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第79-02讲 三宝不漏存无神
编者按:#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2012年9月2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省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耳目口,外三宝也”,外三宝耳、目、口,内三宝精、气、神。“欲得内三宝还真,全在外三宝不漏”,他说要想达到内三宝还真,精、气、神各归本位,还到原来的境界,做工夫开始是耳、目、口不漏。因此《阴符经》所谓,“九窍之邪,在乎三要是也”,这是《阴符经》的原文。《阴符经》分两种,一种道家修持的,所谓黄帝传下来的;一种是兵法,但是同修道也有关系的。所谓姜太公传下来的《阴符经》,讲九窍,我们人身上的九个窍,头上七个加下面两个。“九窍之邪”,“邪”是指它不是元精、元气,都是假的,“在乎三要”,就是元精、元气、元神三个重点,必须先要把耳、目、口关闭起来,这是修的初步。
“下手之初,必须屏聪黜明,谨闭兑口,真元方不外漏。”所以我们修道打坐要闭起眼睛,垂帘,不是全闭。不过现在我是主张全闭,现代的人用眼睛太多了,所以闭着才是养神之道。这个“屏聪黜明”是一切聪明用不上,思想都用不上。“谨闭兑口”,“兑”是卦名,这个符号代表了人的嘴巴,不要说话。这样耳、目、口三宝关闭起来,“真元方不外漏”,真正的元神才不外泄了。
“故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外窍不漏,元神内存”,现在讲理论方法就是如此,不是道家讲的守窍。譬如今天有位同学讲,过去学过道,因为守上窍的习惯,思想精神都在上面,头就很重,很闷,下不来。一般修道家叫你守窍,随便你守哪一窍都有感觉,不要认为是道的工夫,这是很普通的道理,因为人体注意力集中到那一部分久了,那个部分神经就起反应,气血也必定集中。
正统道家没有告诉你守窍,现在告诉你这个理论,到了“外窍不漏,元神内存”,外面关闭了,我们内心的那个灵知之性,又不睡觉,又没有乱想,儒家形容是“一点灵明自在”,理学家形容四个字“昭昭灵灵”,你里面很清楚。所以前后会合,里外自然融为一片,就定得久静得久。不过你静不住,眼睛又想张开,耳朵又想听外面,这就不对了,是习惯的走漏。所以佛学讲“无漏”,就是六根不外流,归到内在归元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