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微课教学+教案课件(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美术(微课+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微课精讲 1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电子课本+教材分析

目录

第1课 魔幻的颜色

第2课 万花筒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5课 登山游戏

第6课 黑与白

第7课 快乐的回忆

第8课 星空的联想

第9课 天然的纹理

第10课 美丽的花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


第12课 团包纸工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

第14课 梦幻的城堡


第15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第17课 会响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画“花布”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


全册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及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许多孩子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

游戏:

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人剪下来,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

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札记:

我找到了《格列维游记》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给学生们看,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同样的一个人在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的遭遇和感受。这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在创作画时想象出了诸如:在小人国一下子割了一亩麦子,在大人国住在苹果屋里……想象力的的丰富促使了画面效果的丰富。

课题:前前后后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抗议: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施教时间:9月21日——9月28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教学准备:

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纸。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活动三:

布置练习作业: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拓印工具。

札记:去年做了一个关于有趣的叶子的幻灯片,里面有好多叶脉的纹理的图片,今天正好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自然界的花纹。效果很好,所以说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有用。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画面。请学生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揭示谜底:白纸的下面垫着一张树叶。

再换一种方法:在树叶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颜料,将一张吸水性很强的纸覆盖在上面,轻轻的压,小心解开,白纸上就出现了纹理。

这两种方法都是拓印。

活动二:

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还有什么办法制作肌理?

自己组尝试着做一下。并交流一下制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并不难,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却也是不容易的,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尝试,并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业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业,可以合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作业展示,经验交流。

收拾与整理。

札记:孩子们寻找花纹的热情太高了,把纸蒙在电视机音箱上、门边上……结果班主任一进班就高呼:“怎么到处都五颜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上第二个班时,我先要求学生:“拓印时把纸的四周空出来!千万别弄得到处都是!”

课题:校园里的花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

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课题:最受尊敬的人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进行简笔人物画的练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警察、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常用美求用具。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常用美术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工具、彩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师生问好,相互关心,调动学生情绪。

如:今天早上吃什么?谁做早饭?

如: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

板书《受尊敬的人》

活动二: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1.学生发言说一说: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如: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教师小结。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

如:医生,启发学生根据医生的职业形象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设置背景。

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

活动四:总结、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札记:

关于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学生们的认识多局限于两种人:家中的老年人;社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而对于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为他人做好事,进行奉献的人,却被大家忽略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回忆:是谁早早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是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是谁为我们疏导交通,是谁每天晚上陪我们做功课,复习学习内容……经过一点一滴的启发,孩子开始感激身边为自己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由学会感恩到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赞美这些人,有感而发,不再是强硬的制定学生画谁,作业效果虽然不够完美,但充满了感情。

 

课题:今天我值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

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板书课题:8、今天我值日

活动二:

1、引导学生观察。

(1)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札记:在回忆值日时的情景时,我让所有同学起来把自己负责的值日项目的动作表演一遍,这一下发现有许多同学的动作让我猜不出这是在干什么。原来上到三年级的他们还是不会用正确的姿势值日。好多同学不会使用工具,尤其是当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还有的用的都是拙劲……没办法我借机又给他们上了一次劳动技术课,教大家怎样运用正确的姿势来扫地、擦地、擦黑板……讲完了,学会了,再画作业,嗬,还真不错!看来这次“跑题”跑得还真值得!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0日——10月22日

活动一:

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业,再同教师带来的优秀的学生作业相比较,请学生说说我们的作业缺少了什么?

背景,尤其是场景的绘画对一幅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比如你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室外打扫的卫生,只有通过背景来表现。

启发学生找出不同的背景色彩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

活动二:

将上节课化的作业添加上适当的背景并涂色。表现出值日时忙碌而又愉快的情景。

活动三:

展示个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札记:今天上完了课,一个学生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我回家干活了!奶奶开始还不让,但后来激动地直夸我懂事!我感受颇深:以美育德是美术教学多年来提出的口号,可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呀!

