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微课教学+全册教案(文末下载)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目录
准备单元 降落伞
第一单元 生命世界
1.我们的豆苗
2.奇妙的植物
3.领养小仓鼠
4.动物的适应能力
5.和谐相处是一家
第二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海洋与陆地
2.陆地上的水体
3.珍贵的淡水资源
4.节约用水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1.影子的形成
2.太阳下的影子
3.地球的形状
4.认识月球
5.月有阴晴圆缺
第四单元 精确时间的步伐
1.原子钟寻亲记
2.日晷
3.水钟
4.改进小水钟
5.摆钟的秘密
第五单元 开心游乐场
1.小船与浮力
2.弓箭与弹力
3.滑梯与摩擦力
4.沙包与运动
5.我们的游乐器材
反思单元 让事实来说话
全册教案
准备单元
降落伞
【教学分析】
教材以降落伞比赛活动为任务驱动,让学生经历设计、动手制作、比赛测试、交流反思、改进优化的全过程,感受表达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体验优化改进后成功的喜悦。
教材一开始就明确了活动任务和活动要求,统一提供材料,保证竞赛的公平性。
第一部分设计制作环节提供了制作降落伞的步骤。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上呈现的制作过程是较为开放的,除了材料是统一的,其他没有过多限制,比如学生可以改变降落伞伞面(塑料膜)的形状、大小,调整细线的长短、根数以及固定的位置。考虑到后续的交流评价及反思改进,该活动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特别是在设计环节,这样才能为后期的作品改进提供支撑。
在比赛前,教师要讲清比赛规则,强调注意事项,做好组织工作,使比赛有序、高效开展,为后续的交流反思、改进优化留出足够的时间。第一次比赛可以当作初赛,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决出胜负,而是通过比赛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思考:为什么每个小组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不同,有些降落伞下降更慢的原因是什么……并通过安排决赛激发学生改进优化作品的欲望。
比赛后的表达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中提供了两个可研讨的问题:一是伞面的大小,二是细线的长短。在研讨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由表达,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两个问题。通过分享成绩较好的降落伞的设计方案,总结出增大降落伞所受空气阻力的方法,为下一步的优化改进提供实践依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别人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是完善作品的重要前提。在课堂的最后环节,重点是根据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收集到的同学们的成功经验和改进意见,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别人意见的反思来有目的地改进自己的作品,并对改进后的作品再次进行测试、验证并参加决赛。该部分包含“改进”及“决赛”两个重要内容。在学生动手改进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改进方向;在决赛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评价表来评价自己的改进优化效果。
学完一二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后,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已经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在反思评价方面已经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四年级下学期将对学生“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能力进行重点训练,以达到这两个探究要素的中年级学段目标。不过,经过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各探究要素方面也都经历了新一轮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四年级下册对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训练时,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的内容也要体现出学生在其他各探究要素方面的更高要求,如学生观察、比较能力的提升,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的理解,运用工具、仪器进行测量的能力,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向得出结论的能力等等,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两个要素相对于低年段的提升,比如能不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以及能不能“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等。
【教学目标】
1.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出降落伞。
2.能比较、表达出自己降落伞设计的优劣。
3.能够比较、分析、整理观点,得出作品优化方案,并完成改进优化。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提出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2.根据自己的分析找出别人作品中的不足,并与同学们交流。
3.倾听别人对自己作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思考其建议是否合理。
4.根据自己的反思和别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塑料袋、透明胶带、细线、剪刀、橡皮泥、米尺、电子秒表,每组一套。
2.活动场地:科学教室。
【教学过程】
1.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见过降落伞吗?在进行人员空降、投送物资装备甚至极限游戏时都会用到它,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降落伞由几部分组成?
生:有伞面、绳索和人或物品。
师:没错,降落伞主要由伞面和绳索构成。今天我们就来制作降落伞,并进行一场班级比赛,下降最慢的小组为优胜组。
2.设计制作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塑料袋、细绳、透明胶等材料,想一想,利用这些材料,你会怎么制作降落伞?
