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微课教学+课件教案 (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全册教学设计
美术科(微课+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目录


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自学)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3.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4.用色彩表达情感



5.中国山水画
6.中国画的形式美

7.三位中国美术家



8.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9.纸板的创想——坐椅设计
10.布置理想的家居
11.柜架陈设的艺术
12.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13.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14.如何欣赏书法作品(选修)
15.综合练习
16. 行走高原(四川)
17. 神奇的藏寨(四川)
18.神秘的唐卡(四川)


全册教案

第一周 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三、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导入《捣练图》。

、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2)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四)、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                   《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              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                      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第二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

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

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1)、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2)、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  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3)、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      

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  

岩画的图片讨论。     

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四)、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六、课后反思



 

第三: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能力目标

鼓励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

解决方法:应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从而让了解三度空间的特点及与二度空间的区别。并应用于绘画中。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

解决方法: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还做好了课前预习。但是,大多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不高。学习本课比较吃力,应重点辅导。

五、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方法,解决本课问题。并放在实践中去检验。

六、教具准备:

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茶杯、瓶子、书本等生活日用品(数件)

七、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室内课:

1、风景画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齐声):想。 (展示风景画:画中都分远、中、近三种景)(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到三度空间中上下、左右、前后的表现形式。)

(对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

: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画出美丽的景色好吗?(齐声)

:好。 

3、师生共同探讨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共同进行探讨。) (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物象空间表达的表达方法。)

(最后,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欣赏。) 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本科教学内容。: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边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室外课: 

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兴趣。

: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作品。) (边欣赏边发言)

:太美了! (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分组开始校园写生,组织、协调。 (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自我评析,点评。 (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组织、协调并进行。)

九、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上下、左右、?———二度空 转换到

1、前后遮挡表现法  (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    (一些装饰画)   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    (《最后的晚餐》)  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  (《清明上河图》)  视域广阔

十、教学反思:

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四周、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装饰色 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利用装饰特色彩进行简单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画在应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

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四、教学过程

:导 入  :

自然界中的老虎和布老虎主体颜色有什么区别?

布老虎的色彩有哪些特点?

醒目、夸张、美观,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课件) 

、讲新课 

1、装饰色彩的特点  

观察作品的色彩有哪些特点? 

作品的色彩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

色彩特点:鲜艳、饱满。视觉感受 :活泼、愉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它不受物象实际颜色限制,强调对比,充满想象力和浓郁的装饰风格。

2、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

1色相对比(2)明度对比(3)纯度对比(4)冷暖对比 

)装饰色彩的运用  

  初唐时期莲花飞天藻井,颇有隋代之遗风,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连珠纹样,以深、浅红为主,配以白、赭石、石青、黄、色彩热烈、变化丰富、华丽高雅          

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为什么说它的色彩对比又和谐? 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在色相环的位置?颜色有什么变化?  

试一试:用敦煌藻井色彩装饰花瓶              

 作业:创作一幅装饰画装点你的房间 1、运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四)、使用本课花卉模板或者老师提供的素材模板,任选一组敦煌藻井色彩做色彩设计练习。  

课后小结:展示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五周  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湘美版高中美术新课程课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的延伸课程,本课围绕色彩的不同心理属性而逐层展开,主要分三个部分:一、看的见的味道(生活认识)二、色彩的认知过程(感性——理性)三、画笔抹出的情感(作品欣赏与分析)通过三个阶段的展开和讲述使学生在色彩心理情感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结合绘画色彩的知识相关学习的经验,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 

(2).在掌握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综合已知,尝试同一种颜色块来表达不同的绘画主题. 

