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史纵览】民盟的成立(四):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民主宪政运动中空前活跃,大批无党派民主人士要求加入,但受到主要吸收三党三派成员的限制;同时,因中央盟务被以左舜生为秘书长的青年党一些人所把持,引起了盟内外的普遍不满。
民盟昆明支部于1943年向总部正式提出,改变政团联合体为广大民主分子个人的联合体。(1944年,云南的无党派盟员与党派盟员的比例已超过20:1。)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会议决定,取消团体会员制,盟员一律以个人名义加入,民盟组织的名称由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三党三派的联盟改为有党派与无党派的广大民主人士的联盟,扩大了民盟的社会基础。
会议拟定了《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草案)》,把建立联合政府、建设民主国家作为民盟的奋斗目标。这个纲领,是民盟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正式纲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6个方面制定了46条具体主张,表达了民盟对政治建设的基本设计,体现了民盟的阶段性使命。图为纲领手稿。
会议选举了张澜、张君劢、章伯钧、左舜生、潘光旦、罗隆基、李璜、沈钧儒、张申府、梁漱溟、陈启天、张东荪、鲜特生、杨叔明、黄艮庸、曾昭抡、朱蕴山、周鲸文、曾琦、丘哲、张云川、周新民、韩兆鹗、林可玑、郭则沉、刘东岩、黄炎培、冷遹、张志和、余家菊、郑振文、吴晗、潘大逵等33人为中央委员,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李璜、罗隆基、梁漱溟、张申府、曾琦、张君劢、张东荪、潘光旦等13人为中央常委,并推张澜为主席,左舜生为秘书长,章伯钧为组织委员会主任,罗隆基为宣传委员会主任,梁漱溟为国内关系委员会主任,张君劢为国际关系委员会主任。除发起人外,增加了地方支部负责人,改变了仅限于三党三派的结构,有利于组织的巩固与发展。
这次会议是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也是民盟各地方支部代表第一次共同参加商讨政治路线、方针的会议,具有历史意义。
到1945年10月,全国约有盟员3000人,无党派盟员占70%以上。民盟总部组织委员会加强了对全盟组织工作的领导,在各地建立民盟地方组织,先后建立起云南省支部、四川省支部、重庆市支部、广东省支部、东南总支部、西北总支部和华北总支部等。各地都有一些共产党员加入民盟,有些地方盟组织,如昆明(云南支部)、陕西(西北总支部)、广西(南方总支部)与中共组织关系密切。民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