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A 摩擦力》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1.概念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 运动或具有 相对运动 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 阻碍 相对运动或 相对运动 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这时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作用力.
3.产生条件
视频教学:
练习:
例1、如图1,A、B两物体所接触的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B在水平面上,A与竖直面接触,A、B通过定滑轮连接在一起,A匀速下落,试分析A与竖直面有无滑动摩擦力。
解析:A与竖直面接触、相对运动且接触面粗糙,但无挤压,A不受滑动摩擦力。
例2、如图2,木板B以
解析:满足两个物体相互直接接触、互相挤压、接触面粗糙,但
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压力即为作用在支持面上且与作用面垂直的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压力可能大于重力,可能小于重力,还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与重力无关。但是不论支持面是什么样的,也不论物体受力情况如何复杂,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和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总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许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求物体所受支持力来求得正压力的。
注意:通过如图3所示的物体静止情况下的压力大小,就说明压力与重力无关。
三、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于别的物体(比如水平地面)。
例1、如图4所示,质量为2㎏的物体,在
解析:错误的思路是物体所受外力方向既为此题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运动方向向左,滑动摩擦力向右。
正确的思路是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外力F无关,此题中相对运动方向为物体对地的速度方向。所以,滑动摩擦力向左,与力F同向。
例2、如图5,A、B两物体所接触的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A处于水平放置的长木板B上,现让A、B都向右运动,且
解析:由于
四、动摩擦因数μ
动摩擦因数,是由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决定的。与接触面积无关,通常情况下不做特殊说明时动摩擦因数μ<1。
例1、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
A、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成正比
B、跟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C、跟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D、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粗糙情况有关
解析:动摩擦因数与压力无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无关、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所以答案为(D)
例2、一木块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匀速下滑;那么此时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此题涉及第一章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学习力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后就能理解)
解析:设木块的质量为m,重力的两个分力
例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1和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解析: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隔离物块A,据二力平衡可知A在水平方向若受滑动摩擦力与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矛盾,所以A不受滑动摩擦力,A和B的接触面可以光滑也可以粗糙,既动摩擦因数有两种可能μ1=0或μ1≠0;根据上面的分析知A和B间无摩擦力,隔离物块B据二力平衡可知B与地面间一定有摩擦力,既μ2≠0。答案为(B、D)
例4、如图8示,以水平力F压物体A,这时A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A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物体的质量为m,那么A物体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是()
A.F<mg
B.F>mg
C.F=mg
D.无法确定
解析:A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据二力平衡可知,mg=μF,既F=mg/μ,通常情况下不做特殊说明时动摩擦因数μ<1,说明F>mg,答案为(B)
五、应用
例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拉力F增大时,速度也随之增大,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解析:根据滑动摩擦力
例2、质量为m的均匀长方形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拉木料,如图(9)示。当木料的
解析:木料均匀,其重心在木料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作用线在支承面以内,木料与桌面之间的弹力大小仍为
如果对物体重心的概念不清,理解不深就会误认为,已有
例3、如图10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当用水平力向右拉动物体A时,试求:
(1)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1)物体B相对物体A向左滑动,物体A给物体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
(2)物体A相对地面向右滑动,地面给物体A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向左,大小为
课件:
教案:
【教材分析】
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 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对摩擦力已有初步的了解,本节将更加深入地学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了基础。把《摩擦力》这一节分为三个学时。第一学时是《滑动摩擦力》,第二学时是《静摩擦力》,第三学时是《“摩擦力”习题课》。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由于时间关系,本课不深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留到第三学时《“摩擦力”习题课》来解决。
1、怎样引入“摩擦力”概念?先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说明摩擦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让两个学生将两本一页一页交叉叠在一起的书向两边拉,充分展示出摩擦力的“威力”。当学生用很大的力拉出平时可随手挪动的书时,对摩擦力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利的引入概念。2、怎样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方向?让学生双手摩擦,感受摩擦力,并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方向。3、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给学生提供器材:砂纸、白纸、书,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出实验方案,得出结论:①接触面材料性质一样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压力相同时,接触面材料不同,滑动摩擦力也不同,用砂纸抽出时摩擦力大。4、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定量关系?这是本节的难点,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能较准确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师应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正确的设计方案:把测力计固定,拉动下面的木板,这样木板不需匀速拉出,测力计的读数大小也会等于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而且测力计在静止中读数,误差较小。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 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 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③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④能用动摩擦因素计算滑动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的方案确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②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 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达到目标 | |||
