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太全了,必须掌握!

点击关注 ►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中考历史常考“人物”大全
40首中考语文重点古诗词高效复习
初中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下载
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复习资料完全整理

引言:


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占分较大的重点。


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部分,不会让大家死记硬背,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的,来读读看,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01“之”字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02:“其”字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03“以”字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04“于”字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05“而”字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中考文言文虚词归纳

一、 “以”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

为“用”、“拿”、 “把”、 “凭借”、“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1)以衾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译为“用”

(2)必以情  (《曹刿论战》)   译为“按照”

(3)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译为“拿”。

(4)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译为“凭借”。

(5)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译为“把”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译为“把”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译为“把”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译为“因为”  

(2)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译为“因为”

3、表示目的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1)无从致书以观  可译为“来”《送东阳马生序》

(2)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译为“来”

(3)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译为“以致”

(4)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译为“以致”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1)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译为“因为”

(2)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译为“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1)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译为“而”

(2)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读孟尝君传》

6、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

如: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7、复音词“所以”,表示“……的原因”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出师表》 译为“……的原因”

8、用作副词。通“已”,已经。例如;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9、动词,可译为“认为” ,有时和“以为”连用,表示“认为”

(1)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认为”

(2) 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译为“认为”

不规范用法:

1. 受命以来  《出师表》

2. 是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所欲也》

3.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4. 可以调素琴    《陋室铭》

5. 岂足以言得士  《读孟尝君传》

二、为

(一)动词  

1.做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②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制作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②不以木为之。 (《活板》)

2. 作为

①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3. 认为

①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4.判断词,是  

①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二)名词,译为“心理活动,心情”

①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三)介词  

1.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  

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2.介绍涉及的对象,可翻译为“给”,“替”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4.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对”,“向”

①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5.和“所”组合,翻译为“被”

①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三、然

(一)指示代词 如此,这样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二)转折连词 可是,但,却  

例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足下卜之鬼乎?  

(三)助词  ……的样子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四)形容词 表肯定,对的,是的  

例句:武广以为然。

四、于

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一)在,从,到。

战于长勺  (在  《曹刿论战》)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 其上  (在  《岳阳楼记》)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出师表》)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从  《读〈孟尝君传〉》

吾于何逃声哉  (从  《伯牙善鼓琴》)

(二)向,对,对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向 《送东阳马生序》)

言于睿曰  (向  《祖逖》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鱼我所欲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出师表》)

(三)超过,比。

所恶有甚于死者   (比  《鱼我所欲也》 )

皆以美于徐公  (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于是】 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于是入朝见威王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其

(一)用作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或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

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如:

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他们的           (《读孟尝君传》)

其乡人曰                    他的              (《曹刿论战》)

以其境过清                 它的             (《小石潭记》)

2.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等。 如:

百姓多闻其贤。       他,指扶苏       (《陈涉世家》)

太过即遣人随其往     他,指渔人      (《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

“你”。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4.用作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如: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   (《小石潭记》)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 (《核舟记》)

③以激怒其众                       那些 (《陈涉世家》)                        

5.用作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如:

其间千二百里         (《三峡》)

6.用作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六 之

① 动词,到……去。

        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②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代词,代这件事

        望之 . 蔚然而深秀者  代词,代西南诸峰

        愿陛下亲之信之

        不以木为之者

        弗之怠

③代词,指示代词。这,此。

       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前人之 述备矣

        游于泰山之阴

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 . 乐其乐也

         先天下之 . 忧而忧,后天下之 . 乐而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君之病在肌肤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王之蔽甚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此之 . 谓失其本心

         余之勤且艰若此

6、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7、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

8、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补充音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不翻译。

晋世之乱

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9、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当余之从师也

中考最常考的6个文言文虚词简表

文言虚词,多数省市规定考查15个左右,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于”。


今天,我们用表格的方式梳理这几个虚词。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代词。可译为“他、她、它”,“我”,也指代复数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呼尔而与之

唐雎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鱼我所欲也

代词。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

属予作文以记之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岳阳楼记

鱼我所欲也

助词。相当于“的”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

助词。起某些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天时不如地利

陋室铭

爱莲说

(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为学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代词。可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也指代复数

 

屠乃奔倚其下

为是其智弗若与

益习其声

门人弟子填其室

孔孟论学

黔之驴

送东阳马生序

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也指代复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卖油翁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代词。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林嗣环)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诘、期望、委婉商量等语气。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怎么、难道、还是”等,或不翻译

 

其如土石何

安陵君其许寡人

 

愚公移山

唐雎不辱使命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有些可不译,有些可译为“又、并”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言和而色夷

 

醉翁亭记

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而且”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孔孟论学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核舟记

黄生借书说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或译为“地”

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因果或目的、结果

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特殊用法:

已而”,不久,一会儿

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

既而、俄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已而夕阳在山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既而儿醒,大呼

俄而百千人大呼

醉翁亭记

 

孔孟论学

湖心亭看雪

 

口技(林嗣环)

口技(林嗣环)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相当于“而”

属予作文以记之

无从致书以观

岳阳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介词。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天时不如地利

唐雎不辱使命

介词。把,拿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为学

伤仲永

介词。凭借、按照

 

(动词,认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为妙绝

以为且噬己也

曹刿论战

唐雎不辱使命

口技(林嗣环)

黔之驴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①用作副词,译作“于是、就、竟然、才”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曹刿论战

 

桃花源记

陈涉世家

②用在判断句中,译作“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③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作“你,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贫者语于富者曰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起于齐鲁,行十日十夜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为学

口技(林嗣环)

公输

孔孟论学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唐雎不辱使命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卒见使于一鼠

 

黠鼠赋

 

介词。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请广于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唐雎不辱使命



——END——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