生:用塑料袋当作降落伞的伞面、细线做绳索。
师:你很有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具体需要怎么制作吧。(此处可播放相关的操作视频,视频文案如下)
这是塑料袋,可以将它剪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将细绳剪成几段长度相同的细绳
每段细绳的一端贴在塑料袋上,均匀分布
最后将所有细绳的另一端和重物(橡皮泥)捆在一起
一个简单的降落伞就做好啦
师:尽管制作很简单,但在开始前,还有两个设计的细节需要在组内讨论决定。第一,伞面(塑料袋)的形状与大小。第二,绳索(细线)的长短与数量。
(学生讨论并进行设计、制作)
3.比赛活动
师:时间到!我看见大家的降落伞基本制作完毕,下面我们就进行比赛吧。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部分,现在进行的是初赛,初赛后大家有交流改进的机会,最后进行的是决赛。现在老师宣布人员分工和比赛规则:
① 从第1组开始,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参加比赛,整个赛场要安静有序。
② 每组安排1个释放员、1个安全员、1个计时员、1个记录员。释放员站在讲台上的凳子上从指定高度释放降落伞,安全员负责保护,计时员负责计时,记录员负责记录成绩。
③ 当一个组比赛时,其他小组要注意仔细观察他们降落伞伞面的大小、形状,绳子的长短、根数,并且记录下他们的成绩,然后参考下表对每一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此处可播放相关的操作视频,视频文案如下)
将降落伞举到指定的高度,将细绳拉直,伞面撑开
计时员喊开始,释放降落伞,开始计时
当橡皮泥接触到地板瞬间,停止计时
重复三次,计算出平均落地时长
降落伞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分值(满分10分)
降落时间 降落时间长短 0-4
飞行姿态 伞面是否完全展开
下降过程是否平稳 0-3
降落伞美观度 伞面是否规整
比例是否协调 0-3
师:现在我宣布,比赛开始。
(各小组轮流上台进行初赛)
师:完成比赛的小组将你们的降落伞展开贴在黑板对应的位置上,并在旁边写下小组序号和落地时长。
4.表达交流
师:初赛结束了,在观看完比赛,观察完每一组放飞的降落伞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不同。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上的数据,哪个组获胜了呢?
生:第X组,他们的降落伞落地时间用的时间最长。
师:我们请他们来分享一下他们获胜的经验吧。
(学生分享)
师:还有哪个组愿意分享你们的经验?
(学生分享)
师:听完了几组的分享,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设计降落伞才能降落得更慢呢?
生1:我发现成绩好的组伞面都大一些。
生2:绳子的的长度不能太短。
生3:每根细线长度要一样,这样下降时才平稳。
生4:伞面还要规则。我们的伞面虽然比较大,但伞面的形状不规则,导致下降不平稳。
生5:我觉得圆形的伞面效果更好。
生6:根据同学们所说的以及黑板上的数据,我觉得增加伞面的面积和细线的长度,应该会让降落伞在空中降落得更久些。
生7:……
师:现在大家分组讨论如何改进自己小组的降落伞,才能在接下来的决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讨论并改进优化作品)
师:决赛时间到了,请各小组按顺序上台参加决赛,需要注意的是,决赛完要对自己的改进情况进行评价,看看改进的效果怎么样。
5.反思评价
师:经过大家对降落伞的改进,各小组的比赛成绩都有提高,看来经验的分享和交流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运用。在以后的课堂中,大家要像这节课一样善于表达,积极反思!
【板书设计】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
伞面粘贴处
落地时长(秒)
主要改进方案
改进后落地时长(秒)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豆苗
【教学分析】
本课通过对两个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严谨态度,重点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和记录以认识事物的科学精神,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热爱表达、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科学品质。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但要对其中的一种种子做一次长期的科学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他们对对比实验的概念虽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思考还不够严密,需要重点关注。第一个对比实验“种子的萌发条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说明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这两个实验具有连续性。在制订出周密可行的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充分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除了需要水、阳光之外,还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3.能坚持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锥形瓶、豆苗、花盆、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题
师:同学们,春天万物复苏,植物们又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的知识,说说植物维持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生:我们一年级学习过《缺水的吊兰》《阳光和凤仙花》,知道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师:你记得真清楚!除了适量的水和阳光外,植物维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生:……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维持生存是否需要空气和温度。
2.对比实验“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
师: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
教师出示“种子的萌发”对比实验装置,两个锥形瓶,贴有标签,1号瓶中水浸没绿豆种子的一半,2号瓶中水完全淹没绿豆种子。
师:这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请大家观察一下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是一样的?哪些条件是不一样的?