课题:有趣的鞋子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2.滑轮鞋3.皮鞋4.靴子5.花盆底的鞋6.景泰蓝做的鞋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札记:

我按照惯例在下课前带领三年级的学生共同预习下一课《有趣的鞋》,并布置孩子们带彩色纸、橡皮泥等制作工具。孩子们对教材上那用纸、橡皮泥做成的小小的鞋很感兴趣,只有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插话的小壮不停的嘟囔:“用纸做的小鞋又不能穿,这不是浪费吗?”“你又乱插话,只要做得好看就行,再说还可以给娃娃穿。”小壮的同位回敬了他一句。“我们男孩又不玩娃娃!”

这同位俩的的对话使我灵机一动:我们学校教科研的课题是创造教育,而我们艺术组的子课题正是“让艺术与生活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为什么不就这次《有趣的鞋》的课题鼓励学生将美术技法运用到对实际生活用品的美化、创造当中去呢?

所以我马上谦虚地用咨询的口气问小壮:“请问用什么材料怎样能做出可以穿的,对我们来说做起来又不太难的鞋子?”“呃,这个嘛——”我的态度一下子让小壮抖了起来“就用我们冬天用的毡子鞋垫作鞋底,再用各种布条做鞋面,肯定能做出可以在家穿的软底鞋!这是我的一点想法,诸位还有什么高见?”这小大人似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同学:“还可以用毛线便起来做鞋面!”“我家的棉拖鞋鞋面破了,我可以利用原来的鞋底再自己做上一个鞋面。”“我们家有包装电器的泡沫箱子,我想用那泡沫板作鞋底!”“扎头的丝带缠一缠也可以做鞋面!”……“同学们想出来做鞋的材料可真不少,那咱们下一节课就来制作可以穿的鞋子吧!回去再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还要思考一下,怎样制作能让你的鞋子比较结实。”

第二次上课时,孩子们带来的材料可真不少,有的甚至把大塑料瓶横着一剖两半来作鞋底。由于抱着做好了可以穿的目的,在制作中不少孩子还考虑到了防滑措施:在鞋底粘上一条条线绳、一个个布贴的小圆点……在装饰鞋面的时候,旧的绢花、蝴蝶结、漂亮的扣子等等都派上了用场,大家穿着自己做的鞋在教室里既兴奋又小心翼翼的走来走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前所未有的被开发出来,我敢说,如果只是让他们用纸来做小小的鞋,做得肯定不会如此精彩!

从这一次的美术课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真实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只能死板的按照教课书或是教参上提前设计好的预案进行的,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作业形式也不是只能按照书上的要求来设置,在落实新的课程目标的课堂里,当我们把过程还给孩子们时,关心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是情感的波澜,怎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作业形式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灵活掌握的。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书上教的知识技能学生学会了没有,而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吗?他们的创造性被激活了吗?

二、《美术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学习过程变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让我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成果吧!

课题:团包手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纹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纹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纹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等

教师:彩纸边料、团包范作、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构建原理。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2、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团和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纸艺品。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节

活动一:

激趣•体验

1、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一包好吃的,摸一摸,你猜猜是什么?打开看一看,是不是你们猜到的?

一人拿一块,看看你们拿到的糖果的形状一样吗?都有什么形状?

2、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放一盘糖,学生回答糖的形状(有圆柱形、长条形、锥形、圆形、正方形)

3、原来糖的形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现在你们可以把它吃掉。糖的味道怎样?(很甜)在我们中国,吃糖就是祝愿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

4、糖吃到肚子里了,但是现在我要同学们把刚才的糖果变回来。怎么办?桌上有个小盒子,里面有些材料,开动脑筋,只要能恢复糖果原来的形状就可以。

5、哇,糖果又变回来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变回糖果原来的样子?

