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主要是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同学们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基本步骤
01
基本步骤:
02
设未知数的方法:
(1)“直接设元”:题目里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就把它设为未知数,多适用于要求的未知数只有一个的情况。
(2)“间接设元”:有些应用题,若直接设未知数很难列出方程,或者所列的方程比较复杂,可以选择间接设未知数,而解得的间接未知数对确定所求的量起中介作用。
(3)“辅助设元”:有些应用题不仅要直接设未知数,而且要增加辅助未知数,但这些辅助未知数本身并不需要求出,它们的作用只是为了帮助列方程,同时为了求出真正的未知量,可以在解题时消去。
(4)“部分设元”与“整体设元”转换:当整体设元有困难时,可以考虑设其一部分为未知数,反之亦然。
视频教学:
练习:
1.东方商场把进价1980元的某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该商品的标价为( )
A 2160元 B 2613.3元 C 2640元 D 2722.5元
2.某商品的售价比原售价降低了15%,现售价是34元,原来的售价是( )
A 28元 B 32元 C 36元 D 40元
3.甲商品的进价是1400元,按标价1700元的9折出售,乙商品的进价是400元,按标价560元的八折出售,两种商品哪种利润率更高。( )
A 甲高 B 乙高 C 一样高 D 无法判断
4.商店购进某种商品的进价是每件8元,销售价是每件10元(销售价与进价的差价2元就是卖出一件商品所获得的利润)。先为了扩大销售量,将每件的销售价降低
A 10 B 1 C 2 D 1.8
5.小红把
A
课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讲述数学史: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名为《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
提问:“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板书课题】
环节二:探索新知
1.展示问题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问题1: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其他的量如何表示?等量关系是什么?列出方程。
组织同桌合作,寻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
结合学生汇报得:
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可表示:去年、今年各购买计算机2x、4x台。
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
x+2x+4x=140【板书】
问题2:要解得未知数的值,要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如何去化?
预设:要把方程化成x=“数字”的形式,可通过合并同类项去化。
把含x的项合并同类项,得
7x=140【板书】
最后系数化“1”,得到
x=20【板书】
问题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下这个方程的解题过程吗?
师生共同总结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流程: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并按书中流程图的形式再次理解:
结合之前的板书,将其变为框图展示解方程的流程:
2.完成练习题1。
(1)5x-2x=9;(2)-3x+0.5x=10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讲解例题。注重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流程: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问题4: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明白合并同类项是在为后面的系数化“1”做铺垫。
解决课堂初始时的疑问,解释合并同类项即为“对消”。
环节三:课堂练习
练习题2: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相互评价,老师作适当补充。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如果等号两边都含有未知数,我们应该如何化简、求解。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学习推荐: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