生:相同的条件有是:2个瓶子是一样的,里面的绿豆数量也一样。瓶子中的水不一样多,1号瓶中水少,2号瓶中水多。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两个瓶子中,种子在水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全部被水淹掉, 2号瓶中的种子全部淹掉了。
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1号瓶中的种子被水浸没了一半,种子除了接触了水还接触到了?——空气,2号瓶中的种子完全浸入水中。水中含有的空气很少,可以视为2号瓶中的种子没有接触空气。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种子有没有接触空气这一个条件是不一样的,其他条件都一样,不一样的条件将导致两个瓶子里种子的萌发情况不一样。
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相同的条件外,还要把这两个瓶子放在一样的环境中,两个瓶子中的水也要一直保持各自的量,过几天对种子的变化进行对比。刚才有同学也注意到一个瓶子中的水多,一个瓶子中的水少,但是它们都能接触到水。不同的是一个接触了空气,一个没有接触空气。我们在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经常给1号瓶里添加少量的水,使1号瓶中的种子总是淹没一半,这样就能保证它一直既能接触到水又能接触到空气了。这是两个瓶子本质上的不同。
师:这个对比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老师在一周前做了这个实验,咱们来看看现在的实验情况吧。
教师出示“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对比实验装置,两个锥形瓶,贴有标签,1号瓶中绿豆种子已经发芽开始生长,2号瓶中绿豆种子吸水膨胀,个别绿豆微微发芽未长叶片,水已变浑发臭。
师:同学们看,这是实验开始一周后的种子现状,请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生:1号瓶中种子已经长成小苗,顶端有2片小绿叶。2号瓶中绿豆胀大了,皮脱落了,也有一点点发芽,但是颜色已经变深,看起来坏掉了。
师:你能否预测接下来两者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我预测1号瓶中的豆苗会接着长高,长出更多的叶子,但是它太细了,会长歪,种到土中会更好。2号瓶中的绿豆种子会慢慢烂掉。
师:你认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吗?
生:需要。
师:请你说完整。
生: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师: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请大家课后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实验,并把实验记录下来,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活动记录”中“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实验记录表”。
3.对比实验“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
师:上课之初,同学们提出“植物生长是不是还需要温度”的问题,我们现在按照“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的对比实验方法来自行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计划)
师:请小组选代表把你们的实验计划展示给大家。
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准备是2盆长势差不多的绿豆苗、2个温度不一样的房间,操作步骤是把2盆绿豆苗分别贴上标签1和2,把1号盆放在温暖的房子里,把2号盆放在寒冷的房子里,每天给它们浇一样多的水,每天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师:他们的实验计划如何?有补充的吗?
生:他们没有分工。
师:好,请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再提出建议。
生:优点是操作步骤很具体,建议是分工要明确。
师:嗯,你的建议不错,既然是团队合作,分工是要明确的,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便于实验的开展。
师:谁能总结一下这个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要一样,哪个条件不一样?
生:要保持一样的条件有:2盆豆苗要长得一样。
师:很好,把一盆长势一样的豆苗平均分成2盆,这样可好?接着说。
生:嗯,同意。1号豆苗可以放在教室的窗台上,2号豆苗放在教室外背阴的走廊里,这两个地方温度不一样,教室里暖和,走廊里不暖和。
师:我有一个问题。教室里的窗台上白天有阳光照射,走廊里没有,这个……
生:把2号豆苗放在走廊能够照到阳光的地方。
师:其他人同意吗?
生:同意。这样它们都有阳光照射,不同的是教室里温度高,走廊里温度低。
生:每天给两盆豆苗各浇同样多的水,保持湿润。还要画一个表格,每天都进行观察记录。
师:你考虑得很周全,颇有科学家的风范。记录可以用《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活动记录”中“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的话,请各组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改完善自己组的实验计划。
(小组完善实验计划)
师:实验中的绿豆苗也可以用其他植物替代,比如说蒜苗,土豆苗、红薯苗等等,只要是两盆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都可以。这个实验放在课下完成,请刚才发言的小组把你们的豆苗种植好之后放在学校做实验,其他小组放在家里做实验,大家每天都要做观察记录,过一段时间我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看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大家在课下都精心培育了绿豆苗,做了对比实验“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种植体会,说说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如何解决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为了加大温差,我把1号豆苗放到了我家卧室的飘窗上,屋子里有暖气,每天差不多都是20多度,豆苗长的很快。2号豆苗放到了窗户外面的窗台上,外面的温度大概10度左右,这几天豆苗几乎没长。通过对比,我发现豆苗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生:我们组的豆苗在教室里和走廊里,大家都看到了,走廊里的豆苗没有明显的变化,教室里的豆苗稍微长高了一点儿,所以我们也认为豆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
师:大家的意见一致吗?温度越高豆苗长的越快吗?
