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的优秀领导人,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仪征。1957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七届中央常委、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名誉副主席。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1986年9月,厉以宁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经济改革最好的手段便是利用股份制的形式来改造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造现有的大集体企业。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到“三次分配”,引发广泛关注。厉以宁也是国内最早提出“三次分配”理论的学者。1992年,他在《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影响收入分配的三种力量”,在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与市场经济》一书中又做了进一步阐释。他表示,收入不应只有市场、生产要素进行首次分配,而是要政府加强调节、引导慈善事业的“三次分配”,通过“三次分配”可解决收入分配难题。
厉以宁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这些都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厉以宁是所有制改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经济改革理论、经济转型理论、比较经济制度理论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历来被认为是沟通中西、治学谨严、体系恢宏、独树一帜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政策趋向均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厉以宁的主要著作包括:《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等。
厉以宁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1988年获经济学论文“金三角”奖及经济改革人才奖,1989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90、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1986、1990、1994年获北京市第一、二、三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教育战线全国劳动模范。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评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全盟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沉痛悼念厉以宁先生!

深切缅怀

深切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