(3)、色彩认知过程如何展开 

(4)、色彩冷暖理论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接受 

三、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色彩的冷暖的常识 

B.情感目标:

通过色彩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统继承优秀传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加强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并重。 

C、创新目标:

(1)能够对他人的作品的进行欣赏和评述,培养细致比较.敏锐观察分析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大胆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 

 D、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处理与设计: 

(1)以点的解释,就是以“色彩”为点展开解释,由感觉引申的情感信息 

(2)“线”的构建,通过色彩在作品的运用,展示优秀的色彩作品,探究艺术家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家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色彩情感表达 

(3)“面”的生成,通过色彩艺术表现和经典艺术作品欣赏。色彩是人类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一种途径,通过它可以无语的交流。 

、教学思路 

教学从体验切入,在学生亲身体验绘画颜色在表现物体特征的过程中的动手

活动和心理活动,可以简单的模仿艺术家在表现物象的时候所采用的调色方法,从艺术家用色彩表达情感的作品分析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色彩表达简单的请伽活动,在生活中多发现美为出发点,进一步展开色彩知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色彩的冷暖感觉,分析冷暖。并通过冷暖这个常识由浅入深的分析与探究某种颜色从感性到理性的感情升华过程。从而达到本课中心点。在运用实践阶段中通过欣赏毕加索、和梵高的代表作分析画家用色彩传达的情感信息。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受到启发进行简单的课尾练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体验——认知------感知------情感升华-------体会-------表现-------表述  

、说教法  

在教学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注意教师在新课程中担任的新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融汇该课的文化知识,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链接相关知识是本位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拓展。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强调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时期的具有恒久价值、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的同时,选择经典不朽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经典中享受艺术的魅力和快乐,以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引导学生以方法作为重要手段,文化知识作为铺垫来进行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方法主要为:游戏式、合作式、问题探究式。假设情景。层层推进。成果交流,师生互评。课外延伸。读图法、直观教学法。  

、说学法 

1、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性特征,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中品位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结合生活中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的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中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逐层分析的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合作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鉴赏学习 

学生学习主要步骤课前准备——感受体验——构思——表现——鉴赏发展——成果展示。合作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师生互动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程序 

1、课题导入:游戏导入,体验教学引入主题。 

2、问题的探究。通过对一种颜色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色彩 感

受色彩带来的情感信息。 

3、归纳提升深化主题理解,通过分析欣赏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和梵高同一题材不同时期的作品,把问题提升到情感层面上来。通过课堂实践共同探讨色彩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作品、颜料、心情卡片,玻璃杯、适量的水、 

(一) 导引新课(体验、尝试阶段) 

1、设置一个情境(在酒吧里你就是一个提供酒水饮料的服务生)请几位学生来扮演服务生通过色彩颜料这个原材料调几种饮料如:牛奶、可乐、橙汁、西瓜汁、红酒、通过评比点入主题。色彩可以表现生活中的饮料,使他们从感官上有了一定的味觉感。2、进一步展开如果你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你喜欢那一种作为你的饮料与家人分享。 从而使色彩上升到情感表达。通过活动让学生进行想象,感受色彩带来味感和情感,引入本课课题:《色彩的味道与情感》 

(二) 探索生活、逐渐展开 看得见的味道 

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搜集的颜色材料给人感官和味觉带来的直接信息,展示图片如桔红的橙汁、白色的牛奶和豆浆、火红的辣椒酱和西红柿酱、深褐色的可乐等。 

预想目标: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感受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的感知经验,色彩使我们产生了对自然与生活县官事物的想象,从而形成感官上的共鸣。 

(三)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色彩的感知发展,以黄色为例展开 预想目标:通过这种认知过程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色彩带来的魅力,丰富了知识,找到了一定的方法。从而增加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以太阳为线点入色彩的温度:色彩的冷暖(展示图片) 

色彩的冷暖概念,依据色彩心理属性而进行的,他可以调节一定得情感,但有时也会随着民族、性格、宗教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有着不同情感反应。 

3课间活动  归类:将提供的图片属于冷色和暖色各自归类 

4、展开面向生活,色彩缤纷的四季(展示图片) 

(四)知识面的升化拓宽,交流分析,实践创新。 

画笔抹出的情感   

教师提供毕加索、梵高不同时期作品,通过色彩的信息,让学生表述色彩带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作品让学生分析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感是什么样的?画面的色彩往往直接传达着画家的人格精神和情感取向,是观众从内心上产生共鸣。(对比、感受、分析) A、毕加索 