生:是。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夏天高温环境下的植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生:无精打采,有的花都耷拉了。
师:对,如果温度过高,又缺乏足够的水,植物就会发蔫甚至枯死。因此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适宜即可。
师:我们总结一下,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生: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生:还有水和阳光。
师: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有阳光、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请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得出结论”。
2 .奇妙的植物
【教学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维持生命所需的条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之后,却发现仙人掌能够生存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展开对“仙人掌的秘密”的研究。先观察仙人掌叶和茎的特点,再把仙人掌的茎切开进行观察与对比,发现其秘密。从研究仙人掌的特点到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调查不同植物的根的特点,使学生对植物的外部形态的认识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即植物的外部形态适应外界环境,维持自身生存。本课突出“表达交流”能力目标,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认知事物、探究事物的创新精神。
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种植过一些植物,对植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他们不一定切开植物的茎进行观察过,更容易对本课产生兴趣。课堂上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仙人掌,说出仙人掌的特点,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使用小刀的注意事项、防止仙人掌的刺刺伤皮肤等。在探究仙人掌的秘密后,教师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或不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不局限于植物的叶、根,还可以是植物的花、果实等,只要能在观察后得出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特征是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即可。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维持了植物生存的需要。
2.知道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能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仙人掌、小刀、托盘、塑胶手套(或长把夹子)、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挂图、照片或视频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四季都常绿,家住沙漠里。满身都是刺,没事不搭理。打一植物。
生:仙人掌。
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分是维持植物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仙人掌则生活在干旱少雨的的沙漠里,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生:仙人掌有什么特殊之处,竟然能在沙漠里生存呢?
生:……
师:我们今天就从探究仙人掌的秘密开始学习“奇妙的植物”。
2.实验
师:为了研究仙人掌的问题,今天老师把仙人掌带到了课堂上,我们先来观察它,然后说说你的发现吧。注意戴上手套以防被仙人掌的刺刺伤。
(学生活动:观察仙人掌)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仙人掌是绿色的,手掌形状,上面有许多小刺,非常坚硬。
师:这些针形刺是仙人掌的叶,手掌状的“身体”是它的茎。叶与茎的特点与仙人掌的生存环境会不会有关系呢?
生:有关系。茎里面有水分,能保证仙人掌在干旱的沙漠里生存。
师:怎么证明?
生:切开看看。
师:好的。请大家把仙人掌的茎横向切开,进行观察。在切开之前,有几个温馨提示,1.全程戴手套;2.在桌子上铺上塑料布或者托盘;3.把仙人掌固定好后再横切;4.用完小刀后要及时收好;5.不要品尝仙人掌。
(生操作实验)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你的发现,说说你的看法吧。
生:切开仙人掌后,我发现茎里面流出来了浓稠的汁液,我想这些就是它能够生活在沙漠中的秘密。
师:仙人掌肥厚的肉质茎可以贮存很多水分,来满足它的生存和生长需要,这是它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的一个秘密。除了仙人掌的茎,它的叶也非常有特色。你能猜一下它的叶子的特点和它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生:它的叶子非常小,也很坚硬,应该不怕晒。
师:是这样,叶子越小,吸收的热量越少,越不容易晒伤。还有呢?
生:是不是叶子越小,它蒸发的水分就越少?
