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5-7章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 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3、 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4、 初步学会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印证北京的城市职能。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利用图片等资料,展示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认识北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懂得尊重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

2、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水”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诉学生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向往。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

板书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一、北京的地理环境

设置问题

设问:我们在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它的什么呢?

【点拨】在我们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

【读图】展示“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概况,完成P70页【读图】的三个问题,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说一说北京的地理位置?

2、北京市的地形有何特点?

(我们这次去了慕田峪长城,切实感到北京的三面环山具有极佳的军事防御价值,抵御外族入侵,这点是不亲身感受所不能体会到的。)

3、完成P71“阅读”,结合北京的地理位置,谈谈北京的气候特点。

4、北京有哪几条河流?有哪些水库?(强调水对北京城建设的重要性,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5、你从家乡去北京,会选择哪几种交通工具?

教师点拨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读图8.1“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围示意”思考回答

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读图思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理位置重要,背靠群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交通发达、便利,所以新中国定都北京。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职能,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呢?



板书

二、政治文化中心

活动安排

1、自学P71“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2、完成P73“活动”,区分文化场所类型。并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教师对学生选择的答案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

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板书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过渡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北京不仅今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个朝代的都城,特别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历史文化名城。



板书

三、历史文化名城

活动安排

播放MTV《北京欢迎你》

活动:观看MTV,让学生写出从《北京欢迎你》的画面中观察到的能印证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

    将《北京欢迎你》分成四段播放,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边唱边观察MTV的画面,从中发现相关的文化景观。对各组观察的正确率,教师点评、总结,结合MTV里出现的京剧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唱几句。

 

 

学生边看边唱边记。

 

 

通过图片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

 

学生唱几句京剧。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的自豪之情。

板书

1、历史文化遗址

2、民间艺术

3、地方戏曲

总结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作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我们从MTV《北京欢迎你》中也看到了她现代的一面,下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现代的北京。

作业

上网查找、收集图片等资料,编辑设计一份以“北京的旅游景点及路线”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一、北京的地理概况

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

二、政治文化中心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格局

2、城市交通

3、环境建设

教学后记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 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教学资源

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

①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②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

 承转: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

引入课题   第十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学活动2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

  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

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3)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

2完成填空:

台湾岛位于我国的(   )海域。它北临 (       ),东临(      ),南临(     ),西隔(        )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二、居民与人口

1、播放《台湾的居民》录像。

2、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台湾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三、地形

1请学生读图:读图2.28,思考:

①台湾以哪一种地形为主?分布在哪里?

②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小结: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上有150多条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央山脉,向四周入海,河流短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浊水溪上游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湖泊,既是发电能力很强的水电站,又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一:台湾省之最

最大岛屿

最长山脉

最高峰

最大平原

最长河流

最大湖泊







表二:台湾省的地形及分布

        主要地形

分   布

地形区名称

         山 脉



         平 原



         盆 地



 

2、思考题:根据高度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遗迹),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通过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可让学生了解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四、气候与自然资源

阅读P52课文“气候与自然资源”,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小结:台湾岛四面环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在热带、亚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台湾岛赢得“宝岛”之称的美誉。

承转: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看看你找到了有关台湾省物产的哪些美称,如‘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蝴蝶王国”、“美丽宝岛”、“东南海上的盐仓”。等,老师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设计结构图进行分析。

五、经济

1、观看有关台湾经济的录像。

2、结合课本52~53页内容,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经济部门?各有什么特点?

物产丰富,大量出口农产品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

发达的旅游业

3、提出问题: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

六、主要城市

1、请同学们读图2.32,找出城市台北、高雄及台南,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它们的职能及旅游景点。

2、欣赏台湾城市旅游景点的图片。

教学活动3

随堂练习:读台湾省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峡A:_________ 大洋B:________ 岛屿C:_________

(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你知道她有哪些“美称”吗?请你写出来。

(4)台湾岛位于我国的(    )海域。它北临 (        ),东临(       ),南临(      ),西隔(         )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教学活动4

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归纳本节知识,教师板书。

2、观看录像,加深对台湾的印象。

教学后记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使学生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绘制简图反映事物分布的技能。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发现并总结本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独特的环境特征,初步找出本地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在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策略
    对高山、荒漠与绿洲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教学主要采用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
    对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主要采用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新疆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   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一、高山、荒漠与绿洲     