你是用什么团包的?(皱纹纸)

摸一摸,皱纹纸给你什么感觉?(很软,有皱纹、色彩鲜艳……)

还有用什么团包的?(橡皮泥、玻璃球、积木……)

同学们可真聪明,团包不同的东西,就变回了糖果原来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团包手工[出示课题]

活动二:观察•感受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是用团包的方法制作的?(包子、饺子、棕子、元宵……)

我也做了一些,你们来看一看[实物投影仪展示]

1、这是一笼屉什么?(包子)

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餐巾纸)

看看它是怎样制做的?(用折的方法捏出了许多小褶皱)

热气腾腾的包子是什么馅的?(请一位同学打开)

2、[出示树叶包]同样是包子,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象树叶形)

3、这一盘是什么?(饺子)

饺子的外形象元宝,里面可以包上许多有寓意的食物,比如枣、花生、糖等,象征着人们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4、看,香喷喷的什么上桌了?(春卷)

老师最喜欢吃的炸春卷。是什么馅的?我们剪开来看一看。(教师剪开,露出里面的馅)

活动三、探究•解疑

1、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用团包的方法制做的,其他种类的物品可不可以用团包的方法制做呢?

[出示范作]我把它们放到每个小组中,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做的是什么?是怎样制做的?

2、每组选一名同学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一说[实物投影仪展示]

(1)这是做的什么?(卷心菜)

是蔬菜类,它是怎样制作的?(一层一层粘上的,叶脉是用白色的餐巾纸搓成条粘贴上去)

色彩呢?(叶子是绿色的,叶脉是白色的,和生活中的是一样的)

(2)你们讨论的是什么?(葡萄)

是水果类,这一串葡萄是怎样制作的?(先用紫色的皱纹纸团起来,再一个一个粘贴上)

(3)这么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哪一部分是用团包方法制作的?(头)她的辫子是怎样做的?(用线绳一节一节扎起来)

小男孩呢?

(4)这是两条什么?(毛毛虫)

这两条毛毛虫一样吗?有什么区别?(一条是用乒乓球包在里面,一个一个粘起来的;一条是用皱纹纸包在里面,用线绳一节一节系起来的。)

我们刚才看到用团包的方法可以做许多东西,有食物、蔬菜、水果、人物、动物,还可以在团包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和粘贴。

3、教师示范团包步骤:

看,老师这儿有一张三色纸,我把三种颜色拼在一起,猜一猜,我要做什么?

教师演示做金鱼:身体里面包的是皱纹纸,鱼眼睛用纸卷起来,尾巴捏几下。

一条可爱的小鱼游过来了,谁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鱼爸爸呢?看,它胖胖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泡沫球)[出示鱼爸爸]

一家三口还少鱼妈妈,鱼妈妈有一双漂亮的鼓眼睛,是用什么做的?(玻璃球),鱼妈妈比较瘦,它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

小鱼的一家玩得可开心了。同学们都知道金鱼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眼睛鼓、大尾巴)对,老师就是抓住了金鱼的特征,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来团包的。

活动四:创作•评析

1、现在,就请同学们也来创意团包手工。看,有蔬菜、人物、动物、食物(教师在每组摆上桌牌)你喜欢做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由分组。

2、分好组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想做什么?

3、学生创作,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4、每个小组找一名同学来展示你们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做了什么?用什么颜色?是用什么团包的?象不象)

教师随时点评。

活动五:拓展•延伸

团一团,包一包,许多东西变了样!看,同学们团包出这么多小工艺品,每一件都独具特色,老师非常喜欢。

团一团,包一包,这是什么?(风信子)如果我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对着风信子说就会实现的。

看一看,这个风信子是用什么团包的?(布)

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材料可以进行团包,风信子想对同学们说一句话:回家再试试吧!同学们再见!