蓝色时期(190——1903)最压抑时期,多表现,孤独、苍老、悲伤的情感、对象主要为老人。 

玫瑰时期(1903——1906)最美好的时候,爱情、亲情、已出现在作品上,表现

亲情的比较多, B、梵高 

同一题材不同的情感,《麦田》 

预想目标:通过分析经典作品,感受色彩情感魅力,让学生了解色彩情感是作者内心的传递,通过色彩和其他美术语言构成了作者与观者交流与沟通。  

课尾活动、想一想、做一做 

请在这些反映不同表情的文字叙述中,涂上你认为与之相配的颜色,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   

总结归纳:打油诗 

自然造化色万千, 苦辣酸甜在舌尖。 

浓郁淡雅动心弦, 抒情表意把话传。


第六周:中国山水画欣赏 

 一.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以历史沿革为顺序来讲山水画,让学生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通过直观作品展示分析,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山水画在技法上的发展和完善。二是通过分组合作讨论质疑(设疑——讨论——解疑),分析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来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的三大艺术传统。三是通过反馈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 

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七.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  

"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元代山水画的理解,可以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例来分析,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画面景色显得气象萧疏,近乎荒凉。但有了黄公望的题诗,其中的意境便可见一斑,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诗是写画中的景象,后两句显然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之情。加上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普遍带有个性特征,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有我之境",即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由学生齐背诗《望庐山瀑布》,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屏幕显示:瀑布山水画一幅,边背诗边出现诗句) 

2. 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 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   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 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 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4. 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 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 欣赏小结:

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 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 电脑平台显示图片 :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 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a.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b.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 c.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 重点欣赏小结: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电脑平台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3.小组代表陈述: 

 (1)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讨论结果的总结发言。  

(2)小组成员自评等级,  

(3)各组互评; 

(4)教师总评,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分组合作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面对一幅陌生的作品,由以前被问到感受如何时经常表现出哑然无语的状态,到现在能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学生课后归纳整理的陈述稿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课外资料对山水画作了进一步的延伸。 

  黄公望与他的《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被称为“元四家”。黄公望就是元四家之首,他是我们常熟人,是我们的骄傲,他79岁开始创作长卷《富春山居图》,此图高33厘米,长636.9厘米。描绘了富春山景致,烟、云、树、山、林舍尽收画中,图中峰峦坡石,秋水疏林,绵延起伏,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飞泉直下,溪流涓涓,浅滩迤俪,山路弯弯,江水浩渺,苍山幽远,洋洋洒洒,时聚时散。展卷望去,犹如坐在小船上,逆富春江而行,在移动中观看青山绿水,每观每异,令你应接不暇,这种不断移动视点的散点透视法,区别于西方风景画中的焦点透视法,而被视为中国山水的一大特色。此画笔势干净利落,富有变化,用笔或尖或秃,或干笔擦,笔势潇洒而秀润,墨色透明而凝重,熟练而概括的笔墨技巧,使画面达到既丰富又单纯的艺术效果,这幅画运用纵横交错的用笔和黑白虚实的对比在画面上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恰当的表现了作者超脱空灵的精神境界。





第七周  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B.应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隐性内容与目标:教材选用的图片均为现代中国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的艺术生命之树的根须,深植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体现了形式美探索的多样性,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2)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承接上节课的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的过渡导入。
二.新授内容。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
    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形象之美:“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 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  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
    潘天寿的《露气》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造型概括,风骨遒劲,用笔果断老练,画面苍茫厚重。吴昌硕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书法用笔,营造出的形式美感, 沉厚、古拙;  把以书入画的文人画传统推到极致。
    通过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色彩美的感受。
    色彩之美: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李可染大师,运用鲜明饱和的色彩,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气概,表现出既有传统意味又含有现代感的山水画,具有新时代精神面貌中国画的形式美。
    你知道中国画的形制包括哪些内容吗?
    扇面: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的扇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佳品流传下来。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扇面上是名家书法和绘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遗产之一。
    立轴: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
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三。教师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第八周


















