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教师做PPT课件需要插入的视频动画,从这里下载mp4

视频教学:




重点知识:

1.实验: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也可说出使烛焰和

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

度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 正倒大小虚实像距v 像物同侧、异侧应用

u >2f倒立缩小实像f<v<2f异侧照相机、摄像机

u =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测算焦距ff< u <2f倒立放大

实像v>2f异侧投影仪、幻灯机

u=f不成像(一束平行光)探照灯u <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

3.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将物体旋转180°,即为所成像的样子),如“”光源所成的实像应该是“”。这也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

就向右移动。但是透过凸透镜看钟表,秒针的像与秒针一样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4.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能用光屏接收;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用光屏接收不到。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实像和虚像的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5.实验所选取的光源可以是烛焰也可以是F形光源,而 F形光源的优点:

⑴环

保;⑵稳定;⑶便于探究像与物的关系。而蜡烛的优点:取材方便。 

6.光屏作用:

判断像的虚实。若光屏由方格纸板制成,光源也嵌在方格纸板上,

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7.像成在光屏的上部。可以向上调节光屏或蜡烛,或向下调节凸透镜。(注意..方法的应用.....) 

8.一倍焦距分虚实(正倒):一倍焦距处是实(倒立)像与虚像(正立)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虚像;u=f不成像。 

9.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处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分界点,即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 10.①v<u,成倒立缩小实像; ②v>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v=u,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记忆时注意规律) 

11 透镜损坏一部分或被遮挡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成像变暗,因为透过光线减少,折射光线就少了。 

12.若在实验时,在光屏得不到像,可能的3大原因有: ⑴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焦点上;③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④像成在光具座以外的位置。 

⑵保持光屏,凸透镜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焦点上;       ③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⑶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小于4倍焦距(即u+v<4f)。 13.当u+v>4f时,光屏两次成像,u+v=4f 时,光屏一次成像,u+v<4f 光屏不成像(成虚像)。  

14.物像具有同向移动性(物向右,则像也向右;像向左,则物也是向左),像与像距具有同增同减性。(像距增大,则像变大;反之像变小,则像距变小)。 

15.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16.物体在二倍焦点以外运动时,v物>v像,s物>s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运动时,v物<v像 , s物<s像 

16.光源在焦点上时,光屏无像,光屏来回移动都会出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 

17.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⑴平行光会聚法;⑵成倒立等大实像 u=v=2f;⑶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u>10f)f ≈ v 18.由于各种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用红光测的焦距最大。 

19.在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反之也成立,在物距不变时,所成的像越小,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精品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二、新课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63-64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66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 和 。 

(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 ,它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 ,例如 。 

(4)一束平行光通过 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 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5)右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 ,F点与O点的距离叫透镜的 。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 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 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种透镜? 2.作出假设或猜想。 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 生甲:需要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 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 师:怎样进行实验?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启发、指导。 

5.分析论证。 师生回到教室。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P64图4-41Lk较。同样厕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P66图4-46进行对比。 师: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师:什么叫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生:平行光经凹透镜发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6.实验评估。 师:刚才的实验结论可信吗?是否还有什么因素没有考虑? 生: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灯泡和水来探究水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将水倒入废灯泡中,拿到太阳光下一试,它仍然能将太阳光会聚。 师:冰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是可靠、可信的。 

7.交流与合作。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 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下课后交给组长,并进行登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67作业l、2。 

2.选用课时作业没汁。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1、透镜 2、焦点F,焦距f,主光轴、光心O。    

六、课后反思

练习:

考点1:透镜对光的作用

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2.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为凸透镜的是          ,为凹透镜的是          

 


 

 

3.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5.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6.如图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      透镜,乙透镜应是      透镜.(填“凹”或“凸”)

 


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

1.某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