札记:今天我打破惯例把全国优秀录像课《团饱手工》的光盘片段放给他们看,学生感到很新奇,听得比平凡事认真多了,以后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3日——11月5日

活动一: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造和原理。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活动二

⒈观察:师示范用皱纸包装一棵蔬菜,说说用了那些方法做出来的(团、包、)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

活动三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⑴可以采用揉、捏、弯、折等方法将皱纸“团”成各种形状,再将皱纸在外面“包”一层将造型固定。

⑵制作时要先观察分析,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如老鼠的外形特征是耳朵大、嘴巴尖、尾巴细长。

⑶需要分开来做再粘贴时要注意: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师做适当的示范)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团包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活动四: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46483-2.aspx。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延伸与拓展:

⒈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内。

⒉学生用旧报纸制作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札记:

在做团包手工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皱纹纸太容易碎了,我们就不能用一种做好后能够长期保存的原料么?这个问题激起了大家的共鸣。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和多次实验,大家发现用白色的软布包上棉花再用线一扎,做出的包子、饺子还真像;用桔黄色的布做的春卷、锅贴也不错。于是我鼓励学生回家用布来做一顿“大餐”作为拓展作业。到了下一次,大家带来的“美食”非常丰富,同时大家对这些可以当作玩具的作业非常喜欢。这也算是“让艺术与生活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了吧。

课题:巧巧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想表现的事物,并找到了相应的材料。

2.能否发挥想象求新求异,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造。

3.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5.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课堂教学过程:第一节

活动一: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活动二: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札记:今天我们进行了“巧巧手”的评比,用竞赛的方式上课,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课堂作业。

第二节火柴画

时间:11月10日——施教11月12日

活动一:

1、老师这儿有一只小刺猬,同学们想看看吗?

出示范画

2、这一只小刺猬可爱吗?(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

学生传看并回答:火柴

3、你想用火柴做一幅装饰画吗?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火柴粘贴画

板书课题:火柴粘贴画

活动二:

1、出示火柴,分析火柴特征

你能说说火柴的外形特征是什么样的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观察后回答:火柴杆细长,火柴头呈圆形,色彩不一。

2、出示范画自行车,分析火柴的利用。

火柴可以连成线或排成面,并可根据需要剪成不同的长度。如自行车的车梁可连线组成,而车轮和车座则剪成不同的长度,排成面,既有疏密对比,又形象逼真。

3、出示范画盆花,分析火柴头色彩的利用,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火柴。

你能说说每一部分选用了哪一种颜色的火柴,为什么要这样用吗?

这幅画的花头是用红色的火柴,叶子用了绿色的火柴,花盆用了褐色的火柴,很像用水彩笔画的。

4、你想用火柴粘贴一个什么图形?能上来试试吗?

学生先拼摆练习,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指导。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学生参与演示)

(1)构思:根据自己的火柴,选择合适的图形。

(2)剪裁:根据图形将火柴剪裁成合适的长度。

(3)粘贴:可先用铅笔轻轻起稿,然后涂上胶水粘贴完成。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要求:

参照课本要求,粘贴一幅火柴装饰画。

2、指导要点:

鼓励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创新。

(学生根据火柴的特点来进行构思交流)

活动四

课堂小结

1、展评作业,教师讲评。

2、提问:同学们,火柴是用什么做的?(进行环境教育)

学生:树木。

教师小结:现在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在不断的砍伐树木,由于树木的减少导致了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我们的家园不再受到风沙的侵袭,我们应该主动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札记:

其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新材料很多,反而像教材上列举的种子、铅笔屑之类的材料倒很难找,所以我让孩子们利用家里比较好找的比如一次性盘子、塑料袋等来作工艺品,做出了小闹钟、花、吹气小动物等等大家都很喜欢的作品。这样学生们可以把找材料的时间省下来动脑动手制作,岂不更好?