《纸板的联想__坐椅设计》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有创造性的创作成了每位美术老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因为,创新有一定难度,一个能够挖掘课程内容|、形式或手段的老师是难能可贵和令人赞赏的。不过,创新不一定完全要弃绝传统,我以为,让教材焕发生命也是有可能的。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本课在创新上下了功夫,鼓励学生从构成椅子的基本形和装饰表现方面进行扩散思维,创作出一把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的椅子。整个椅子的制作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更使学生学习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创造所带来的乐趣的过程。为使学生操作方便,仍然使用纸工作业的形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椅子的功能特点,了解椅子的基本构成,展开丰富的联想,创意设计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纸立体椅子的作品。 

2.通过用卡纸制作一把立体椅子,提高学生纸立体的制作能力,并用彩纸进行多种形式装饰,让学生感受装饰的美感。 

3.在人们不断追求时尚美丽的今天,通过设计新颖的椅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创造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准备 

课件、彩卡、机印彩纸或费旧彩纸、胶水、剪刀等。 

教学重点 

椅子的个性化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 

椅子的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结合教学重点,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可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展示现代坐椅的设计,如造型新颖的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并分析其社会功能、造型特点,结合书上的范图和教师的示范作品,引出纸板的联想。 

请学生交流一下欣赏后的感受,然后老师总结:这些椅子的靠背、扶手、椅腿、凳面运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有的简洁,有的繁复,都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富有艺术魅力。本课我们运用纸工制作的方法学习设计一把富有个性与众不同的椅子。 

二、设计启发 

1、基本形联想 

老师出示长方形卡纸,分别折成不同柱壮,并竖放在讲台上,再请学生出来尝试剪出椅子的基本形。如有难度,老师在旁边做一定的配合引导。接着老师把柱子横躺在桌上,让学生思考是否也能变成椅子?学生发现圆柱和方柱很容易设计成椅子,但三棱柱不太适合。然后老师又拿出纸条稍加折叠,请学生思考怎样变成椅子?学生们很兴奋马上有了自己的想法。接着老师提示:你是不是还有更妙的其它制作方法呢?那就动手折一折,试一试吧! 

2、学生尝试用手中的卡纸制作一把能立起来的椅子的基本形,鼓励学生创想出不同的方法,当然也允许使用老师介绍的制作方法。 

3、欣赏同龄人作品 

老师:刚才大家尝试把一张平面的卡纸边厂了椅子,但他们仅仅是基本形,缺乏艺术美感。怎样使他们变得可爱、美丽、有个性呢?请大家欣赏同龄人作品。仔细观察他们是如何设计的?简单交流下感受。 

老师:这些作品在椅坐、靠背、扶手等地方都动了脑筋进行设计,确实独具匠心,与众不同。下面让我们也一起思考可以运用的设计方法吧。 

4、创意技法介绍 

A、 仿物法。将椅子的某个部位设计成某个物件的样式,可能是动物、人物,也可能是

植物或生活中的某件东西。大家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设计。 B、 变形添加法。将椅子的某些部位作剪挖或添加使其改变形状,形成独特的造型特点。 C、 装饰法。运用绘画剪贴等手法对椅子进行装饰,追求新颖独特的效果。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一想哪些东西可能成为我设计与众不同的椅子的元素

呢? 

、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在刚才设计的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有新的灵感的同学也可以重新设计,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从椅子的功用,外形变化方面着手进行大胆设计和创作。进行椅子装饰时,学生应注意颜色搭配。 

、展示与交流 

学生的作品集中在教室前的讲台上,学生们互相欣赏,并且彼此介绍自己的作品。 

、创意设计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美丽,愿同学们从小学习创造,成为一个不仅回欣赏美而且还能创造美的人。






















第十一周 《布置理想的家居》                                     

课    型

设计·应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同学在身心上都有很大发展他们注重生活希望在美术课上学到实用的关于生活的知识。这一课正好符合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想象。但是他们却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没有在生活中的积累所以教师要着重讲解家居生活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和如何布置家居以期达到学与致用的效果。

2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多举实际的例子多把握学生关于本课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课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3学生的美术基础都不好不容易理解美术中设计手法不容易看懂居家环境的设计图也不会运用设计图示的手法。教师要在讲解中做实际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手绘效果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个性、自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因为此乃作业是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2、教学难点

