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微课精讲+教案课件汇总(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美术(微课+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3年级上电子课本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试卷汇编

青岛数学三上册图文精讲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

1.1《克、千克的认识》
1.2《吨的认识》
1.3《吨和千克的关系》

    

第二单元  两位数乘一位数

2.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3《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2.4《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一位数

3.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3.2《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3《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3.4《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3.5《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3.6《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第四单元  位置与变换

4.1《位置与方向》
4.2《认识平移》
4.3《认识旋转》

        

第五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5.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口算》5.2《两位数除以一位的数的笔算除法》

5.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次商后有余数)》

5.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
5.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各数位能整除)》
5.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商后有余数)》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6.1《列综合算式解决乘加(减)问题》
6.2《列综合算式解决除加(减)问题》6.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7.1《认识钟面》
7.2《时间的计算》
7.3《认识秒》

        

第八单元  图形的周长

8.1《认识周长》
8.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8.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九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9.1《认识几分之一》
9.2《认识几分之几》
9.3《比较大小》
9.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总复习10.1《克、千克和吨》
总复习10.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总复习10.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总复习10.4《分数的初步认识》总复习10.5《四则混合运算》
总复习10.6《位置与变换》总复习10.7《图形的周长》总复习10.8《时、分、秒》

    

青岛版数学三上课件教案试卷说课稿知识点


全册教案

1   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2-4,克、千克的认识。

n         教学提示: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初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n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2分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食品

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假期就过去了。放假前老师安排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特别安排了大家走进超市,和爸爸妈妈学购物。在超市里哪些同学调查了我们常用的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

1:一袋虾条重50克。

2:我买了一个大西瓜重4900克。

3:一袋盐重500克。

4:妈妈说羊肉25元一斤。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

1:克、千克、斤。

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师生谈话交流,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环节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及称重工具,体会1克有多重。

师:计量物体的轻重,通常要用到秤这个计量工具。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几种常用的秤。(出示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1:在超市买东西用的是电子秤。

2:药店里买中药见过秆秤。

3:在商店里买东西用的是盘秤。

师:你们真厉害,知道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这样我们学习起数学来就更简单了。

师:大家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这是什么?出示天平。

生:天平。

师:称质量较轻的物体经常用到天平,怎样用天平呢?大家来看,天平的左右两边,这两个叫托盘。左边这个放要称量的物体,右边这个托盘用来放砝码。(小妙招:简称:左物右码)中间是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在中间的时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看看砝码有多重,物体就有多重。二分的硬币有多重,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来称一称。谁想和老师一起来?

师生一起称重。

师:现在天平的指针指在中间,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相等。这枚二分的硬币质量是多少?

生:是1克。

师:1克究竟有多重呢?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里的2分的硬币,请你们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学生体验。

师:我们生活里像这样轻的物品还有很多,从你准备的小食品里打出大约1克的物品。

12粒黄豆。

2:半片奶片。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2、体会1千克有多重。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叫什么名字吗?(蜂鸟。)它的体重大约是2克,也就是像两个2分硬币这样重。把两个2分硬币拿在手里,体会一下2克有多重。你能想像出蜂鸟有多小吗? 

估计一小袋黄豆的重量,体会10克有多重。

估计一包味精的重量,体会100克有多重。 

师:这一包味精重100克,你知道两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吗?

生:200

师:10包呢?

生:1000

师:(板书1000克)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另一个单位:千克。我们规定:1千克=1000克(板书)。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1千克吗?

生:这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生:1千克比较重。

师:再掂一掂1克重和1千克重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克非常轻,1千克比较重。 

师:所以,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克作单位,而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千克作单位。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有关“斤”“公斤”这两个重量单位。其实公斤与千克的大小是一样的,1千克=1公斤。板书:kg,公斤

生:老师,我知道1公斤=2斤,1斤就是500克。

师:你的生活以验真丰富,好样的。你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吗?来估计一下吧,看谁估的准。

出示:水壶、书包等学生估计。用秤称重评判学生的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先估一估,再测一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加深对重量的理解。  


2.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5,吨的认识。

教学提示: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通过观察、计算、体验等活动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n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1吨实际质量的概念。

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袋10千克大米、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拿出一个苹果,猜一猜这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有多少呢?

生1:50克

生2:100克

师:大家估计的差不多,这一箱苹果呢?