师:你很善于动脑筋。叶子表面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称为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气孔蒸发出去,这种作用称为“蒸腾作用”。一般来说,叶子越大,气孔越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越多。一棵玉米长到结出果实时大约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200千克的水。生活在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退化为刺形叶,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仙人掌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的又一个秘密。关于植物的叶子和环境的关系,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生:是不是生长环境里水分越多,植物的叶片就越大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接下来研究一下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叶子和环境的关系。
3.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
(师出示三种植物的叶片:热带植物芭蕉树、温带植物苹果树、寒带植物云杉)
师:观察这些植物的叶片,说说它们的特点,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生:芭蕉树的叶子很大,像芭蕉扇,生活在热带。
生:苹果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有锯齿,叶子又多又密集,生活在温带。
师:苹果一般生长在温带,苹果叶子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生:云杉树的叶子像针,生活在寒带。
师:云杉还能生活在寒冷的高山地区。看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植物也往往有着不同的形态。
师:那么不同的水分环境中,植物的形态有没有不同呢?我们来看看莲花和沙枣树。
(师出示莲花和沙枣树图片)
师:莲花是水生植物,我们吃的藕就是它长在水下泥里的茎,每两节藕之间有一些短须,它们是莲花的根。莲花的叶片浮在水面上或者高出水面,大大的、圆圆的。我们想一想,莲花可能长在干旱的地方吗?
生:不能,那么大的叶子,很容易就被晒干了。
师:沙枣树的叶片很薄,形状窄长,叶子有点发白,可以反射掉多余的阳光。沙枣树具有抗旱、防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一般分布在降水量少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师: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
4.调查: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
师:同学们,生长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形态千差万别,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根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已经在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然后汇成小组调查报告,一会儿以组为单位进行班级展示。
(学生分组活动)
师:请各组派代表展示一下你们的调查报告吧。
生:……
师:总的来说,水生植物的根长得短而浅,旱生植物的根长得长而深。我们刚才还说过,莲花的根就是很短的须根。沙漠里很干旱,但是在地下越深的地方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所以沙漠植物只有靠着长长的根,才能吸到维持生存的水分,同时不被沙漠中的狂风吹走。
师:(总结)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的根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维持了植物的生存。
5.讨论
师:一般而言,生活在相同环境中植物的外部形态有大致相同的特点,如果改变生长环境,比如水、阳光、温度等,植物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吗?举例说明。
(教师出示植物图片)
师:请观察这几幅图片,试着解释一下原因。
生:图1树的根长歪了,向着水源生长,来吸收更多的水分。
生:图2植物身体向阳光处生长,身子斜得厉害,应该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生:图3每行玉米之间留有缝隙,我想是为了能够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且玉米越长越大也需要更大的空间。
生:图4给植物套上塑料膜就像人穿上衣服一样,让它能保持生长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环境中水、阳光、温度的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
生:也说明植物能够适应环境,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
3.领养小仓鼠
【教学分析】
《领养小仓鼠》的教材编写紧扣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以饲养小仓鼠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经历领养小仓鼠、讨论怎样喂养小仓鼠、如何让小仓鼠生活得更好、喂养小仓鼠的经验交流会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做法和经验,在重点训练本单元科学探究目标“表达交流”的同时,达成科学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和“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动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大多数小学生喜爱小动物,并且非常愿意饲养小动物,很多学生有养过小鸡、小鸭、金鱼、兔子、蚕、狗、猫等小动物的经历,已经积累了一些喂养小动物的常识和经验,知道动物们像人一样需要吃食物、喝水、呼吸、排泄,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运动,有时会生病,还会衰老和死亡,有的动物要适度晒太阳,有的动物喜欢阴凉的环境等,因此本课的知识目标相对容易达成。
在讨论“怎样把小仓鼠喂养好”时,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在讨论“如何让小仓鼠生活得更好”时,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制订具体的可实施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可在课余时间完成,让学生在亲历照顾小仓鼠的活动中体验喂养小动物的乐趣,掌握事实证据,能够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学会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领养活动,能说出小仓鼠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喂养小仓鼠的经验,能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会对小仓鼠生存产生影响,同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3.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小仓鼠、仓鼠笼子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你养过小动物吗?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它的。
生:……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出示小仓鼠)你认识它吗?
生:仓鼠。
师:如果让你领养小仓鼠你会做些什么准备呢?(板书:领养小仓鼠)
生:我们要准备笼子。
生:食物。
生:水。
生:跑轮。
生:……
2.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领养小动物颇有心得呀!
师:怎样才能把小仓鼠喂养得更好呢?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完成表格。
怎样把小仓鼠喂养得更好
吃的问题 喝的问题 住的问题 其他问题
师:同学们来汇报一下吧?先来说吃的问题。
生:小仓鼠吃什么?不吃什么?吃的东西需要洗干净吗?需要加热吗?它会不会生病?
师:同学们对这个回答有什么要说的?