课题:变废为宝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活动一:

(出示范例)

l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l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l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评析]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课题:梦幻中的城堡

施教时间:11月22日——11月23日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敢于说出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想。

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4.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

5.如何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彩纸,线,橡皮泥,KT析,像塑板等各种材料,及欣赏用的动画艺术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活动二: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收拾和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活动三: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学。

教学参考资料:

卡通片,动画片,中外童话彩绘书籍。

札记:对于这个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但具体制作时由于又要剪又要刻,孩子们就感到有些困难了。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把一张彩卡纸反复的折然后在折线的两边飞快的剪几刀,打开后一折,几个漂亮的小窗子就“变”出来了。“老师你怎么变的?”“我看出来了:把纸一对折,在折线两边剪,就不用刀子可这么麻烦了!”这个发现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加紧“添砖加瓦”。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领域: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准备: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札记:说实话现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当我让孩子们回忆自行车的外形时,竟没有几个能说出来的。还好,穆乃善老师有辆自行车,我带着学生们到车棚里好一顿观察,学生们终于了解了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带着收获回班创作去了。我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也许用不了几年,课本上就会出现“我设计的私家汽车”“我设计的私家飞机”了。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活动二: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三: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札记:用易拉罐做自行车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难的问题,幸亏我带了一把大刀子,这节课我们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课题:星空de联想

施教时间:12月1日——12月3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准备:

学生:小刀、已涂蜡的纸等

教师:大图画纸、宇宙的图片、录像资料、电脑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2、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新的技法作画.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引导阶段:

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有什么不一样?象什么?(戴黄颜色手套)

2、天空中除了星星还有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星空到底是什么样?(出示课题)

活动二:

1、说说你搜集到哪些星空的资料?(学生展示)

2、怎样才能到太空去呢?

3、出示杨立伟的照片,请学生说说杨立伟的事迹。我们向杨立伟叔叔一样到太空看看。好不好!(播放火箭升空及太空资料)

4、太空中还会有什么星?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5、老师也搜集到了许多星空的图片资料,一起来欣赏。

活动三:

1、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蜡纸。谈纸特点。应该怎样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小结:

教学札记:

这种刮蜡的作业纸特别不好做,如果将此课定为只一节课完成,连作业纸都干不了,接近期末,加课时是不行了。所以在上完第一个班以后,我毅然决定让另外两个班在课前制作这种作业纸。趁着中午休息,我到班里简单介绍了刮蜡纸的做法,布置学生提前回去做。到了上课那天,大家带来的作业纸果然都很好用,刮出的作业效果也不错。

课题:新颖的电脑

施教时间:12月6日——12月7日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利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动脑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并能够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彩卡纸、彩泥等制作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范作。

学生:纸盒、彩色纸、彩泥等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打开教室电脑,通过操作展示自己班的班级主页。通过师生对话突出电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

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听说过的新型电脑。

活动二:

课件展示电脑的发明和发展,展示多种新型电脑,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活动三:

将范作发到各组,引导各组同学近距离观察作者是如何运用废旧材料来制作新颖的电脑的。

各组汇报观察的结果。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讲述,了解示范作品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活动四: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小组讨论自己准备用什么材料、怎样做电脑,是合作还是自己做。

活动五: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作业指导要点:

1.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指导,让学生尽量利用身边收集到的材料来进行构思和创意,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找到材料的特点和相适应的制作装饰方法。

2.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它资料,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突破示范作业的构思和现有装饰美化的手法,要求学生做出构思独特的电脑模型。

将完成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活动六:

收拾与整理

活动七: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札记:

电脑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东西,所以做起来是得心应手,但在创作方面就比较差了,很少有独特的作品出现,这也许是思维定势箍住了学生的创造力。

第17课课题:电脑美术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9日——12月10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绘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利用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活动二: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活动三: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和*作。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动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动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指导要点

1、上机打开电源,操作电脑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用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画一个矩形,再用画笔等工具在矩形中进行简单的纹样创作,点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进行上色*作。

3、点取选取工具在画面上选择对象,接着在编辑菜单中点击复制,便可复制对象到系统剪贴板。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教学参考资料

电脑绘画的彩色输出:

在电脑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除了让其在屏幕上显示外,恐怕我们最想做的还是把作品变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图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电脑输出设备,目前常用的彩色输出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彩色喷墨打印机:这是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喷墨”这个词清楚地解释了这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一束极细的墨水喷到介质上就是一个像素。喷墨打印机不公有墨,还有喷头。喷墨技术使用很广泛,从小型彩色打印机到大型彩色喷绘机都可以应用。喷墨设备的优点是经济,迅速,适合在平面介质上打印。

