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以智化情-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省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生:我最近心情很坏,刚刚跟女朋友分手,觉得很难过,以前在一起觉得很快乐,现在很失落,很想挽回她,但是很困难,感情真的那么苦吗?
师:放下、随缘吧!
生:我还是很想设法挽回。
师:如果可以,试试看也无妨!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看清感情的真相。
生:佛教总是那么理性,要人放下感情,可是感情也有美好的一面,不是吗?我真的不想放弃。
师:我想问你,你有没有看到你目前的情绪和背后的想法?
生:我觉得很伤心,因为不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师:对不起,可不可以谈谈为什么分手?
生:我是独子,她觉得奉养公婆压力很大,还有她觉得我个性软弱,使她没有安全感。当然还有其他问题。
师:你自己怎么看?
生:我想这是可以改善的。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只看到事情的一面,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
生:怎么说?
师:你只看到你可以和她在一起会很幸福的,不去看看将来勉强在一起未必幸福。你只看到你喜欢她如美貌、温柔等等优点,没有去想到美貌会改变,婚后相处争执也会很多。
生:这就是你说的真相吗?
师:是啊!还有,感情也是无常变化的,如果你心里没有预期,没有非要怎样不可,你只是做好眼前的事,珍惜当下的因绿,即使分手,也是怀着祝福的心,不必怨恨、不甘,毕竟,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就是缘生则聚,缘散则离,只是人们在感情上不能接受事实而已。
生:我觉得人太理智就会薄情。
师:什么是薄情?什麼是深情?人们所向往的浓情蜜意,也只能各种因缘条件具足才会存在,若是双方心灵净化不够,贪瞋痴烦恼现起,就可能因爱生恨。经过佛法的智慧净化的感情是慈悲喜舍,既不是薄情也不是浓情,这些都带有迷执的成份。
生:我懂了,其实佛法不是没有感情的,在看清真相时,内心的慈悲和智慧结合,不再因為因缘的改变而苦恼。我愿意试着以慈悲的真情接受一切可能的结果。
师:更深一层的说,由智慧照见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绝对的、孤立的、实体的自我。众生界如人体的细胞一样是互依共存的。因此,众生快乐,生随喜心,众生受苦,就会伸出援手,这就是由无我而生起慈悲喜舍的真谛了。
生:那么,同样是慈悲喜舍,不同的对象,感情是不是有深有浅?
师:智慧浅的时候,感情会有差别,智慧深的时候,爱憎心淡化了,虽然在对待不同的对象上,外在表现有所不同的对象,如夫妻的恩爱,对父母的孝顺,对子女的慈爱,对兄弟的手足之情,对朋友的情谊,对师长的恭敬等等都因有其不同的角色因缘而有亲疏之别,而慈悲喜舍的品质内涵是相同的。
生:那么,对于一般人,甚至陌生人的感情呢?
师:佛法的甚深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初学佛法的人,能够多尊重、多关怀他人,热心公益、多付出、多与人分享,那就是慈悲喜舍了。
生:谢谢老师的开导,我现在觉得心胸打开,宽阔多了,紧紧抓住一些感觉和观念,其实是很苦的,也是很笨的事。
师:随缘就会自在,慈悲就有光明,你自己能领悟才是最可贵的。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