生:小仓鼠是杂食性动物,最喜欢吃坚果,不能吃辛辣等刺激性的东西。它吃的东西也需要清洗,如果比较脏或者有比较多的残留农药,可能会让它生病。
师:关于喝的问题,谁来说说?
生:小仓鼠每天喝多少水?喝不喝饮料?能不能喝酒?
师:有谁知道答案吗?
生:小仓鼠每天喝多少水,喝不喝饮料,喝不喝酒需要做实验才能知道。
师:你具有实证意识,非常棒!
师:小仓鼠住的问题,大家都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仓鼠住的地方需要通风吗?它喜欢独居还是群居?喜欢温暖还是凉爽的环境?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师:有能回答的吗?
生:小仓鼠喜欢独居,住的地方需要通风透气,适宜生活在20-28℃的气温里,太冷了会冬眠的。
师:关于小仓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仓鼠需要晒太阳吗?仓鼠需要洗澡吗?仓鼠需要运动吗?仓鼠怎样孕育仓鼠宝宝?
生:……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生:小仓鼠是夜行动物,要避免阳光直射,而且不能用水给仓鼠洗澡,容易生病。仓鼠需要运动,笼子中的跑轮能帮助它消化食物。仓鼠是哺乳动物,一次能生育五、六只小仓鼠呢。
3.事实证据
师:同学们对于喂养小仓鼠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了解了小仓鼠饮食、居住等基本信息后,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让小仓鼠生活得更好”这个问题。请以小组为单位,在有关喂养的小仓鼠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制订出研究计划,注意研究计划要详细周密,具有可操作性,研究周期不要太长,最后能够得出清晰的结论。研究计划可以从研究题目、研究方法、观察地点、观察时间、研究分工、操作步骤等方面来写,可以借助《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关于小仓鼠_____________的研究计划”来完成。
(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研究计划。
生:我们小组的研究计划如下……
师:你们的研究计划很详细,其他同学有建议吗?
生:实验一般做三次,他们只有1天的数据不太有说服力,万一那天小仓鼠正好生病胃口不好,数据不是不可靠了吗?
师:你的建议是什么?
生:可以连续做3天,或者一周,取平均值。
师:非常好,这样得出的数据就比较可靠,更让人信服。
师:请其他小组汇报你们的研究计划。
生:……
师:各组对研究计划进行汇报时,得到了其他同学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大家再次对自己组的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由于课堂条件不允许,请大家在课余时间相约,按照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活动,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刚领养的小仓鼠和主人还不熟悉,可能会咬人;(2)喂养小仓鼠时要戴上专用手套;(3)小仓鼠受到惊吓时、睡觉被打扰时、生病时、怀孕时或者正在打架时,都可能咬人;(4)不小心被仓鼠咬伤,一定要及时就医;(5)喂食完仓鼠、与仓鼠接触后,要认真洗手。
4.表达交流:经验交流会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喂养,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喂养小仓鼠的经验,现在我们召开一个经验交流会,总结小仓鼠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有哪些。
生:小仓鼠生存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师:同学们在领养小仓鼠和实施研究计划的过程中,丰富了我们的喂养经验,知道了小仓鼠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等。
其他动物包括人也跟小仓鼠是一样的,也需要这些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如果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发生变化,将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4.动物的适应能力
【教学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了解了动、植物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后,继续探究动物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教材通过故事引领学生认识到动物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本领;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蚂蚁逃出包围圈”的实验,总结出动物不仅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还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的结论;然后再通过阅读其他动物具有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事例来拓展认知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物身体的特征,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最后通过调查活动“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深化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调查活动着重放在对动物身体特征的观察,把动物的身体特征与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初步了解动物具有依赖植物筑巢等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动物能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并能举例说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能做出的反应,比如下雨前蚂蚁会搬家、鱼会跃出水面,冬季来临时燕子要南飞、青蛙要冬眠等等,这些例子主要是动物对天气变化做出的反应,说明学生对动物感知、适应环境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与它们的身体特点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2.通过调查能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知道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教学准备】
《快要下雨了》连环画或视频;蚂蚁、樟脑丸、橡胶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实验记录表;动物图片等。
课前让学生收集动物如何适应季节变化的事例。
【教学过程】
1.阅读引入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0页故事《快要下雨了》,说说故事中哪些动物能够感知天要下雨了?
生:小鱼和蚂蚁。
师: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有感知环境的本领?