承转讲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自然环境特征  展示:中国政区图
    链接:地形与城市分布示意图   活动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第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
    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学法指导)
    教师总结: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学生读图回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北部有西北──东南向的阿尔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中部有东西向的天山。南部为包括多条山脉组成的东西向山脉昆仑山。
    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内陆盆地。盆地中有面积达32.4万平方千米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盆地中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学生学画示意图。 
    (二)独特的环境特征    承转讲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比例尺公式。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疆距海洋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阻挡和高原的屏障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内陆,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   学生量算,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计算结果: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千米,南距印度洋1600 千米,距海洋遥远。 
    (三)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   呈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提问:请大家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 心脏 ”──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洋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地区,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联系的主要方式,方便了人民生活,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学生读图回答。 
    呈现: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讲述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提问:请大家读图8.42回答: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干旱和半干旱环境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着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是茫茫沙漠,如果出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良畜种,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灌溉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来阻止大地的荒漠化。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 呈现:板书提纲   总结讲述: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独特环境特征,重点了解了新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观看、聆听、回忆,抓住要点。 
    (二)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疆的农业   讲述: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农业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第二部分,新疆的农业及能源开发。   
    讲授新课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疆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仅120~150 mm,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0mm,这就意味着靠天然降水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新疆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绿洲,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
    活动:请大家阅读第42页课文及图8.45、8.46、88页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学生回答。
    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水果。
    稳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播放:坎儿井示意图的动画  讲述:坎儿井中的水来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带。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睿智的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气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这广袤的沙漠边缘繁衍生息。   观看、聆听、思考、发问。 
    二、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呈现:绿洲农业产品图   归纳讲述: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色彩也特鲜艳,这是因为新疆夏季热量充足,由于空气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同时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生成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减少了对白天生成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且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但是目前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现实,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缓解人—水矛盾。
    1.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型农业。
    2.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
    3.节约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冲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浇花等等。   聆听、感悟。 
    提问: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快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发挥新疆地区的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特色农业呢?   
      三、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呈现:新疆油气资源分布图   承转讲述:新疆的经济优势除发展特色农业以外,更主要是发挥能源优势。提问:新疆为什么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工业基地?   答:新疆的两大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预测储量占全国1/3以上,仅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气就占全国陆地下天然气的22%。有克拉玛依、轮台、库车等大型油气田。因此,新疆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气工业基地,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呈现:西气东输图  提问:
    1.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2.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哪几个大的地形区和哪几条大河?
    3.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如何体现经济效益的基本准则呢?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作答。
    答: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
    2.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跨越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个大的地形区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系。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如建筑、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同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缓解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比进口天然气要便宜,这也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天然气是洁净能源,改善了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
    4.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的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对环保的要求。如严格规定28米宽的施工区域,对管道埋入地下的回填土要求必须是草类能够生长,为保护罗布泊地区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 千米等等。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相信这样的工程必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课堂小结   呈现:板书提纲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特色农业,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聆听,观看。 
    布置作业   收集新疆发展的资料。

教学后记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8-56、8-57、8-57

①,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②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③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④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2

①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

②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③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课堂活动3

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活动4

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贵州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五节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标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坡》导入

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65、8-66、8-67、8-68

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气候的特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课堂活动2,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69、8-70、8-71,填表


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民居



交通方式



通信方式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课堂活动3、引导学生结合图文8--72、8-73

黄土高原的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过渡:出示“世界地图”(挂图)。刚才,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播放录像:将中国入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教学后记

 

 

会考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   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和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  ( 365天)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度

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五带的划分 识记、运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圆  (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一点,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所有的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赤道向北度数

越来越大

南纬(S):赤道向南度数

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

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线

  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图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熟记常见的图例。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单。

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注:)

①经纬线是直线时:横纬(东西)竖经(南北)

②经纬线是曲线时:

a.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b.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注:)

①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北极点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极点四周只有正北方。

②确定经线,标出南北方向。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指向北极点的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指向南极点为南方,相反方向为北方。

③确定纬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量算距离,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和运用;:温差的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图例和注记 (识记常见的图例)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海洋与陆地复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2. 亚欧、南北美洲及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

一、海陆分布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洲界:

A、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B、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C、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D、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三、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

