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义诗论(6)
从事中西诗学比较、资深诗学家叶维廉则具体提炼出迥异于西洋诗的10种独特表达方式:
(4)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视觉事像共存并发——空间张力的玩味、绘画性、雕塑性。
(8)因诗人“丧我”,读者可以与物象直接接触而不隔,并参与美感经验的完成。
羽衣比拟为玉兰的片片花瓣,作者形神兼备写出玉兰风姿绰约、雪玉有辉的气质,体现文言诗语特有的凝练、蕴藉的特征。那么400多年之后,同一题材的《玉兰》在80后女诗人李承恩的笔下,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瓷——牙齿——天使,开头三句,诗语就出现了拉长、扩张的趋势。果不其然,接下来玉兰演变为动态过程的女生:
2000年《书屋》发表毛喻原《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在语言学家和绝大多数人对“国粹”一边倒的认知中,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历数汉语八大“罪状”:
反思之余笔者以为,文言诗语与现代诗语在资源、价值取向、内容表现、审美意趣、传达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发生许多变化,有些甚至分道扬镳。故从差异性出发,现代诗语完全有理由赢得现代语境下重新命名事物的机率与能力。
坚持差异性为前提,目的是要从差异性中找到更多促成现代诗语生长的因子。差异性使马俊华看出古典诗语的某些“滞后”:
早些时候,汉学家奚密就认真分辨古典诗与现代诗的重要差异,她在《现代汉诗——一九一七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的结语中明确两个不同传统:
相对于悠久辉煌的古典诗,现代汉诗还是一个芽苗。就其内在发展来看,现代汉诗却已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传统,至少是汉诗传统的一个小传统,大河的一条新辟的支流。在语言媒介与和美学意识上,它截然有别于古典诗。【9】
对古今诗语做过研究的臧棣,也把古诗和现代诗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写作,它们在语言趣味上存在着根本差别:
下面,以古今书写最普遍的月亮为中心,做一点比较工作,藉此探讨现代诗语与文言诗语的分野,也由此淡化传统诗歌的本质主义影响,重构现代诗语的“新发明”。
月亮/你这个老处女/自从被老美上过后//就成了一个寡妇/但今晚/仍有十三人/把你仰望//我还分到了/一块月饼
综合上述思路,笔者最后小结文言诗语与现代诗语的分野差异,聊作参考:
【1】刘光第:《汉语,诗一样的语言——中外语言比较谈》,东方语言学网站2006.2.9 http://www.eastling.org/discuz/showtopic-2223.aspx
【2】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与英美现代诗——语言与美学的汇通》,《饮之太和》,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70年版。
【3】参见《十位批评家联席阅读》,《深圳特学文学》2005年4期,第136-146页。
【4】毛喻原:《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书屋》2000年9期,第4-14页。
【5】马俊华:《引进与还原—当前诗歌写作的两个语言路向》,《诗探索》2000年第l一2辑, 第281-287页。
【6】鲍昌宝:《新诗创作技法:问题与意义》,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师范大学主办(2009年10月)。
【7】(美)宇文所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程章灿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122页。
【8】张德明:《新诗的张力》,《21世纪诗歌初论》,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37页。
【9】(美)奚密:《《现代汉诗——一九一七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宋炳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02页。
【10】臧棣:《“诗意”的文学政治——论“诗意”在中国新诗实践中的踪迹和限度》,《新诗评论》2007年第一辑(总第五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11】西渡:《我的新诗传统观》,《灵魂的未来》,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12】叶琼琼、王泽龙:《论穆旦诗歌语言的欧化特征》,《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4期,118-112页。
【14】刘剑,周帆:《新诗“竹节式”结构的诗路探寻》,《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5期,第55—60页。
有意思的是,上述提到的5位诗人,为我们提供了某些值得回味的草根特色。
有温馨的氛围,美好的天伦:“人在院落里,忙于晚炊/小儿在等待里打盹。
诗歌在古代,是文学皇冠、文化金字塔。从私塾到国子监,从古渡头到水井旁,诗歌无所不在。诗歌甚至连门楣和茶几都占领了,真是世上少见的奇迹与待遇。
它明白无误发出一个信号: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逸出具体文类,正在加紧融入文化;换个说法,诗歌正在加大自身的“分化”,即诗歌的通俗部分正在被文化化、被经济化、被政绩化。
不错,行政、经济、团体、行业,正七手八脚把孤傲的诗歌抬起来,抛向天空,制造凯旋的靓丽景观,当然,也指望从她散落的体香、毛孔、分泌物中获得什么。
行政部门恍然领悟,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区,诗歌,不就是一部现成而明亮的前奏曲吗?因此加大投入,诗歌得到政府行为直接嘉许,几个诗歌节前所未有获得超过100万以上的专项拨款。诗歌喜笑颜开。
经济部门灵机一动:向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嘛,不妨改为诗歌突前领唱,变化一下胃口,说不定会引来意想不到的效益?于是,诗歌与观光节、与购物节、与旅游节、与贸谈会顺利签约,共获双赢。
诗人的天性,一向喜欢呼朋唤友、率性而为,聚会、海聊、纵情、游冶……天赐良机中,自然顺应邀请、接受光环,领教人情,宣泄情性,不亦乐乎。这一切,都叫近年来诗歌一改黯然脸色,转而神采飞扬起来。
这才是诗歌,深层次的承载。只有这样,诗歌才能赢得社会的尊敬,诗人才能捍卫自己的荣誉。
长期来,诗歌文本的审美判断一直处于游移、模糊,老子说了算的无序状态,造成诗歌无难度写作与质量下滑的内伤。以这次“恶搞”为教训契机,实在有必要重新审视诗歌起码的文本尺度,回归诗歌文本的诗性标准。
诗歌,挣扎在市场铁面无情的齿轮之间,是目不斜视,义无返顾,被碾得血肉模糊,继续对着风车挥舞长矛,还是反客为主,以灵活多边变的策略,争取“一杯羹”?