生:小燕子、青蛙、蛇……
2.实验:逃出包围圈
师:既然动物们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那么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会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动物的适应能力》。(板书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的题目是“逃出包围圈”。在蚂蚁的周围用樟脑丸画一个圈,蚂蚁会逃出这个圈吗?增加蚂蚁周围樟脑丸圈数,蚂蚁又会怎样?先说说你的猜想。
生:不会。樟脑丸有很大的气味,蚂蚁会被熏晕的。
生:会,蚂蚁会快速逃出去,再也不回来。
生:……
师: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猜想,更需要小心求证。现在我们来做实验,观察蚂蚁的反应。
出示操作方法:1.把蚂蚁放在纸板上;2.用樟脑丸围着蚂蚁画一个直径约3厘米大小的圈;3.观察蚂蚁的反应。
(生分组实验)
师:请说说你的发现。
生:蚂蚁碰到圈后就马上掉头了,再次碰到圈后再改变方向,连续试了好多次,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奋力冲了出去。
师:请围绕刚才的圈再多画几层圈,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再看蚂蚁会怎样。
生:蚂蚁经过第一次多次试探后,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冲出第一层圈,而后就比较从容地冲出了第二层、第三层……
师:蚂蚁刚开始为什么会不断地试探包围圈?怎么不直接爬出去呢?
生:蚂蚁感觉到刺激的气味,不喜欢,想要绕开,所以不断地试探。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蚂蚁能感知周围的环境。
师:蚂蚁最终逃出了重重的包围圈,但是它逃出第一层包围圈废了不少功夫,逃出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的时候为什么就比较轻松了呢?
生:蚂蚁适应了樟脑丸的气味,所以比从第一圈逃出去时要容易些。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生: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师:除了蚂蚁,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既能感知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生:人、蚯蚓、蜗牛、小燕子、兔子、小仓鼠……
3.阅读:动物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师:自然界中动物们通常都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的本领,这跟它们的身体结构密不可分,科学家认为它们都有各自特殊的感觉器官,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动物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阅读课本内容)
师: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变色蜥蜴的皮肤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变颜色。
生:大象通过跺脚向同伴发出信号。
师:大象有4条腿,每条腿的下面长有脚。在科学上,我们把类似大象这种动物的4条腿叫作四肢,两条前腿叫前肢,两条后腿叫后肢。
生:我知道了鸟类的翅膀……
生:……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刚才从阅读中获取的科学知识,然后再交流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有哪些用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例子。
生:狗的鼻子很灵敏。
生:蜗牛可以用它的触角来感知环境。
生:当蚊子撞向蜘蛛网时,蜘蛛的肢体能感觉到蜘蛛网的震动。蜘蛛网一震动,它就知道有猎物撞到蜘蛛网上了。
生:鱼能通过鳍感觉到水流的变化,通过鳃感觉到水温的变化。
生:……
师:请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结论。
生: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4.调查: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
师:请大家看图片(出示图片“动物的巢”),思考:动物用什么筑巢?动物的巢有什么用?
生:动物用树枝、干草、泥土筑巢,巢是动物的家,可以给动物遮风挡雨,还可以养育动物宝宝。
师:还有吗?
生:……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11页的小贴士。
师:筑巢是一些动物防寒保暖、养育幼崽、抵御攻击的重要手段,是这些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师:除了筑巢,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还有哪些事例?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拿出来,完成调查表。
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调查表
动物名称 寒冷的冬季 炎热的夏季 备注
师: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吧。
生:蛇冬天会冬眠,夏天躲在阴凉的地方……
生:小燕子……
生:蚂蚁……
师:动物在寒冷的冬天因为食物供给不足,所以普遍干瘦,毛发干燥;春天天气回暖,动物们会慢慢褪去厚重的绒毛;夏天动物们一般都体型优美,毛色光润;秋天,动物会选择存储食物或者在体内积蓄丰富的脂肪过冬,比如松鼠、蚂蚁等存储食物,一些哺乳动物还会在冬天来临前大量进食来积蓄脂肪,冬眠类动物比如青蛙、蛇、熊等不吃东西只睡觉以减缓消耗,候鸟以及会迁徙的动物会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地;进入冬天时动物的体型相对较胖,开始换上密实暖和的绒毛。www.师:动物们用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季节的变化。
5 .和谐相处是一家
【教学分析】
可长按扫码进入下载完整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