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版初中信息技术第1册(七年级上册)微讲课+教案课件【文末下载】
目录
第1课 身边的信息
第2课 计算机的组成与用途
第3课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1)
第4课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2)
第5课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3)
第6课 中文输人
第7课 金山打字(1)—字母
第8课 金山打字(2)—单字
第9课 —金山打字(3)—打字游戏
第10课 画图工具的使用
第11课 用鼠标画画
第12课 综合运用画图工具(1)
第13课 综合运用画图工具(2)
第14课 把屏幕画面捕捉下来
第15课 展示与评价
第16课 探索计算机的秘密—硬件
第17课 探索计算机的秘密—软件
全册教案
课 题 | 第一课《身边的信息》 | |||||
| 知识与技能 | 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发展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 |||||
情感态度 | 通过对“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电子计算机与国际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对电子计算机探索能力。 | |||||
教学重点 | 信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计算机的发展 | |||||
教学难点 | 信息概念的本质特征 | |||||
教学准备 | 课件、图片 | |||||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 7.实习法 | |||||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第二次备课 | |||||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题提问学生:“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说出“信息技术课”。 “身边的信息”(标题) 2、讲解新课 信息的概念提问:你从网页中的图片和视频中,能了解什么东西?(网页有几幅从报纸中扫描得到新闻照片和一段录像。如农民喜获冬瓜丰收的照片)。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进行讨论,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回答出不同的答案。 出示照片相应的说明文字,大家看了这些文字,是不是对照片的内容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进行讨论 此时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归纳: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就生活信息的海洋之中,无时无刻地在接受信息,但有些信息对我们来讲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要学会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 登录气象台网站,说明气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利用过程,引入信息技术概念浏览教师提供的有关气象预报知识的网页。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 简单介绍计算机发展主要经历的4个阶段。 1.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2. 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1、对立信息意识:21世纪是信息时代,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学会辨别和利用信息,才不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2、培养信息道德:在使用计算机时,应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信息与信息技术和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下节课上交自己的作业。 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这也就我们这门课由电脑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原因。
| ||||||
板书设计 | 一、信息无处不在 二、信息的交流 三、信息的载体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五、信息技术工具 简单介绍计算机发展主要经历的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六、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七、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 |||||
教学反思随笔 | 本周是第( )周,教师应备课( )节;实备( )节;撰写教学反思( )节。 评价等次: 审查时间: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二课《计算机的组成与用途》 | |||||
| 知识与技能 |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用途,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 |||||
情感态度 | 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
教学重点 |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 |||||
教学难点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 |||||
教学准备 |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 |||||
教学方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 7.实习法 | |||||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第二次备课 | |||||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4-P.7上半部分,边看书边思考: 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 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7、 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KV3000、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三、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协调工作,各显神通。它们究竟有何神通,你认为谁最重要呢?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计算机的硬件”这部分内容。然后同学们,你就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四部分中的一个,这样同学们就分成了四组,你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其他同学觉得计算机少了你还真不行。至于角色的分配,等同学们读书后自己选择。 同学们先完整地读一下整段内容,再选择其中一个认真仔细地读,为你的发言作好充分准备,来说服其他同学,你还可以拉你的同伙来帮助你说服他们。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其辅以图片说明。 四、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 阅读课文内容,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①人工处理信息与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 ②人的什么相当于计算机的什么。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 ||||||
板书设计 |
1、计算机的外观 2、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3、如何启动计算机(计算机的开机) 4、计算机的用途 5、计算机的关闭方法 | |||||
教学反思随笔 | 本周是第( )周,教师应备课( )节;实备( )节;撰写教学反思( )节。 评价等次: 审查时间: 年 月 日 | |||||
↓
怎么获取全部WORD教案文档课件资料?
▼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
↓
怎么获取全部WORD教案文档课件资料?
▼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
免费领取方式
识别二维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553】这3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识别二维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553】这3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
按下面图示到公众号最下面获取
▼
按下面图示到公众号最下面获取
▼
▼
▼
▼
▼
▼
▼
▼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下载
▼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3439.html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下载
▼http://jazpan.com/box/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