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6-04

陈楸帆,青年科幻作家,出版作品有《荒潮》《未来病史》等。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著称,多次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和短篇小说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等国内外奖项,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2013 年,刘慈欣称赞楸帆的《荒潮》为「近未来科幻的巅峰之作」。对于楸帆来说,创作是求索理性之美,还是感知现实的途径?为什么如今要选择以虚拟现实领域为职业,是好奇未来,还是执著于将脑中科幻变为现实?2016 开智大会,听楸帆为你说明真相。

演讲者介绍

华裔科幻作家和翻译家刘宇昆记得第一次见到陈楸帆的情景:在 2012 年的第七十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宾馆大厅里人来人往,忙乱不堪,而他却安静地站着,好像汹涌大海里的暗礁,岿然不动,镇定地观察着周围的骚动,似乎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图景。

和日常里的表现一样,陈楸帆的事业生涯也与众不同。他拥有北京大学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但毕业后选择在房地产公司和高科技公司市场部工作。如今,他担任诺亦腾科技副总裁,专注于动作捕捉技术及虚拟现实领域。同时,身为影视编剧、剧本顾问、专栏作家,他受邀出席各类公众活动,在科技、科幻、媒体、影视相关领域频繁发布见解。

他常常笑称,科幻仅是业余爱好,但在如今越来越热的科幻潮里,他已经获取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关注和成就。陈楸帆被公认为 80 后一代中国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以故乡为蓝本的长篇作品《荒潮》在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摘得金奖,并得到《三体》作者刘慈欣的不吝赞美:「以罕见力度刻画出一个我们在有生之年就可能身处其中的近未来时代。」

作为科幻作家中的年青一代,他也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在网上看到刘宇昆的英文作品后,陈楸帆主动发邮件联系,将其翻译成中文引入国内。而出于欣赏,刘宇昆也欣然将陈楸帆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向国外读者进行推介。在《奇幻与科幻杂志》(F&SF)、《克拉克的世界》(Clarkesworld)、《光速》(Lightspeed)等世界级刊物上,他都是第一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

关于美,他想说

作为拯救大脑的方案,科幻不仅是小说,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小学一年级父母给陈楸帆办了一张借书证,在放羊式的教育环境中,陈楸帆从科普、文学,读到古典、医书,最后甚至读完技术手册和字典,以几乎一天一本的速度,陈楸帆在图书馆里认识了这个世界。

一年级,他在三百格稿纸上写下太空歌剧,足足 5 页,有机器人、有激光枪以及被射中后在地板上化为一滩血水的外星生物。陈楸帆如今将其称作《星球大战》的拙劣模仿,但也毫不讳言,那是他整个写作生涯的起点。

为什么是科幻,而不是武侠、言情、童话或者推理?这些作品在童年阅读中也绝不少见。陈楸帆解释,只能归结于某种审美认知结构上的共鸣,阅读或者写作科幻所带来的神经快感最为强烈。他始终记得把《神秘岛》三部曲翻烂到全部散页,再让妈妈用缝衣针重新加固再翻的场景。他也常常提起初中时读到阿瑟·克拉克(A.C.Clarke)的《与拉玛相会》时久久无法平息的震撼心情。16 岁,他发表了第一部科幻作品《诱饵》,并获少年凡尔纳奖一等奖,从此开启创作之路。

关于好奇,他想说

读陈楸帆的小说不会觉得枯燥,即使不是技术流,你也会被他幽默的语感和戏剧化的情节带入其中,继而从模糊的感知中开始思考。而读者思考的,正是陈楸帆所设定的母题。

每个作家在创作之初,都会设定一个母题。在纷繁的故事、人物与情感下,其实都能总结为对单一元素的变奏、赋格或者复调。比如对话、孤独、性爱、复仇、贪婪或者乡愁等等。陈楸帆在自我剖析时说:虽然创作资历尚浅,但是通过有意识的回顾,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我发现在创作里确实贯穿着这样的一个母题/主题/意象:异化。

科幻对现实进行取舍、扭曲和变形之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生成宏大或瑰丽的异象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作家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用一个假设,代替科学研究中的「what if」。

在 2012 年星云奖「科幻照进现实」的高峰论坛上,陈楸帆参与了「科学现实主义」的讨论,他说,科幻是一种最大化的现实主义,有了科幻的思维框架,等于给这个社会带进一个变量: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链式反应,进行逻辑上的推演,包括对每个个体的命运,对族群的命运,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因为好奇,世界变得更美

世界因好奇而改变,因改变而更美好。坚持科幻写作十余年,在陈楸帆看来,科幻小说是一个认识人性的途径,把人性放逐到极端化的场景去审视。当代和近未来中国这个大背景下,本身就是一片「异化」的最佳试验田。对未来的预知和技术表述只是科幻文学最浅层次的功能,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才是科幻文学真正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从文字到图像再到虚拟现实,新技术给人带来的刺激越频繁,也就越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但一波波潮汐中,变化的只是表现形式,人类对于神奇感(Sense of Wonder)的渴求是不会变的,在陈楸帆眼中,虚拟现实可能是科幻的下一个新载体

你所构建的未来世界是怎样一个系统?一次交流会上,陈楸帆这样回答读者的提问:敬请期待我的下一部长篇《迷幻史》,那是一个没有网络却处处是幻觉的世界。在虚拟现实里,我们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和知觉感官的虚拟刺激,改变对世界的认知;而科幻,是一种帮助我们去预演、理解和接受未来新常态的方式。

如果说世界上热爱科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作为读者或作者,在小说中触摸科幻;一种是站在时间源头,将科幻带入现实生活。而后者,就是楸帆所推崇的科幻现实主义——实践未来。

——准备好了吗?在未来等你。
——嗯,马上就去,跑着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