以上,就近年诗歌的激烈生态变化,就它的“分化”“突围”“挣扎”等现象观察中,初步理出了几点看法:
[3]燕窝:《诗歌经济学:两手都要硬》,诗生活 2005.08.14
[5]转引《2005年诗歌热:到底发生了什么?》新疆天山网2005.10.26
[6]2006年9月中旬,有人将女诗人赵丽华4年前的网络诗重新上贴,掀起一场大规模仿写运动。一时间,贴子铺天盖地,点击率多达几百万,诗歌的关注度创下前所未有的记录。
正是现代性和现代意识充满活力的催化,新诗告别旧诗,终于出落成极富个性的独立自足的文类。新诗沿着白话诗 ──广义现代诗──现代诗三阶梯演化进程,可望完成自身运动第一个成熟周期。
那麽,现代诗学近期的策略,应从何处着手呢?笔者愚驽之见,以为:
诚然,新诗形式愈演愈烈的散漫无度,造成诗体伤害,其后果一直遭到严厉抨击:
——新诗向散文体、散文化全面溃退,从而走向拼凑搀杂的大杂烩;新诗大量涌入非诗成分,其本体属性因外形式的散乱,已引发了内部肌质的质变。
不能说类似这样的批评不中肯;不能说新诗形式的定型化可有可无。它至少在形式美学上给予我们足够的益处:
──定型化形式会加快新诗艺术经验的累积,促进审美规范早日饱和。诗人在相近体式写作中,易与相互揣摩,更快走向成熟。
──定型化形式的严谨与约束,有助于克服散文化这一新诗形式建构的头号敌人,更好体现诗的浓缩精练特征,提升诗的音乐美。
──定型化形式有利于产生阅读吟咏上的亲切感,有利新诗在一般人中的普及、推广,尤其强化与汉语传统的联系,推进诗歌本土化。
在我看来,今天的新诗已不是当年刚摆脱旧诗脐带、尚带着种种稚气、那个名叫白话诗的婴孩了。新诗实际上已生成既联系又区别的三种样貌──三级梯度。
为什么要沿着“诗无定行,行无定句,句无定字”的路子走下去呢?必须意识到,这绝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轻巧的懒汉设计,而是由现代社会文化演变与现代诗人心理能量的复杂释放所决定的。
客观的说,80多年的实践,中国新诗在宽泛性的诗体形式运作方面,还是提供了四种类型,远比“屡试不爽”的狭义格律可观多了。
这四种类型按人们通常指称,具体可再展开十余种左右诗体,由于呈现较大弹性,多数能为读者熟悉认可,少熟为个别诗人独家经营,尚欠普遍。
格律体(沿袭古代齐言体格式,堪称现代“文言诗”,每行字数固定,有四五七九言等,但无平仄要求。近年黄淮九言诗是有益尝试);
此外,尚有二行体;八行体(如沙欧专攻,有“沙八行”之称);六行体(梁上泉);十行体(台湾向阳);汉俳体(三行十七字,如香港晓帆)等。(6)
泛化和准泛化的格律诗,其实并不标示现代格律诗的多样性,恰恰再次说明,现代诗歌的自由天性,很难使它靠拢、顺从严密格律,转而在人为作用下,“扭”向泛化趋势。
下面,手头上刚好有99年同期几本公开发行的诗刊,借此做做自由体与泛格律体的抽样,看看世纪之交诗体争讼中的两军对垒。毕竟实际状态比理论更具说服力。
最后,不妨将笔者对新诗形式定型化建设意见聊表如下,激烈偏颇之处,请求方家批评矫正:
至此,我再重申15年前的老调:新诗成熟的标志,不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格律形式为准绳,而主要是以现代诗审美规范的全面确立为其尺度的。
(1)参见闻一多《诗的格律》,1926年5月13日《晨报》副刊
(2)朱湘《评徐君志摩的诗》,转引《中外诗歌研究》94年2期
(3)参见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作家出版社《关于读诗与写诗》54年版
(5)参见拙著《现代诗创作探微》292页,海峡文艺出版社91年版
(6)陶保玺《新诗大千》安徽文艺出版社95年版,曾划分出200多种体式,可谓诗体之大全,似划分过于琐屑细碎,实际操作起来可能难得普遍认同。
(7)邹绛《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序言,《西南师范学院学报》84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