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3 交集、并集》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1.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这两个概念是由讨论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引起的,它们的定义是从元素的从属关系角度叙述的,两个集合A与B,当A是B的子集时,有如下可能(见图1.2-1).
由第(1)种情况知:不能把子集理解为由一个集合的部分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另外要特别注意空集与其它集合的关系: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子集的性质
集合相等的判定.
注意性质(2)也可改为:
3.子集个数问题
我们由:
两个元素的集合{a,b}→有四个子集:
三个元素的集合{a,b,c}→有八个子集:
……
可归纳出:若一个集合共有n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这只是归纳,它的证明要在今后学习了排列组合知识后才能给出.
4.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全集是把所有要研究的对象集在一起组成的大集合,它是个相对概念,并不能理解为是最大的集合,如:I={1,2,3,4}也可作为全集,它是人为规定的,是针对补集概念提出的.
补集:在谈补集时,一定要交待清楚是在哪个全集中的补集,对于不同的全集,补集也不同,如I={1,2,3,4},S={1,2,3,4,
5.全集与补集的性质
(2)CI(CIA)=A 即补集的补集还是集合本身.
6.子集、全集、补集与逻辑知识的联系
则不然.
(2)A与CSA中元素同时具有S中元素的性质p,但也必有性质q,A中元素具有性质q而CSA中元素不具有性质q,因而CSA有时也称为非A,即补集具有否定的含义.
7.补集既可以认为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也可认为是集合的运算,因此经常会已知两个集合,求一个集合在另一个集合中的补集,此时要特别注意全集的范围.
如:A={x|x=2n,n∈N}
则CNA={x|x=2n+1,n∈N}
CZA={x|x=2n+1,或x=-k,n∈N,k∈N*}
8.符号
合与集合之间.
③“CSA”中的“C”不是英文字母“C”,也不能读作“C”,应读作“
视频教学:
练习:
1.已知集合M={1,2,3,4},N={-2,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N⊆M B.M∪N=M
C.M∩N=N D.M∩N={2}
解析:选D ∵M={1,2,3,4},N={-2,2},
∴M∩N={2},M∪N={-2,1,2,3,4}.故选D.
2.已知集合M={直线},N={圆},则M∩N中的元素个数为( )
A.0 B.0,1,2其中之一
C.无穷 D.无法确定
解析:选A 因为集合M与N中没有公共元素,所以M∩N的元素个数为0.
3.已知集合A={x|x>1},B={x|-1<x<2},则A∩B=( )
A.{x|-1<x<2} B.{x|x>-1}
C.{x|-1<x<1} D.{x|1<x<2}
4.满足{1,3}∪A={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选D ∵{1,3}∪A={1,3,5},∴集合中至少含有一个元素5,故A={5},{1,5},{3,5}或{1,3,5}.
5.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为( )
A.0 B.1
C.2 D.4
解析:选D ∵A∪B={0,1,2,a,a2}={0,1,2,4,16},
∴{a,a2}={4,16}.∴a=4.
6.设集合A={0,1,2,4,5,7},B={1,3,6,8,9},C={3,7,8}.则集合(A∩B)∪C=________,(A∪C)∩(B∪C)=________.
解析:∵A∩B={1},C={3,7,8},∴(A∩B)∪C={1,3,7,8}.∵A∪C={0,1,2,3,4,5,7,8},B∪C={1,3,6,7,8,9},∴(A∪C)∩(B∪C)={1,3,7,8}.
答案:{1,3,7,8} {1,3,7,8}
7.设集合A={x|-1≤x<2}< span="">,B={x|x<< span="">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可知a>-1.
答案:a>-1
8.已知集合P={-4,-2,0,2,4},Q={x|-1<x<3},则P∩Q=________.
解析: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可得0,2是集合P,Q的公共元素,故P∩Q={0,2}.
答案:{0,2}
9.已知集合A=xlc{
c (as4alco1(3-x>0,3x+6>0))),集合B={m|3>2m-1},求A∩B,A∪B.
解:由3-x>0,3x+6>0,)得-2<x<3,即A={x|-2<x<3}.