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要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正确理解功能与美化的关系很重要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设计理想的家居环境。总之学生不可能全部自己“探究”出来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引导学生思索二帮其总结归纳师生互动将其难点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学生做出有创意、功能合理、制作特点的效果图来认识到室内空间是一种美化了的物质环境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教学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我想要一个家》渲染学生关于家的氛围。 一、导入 师一首《我想要一个家》唱出了许多人对于家的向往也有一位散文家曾说过“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同学们说到家你想到的是哪些词汇呢

思考并回答。 

温暖、亲情、亲切、父母、兄弟、姐妹…

这些温暖、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靠什么来营造

思考并回答。 

亲人之间的相处室内的陈设、装饰、色彩、灯光…

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 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贴切…下面让我们跟随设计师的脚步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

板书课题《布置理想的家居》 

二、新授 ○A探究一套理想的家居有哪些硬件

首先我们一进家门就要干什么

教师打出幻灯片。

拖鞋。 

那这个地方该怎么称呼呢

有疑问。思考。

玄关。板书玄关

我们接着向里面走进门之后往右拐到了什么地方

客厅。

师: 对客厅是咱们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它是必须得有的。

我们再看客厅的对面是什么

餐厅。

师非常好客厅与餐厅便是我们理想家居的第个二空间客/餐厅。 (板书客餐厅) 那既然有了餐厅就得有做饭的地方做饭的地方称为什么呢

厨房。

非常棒。板书厨房 那我们活动完想休息的时候该去哪个房间呢

卧室。

(板书卧室) 对理想家居的卧室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你爸爸妈妈的空间大些一个是你自己的空间会小些。     当你晚上睡醒了想方便的时候该去哪呢

厕所。

那就是卫生间。板书卫生间     这个空间虽然很小但不只是给你上厕所用它还可以洗澡、洗衣服„ 作用大着那

理解„

除了刚刚说到的五个空间外我们理想的家居还应该有个什么地方

思考、讨论。     书房学习的地方——)

板书书房。并简短评价

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当你有机会设计书房时应该好好听听主人公的意见。 以上这六种空间便是一套理想家居应具备的基本硬件。 同学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

○B探究布置理想家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要想布置一套理想的家居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

不可以

为什么

画图要有比例。

:(打出幻灯片在家居设计制图中比例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只要比例掌握好手掌大的纸也能画出地球这便是家居设计的第一原则。 

教师板书1.要掌握好家具在平面图中的比例。

除了这一条现代家居设计师凭借多年的工作实践还总结出来一些靠谱的设计原则。现在与大家一齐分享。

2.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主人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需要。 3.家具摆放错落有致不过分拥堵。

4.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三、课堂实践

根据前辈们分享给我们的经验你能画出自己理想居室的平面图吗

能/不能„

:(鼓励同学们„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4人/组 为创造自己的理想居室献出你的力量吧

:分组合作

:播放背景音乐《家》,在组员中观察给有困难的小组做辅导。 四、课堂展评

:请各小组组长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把各小组的作品进行合并,组成为一个家(户型)。

:派代表在黑板上展评自己和组员的作品。 作品是否考虑并应用到家居设计的基本原则,小组组员是否团结合作,你对谁的作品比较满意 „

:对于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自己画的画作为奖品)。 五、总  结

: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是,家的温暖还是存在的,家不只是一个户型,它是爱,是亲情。请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真挚的情感来呵护我们的家,好吗

:好。

:感谢同学们,这一课到此结束,下课

:起立,老师再见 

附板书设计

布置理想的家居

一、 硬件玄关、客餐厅、厨房、卧室、书房 、卫生间

二、设计原则

1、要掌握好家具在平面图中的比例

2、合理划分使用区域。              

3、家具摆放错落有致不拥堵。              

4、色彩明快。


第十二周 《柜架陈设的艺术》

教材分析: 

1、《柜架陈设的艺术》与第八课《居室的色彩搭配》、第九课《布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一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共同组成围绕家居美化设计的一个综合探索单元。此设置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 