②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世界的居民复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 掌握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差异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二、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世界的居民复习

教学目标:

2. 掌握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地区分布

3. 识记世界三大宗教和世界主要语言

三、语言和宗教

(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都起源于亚洲。

①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或混血人。) 

◆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天气与气候复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多变的,短时间内发生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

二、天气符号:P58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气温: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气温,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C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P61)

(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三、降水:1、降水的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即纬度位置

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变小——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运动形式

含义

方向

周期

结果及影响

自转

绕地轴转

自西向东

一天或24小时

昼夜交替、各地时间的差异、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公转

绕太阳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形成五带。

2.四季的变化

二分二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季节

地理现象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春季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夏季

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秋季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冬季

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

3. 地球上的五带:

热带:23.5°S~23.5°N;有太阳直射现象。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S~90°S;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

三、海陆分布: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四、地形地势

1、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0。6度。

五、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天气与气候复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3.识记常用天气符号。
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  短时间   2、经常变化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二、天气预报图 (能看懂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料图)

1.卫星云图判读: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②.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②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

降水

纬度

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

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位置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

教学目标:

理解主要气候类型

一、以定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指标

最冷月

>15 º C

最冷月

0 º C—15 º  C

最冷月

< 0 º C

最热月

0 º C—15 º  C

最热月

< 10 º C

二、以“水”定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两侧,以非洲最典型、面积最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大,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

2.亚热带气候类型

3.温带气候类型

 4、寒带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5.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等。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世界的发展差异复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了解联合国的宗旨。 

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世界国家面积居世界前十名世界国家人口居世界前十名

国家

单位(万平方千米)

国家

单位(亿人)

俄罗斯

1707

中国

12.67

加拿大

997

印度

9.98

中国

约960

美国

2.76

美国

937

印度尼西亚

2.09

巴西

854

巴西

1.68

澳大利亚

768

巴基斯坦

1.52

印度

297

俄罗斯

1.45

阿根廷

278

孟加拉国

1.27

哈萨克斯坦

272

日本

1.27

苏丹

250

尼日利亚

1.09

二、分布特点

1.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分布:发达国家: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第二节    国际合作

一、国际间的矛盾和与冲突: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二.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三大问题: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三.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第三节    国际组织

一、联合国: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成立于1945.10.24,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目前已有188个成员国。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秘书长,现任秘书长的是韩国人潘基文,任期5年。

二、 2001年中国加入“WTO”,该组织的全称是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所在地为瑞士日内瓦。

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四、红十字会:标志是白底红十字,它以人道 主义为宗旨。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七年级下册

认识大洲复习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教学目标: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  洲名的由来

2、  亚欧大陆的的含义

3、  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半球位置,(3)海陆位置

二、地形:

1、  亚洲:(1)类型上: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起伏上: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上:中部高四周低;(4)最典型的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2、  欧洲:(1)平均海拔最低的洲;(2)地面起伏较小;(3)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4)典型地形:冰川地貌广布

三、气候

1、  亚洲:(1)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缺失外,其它气候类型都有

(2)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特征显著ƒ季风气候典型

2、欧洲:(1)类型上: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特点: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 ƒ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显著

四、河湖:

1、河流:(1)主要河流:长江、湄公河等

(2)河网特点: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

2、湖泊:课本P10活动题3。

五、人口与国家:

1、人口:亚洲最多,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分布在西部

2、人种: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

3、国家:亚洲48个,欧洲43个

4、时区和日界线:

(1)、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2)、东边时区时刻比西边时刻早,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

(3)、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节       非洲复习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非洲

一、        国家最多的洲

1、非洲的名称含义

2、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西部(2)海陆位置:课文P15

(3)经纬度位置:20°W—50°E;35°S—35°N

3、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

二、        地形

1、  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2、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  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和海湾

4、  典型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屋脊)

三、        气候

1、特点:(1)普遍暖势(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

(2)降水分布不均,干旱面积广大;

(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2、气候农业生产的关系:草原气候—畜牧业;沙漠气候—多绿洲,灌溉农业;

地中海气候—柑橘、葡萄、油橄榄

四、        资源:

1、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金刚石、黄金、等

2、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和野生动物

3、  水力资源:尼罗河、刚果河流经山区时。

五、        经济

1、  人口:仅次于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

2、  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3、  农业:仍是经济的重要部门:(1)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不能自给

