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微课教学+课件教案(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5-15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微课教案

初中美术(微课+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6课 灯饰设计与制作

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

中国美术作品概览(二)

全册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资料等。

学具:各种颜料、画笔、纸等绘画工具。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作业评比。

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效果?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欣赏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四、袁运甫《马棚》赏析。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五、学生活动。

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知识画一张风景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展评。

五、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黑白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木刻版画制作流程,初步接触木刻版画制作。在制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亲身实践,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点:

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木刻版画制作流程的掌握操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

教学难点: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木刻版画工具及材料。

学生:准备三合板、木刻刀、砂纸、复写纸及设计图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预习新的课题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本课教材提供的木刻版画《坝上风光》、《早上好》、《童年》等作品。指导学生理解黑白世界的独特美感。

二、课堂活动。

1、师生相互问候。

教师将版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复习理论知识。

2、进入本堂新授内容:版画基本知识。

1)、版画的定义——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2)、版画的分类。

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

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

3、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初步实践。

1)、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

上板,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2)、着色,刻版前,在画好设计图稿的木板上涂一层重颜色,用记号笔或勾线笔,以使刻出的效果鲜明。

三、学生活动。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课堂巡视,适时指导。

1、刻版。

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可刻可不刻的地方不刻或少刻,留有余地,以利于修版时调整。

2、学生初步进入木刻版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刻版画带给自己的乐趣。

3、教师课堂巡视,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

4、师生相互点评,整理课堂卫生。

1)、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预习黑白版画的特点及其制作过程。

二、课堂活动。

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

1、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2、黑白木刻难喝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

2)、刻版。

3)、上色。(单色、套色)

4)、拓印。

二、学生活动。

1、学生体验制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2、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

3、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综合评价。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

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

1、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书本15页:金属——树桩——丝网——岩石——干裂的土地——草地。

观察比较书本16页:有皱褶的纸——有皱褶的绸缎。

2、交流感受。

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令人感到粗犷、奔放。

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令人感到 温暖、高贵。

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令人感到华丽、典雅。

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 ,令人感到晶莹、纯净。

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令人感到朴实、原始。

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令人感到冰冷、现代。

3、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二、发展阶段。

1、油画——《根》。

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

完整版文档下载

 ▼

怎么获取PPT课件WORD文档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

点击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779】这3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574.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