄飞鸿

师:怪不得我看着眼熟呢,你学得真不错。

师:大家都知道黄飞鸿吗?你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故事呢?

生:略

师:黄飞鸿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正值外军侵华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坚决与侵略者奋斗到底。

(播放《男儿当自强》完成本课的音乐小欣赏)

(四)   小结

师:同学们,黄飞鸿生活在战争动乱年代,他用一身武功报效祖国;那么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一定要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武术已经作为比赛项目展现在世人面前,老师希望在未来武术之星的舞台上会有你们的身影。

(五)在《中国功夫》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   牧羊曲

嵩岳风                     

2、实践与创造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嵩岳风》、《牧羊曲》的音乐情绪与风格,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熟悉坠胡的音色。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四、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解法、

五、教学用具:

            风琴、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

3、放录音欣赏歌曲《牧羊曲》,老师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

  1)歌曲《牧羊曲》是作曲家王立平作词作曲。

  2)歌曲《牧羊曲》是故事片《少林寺》中的一首插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创作的一首女声独唱歌曲。

3)这首歌曲与《少林寺》电影中的英武豪侠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它用婉转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嵩山儿女的柔情。

4)歌曲《牧羊曲》是2/44/4的变换拍子,曲调舒展自然,充满着山歌的情调。

5)歌曲结构为一段体加尾声句,单一的主题,风格非常突出。歌词将嵩山的风景,寺院的钟声,嵩山儿女的侠骨柔情充分的表现出来。它使人陶醉,令人难以忘怀。

4、放录音欣赏歌曲《嵩岳风》,老师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

1)背景资料:

坠胡与乐队《嵩岳风》是由河南省艺术研究所作曲家方可杰先生创作的。该作品吸收了河南民间音乐《大起板》、《老八板》的音调,借鉴了坠胡独奏曲《大起板》中一唱众合的对奏手法。

该作品气势恢弘,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

2)乐曲分析:

《嵩岳风》这首乐曲是方可杰先生专门为河南省少林武术节开幕式创作的一首大型团体操表演音乐。

作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取材于《大起板》,充分表现了一唱众合的风格特征。第二部分取材于豫剧《老八板》的音调,变换拍子,风格、特色较为突出。

 5、欣赏完后,老师弹琴学生跟唱《少林,少林》、《牧羊曲》。

 6、小结本节课。

六、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演唱歌曲《牧羊曲》,而且通过欣赏也让学生逐步在了解歌曲音乐手法上有所提高。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