(2)经济作物出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剑麻、棕榈油

4、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世界水量第二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三节       美洲复习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洲

一、        新大陆

1、地理大发现

2、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3、中美地峡:(P25)范围:;地形、作物、居民

4、白令海峡:亚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

5、西印度群岛:(P25)位置、哥伦布

6、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二、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1、  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中部:大平原;西部:高原山地;(2)平均海报较高,地势起伏大;(3)冰川作用显著: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屿

2、  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缺失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以温带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文P27第一段和P29的活动题。

3、  南美洲的地形特征:

(1)西部:高大的山地:安第斯山(世界最长的山脉)

(2)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4、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1)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带面不大,缺失寒带气候。

(2)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二、世界四大河流的长度、面积、流量等对比:P30

三、移民与经济

1、居民组成:

(1)、英法等国人移入北美;西班牙葡萄牙人移入拉丁美洲;

(2)、南美洲: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3)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2、经济发展不平衡:

(1)、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

(2)、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石油,玉米的原产地,墨西哥城;阿根庭:小麦、放牛业。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章    了解地区复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解东南亚

一、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与国家: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老挝为内陆国。

二、中南半岛:中国以南而得名。

1、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河流:5条河流的名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中缅老泰柬越,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

3、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4、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山区——上游水急,平原——下游水缓

三、马来群岛:2万多个岛屿

1、地形: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少。

2、河流:短而急多,

3、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4、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随时播种,一年都有收获。

四、马六甲海峡:记住位置,重要意义,并能填图。

五、富饶的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天然橡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油棕(泰国)、椰子(菲律宾)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

矿产:石油——印尼,锡(占世界1/2以上)——马来西亚(第一位),

六、海外华人最大聚居地:

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上。

2、华人:2000万以上。

3、华人与华侨的区别:

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南亚复习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南亚

一、范围位置与国家:

1、  范围位置:喜山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2、  国家:三个临海国(印、巴、孟),二个内陆国(尼、不)二个岛国(马、斯)

二、南亚“次大陆”的含义

三、地形与河流:

3、  三大地形区:北部:喜山,中部:恒河平原 、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  两大河流:恒河: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5、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二、        气候:

1、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雨季(6-10月)干季(11-次年2月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部有印度洋暖湿气流。

3、  原因:P43

4、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西南季风使降水多分布在半岛的西侧和东北部地区

水稻——印度东北部、西部沿海和孟加拉国(降水多)

小麦——半岛西北部(干旱少雨)

黄麻——恒河直游地区(降水多,地形平坦)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少)

三、        宗教与社会: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人信仰印度教)

四、        人口和经济:

1、  人口超过1亿的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2、  印度的经济:电脑软件业与新兴产业。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西亚复习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西亚的石油资源识记、理解

一、西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二、地理位置:沟通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分布指什么,能填图)

1、  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要冲:(1)古代丝绸之路(2)现代海陆空交通要冲

2、  两个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土耳其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

一、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1、  气候: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沙漠面积广大。

2、  畜牧业:安卡拉羊、紫羊羔皮、地毯。

3、  农业:多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上,如两河平原。

4、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2个技术(P49)

二、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

1、  西亚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

2、  西亚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3、  两圣城:麦加和耶路撒冷

3、  世界的石油宝库

1、  地位:储量、产量、输出量最多(分别占世界的1/2、1/4、3/5)

2、  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3、  输往国家:西欧、美国、和日暮途穷本

4、  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欧洲西部复习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识记、理解欧洲西部

一、        范围和位置及国家

1、  范围:欧洲的西半部

2、  地理位置: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大半岛。

(1)纬度位置:36°N—71°N,北半球西风带内;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洲。

3、  国家:30多个,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大国的空间分布---填图)

二、        雄厚的经济实力

1、  资本主义经济最早发展的大洲,发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

2、  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地带密集

3、  农业比重小,但生产水平高,农牧业结构合理

4、  交通运输网发达

5、  特色产业:瑞士——钟表;瑞典——造船;丹麦——欧洲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渔业;荷兰——花卉

三、        繁荣的旅游业

1、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记住P55的旅游资源和国家的一一对应。

2、  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

3、  袖珍国: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