2、热蜡打印机:热蜡打印机使用有彩色的色带把颜料转移到输出介质上。成像头产生的热量使蜡熔化到介质上,形成鲜艳明亮的色彩。这种热蜡打印机一般为专业图像或广告商的设计输出使用。

3、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用迅速产生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输出。这种打印机使用激光和干颜料生成图像。激光把颜料加热固定在输出介质上。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太高。

札记:

电脑美术每学期都有,但着重点不同,象本次电脑美术就是四方连续为主,可以以“我的花布最漂亮”为题来进行作业设计。但由于没有打印机,作业效果的展示显得有些苍白。

第18课课题:会响的玩具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13日——12月15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设计。

2.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3.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活动二: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活动三: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作业指导要点: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要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找到合适的发声方式,并设计出美观的造型。要加强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所在。

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他资料,无形中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突破这些框框,鼓励学生做出有独特创意的玩具。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如何引导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札记: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教室布置——作品篇》,里面介绍了怎样用双面胶带的内芯来做响铃手镯,我把它教给了学生们。孩子们高兴极了:双面胶带的内芯终于派上用场了!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呢!

第19课课题:美术小记者

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活动二: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还会当老师吗?”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动一: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

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札记:在分组下去采访时,有一个组三位同学推来搡去的迟迟不见行动,我问他们怎么不行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很害羞,不知道该由谁去说。”我鼓励他们设计好问话稿,然后一人问一句,每个人都要锻炼自己。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红着脸说:“张张嘴也没有多难嘛!”

 

课题:迷人的动画片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2月30日——1月5日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动画片的类型以及最主要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动画片夸张变形的特点并能用学过的美术技法创作或表现一个动画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收集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资料,制成课件。课前发给学生“动画城”的请柬。

学生:课前收集动画片的资料供上课时讨论。完成请柬后面的调查报告。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教师用课件创设出“动画城”的情境,迎接学生

“欢迎大家到动画城来做客,看,KT猫在招呼小客人们一起去看‘迷人的动画片’呢!”(板书课题)把你的请柬拿出来摇一摇跟她打个招呼吧!”

活动二:交流、探究

“你昨天收到KT猫送你的请柬时,心情一定很激动吧?KT猫在请柬的背面还给大家留了一项小任务呢,咱们现在就来向KT猫汇报一下吧!

课件出示三项调查任务:

“1.你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看过动画片吗?2.你的爸爸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是什么?3.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最喜欢的是哪一部?”

请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

教师总结:“看来动画片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爷爷奶奶小时候虽然没有动画片看,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让图画动起来,想知道是什么办法么?”

教师展示一本小小动画书“这样一本画满画的小书,快速的翻动起来,真的好像画面动起来了。这就像《动画城》的广告中说的:“五十年代,动画在纸上”。这个小本子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咱们来研究一下吧!”请学生翻翻看,讨论一下,再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把一张张有细微变化而且动作连续的画钉在一起,通过快速的翻动就会产生‘动起来’视觉效果。动画片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作的。”放课件“比如《大闹天宫》里孙悟空独闯瑶池喝闷酒的一个镜头,就是画师们画了这样15幅连续动作的画面(展示),再经过上色、画面合成、一幅幅的拍摄,经过剪辑就成了这样的一组动画片了。(展示)你们看,拍摄一部动画片要花去制作者多少的心血呀。”

活动三:感受、体验

“这么有趣的动画片,你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让我们听KT猫来介绍一下。”(课件展示动画的发展)

(画外音)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

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电影发明以后,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从此动画电影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

W.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动画艺术家,他的大量作品,不仅在美国,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

(下一屏出示迪斯尼照片)话外音:迪斯尼从少年时期就酷爱动画艺术,但早年创业很不成功,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睡在别人家楼梯拐角的地方,孤独的他常把面包分给老鼠吃。所以他把老鼠的形象加以夸张变化,于1928年创造了世界动画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卡通明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课件出示米老鼠的形象。

教师:其实早在大家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就已经有动画片了,只是那时候动画片是在电影院里放映的,而且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得起的。

课件展示:上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迪斯尼又创造了“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小飞象”等一系列受到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这个时候日本、捷克等国家的动画片也发展起来。(课件出示《阿童木》《巴巴爸爸》《蓝精灵》《鼹鼠的故事》《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的图片)这些都是大家的爸爸妈妈小时候看到的外国动画片。

“KT猫还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你都看过外国的哪些新的动画片?”

