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物理《A 力矩》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知识点:

力矩的概念

1、力臂(L):力的作用线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注:转轴(也称矩心),在平衡问题上,一般可以任意选择。

2、力矩(M)

力矩方向:按效果分顺时针方向(正)和逆时针方向(负)。

  • F一定:L 越大,M 越大;M 一定:L 越大,F就越小。
  • 一个力的力矩,也可以用这个力的两个分力力矩来替代。
  • 计算力矩时,作用点的位置要找正确。
  • 力矩是使物体绕轴转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视频教学:


练习:

1.如图所示,“┏”型均匀杆的总长为3L,在竖直平面内可绕光滑的水平轴O转动.若在右端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杆顺时针缓慢转动,则在杆AB从水平到转过45°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F的力矩变大      B. 力F的力矩先变大后变小      C. 力F的大小不变      D. 力F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

2.下图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起子         B. 道钉撬         C. 筷子         D. 钢丝钳

3.如图所示为等刻度的轻质杠杆,A处挂一个重为2牛的物体,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  )

  

A. 可能是0.5牛                        B. 一定是1牛                        C. 可能是2牛                        D. 一定是4牛

4.如图,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棒AB中点连接,棒长为线长的二倍.棒的A端用铰链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的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并保持棒仍处于水平状态.则悬线拉力(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5.北京二十九届奥运会皮划艇比赛中,马鞍山运动员李臻(如图)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  )

  

A. 是等臂杠杆           B. 是费力杠杆           C. 是省力杠杆           D. 对水的力与水对船桨的力是平衡力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均匀半圆形薄板可以绕光滑的水平轴A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是它的直径,O是它的圆心.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的力F使薄板平衡,此时AB恰处于水平位置,若保持力F始终竖直,在F作用下使薄板绕A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直到AB到达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力F对应的力矩为M,则它们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M变小,F不变      B. M、F均变大      C. M先变大再变小,F始终变大      D. M、F均先变大再变小

7.如图所示,小圆环A吊着一质量为m2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竖起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拴在小圆环A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如果不计一切摩擦,平衡时弦AB所对的圆心角为θ,则两物块的质量之比m1:m2为(  )

  

A.                                  B.                                  C. cos                                  D. sin 

8.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

  

A. ρ                              B. ρ                              C. ρ                              D. ρ

课件:

案:

授课科目


授课类型


班级


课题内容

力矩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力矩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判断力矩的应用。

2.通过练习,能独立计算力矩的值

情态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力矩的计算

教学难点

力矩的性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法

所用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学时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给学生分小组3个小组每组6人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环节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力?

2.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正交分解,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

FX=Fcosα    Fy= Fsinα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也为这节课的力矩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

导入新课


讨论一】

1.小组讨论:距离转动轴较近还是较远的地方推门比较省力?

2.请学生上台体验。

3.得出结论: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力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有关。


讨论二

1.小组讨论:用扳手拧螺母螺母能否旋动取决于什么?

2.请学生回答。

3.得出结论:取决于作用在扳手上力F,而且还和d有关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

讲授新课


【任务一】

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定义,观察扳手拧螺母理解并得出矩心、力臂、力矩定义。

1.点O称为矩心

2.力F到O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

3.力对点O之矩成为力矩:力的大小F与力臂d的

乘积冠以适当的正负号,以符号MO(F)表示。

MO(F)=±Fd

【任务二】

小组讨论力矩公式正负号表示意义及力矩的单位。

 1.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2.力矩单位N·m


   

【任务三】

力矩的计算,分别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三种力F对O点的力矩。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计算

1.

2.

3.

 

MO(F)=Fd

=Fdsinα

【任务四】

通过前面三个任务的学习,小组讨论力矩性质。

1.什么时候力矩值为0?

2.力沿着作用线移动,是否会改变力矩值?


师总结:当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臂为0,所以力矩值也必定为0。

        力沿着作用线移动,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及力矩的转向都没有改变,所以力矩值也不会改变。



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得出结论,增强学习信心。






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把抽象的问题变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加深学生对力矩公式理解。




环节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力矩定义(矩心、力臂、符号、单位)

2.力矩计算(MO(F)=±Fd

3.力矩性质(力臂值为0,力沿着作用线移动)

4.力矩应用(扳手、门)

 

通过知识梳理归纳,巩固课堂知识

环节

课后拓展

一轮盘C点受到拉力F的作用,试求该力对轮盘 O点的矩。

接利用定义求得:MO(F) = F×r因 r= R・cosα,故MO( F) = FR・ cosα

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力矩?

为下节课讲解合力矩定理做铺垫。


环节

教学评价


给本节课比较好的小组加分,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使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使用,直观的展示了原本抽象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但是在学生上台解题时出现公式错误没有及时发现纠正,缺少思政教育,不能将所学知识和思政相结合,这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突破的一个方向。



高中教师备课+学生预习推荐:
高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英语(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