生:10千克。

接着,出示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的图片,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一车苹果质量又是多少呢?

生1:2000千克

生2:5000千克

2.出示一些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

生:数很大,不够方便。

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同学们估计一个苹果,一箱苹果的重量时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克和千克,这说明当我们需要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克、千克作单位,但当计量大宗物品或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克和千克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了,这时,就要引入一个更大的表示物体质量(重量)的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制造悬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生活中的常见的苹果,一箱,一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大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袋大米,你能找出它的重量吗?

生:从说明上可以看出这袋大米的重量为10千克。

师安排学生感受这袋大米的重量。

学生谈一下感受。

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依次呈现1袋大米、5袋大米、10袋大米、100袋大米,学生在老师呈现同时回答:10千克、5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教师边板书边告诉学生这时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用字母t表示。  通过屏幕观察1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1吨大米摆在眼前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2.利用自身体重,想象1吨的重量。

班级学生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选择一个体重接近25千克的同学,让大家猜想多少个这样的同学大约有1吨呢?    学生大胆猜想:10个,20个、25个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班内交流,验证猜想。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结论告诉同学们。

小组汇报: 1名同学25千克,10名同学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学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全班同学共同验证小组结果是否正确。并给汇报的小组给予肯定的评价。    通过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让学生感受吨。    背一背、抱一抱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感受一吨就是40名这样同学的体重;40名学生一起跳一跳,体验一下,一吨重的物体从天而降,会是怎样的感觉?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9,我学会了吗?

教学提示:给学生先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 ——探究分析——拓展延伸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息。

n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质量单位形成认识体系,将学过的知识用到生活中。

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袋10千克大米、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学生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1.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克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吨用字母t表示。

3.一吨很重,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时才能用吨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课前,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忆、归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

教师:让我们走进超市,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你能在超市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1)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估一估)

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释。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n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方块

学生准备:小方块

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生: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   

师: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都组织了哪些活动?   

生:跳绳、沙瓶操„„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快乐的大课间,一起去看看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快乐大课间引入,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上来。另外也对学生提出了锻炼身体的倡议,让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这儿有关于两个班的活动信息。谁来读一下?   

生: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哪个班的人数多?多多少

1、解决问题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      

师:三(1)班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120+20   

220×2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   

生:因为题意是求220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   

师:20×2等于多少呢?

生:20×2,表示220相加,20+20=40

生:2个十乘24个十,4个十是40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快速将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办法,让他们自己去收获。 

2、解决问题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 

引导生分析题意:有3个组,每组12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

师:想一想,12×3等于多少呢? 

生:36

师:12×3到底是不是等于36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验证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方块或小棒) 

学生练习用小方块摆一摆。要求:摆的学具能让人一眼看清3个组,每组12人,一共多少人。(交流中引导学生指着学具说清:每组12人,共3个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12一共是多少。) 

学生汇报。

生:12个小方块分成1023组,也就是310,和32,一共是36个。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本环节意图通过操作学具,让所有学生在动手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为抽象成符号化竖式做准备。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计算312一共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写法,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展示 

1:根据乘法的意义想12×3就是表示312相加,即12+12+12=36

2: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如何列竖式呢?引导学生由一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写法类推列出12×3的竖式写法:先写第一个因数,再写第二个因数,写因数时应注意将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师追问2:如何用竖式计算呢?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1)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接下来乘的顺序又是什么?

2)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3)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4)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小组围绕探究提示讨论交流,可根据口算过程和自己所摆的方块图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将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变成了2×3236,也就是方块图中右边少的部分。(可以课件演示)表示6个一,写在积的个位上,

    露出遮住的“1”,用3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1”就是用3去乘1个十得出3个十,3个十是30,也就是方块图中左边多的部分。(可以再用课件演示)最后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

1 2

         × 3  

         6……2×3=6        

           30……10×3=30

           36……6+30=36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基础,竖式的形成过程要在学生初始列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出来,而不是老师直接点出。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完整教案习题试卷等资料?

   领取方法1  

第1步:点击关注 人工智能与教学

第2步:发送关键字1681 即可获取。如有疑问,请添加卿老师微信:yzy5200426。(请按照正确的关键字回复哦,不添字,不错字,不漏字,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领取方法2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进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154.html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