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高中音乐《艺术欣赏》第6-7-8-9单元歌曲+微课教学+教学设计 (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第1-2单元歌曲+微课教学
第3-5单元歌曲+微课教学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 《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

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学习任务:

1、了解欧洲、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2、熟知欧洲、拉丁美洲地区音乐的形式,了解相关乐器、民歌等音乐文化;

3、通过聆听音响,能够识别出欧洲、拉丁美洲地区音乐的演奏形式、乐器等信息

词条

 

欧洲音乐

概述:

欧洲民间音乐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同样是音乐家创作的源泉。尤其是浪漫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大量吸收运用了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一些民间舞曲也被大师们采用创作出数不胜数的名曲。

欧洲民间音乐的特征: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除东欧的节拍比较复杂外,其他地区大多采用均分节拍;歌曲采用分节歌结构;较具特色的乐器有苏格兰风笛、意大利曼陀林、罗马尼亚排箫等。

 

12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鸟儿在歌唱

保加利亚民歌

 

《鸟儿在歌唱》多声重唱,保加利亚民歌。这首歌曲用欧亚唱法演唱。

欧亚唱法的特点是: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声音,音色清澈透明,旋律音域不宽,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和滑音层出不穷,使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特殊的色彩。

这首歌曲甜蜜、压抑,富有冲击性。歌唱家以自己的喉音和类似金属声的二度音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优雅

苏格兰民间乐曲

《优雅》苏格兰风笛演奏苏格兰民间乐曲。此曲旋律为五声音阶,气势恢宏又不失优雅。

风笛源自亚洲,现流行于欧洲各国。其音色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采用各种装饰音,适于表现英雄气概。

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罗马尼亚民间乐曲

《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排箫演奏,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此曲描绘了鸟儿在森林中自由歌唱,妇女们在欢乐地舞蹈。排箫是欧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擅长演奏华丽的音阶式的经过句,并能发出悦耳的颜音。


13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

概述:

16世纪以前拉丁美洲生活着印第安部落,他们创造了舞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有较高的发展。后来经过三百多年殖民统治,音乐文化产生巨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欧洲音乐、黑人音乐、印第安音乐相混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音乐旋律大都以七声音阶为基础,节奏则较多非洲音乐的痕迹,如连续切分等。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除民歌和器乐曲外,大多是热情奔放、粗犷豪迈的载歌载舞形式。

告别

秘鲁民间乐曲

《告别》,器乐合奏,秘鲁民间乐曲。这是一首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采用五声音阶,使用排箫、盖那笛、恰朗戈等民族乐器演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集会之后临行告别的场景。

 

美丽的小天使

墨西哥歌曲

《美丽的小天使》,独唱,墨西哥歌曲,体裁松”。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采用七声音阶,旋律进行平稳、圆滑,歌词是用西班牙语。这首歌表现了青年男女间的爱情,旋律缠绵动人。

 

小伙伴

阿根廷民间舞曲

《小伙伴》,探戈舞曲。这首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表现了一种矛盾的心情。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城市舞蹈,探戈舞曲的音乐特点是运用多种多样的切分音,旋律悠扬、徐缓、深沉,节奏强烈,中等速度。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学习任务:

1、了解作曲家巴赫及其作品《马太受难曲》;

2、通过聆听音响,能够识别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主题部分

3、通过对巴赫作品的学习,能够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

 

概述:

巴洛克时期”是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延续期大约从1600年持续到1750年。巴洛克( baroque)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barroco",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够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巴洛克音乐的音乐特色为: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其中1690-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4巴赫

马太受难曲

巴赫曲

 

《马太受难曲》第1、72、78分曲(受难曲-大型宗教声乐曲。)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创作于17241727年间的作品,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此作品结构非常宏大,共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有35首,讲述耶稣被门徒出卖并被捕的过程;第部分有43首,讲述了耶穌受审、被钉十字架和埋葬等场景。

第1分曲“来吧,锡安山的女儿们”属于复调音乐。它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从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悲哀的气氛,明确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

第72分曲属于主调音乐。它展现了耶稣死去之后的场景,营造出悲痛的气氛,因面它的调性更为暗淡,音区更为低沉。

最后的终曲第78分曲同第1分曲一样是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只是悲哀的情感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已化成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意的圣体!”

 

巴洛克时期主要作曲家介绍: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685-1750)。杰出的管风零、小提零大健琴演奏家,他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 《马太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格). 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有这样几方面。第一,他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可以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1581年首创“新法密律”并计算出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一百年。

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巴赫将复调的各种技法和大小调和声娴熟地运用于自己的音乐作品,被尊称为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

 

享徳尔(1685-1759),18世纪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ー,也是这一时期英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刚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他的戏剧音乐创作对海顿、贝多芬、门德尔松等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他是一位伟大的戏剧音乐作曲家,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作曲大师,也是清唱剧这种体裁的大力推动者,他的英语清唱剧创作有极高成就。作为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刚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清唱剧《弥赛亚》等,其中,《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学习任务:

1、了解作曲家贝多芬及其作品;

2、通过聆听音响,能够识别出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部主题部分

3、通过对贝多芬作品的学习,能够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概述:

西方艺术音乐的一个历史时期和音乐风格,约从1770年至1830年,海顿(Haydn)、莫扎特(Mozart)、贝多芬(Beethoven)作为代表作曲家形成维也纳古典乐派,被誉为“古典主义三杰。这时期纯音乐体裁占支配地位,如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奏鸣曲,全都运用结构严谨的奏鸣曲套曲曲式,通常有3或4个乐章。乐队运用双管编制,演奏者有30~40人。虽然说古典主义追求均衡、清晰与平和,但这时期的音乐作品中不乏张力、对比和热情。

古典音乐的总体风格特征:

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倾向于整齐对称的方整性乐句结构,与市民及民间音调及舞蹈节奏的联系更为紧密;

调性、和声的安排上升为结构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乐章有更加明确的终止式,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从短小动机孕育出丰富乐思的技巧得到蓬勃发展,乐章中主题间的对比变化取代了典型的巴洛克单一主题模进展开;

巴洛克盛行的“通奏低音”逐渐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替代。

 

15贝多芬

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曲

 

《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评论家们将这首乐曲比作火山的爆发,花岗石河床中的容颜,总之离不开火一般的热情。

作曲家介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 Beethoven),欧洲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家、演奏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最要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9部交响曲和“悲怆”、“月光”“暴风雨”、“黎明”、“热情”等32部钢琴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其典型结构为:

第一乐章,快速,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速,三段式、变奏曲式或简单的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出或谐谑曲,三段式。

第四乐章,快速或急速,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

第九(合唱)交响曲

贝多芬曲

完成于1823年的《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品,是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在作品的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史无前例地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管弦乐队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交响曲前三个乐章中的主题依次在第四乐章中出现,但又逐一中断,展现了作曲家寻求真理的曲折的心灵历程。最后,作曲家于找到他理想的目标和低音提琴奏出。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学习任务:

1、了解作曲家舒伯特、肖邦、李斯特、柏辽兹及其作品;

2、通过聆听音响,能够识别出《魔王》、《鳟鱼》、《菩提树》、《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部分

3、通过以上学习,能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概述: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涵盖整个19世纪,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音乐流派,这一潮流从韦伯、舒伯特开始,大约持续到1910年。

在西方音乐史上,我们可以将浪漫主义分3个时期,即:

(1)1820至1850年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有: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等;

(2)1850至1890年为中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瓦格纳、布鲁克纳、勃拉姆斯等;

(3)1890至1910年为晚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有:埃尔加、普契尼、马勒、R·施特劳斯、雷格尔等。

 

16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魔王

歌   德词

舒伯特曲

 

舒伯特在18岁时创作的《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曲而成。

歌曲描述了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试图夺去他的生命,而父亲则焦急地安慰着儿子,但是孩子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怀中。

全曲共有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在音乐中,只有一个男声演唱者,他需要用不同读音、不同的语气唱当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和魔王的诱惑。

鳟鱼

舒巴尔特词

舒伯特   曲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写成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作者通过对这种情景的音乐描绘,表达了他那个时代和社会中受到欺骗的弱者的同情。

舒伯特将《鳟鱼》的曲调用于他的《A大遇钢琴五重奏》里,被人们称作《“鳟鱼”钢琴五重奏》


菩提树

缪   勒 词

舒伯特 曲

作于1827年的《菩提树》,是舒伯特根据德国诗人缪勒的诗作谱成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的第五首歌曲整部套曲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的流浪汉,这引起舒伯特的情感共鸣,他感到自己的孤寒处境与诗中的流浪汉颇有相似之处因而就用真挚的情感写下了这套由24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

17钢琴音乐的奇葩

 

c小调练习曲

肖邦曲

1831年9月,波兰作曲家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巴黎的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后人将它称之为《革命练习曲》。作品以飞快的速度、一泻千里的恢弘气势、表现出肖邦高昂的爱国激情,倾吐出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心声,成为一篇独特的用音乐写成的战斗檄文。

作曲家介绍:

弗列德里克·肖邦(Friedrich Chopin),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因大部分作品是钢琴曲,故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代表作品有:《c小调“革命”练习曲》(Op.10.12,1831年)、《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b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E大调离别练习曲》、《bD大调“小狗”圆舞曲》、《a小调圆舞曲》、《c小调圆舞曲》等。

爱之梦

李斯特曲

1850年,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为三首抒情性钢琴小品,总标题为《爱之梦》,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第三首的歌词选自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诗集《一瞬间》中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久”。

作曲家介绍:

弗伦茨·李斯特(Frenz Liszt),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活动家、作家,是早期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之王”

 

18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柏辽兹曲

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

《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一“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这个艺术家实际上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

其创用“固定乐思手法,是标题音乐重要表现手法。

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分别是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

 

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这是一首圆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作曲家介绍:

赫克特·柏辽兹(Hector Berlioz),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第三交响曲《罗密欧与朱叶丽》、第四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拉科西进行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浮士德的沉沦》、《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除作曲外,柏辽兹还撰写过许多音乐评论,并出版过一部自传。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识别二维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900这2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按下面图示到公众号最下面获取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714.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