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佩:好中文的样子

2016-08-31 王佩 开智学堂

小编的话:如何定义好中文?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中文品味?读《追时间的人》,听作家王佩为你娓娓道来。

王佩,作家,编剧,白板报(wangpei.me)博主。曾创办过黑板报网站、《e时代周报》、《新西湖》杂志等多个媒体。目前以自由写作为业,兴趣不离读书、写作和技术,著有《正版语文》一书,话剧作品有《疯狂短信》《鱼眼》《怜香伴》。本文摘选自《追时间的人》一书中第十二讲《好中文的样子》,有删节。

情书之美

读情书,体验中文之美。

如果大家去福州,一定要去三坊七巷拜访一下林觉民故居,我曾在林觉民故居里驻足倾听完朗诵的《与妻书》。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文言文的力量:意映卿卿如晤…… 如果改成白话文呢?现在 90 后写的话,大概是:意映宝贝,么么哒……

从中学第一封情书,到初恋第一份检讨,到今天的 E-Mail,书信都是我最爱的文体。大家一定要多看书信啊,太优美,太动人了。因为爱情,我们有了很优美的白话文书信。以下这些情书摘自民国大师和伉俪,包括沈从文夫妇,郁达夫与王映霞,朱生豪夫妇……

闻一多致高孝贞:

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朱生豪:

杜鹃花几时红起来,山中该热闹了吧。

沈从文致张兆和:

古老城池的沉静的空气也为你活泼起来。
你走后,大风也肆虐地刮起来,看准了欺负人似的。
梦里来赶我吧,我的船是黄色的……

瞿秋白致杨之华:

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地料及了那天涯的意义。

郁达夫致王映霞:

我时刻忘不了映霞,我也时刻忘不了北京的儿女,一想起荃君那孤独怀远的悲哀,我就要流泪。
我怀抱着她,看了半天上海的夜景。
我和她抱着谈心,亲了许多的嘴。
闭门不出,太阳成了我们的时钟,气候成了我们的寒暑表。
一直到我们死时止,我们死是要一道死的。
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至于生命,都可以丢弃。我从没有这样地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自身不可的。

一个男人的灵魂,任意变形的灵魂,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唯一可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变来变去,以为这样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这里最不堪的情书就是郁达夫老师了。

写作秘籍

读经典,写作提高才快。

要想文字卖个好价钱,就到西方汉译经典文本中求。读古典,读原创白话,那都是白费蜡。中文传统的武器库里没办法提供大场面、戏剧性、音乐性、思辨性统一于一体的武器。只有汉译西方经典里有。

如果你要变成一个老学究的样子,穿居士服或唐装,戴着佛珠蜜蜡,看着陈丹青的讲座,那就去读古文、林徽因们吧,如果你想变成一个文字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有为青年,就去读真正的西方经典的汉语名译。

面对古汉语我们没有任何速读能力,中国也没几个有速读古文能力的人。中国古典中最值得阅读的是诗,而且直通白话文。周作人就建议从读古诗入手来学习写白话文。

就我所知,阳志平的写作功力中,有五成来自古诗词的阅读,尤其是《古诗源》,他已经用到化境了。而且,读古人的诗,第一要选对诗人,第二要读全集,不要读选本。其实值得读的诗人也不超过十来个,读、记、化、用,你的中文水平会瞬间提高。加上西方经典的汉语名译的修炼,写作水平能短期获得幂级提高。

比如,辛弃疾,以常用字、日常话入词,出神入化(参考阳志平老师文章: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大家注意,这是辛弃疾的词,说得跟白话一模一样,但是是词啊。读什么《六国论》《教战守策》?直接从诗词入手,多快啊。然后是唐诗,唐代任何一个八流诗人的诗,都够我们受用一两年的。

寒山,在中国向来不被当成主流诗人。但在美国,他的诗歌被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翻译成英文后,影响了一代人。「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这句诗就印在描写南北战争的小说《冷山》(Cold Mountain)扉页上。所以那部同名电影应翻译成「寒山」,而不是「冷山」。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这首诗在 20 世纪 50 年代被加里·斯奈德翻译成英文: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Cold Mountain:there’s no through trail.

中国哪里有什么天才,不过是每人偷藏一本私淑秘籍,悄悄在马桶边枕头边啃罢了。根据我这些年的了解,公布一些写作者的秘籍。阳志平:《古诗源》(是一切汉语诗歌的源头);安替:《圣经》(和合本);王烁某个时期:《唐诗三百首》;宋石男:《稼轩词编年笺注》;麦家:《博尔赫斯小说全集》(他从头到尾背下来的,所以他的谍战小说其实是:特工经历与博尔赫斯通俗化)。

遇见圣典

年轻时,遇见一本圣典,然后一辈子读通它。

古人说得明白,人生在世,或成一事,或治一经。其实读通一部书就受用一辈子了。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在《世界历史沉思录》一书中说:

每个人首先要选择一个固定的专业:神学、法学或者其他任何专业,并且对其进行投入,一直到毕业为止。尽管如此,他的这些投入不应该是为了以他所学的专业为终身的职业,而是为了学会如何坚持不懈和前后一致地工作,学会尊重一个专业内所有的科目,培养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严肃品质。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回答了好多人困惑的问题,究竟学什么学问,读什么书,是国学还是西学,是古典还是当代,是有用还是无用。

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人大抵是这样,年轻时候遇到一本书,然后一辈子就它了,其余时间不过是对它的复制和迭代。

我的年轻圣典是郑振铎译的泰戈尔《飞鸟集》,我是在凤凰花灿若明霞的校园里,一边笑,一边哭,一边惊叹,读完的。合适的年龄碰上合适的书,一辈子其余时间不过是这本书的注脚。难道大家不觉得吗,生命的琼浆只有一小口,其余时间不过是渣滓。

我们读书也罢,写作也罢,上微信群也罢,线下聚会也罢,不过是咀嚼那剩下的渣滓,试图回味起年轻时琼浆的味道。

熄灭吧,熄灭吧,短暂的烛光。

我有一本书,王佐良的《英国散文的流变》,每年都读一遍,强烈推荐给喜欢英文的你。当然,不懂英文也可以看里面搭配的王佐良翻译的译文。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文章写到这种地步,啥也别说了。

为了一部戏的角色分配,我买过一本四五十元钱的「明清昆曲研究」之类的书,买回家,找到一行字「昆曲草创之初七人成班」,大喜,要的就是这句话。书扔一边,完成使命。所以读书最怕别人问「读完了吗?」什么叫读完?有的书一辈子反反复复读,也不算读完。有的书翻到需要的几行字,就读完了。◆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想学习编剧又该如何入门?听剧作家王佩谈论关于好中文的一切。欢迎阅读《追时间的人》中完整版《好中文的样子》。

 戳原文,购买《追时间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