又由3>2m-1,得m<2,即B={m|m<2}.
∴A∩B={x|-2<x<2},A∪B={x|x<3}.
10.已知集合M={x|2x-4=0},集合N={x|x2-3x+m=0},
(1)当m=2时,求M∩N,M∪N;
(2)当M∩N=M时,求实数m的值.
解:(1)由题意得M={2}.当m=2时,N={x|x2-3x+2=0}={1,2},∴M∩N={2},M∪N={1,2}.
(2)∵M∩N=M,∴M⊆N.又∵M={2},∴2∈N,
∴2是关于x的方程x2-3x+m=0的解,
即4-6+m=0,解得m=2.
课件:
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集合之间的两种运算——交和并。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内容。有了集合的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理解“或”、“且”的含义,掌握交集、并集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交集、并集;
②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③逐步学会数形结合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类比发现法。通过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 (2)图示法。利用Venn图和数轴让学生理解集合的交与并。
教 具: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追溯与创设情景:
(i)放映刘翔和姚明的两个Flash的片断。
问题一:用集合的形式给出刘翔和姚明的爱好.
问题二:观察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你能发现什么?
用集合A表示刘翔的爱好; A={ 音乐,看书,台球 }
用集合B表示姚明的爱好; B={ 电脑,音乐,看书}
用集合C表示他们的共同的爱好; C={ 音乐,看书 }
用集合D表示刘翔和姚明的爱好; D={ 电脑,音乐,看书,台球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话题出发,借助两个Flash,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将这
个话题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励志教育.
(ii)借助Flash动态的图画将上面的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演示(详见课件),采用元素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内在的规律,为讲授交集和并集构建一个平台。
图1 图2
观察上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如上图,集合A和B的公共部分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图1的阴影部分),集合A和B合并在一起得到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图2的阴影部分).
师:请观察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你能发现什么?(结合动画)
生5:集合C的元素是集合A、B的公共元素.
师:请观察A、B、D三个集合的元素,你能发现什么?(结合动画)
生6: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
师: 我们把集合C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把集合D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个重要概念.
二、讲解新课:
名称 | 交集 | 并集 |
文字语言 |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 |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 |
记法 | A | A |
符号语言 | A | A |
图形语言 (一般情形) |
引导学生自主对交集和并集进行概念的类比、内涵类比、外延类比,重点讲清“且”与“或”的区别与联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中能迅速、准确地决定取“交”还是取“并”扫清障碍。 “且”表示同时具备 “或”有三层含义: ① x
注:区分并集符号语言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区别与联系。
三、讲解范例:
例1 判定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 若A={1,5,6,8},B={3,5,7,8},则A
2. 若A={2,3,4},B={2,5,6},则A
3. 若A={1,3 ,5 ,8},B={3,5,7,8},则A
设计意图:认识概念之后,严格逐字逐句地叙述、审核定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外延”。通过反例、错例进行辨析,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
①巩固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
②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对“且”“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且”的含义:把A与B中“公共元素”全部取出;
“或”的含义:把A与B所涉及的“所有元素” 全部取出.
解:A
A
设计意图:(1)借助数轴,通过数集与数轴上的点集相互转化,
(2)同时要注意端点处“=”号的取舍.
课堂练习:
1.设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
解:A
2. .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
解: A
3. A={4,5,6,8},B={3,5,7,8},求A
解:A
4.设A={x|-1<x<2< span="">},B={x|1<x< span=""><< span="">3},求A
解:A
5.如图: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解: A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与描述法)
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加强用符号语言的表示集合运算的能力。
设计意图:借助文氏图,形象直观,使抽象、复杂的 问题简单化,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
变式 :分别求出集合A、B、
A={1,3,7} , B={1,5,9} ,
设计意图: (i)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ii)用Flash的演示
即德·摩根定律 (1)
(2)
(iii)为下节课讲授交集与并集的性质作铺垫
课堂练习
课本 P12(练习)1,3,4
1. 两个概念――交集、并集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元素分析法;
3.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轴、韦恩图),化归思想.
七、作业布置: P13 3,5,6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