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外国动画片。

课件展示近年来经典的外国动画片图片。

现在你看到的动画片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呢?咱们来比较一下吧:(课件展示最早的《白雪公主》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说:爸爸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多数是用勾线平涂的方法画的,(九十年代初的《狮子王》片断,)随着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进步,动画片中的色彩越来越细腻、富有变化。(最近的《海底总动员》、《精灵鼠小弟》片断)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动画片中的造型逐渐向三维立体形象发展,甚至动画人物可以和真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国外的动画片大家都很熟悉,那中国的动画片你看过多少?”学生回答。

KT猫介绍:中国动画开始于1920年。动画先驱万氏三兄弟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美国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1961年中国摄制的《小蝌蚪找妈妈》。

“想看《小蝌蚪找妈妈》吗?KT猫有一个要求:你要仔细观察:这部动画片和我们常看的动画片在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片断,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观看。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这部片子是用国画中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的,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曾引起西方国家、港台等地动画界人士的赞叹。动作细腻,感情含蓄,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片,和狄斯尼卡通片中的趣味迥然不同。”(板书:水墨片)

“中国动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KT猫还要请大家看一些动画片的片断,先看那一部?不过KT猫还是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几部动画片分别是运用了那种美术手段表现的?”

教师点击链接放映《神笔马良》、《刺猬背西瓜》、《小鸭呷呷》三部动画片,通过感知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是是哪一种类的动画片。”(板书: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

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小的时候爱看的中国动画,有一些咱们也看过。课件逐幅展示几幅七、八十年代经典国产动画片的图片《张飞审瓜》(这是哪一类的动画片?对剪纸片,)《哪吒》《三个和尚》(这部作品整篇没有对话,完全靠音乐来表达人物的感情)《雪孩子》《老山道士》(这是一部什么片子?木偶片)《黑猫警长》。再播放几部动画片来表现中国动画的发展。(阿凡提、大闹天宫、九色鹿、牧笛、葫芦娃、现代三维技术制作的《宝莲灯》)

活动四:创作、评析

“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那能不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吗?”

通过举例请学生谈谈动画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夸张与概括是动画片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板书:概括、夸张、想象力)

大家这么喜欢动画片,想不想运用咱们学过的美术手段来表现一个动画形象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想表现什么动画形象?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表现?准备合作还是自己制作?

小组讨论,汇报。

KT猫希望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表现好动画画形象的特征,要是能自己创作一个形象就更好了!

学生在《动画城》主题曲中制作,教师指导。

展示作业,请各组代表上来谈谈自己组的创意,再次强调动画形象的特征。

活动五:拓展

放课件:学生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自己制作的小动画。希望同学们回家也来试一下。

今天我们和KT猫一起在动画城度过了美妙的四十分钟,KT猫希望你能经常到动画城来作客,并且把你的新作品带来。现在让我们跟她说再见吧!

札记: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尝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交流。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动画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动”,如果像以往的欣赏课那样只是针对书上的二维画面进行欣赏、评述,无异于纸上谈兵,根本感受不到动画片的精妙之处。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西方动画的发明、发展和国产动画的发明、发展为两条主线,通过播放动画片的片断,以直观的效果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动画片所具有的风格特点,了解动画片的发明、发展,以及动画形象的特征,可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完整WORD电子版请扫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公众号发送消息

018】这3个数字获取

 ▼

点击关注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下载

 ▼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76.html

 ▼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