引入课题 | 1、表演魔术(夹笔)。 2、让学生伸出手掌下压桌面,保持压力不变,沿着桌面前推手掌,感受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展示课题:摩擦力(一) ——静摩擦力 | 1、学生观察、试着模仿。 2、根据老师要求实验。 |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 ||
自学导练 | 提出问题: 1、请你阅读课本第57页“静摩擦力”标题下一、二两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建立静摩擦力的概念: (1)教材插图中甲和乙两种情形中:人分别轻轻推和用力推箱子,箱子都没有动,此时箱子在水平方向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时,是不是也可能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什么摩擦力? (3)甲和乙两种情形下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是否相等?这种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 2、回答下列问题,总结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1)如果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会滑动吗? (2)如果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光滑的斜面上,木块会滑动吗?木块是否受到摩擦力? (3)如果将一木块轻轻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会滑动吗?木块是否受到摩擦力? (4)如果将一木块轻轻放在粗糙的斜面上,木块可能静止吗?这时木块有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木块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5)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请你总结一下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教师通过“端瓶子”实验说明产生弹力是产生静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回答问题。
归纳: 1、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表面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学生归纳】
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接触面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学生归纳】 学生解读: ①“相对”: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考系。 ②“趋势”:通俗地说,表面相对静止,内心却有“欲望”,之所以想相对滑动,是由于外力的驱使;之所以没动,是因为摩擦力的制约。 |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初步了解静摩擦力,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 ||
解疑精讲 | 过渡:研究任何一种力,我们都要去弄清楚其大小和方向的规律。 指导学生做一做课本第57页实验,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师利用自制器材演示,对学生的结论进一步验证。 |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得出结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而变化,但有一个最大限度,叫“最大静摩擦力”,且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出现在将要产生相对滑动时)(挣脱难于维持) 可见,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0<f≤fmax。 | 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
拓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猜想体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拿稳后,增大压力,静摩擦力增大吗?(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不变,依然等于重力,但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心里踏实) 魔术(瓶中的神奇小球)。 | 实验后学生体验: 1、学生用手压桌面往前推,改变压力和粗糙程度,体会最大静摩擦力的变化。 2、学生体验用尽量小的压力端起瓶子的感觉,将接触面涂上洗手液,用同样的压力端瓶子,瓶子将下滑,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减小(比重力小),要想拿稳,必须增大压力。说明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有关。(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最大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相同,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越大。) | 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的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去分析包含的物理规律。 | |||
引导学生探究静摩擦力方向。提出问题:判断下面各图中接触面上是否存在静摩擦力,并分析物块或猴子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学生坐凳子体验,或放铅笔模拟光滑) | 学生思考,作出判断。(根据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其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学生讨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如何判断?(观察毛刷上毛的倾斜方向) 引导学生总结判断静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两种方法: ①假设“光滑”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光滑时相对运动方向就是不光滑时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a受b的静摩擦力方向与a相对于b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 1、让学生 在练习中去思考总结,形成方法。 2、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用“等效”的方法来分析物理问题。 | |||
反馈形成 | 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2、如图,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 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 3、如图,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无相对滑动);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4、用手握着一个玻璃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手握得更紧,手对玻璃杯的静摩擦力将_______,如果手的握力不变,而向杯中倒入一些水(杯仍处于静止状态),手对杯的静摩擦力将________。 | 学生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 通过练习,掌握学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 | ||
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课件展示,视频播放:静摩擦力与我们的世界…… 生活中有些静摩擦力有害,有些有益不可缺少,掌握它的产生条件,弄清原因,为我所用,这是我们探寻未知世界的目的所在。当然,由于现在我们的知识有限,我们的探究是浅显的,静摩擦力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还不是特别清楚,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始终保持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热情。 | 小结: 静摩擦力: 1、概念 2、产生条件 3、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对“最大静摩擦力”的理解) 4、静摩擦力方向 | 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 ||
课后探讨 | 教师展示: 1、冬天下雪结冰时,我们走在冰面上有什么感觉?此时为了保证汽车安全行驶,人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2、人走路时,脚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如何? | 学生课后思考、研究。 |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
【板书设计】
1、“相对”: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考系。 2、“趋势”的含义。 甲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甲相对于乙(以乙为参考系)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小结: 静摩擦力: 1、概念 2、产生条件 3、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对“最大静摩擦力”的理解) 4、静摩擦力方向 |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