2、本课侧重帮助学生了解居室柜架陈设中蕴含的形式美,间接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家具中承载的民族审美习惯,进一步阐明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归家和加以陈设,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生活情趣和能力。实用柜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舒适与情趣。 

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柜架陈设设计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因为今天的重点关注会获得一个全新的感受,更能激发兴趣,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 

②基本掌握柜架陈设形式美的法则。 

2、技能目标:①掌握柜架设计的方式方法; 

②能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柜架陈设; ③学会柜架陈设设计的表现技法。 

3、情感目标:①养成良好的物品摆放习惯和对生活进行审美的习惯; 

②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提高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柜架设计三要素。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在柜架设计中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及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课时:1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方法:欣赏法 

学习材料:图画纸、铅笔、水彩笔、  

教学内容  

一、 导入 

欣赏视频,引出课题——《柜架陈设的艺术》(板书) 

二、教授新课 

1、你知道的柜架种类都有哪些? 生: 

2、欣赏课件图片(柜架图片) 

师:如果让你为自己挑选一款书架,你都会考虑哪些方面呢? 生: 

柜架设计的三要素:功能 、 造型、 色彩(板书)

3、欣赏图片:功能分析(通过图片有展示和储物功能)、造型、色彩 柜架的造型都有哪些特点呢? 

(1)、(欣赏课件:1、中国传统柜架--多宝格,选材精良,多为硬木制成,并配以彩绘、雕花等传统工艺,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

2、用几何形的排列组合设计的柜架,创造出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3对称式柜架设计,具有秩序的美感。 

4错落有致的柜架设计,带给人节奏感和韵律美,为家居生活平添了一份活泼与生动。 

5宽大整齐的柜架造型,营造出庄重的居室气氛。 

6简洁、流畅的线条,突出柜架的通透感,尽显简约之美。 (2)、欣赏图片:这些柜架由哪些几何形体来组成?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柜架的色彩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及柜架色彩搭配特点 

1整体柜架色彩和谐统一 

2与使用者的个性相符合 

3要与整体的家居色彩相协调 

4、刚刚展示这些柜架由哪些几何形体来组成?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在黑板上任意组合,演示后找同学到台前进行拼贴组合 

分割方法:排列分格  自由分割 

教师演示合理分割的及不合理分割(让学生理解隔成的尺寸) 欣赏课件:衣柜、书柜、橱柜等。 三、探索实践 

欣赏学生作业书中,得出设计方法 1.平面设计方法:手绘法、拼贴方法 2.立体设计方法:纸立体造型的方法 四、作业 

让学生比一比 赛一赛 

大胆自信 快速完成一幅柜架设计作品  五、展示评价 六、课外拓展 

观察家中或亲戚朋友家中的柜架设计,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 

板书                 《柜架陈设的艺术》 

三 要 素:功能 、 造型、 色彩 

分割方法:排列分格  自由分割

教后反思: 

刚拿到这一课题时真的不知所措,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认真的专研,发现越是网上没有的内容,越能够激发我专研的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因素。如果自己的激情不够,孩子们的确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在讲本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说出“柜架设计的三要素”,同学们怎么也想不到柜架设计三要素之一“功能”,当时自己的确有些不知所措,反而耽误了很长时间,经过自己的认真研究与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堂课这么简单,而是让我们从中吸取经验、从中学习、从中成长的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这四十五分钟里,就要像一个演员,要把自己角色中的每一个表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才会打动观众。如果我们没有做好,何来观众而言。如果我们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怎么会带着兴趣来学习呢?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不足之处:在展示评价这一环节上,我做的还不够完美,学生设计好柜架,不仅要从柜架的三要素来评价,而且还要考虑其材质和实用性,这也是我忽略的一大问题,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自己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在听完其他老师讲的这一课时,才恍然大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中,最让我满意的就是课件的制作与

展示,特别是最开始的视频导入,直接扣入主题,课件中的图片新颖,很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一定要继续努力,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但我一定会用心的去对待我的工作,对待我的学生们,对待每一节美术课。



下载完整WORD电子版请扫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公众号发送消息

779】这3个数字获取

 ▼

长按点击关注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识别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3376.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