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第07-02讲 气与物
编者按: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2012年9月2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省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古人所讲这个气以及道家所讲的这个气,千万不要误解为空气或者大气层的气。所以研究中国道家哲学,对于这个 “气”字一定要搞清楚。我经常介绍气有三种,我们现在写的“氣”字,是中国文字自然的演变,这个气中间有个米,代表米谷之气,是吃了东西以后的呼吸,营养进去的这个吸收功能。至于空气的气,过去写法中间没有米字,就成了气。那么道家原始写法那个“炁”,中间是没有连着的。那个古代炁字,就是两横。现在这个“无”字,是中国古字的 “無”,下面有四点,中国字四点是代表火,无火之谓炁。我们勉强地借用现在观念只能说,生命的本能是这个“炁”, 但是我们一点也没有发挥这个“炁”。
发挥这个炁字道理还很多,大家打坐做工夫,开始都是用鼻子呼吸。有人问气功究竟有多少种?据我所知有二百八十多种,都是由这两个鼻孔玩的花样,人真会玩。但是的确可以利用呼吸之气来修炼身体,这是最初步的工夫。真达到所谓气充足了,神凝气聚,精神专一,达到这个境界的气已经不是呼吸的气了,同呼吸就没有多大关系了。这是做工夫方面,我们会再讨论到。
“牝牡四卦,以为橐龠”,实际上这两句话的意义,就是生命的功能那个东西。这个东西宗教叫它是菩萨也好,上帝也好,但在道家文化学术里,没有这些名称,因为无法给它一个名称。老子叫它道,也是假名,所以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东西,叫它什么都可以,它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但是心物都是它的变化。
老子、庄子的道家观念,认为宇宙之间这个功能就叫做物化,但是这个物,不要认为是现在唯物思想的物,春秋战国时候没有什么唯物、唯心的分别。所以读那个时候的古书,常常读到这个物,有时候这个物是指实体的东西,有时候这个物是代号。等于我们现在骂人,你是什么东西?我说我是学哲学的,我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东是东,西是西,但是它构成了一个通用的观念,这样你就能懂这只是个代号。
所以研究春秋战国时候的《老子》,看到一个物字,不要认为老子是唯物思想,那就错了,那个不是现在的心物观念。譬如老子说“其中有物”,这个里头有个东西,这个东西他勉强取一个名字,我们中国老祖宗叫做道,叫做天,叫做乾卦,也都是代号,表示宇宙中有一个生命,它在动静、生死之间看得出来。这个体,形而上的体在哪里?西方哲学和宗教专门讨论研究这个体,宇宙万有生存之体,死了也就看不见了。在东方文化,体虽然看不见,仍然是有。体在哪里见?在用上见,在相上见。有用有现象,体的功能在其中矣!
譬如人会讲话,但能够讲话的不是言语,也不是嘴巴,是人的生命会讲话。在哪里看见呢?就在他讲话上,讲话是他的相,现象是体的用,所以体是在相和用上见的。离了相和用,虽然有体,却不可见,不可知,不可说,无形无相。所以东西方哲学有时候把人的思想搞得很混淆,往往有些人讲体,其实只是在讲相,有的只在讲用,他又牵涉到本体,于是就搞不清楚了。实际上体、相、用是一个东西。
还有,大家都以为打坐是在修道,其实打坐只是做功夫,不是道,不过是修道的一种方法,一种作用,本身不是道。道不在你打坐上,也不在你做工夫上。所以说修道,打坐应该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因为打坐有两只腿在坐。用鼻子吐纳,那也不是修道,那叫做修气。道不在这个呼吸的气上,气也是它的相,是它的作用。有人说守丹田,或守个什么地方叫做修道,那只能说你很爱惜你的肚脐眼,把它守得牢牢地,那不能叫做修道。道不在肚脐眼这里,如果光是肚脐眼、丹田这里是道,难道我们别的都不用了吗?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