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数学《2.2.2 不等式的解集》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知识点: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来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一个含有来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关系是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一种主要关系,而不等式则是反映这种关系的基本形式,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以实际问题、函数为背景的综合题较多。不等式的定义城性质是不等式的基础,许多不等式的定理、公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推理、拓展而成的,因此学校时要抓住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性质的变形及其应用,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解决与不等式有关的综合题上有备无患、得心应手。


视频教学:



练习:

1.用不等式表示图中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是(  )

 

A.x≥-2   B.x≤-2   C.x<-2   D.x>-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3是不等式x>﹣2的一个解

B.x=﹣1是不等式x>﹣2的一个解

C.不等式x>﹣2的解是x=﹣3

D.不等式x>﹣2的解是x=﹣1

3.若不等式(a+1)xa+1的解集是x<1,则a必满足(  )

A.a<﹣1   B.a>﹣1   C.a<0   D.a<1

4.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①是不等式的一个解;②不是不等式的解;③不等式的解有无数个.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课件:


教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学生会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2.帮助学生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利用几何意义推导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

  4.让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回归概念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学生活动1】  

完成下面两个表格.


方程

不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集

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方程组

不等式组

解集

所有方程的解集的交集


 

  【设计意图】

  初中已经学过不等式(组)解的概念,不过当时没有解集的概念,在这里强调解不等式(组)的结果要用集合表示.

例1 求不等式组 

的解集.

解:①式两边同时加-1,得: 2x ≥-10

两边再同时除以2,得: x ≥ -5,

所以①的解集是[-5,+)

②式两边同乘以3,得: x -6 >6x +9,

移项并合并同类项得:-5x > 15,

两边再同时除以-5,得:x ≤ -3,

所以②的解集是(-,- 3)

因为[-5,+)(-,-3)=[-5,-3),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5,-3).   

  【设计意图】

  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根据哪条不等式的性质做的同解变形,并注意以下四条:

  ①去分母别遗漏;

  ②两端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③求交集时,可借助数轴来求解;

  ④写解集时注意端点能否取到.

  二.讲授新课:

  (一)绝对值不等式

  【学生活动2】

  1.阅读课本P65第一段和第二段,了解什么是绝对值不等式.

  (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学生活动3】

1.求不等式> 3的解集;

2.当m>0时,请写出不等式> m和

3.当m0时,不等式> m和

【设计意图】

绝对值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在初中已经学过,引导学生回归概念解题,得到1和2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是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学生活动4】

4.请分别从代数和几何的角度求≤2的解集;

5.请说出的几何意义.

【设计意图】

从代数的角度,强调换元的思想,渗透化归与转化的的思想。从几何的角度,要帮助学生理解的几何意义,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几何意义,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三)数轴上的中点坐标公式  

  【学生活动5】

  6.在数轴上,实数a、b、x对应的点分别为A、B、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请用a、b表示x.

  【设计意图】

  中点坐标公式是很重要的公式,其最简单形式就是在坐标轴上,这既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1 设数轴上的点A、B分别与数3和x对应,已知AB的中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5,求x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AB中点对应的数为.所以由题意可得:

,所以有-10≤3+x≤10,所以-13≤x≤7 .

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13,7]   

  【设计意图】

  这是绝对值不等式的简单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三、课堂练习

1.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2.设数轴上的点A、B分别与数–1和x对应,已知AB的中点到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不小于5,求x的取值范围.

3.思考:

当c >0时,如何解下列不等式 ;

去掉c >0的条件,又该怎么解呢?

四、归纳小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要遵循同解变形原则,同时结果要用集合呈现;

2.m>0 时,

3.A、B两点分别对应数轴上数a、b,则 AB=表示线段AB中点对应的数. 


高中生学习推荐:
高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英语(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