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仓的地板《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
编者按:鲁米 (Rumi),原名:贾拉鲁丁•巴尔赫(Jelaluddin Balkhi),在Sant Mat系统里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圣人,其诗作因为源自内在而得以跨越地域、种族的局限,在全世界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在华人世界,鲁米的诗作也有不少翻译作品,如:《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鲁米Rumi诗选》、《火 : 鲁米抒情诗》、《玫瑰寓言》、《爱的喜悦 : 鲁米箴言诗精选》、《玛斯纳维全集》、《爱的火焰》、《偷走睡眠的人》、《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万物生而有翼》等等。《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译者梁永安,资料源自网络,侵权秒删。
作者:鲁米 翻译:梁永安
谷仓的地板《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
一个苏菲在世界各地流浪。
一夜,他到达一个苏菲教团作客。
把驴子绑在马厩,
然后接受主人的款待。
主客一起沉思冥想,进行神秘的修炼。
对一群苏菲来说,一个访客所能带来的教益
要比一本书多得多。
苏菲的书本不是由墨水与字母所构成。
学者热爱的是文字,苏菲热爱的却是足迹!
他追随足迹,搜捕猎物。
起初,他只能靠足迹辨物,
久而久之,他学会靠气味辨物。
靠气味辨物,要比靠足迹辨物
精准百倍。
向神圣者敞开的人,
对苏菲来说犹如一扇门。
别人眼中无用的石头,
对苏菲来说可能是一颗珍珠。
你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
但一个谢赫可以在破砖瓦中看到比这还要多的东西。
苏菲导师是一些精神先于世界而生的人。
在进入现在的肉体以前,他们就已活过好几辈子。
在种子播下以前,他们已经丰收。
在有大海以前,他们已经采得珍珠。
在天使反对上主创世的时候①,
这些谢赫已经站在他们中间
鼓掌喝采。
在物化以前,他们已经晓得
被形躯所困会是什么感觉。
在有夜空以前,他们已经见过土星。
在大麦结籽以前,他们已经尝过面包的滋味。
在未有心灵以前,他们就已懂得思考。
我们总是把心思摆在过去或未来,
但谢赫却不受过去或未来的羁绊。
在矿坑还没开挖以前,
他们就已经知道里面藏有金属;
在未到达葡萄园以前,
他们就已经知道有什么兴奋的事等在前头。
才七月,他们就感受到十二月的气候。
在太阳未升起以前,他们就已经找到阴影。
在自我消解状态,当万物都已销融,
他们却能辨认出万物。
蓝天啜饮他们旋转的酒杯;
太阳穿戴他们慷慨的黄金。
当两个这样的人相遇,他们就不再是两个人。
他们是一,也是亿。
海浪和他们最相像,
因为海浪是一,也是多。
朋友,我们是同行的旅人。
抛却你的疲乏。让我向你展示
一小点无法言诠的美。
我像一只走入谷仓的蚂蚁,
正带着傻傻的快乐,
试着把一粒比我身躯大得多的谷粒搬走。
注① 《古兰经》2章30节:当时你的主对众天神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他们说:“我们赞你超绝,我们赞你清静,你还要在大地上设置作恶和流血者吗?”他说:“我知道你们不知道的。”(编辑注)
阅读参考:小编没有受过苏菲系统的完整教导,也不确定苏菲系统是否存在完整的系统教导,虽然浮光掠影的了解过一些苏菲的教导,但是以这些肤浅的了解来诠释鲁米这位苏菲集大成者的诗肯定是力有未逮的。只是,好在所有真正实修系统的教导的根本原理是一致的,所以,以下试图从Sant Mat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俗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佛教也提倡“法门无量誓愿学”大约也隐含同样的意义。所以,开始鲁米就说:“对一群苏菲来说,一个访客所能带来的教益 要比一本书多得多。苏菲的书本不是由墨水与字母所构成。学者热爱的是文字,苏菲热爱的却是足迹!”
接着,鲁米提到“起初,他只能靠足迹辨物,久而久之,他学会靠气味辨物。”“足迹”指的什么?“气味”指的什么?“足迹”大家自己揣摩,“气味”大概指的是行人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修行达至的那个层面的振动力(音流),很多时候,“气味”也被称为气氛、气场。也即道家老子的“紫气东来”。所谓沾光、开光的原理也是在此。理所当然的,“靠气味辨物,要比靠足迹辨物 精准百倍。”
下面的诗文主要就是讲述鲁米理解的证悟者了。大概,最初的证悟者被称为谢赫(Sheikh),后来就成为一种满大街的尊称了。但是在诗文里,鲁米的“谢赫”还是偏于指证悟者或者修行极为高深的行人。
Sant Mat把一个完美的证悟者(完美真师,来自第五灵境萨其•坎及以上灵境)称为“道成肉身”,也称为“神人”(The man of God,或God-in-man、man-in-God),行人没有办法直观经验“道”(源头,上帝),因为“道”离我们太远,我们了解的“道”其实是——一个和“道”完美合一的证悟者给我们呈现的“道”。同样的见地,鲁米是这样表述的:“向神圣者敞开的人,对苏菲来说犹如一扇门。”“向神圣者敞开的人”指证悟者,“苏菲”指普通的苏菲行人,“门”指证悟者将自己的证悟的“道”对苏菲行人敞开的可能性。当然,鲁米没有提印启其实就是把这扇“门”对行人打开。
之后是鲁米描述他认为的证悟者(谢赫、苏菲的导师)的情况:他们了解真正的知识,他们拥有真正的智慧,他们累世修行、早已成就,早以格物致知以至于究竟,他们天人合一……等等。
当两个证悟者相遇时,“他们就不再是两个人。他们是一,也是亿。海浪和他们最相像,因为海浪是一,也是多。”这也是鲁米对合一状态的描述。在鲁米的早、中期,鲁米一直痴迷于寻找一位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以求与之合一。直到晚年,鲁米才摆脱这种执着:自己入内即可与上帝合一,不需画蛇添足的从外在寻找一位上帝的代表来完成合一。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苏菲系统比较强调共修~在诗的第一段就指出:“主客一起沉思冥想,进行神秘的修炼。”鲁米生活的年代,那时应该就有一些以谢赫为主组成的修行小组,经常性的进行集体禅修。对于这样的集体禅修(共修),鲁米无疑是赞赏的,而且认为有很大的利益~“我像一只走入谷仓的蚂蚁,正带着傻傻的快乐,试着把一粒比我身躯大得多的谷粒搬走。”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