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程波: “走新”更“走心”的思政课这样炼成
黑色运动鞋,身上裹着棕色风衣,长发披肩的她,在讲台上亲切又庄重。
这是程波站在川外思政课讲台的第12个年头。为了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看似抽象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听得懂、喜欢听,她在教学上深耕细作,成果丰硕。优秀的教学成绩以外,她还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2023年3月,四川外国语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程波)工作室获批成立,她发挥支部“主心骨”作用,以党建推动教学和教师发展,促进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
01
思政课的“三板斧”:
“走新”更“走心”
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程波站在教室正中轻轻点击手机,安静的讲台下爆发出一阵学生们的议论声。
原来,她正利用 “学习通”手机软件,随机抽学生回答课堂提问。同学们相互对视,一边思考着手机屏幕上的问题,一边担心着自己会不会“中奖”。德语学院2022级的师雨诺说:“程波老师的‘操作’一下就把走神的同学拉回课堂。大家都在关注课件上的问题,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特别刺激,也挺有趣。”巧用教学工具,提升课堂互动率是程波思政教学的“第一板斧”。她认为,利用新媒体技术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马原’是高校思政课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课程,但又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 程波的“第二板斧”则是不断更新课堂案例,通俗易懂地传授知识。通常90分钟的课堂内容,她要花数倍的时间来准备。每到寒暑假她都会梳理教学内容,剔除陈旧素材的同时整理近期发生的时事热点,并思考如何融入到最新版教案中。例如她从人和宠物关系引入,从伦理学讲到人类中心主义,讲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在理解抽象理论的同时能辩证看待社会现象背后的多元价值观。在她看来,“思政课的核心本质是讲道理。生活中的例子直观、生动,能有效把理论和现实链接起来,让这些道理更‘入脑’‘入心’。”
因材施教,是程波思政课的“第三板斧”。她会适时地抛出“专业彩蛋”,用来勾连学生的知识图谱,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在讲到‘边际效益递减’原则时,学金融的同学就会非常熟悉;讲到‘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时,教育学的学生反应都很积极;有时我还会找一些小语种学生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例子,他们会有很强的代入感。”程波拿到课程信息后,会随手记下学生的专业情况,思量怎样讲课才能和学生靠得更近一点。巧用工具、结合热点、因材施教,正是程波思政课的“三板斧”。
“你是我第二喜欢的思政课老师。”“第二,很高的荣誉。”学期末,学生走到程波面前夸赞她,程波开心地回应学生。学生们积极的反应是会使得“教学灵光”不停地涌现。2018年,她成功入选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先后主持和主研各级科研和教改项目30余项,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著一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连续两次入选学校“嘉陵青年学者”计划。
02
团结奋进的教学团队:
“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创作,都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整个学院的团队合作,是学校和学院重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受益者。”提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程波显得尤为自豪。
她介绍道,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各种形式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以六个教研室为单位集体备课、磨课的模式已经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和长效化。在王正宇副院长直接指导下,马原教研室每个月都会开集体备课或磨课会,学院领导都会参加,某个案例妥不妥当,有什么新素材可以使用,都会在磨课会上讨论,每次备课会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
当教研室有老师要参加教学比赛,团队成员也会一起帮忙思考教学设计、课件制作。2021年,教研室的彭雪容老师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展示活动,程波自愿当起了幕后帮手,不仅当起了专职“司机”,上场前为彭老师加油鼓劲、整理着装,还在演练时主动扮演学生模拟课堂互动。在教研室通力合作下,彭雪容老师荣获了全国一等奖。
在程波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原教研室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队成员互帮互助,老师们都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年轻的老师擅长使用新媒体,常常分享PPT制作经验和素材;像学术院长钟谟智一样的名师则毫不吝啬地指导年轻老师申报项目。程波记忆犹新,当自己还是一名“青椒”时,是钟院长鼓励她勇敢迈出第一步,手把手指导她撰写项目申报材料。2020年也是在钟院长的鼓励下,她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程波感慨地说:“当时钟院长不仅是我们的院长,更像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和前辈;王正宇副院长在我工作之初传授整理材料的方法,黄科副院长担当有作为、兢兢业业…… 他们仨是马院的标杆和旗帜!”程波不无钦佩地说。如今已是马院骨干教师的程波也接过了这个接力棒,当有年轻老师向她“取经”时,她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素材。
目前,在学校、学院的支持和教研室主任朱玲老师的领衔下,教研室全体老师通力合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被评为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程波说:“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正是有这个团结奋进的团队,我们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争取到一席之地。”
03
温暖的“波波老师”:
“爱学生是一种双向奔赴”
职业、专业与志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三件不同的事。但对程波而言,讲台对她有种莫名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她对育人使命感更加强烈。硕士毕业后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从教12年来,程波对讲台的热情有增无减:“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职业倦怠,但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老师的工作环境、内容、对象都会让人朝气蓬勃。”对于科研要求、职称评选、教学成果等方面的压力,程波觉得的确有挑战,但有时压力就是动力,她最大的动力源泉来自学生给她带来的职业获得感。
“我工作第三年的深秋季节,晚上下课之后,两个女生羞怯地走到讲台前,递给我一盒用开水温过的牛奶。她们的温暖举动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回想起10年前那个深秋夜晚,程波依然有些动容。这两位女生离校已久,但学生的单纯、可爱、富有爱心却一直感染着她,她坚持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与学生相处的温暖模式也一直延续着。
在上本科思政课时,一名刚退役的学生对课程兴趣很浓厚。程波敏锐地捕捉到这点,时常在课堂上跟她互动,积极鼓励她发展自己的兴趣。后来这名学生考上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还特别发消息感谢了她。不少学生会跟她咨询学业选择等方面的困惑,程波会在他们毕业后继续发信息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近况。程波的研究生薛怡丹说:“波波老师是给我们送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同路人,也是带领我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跋涉的引路人。”在程波的悉心指导下,她的论文分别在重庆市研究生征文大赛和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生论坛中获奖。
04
支部“双带头人”和“主心骨”:
党建促“一融双高”
2018年起,程波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支部书记和党总支青年委员。作为支部带头人、“主心骨”,程波一直在深入探索如何带领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化落实“党建+”工程。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支青年党史故事讲演团。讲演团的青年学生通过“讲”和“演”的方式,生动再现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程波与党史故事讲演团创始人黄科副院长和指导老师们引导讲演团学生在讲演过程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双红基因”育人优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与合川区双槐镇人民政府、红岩派出所结对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红岩革命纪念馆合作开展主题教育……通过一系列校地合作,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中,探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融双高”新模式。不仅加强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引导教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同时还引领支部的思政课教师大力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弘扬红岩精神,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双提升。
每年开学季和毕业季,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开展暖心的“我为新生办实事”“我为毕业生办实事”活动,备受学生好评。作为支部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程波也带头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走进重庆树人小学分享“优秀党员成长故事”;为学校党员、预备党员等讲党课,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等。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学校组织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探索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模式,学院党总支走出校园,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实地研学、走进社区宣讲等,着力加强党建和专业深度融合,引导党员教师们在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杆,树立先锋形象,增强了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内生动力。
程波满眼憧憬地表示:“学院正努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也在持续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我们支部的党建特色还需要进一步提炼,更要继续发挥好‘双带头人’工作室‘样板田’的作用,进一步深入探索‘党建+’工作路径,努力创建重庆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
采写 | 倪雨璐 师雨诺
策划 | 陈 挚
编辑 | 谯靖霖
责编 | 于丹丹
审核 | 熊 鹰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投稿邮箱:sisuxcb@163.com
官微QQ交流群:67754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