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4.1 从问题到方程》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视频教学:
练习:
1.下列等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3x=6 B.2x=4 C.﹣
2.若(m﹣2)x|m|﹣1=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 )
A.±2 B.﹣2 C.2 D.4
3.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3x+a=0的解.那么a的值是( )
A.-6 B.-3 C.-4 D.-5
4.如果 x=﹣1 是关于 x 的方程 5x+2m﹣7=0 的解,则 m 的值是( )
A.﹣1 B.1 C.6 D.﹣6
5.若x=1是方程3-m+x=6x的解,则关于y的方程m(y-3)-2=m(2y-5)的解是( )
A.y=-10 B.y=3 C.y=
6.以下等式变形不正确的是( )
A.由x+2=y+2,得到x=y B.由2a﹣3=b﹣3,得到2a=b
C.由am=an,得到m=n D.由m=n,得到2am=2an
7.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A.若5x﹣6=7,则5x﹣7=﹣6
B.若﹣13x=1,则x=﹣3
C.若x-12=1,则x﹣1=1
D.若﹣3x=5,则x=-35
课件:
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教材第96~98页
二.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这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本节课《从问题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许多“做数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方程可以用来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体验并领会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过程.
2.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难点:分析和确定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数学实验室:现有三袋同样重的食盐、一架天平和一些砝码(有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砝码各两个),你如何称出每袋食盐的质量?
若设每袋食盐的质量为x g,你能各用一个数学式子来描述两种方案下天平平衡的相等关系吗?(学生观察天平,知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并会用等式表示相等的量.)
2.归纳总结:像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板书方程的概念)
跟踪练习: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
3.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一小节《从问题到方程》(板书课题)
(二)探索活动
1.合作探究
(1)探究例题一:比赛得分问题
学校篮球队上周五参加了区篮球联赛,得分规则: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没有平局.若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你知道该队胜了多少场吗?
相等关系:胜的场数+负的场数=12场,胜场得分+负场得分=20分(板书)
猜一猜:该队胜了多少场?
方法一:枚举法(列表格计算得分)
方法二:列方程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问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一个用于设未知数,另一个用于列方程)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洁些呢?
(2)探究例题二:年龄问题
问题1:老师今年30岁,比小明年龄的2倍还多6岁,你知道小明多大吗?
设小明今年x岁,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小明今年12岁,老师今年30岁,多少年后老师年龄是小明年龄的两倍?
设a年后老师年龄等于小明年龄的两倍,
此时老师的年龄是_____岁,小明的年龄是_____岁,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
(3)交流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觉得“从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①审:认真审题,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②设:设合适的未知数
③列: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关键: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板书从“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方程”的过程)
2.
(1)巩固练习: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一星题:(数字问题)如果设某数为m ,那么某数的6倍与它的一半的差等于9,可得方程 .
二星题:(调动问题)七年级(1)班分两组参加学校某项活动,第一组16人,第二组28人,现在要重新分组,使两组人数相同.如果设从第二组调x人到第一组去,那么可得方程 . (列表格分析)
第一组 | 第二组 | |
原有 | 16 | 28 |
现有 |
调动问题变式训练:七年级(1)班分两组参加学校某项活动,第一组16人,第二组28人,现在要重新分组,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的3倍.如果设从第一组调y人到第二组去,那么可得方程 .(列表格分析)
三星题:(租船问题)某班学生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条船,每条大船可坐5人,每条小船可坐3人, 39人正好坐满每条船.问大船租了多少条?(强调问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一个用于设未知数,另一个用于列方程,一般问什么设什么)
四星题:(路程问题)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100km/h 提高到120km/h,运行时间缩短了2小时.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式?
想一想:提速前所需时间和提速后所需时间哪个长?
(2)交流讨论:问题中的这些方程有哪些特点?
(列举前面问题中出现的所有方程,学生观察方程讨论得出结论)
①方程两边都是________
②方程中含有_____个未知数(元)
③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次
(3)归纳总结: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注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①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③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
(4)跟踪练习:
①若关于x的方程 5x|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_.
②
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三)小结与思考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过程
2.从“问题到方程”的几个步骤:
(1)审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关键是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四)拓展提升
1.阅读资料:丢番图的墓志铭
同学们,你知道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是多少吗?
相等关系:各阶段的年数和=丢番图的年龄
如果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是x岁,由题意,得: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
2.解决问题情境“数学实验室的问题”: 若设每袋食盐的质量为x g, 你能说出每袋食盐的质量吗?(学生容易得出x=150)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课练P59~60第1~5题
2.选做题:你能根据方程 2x+1=5 编一道应用题吗?
例如:(1)把 5 kg大米分别装在 2 个同样大小的袋子里,装满后还剩余 1 kg,若设每个袋子装大米 x kg,则可得方程2x+1=5 .
(2)小李从出版社邮购 2 本一样的杂志,包括 1 元的邮费在内总价为 5 元.如果设杂志每本 x 元,则可得方程2x+1=5 .
3.自我提升:我国古代问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
(1)如设绳长为x尺,那么井深可以怎么表示?
(2)如设井深为y尺,那么绳长可以怎么表示?
初中生学习推荐: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