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 | 下半夜的大学生

2017-07-16 木皿 南方传媒书院


22:30,伴着图书馆闭馆音乐的你匆匆回到寝室。还有30分钟是宿舍门禁时间,你背着一书包的复习材料摇着混沌的脑袋踏进寝室。打开手机,点遍所有社交软件,几十条未读消息让你有了几分内心的满足。一一点开,走马灯似地浏览一遍多数无关紧要的闲聊,发出几个表情包和一串“23333”。锁屏,下意识地解锁,再锁上。



电子屏幕上的时间显示,23:00。熄灯时间到了。寝室楼中的灯一间一间,陆陆续续地灭下去。但你知道,会有更多盏台灯夜灯亮起来,一同度过漫漫长夜。深夜的校园,并不像夜色那样轻易地沉下去,一块块发亮的电子板是大学生们的“宿舍夜生活”。


午夜十二点后的大学,

你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



寝室里的挂钟指向十二点又一刻。你恍然从手机、平板、电脑屏幕前抬头,惊叹一声:“怎么就十二点了!”室友坐在床上,黑灯的宿舍里看得并不分明,唯有几处亮光和隐约的声响在告诉你,“十二点,我们也还没睡。”


走廊中的路灯稀稀拉拉亮着几个,安全出口的指示牌闪着异样晃眼的绿光。整个视野里都是模糊的绿,中间有几缕门缝里漏出来的灯光划开,无声地提示着“都还没睡呢”。



下半夜的工科生, “一支笔一把尺勤勤恳恳画工图”。下半夜的医学生,器官、人体、血管。下半夜的理科生,字母、数字、符号。下半夜的文科生,码字码字码字。


下半夜的情绪似乎总是更浓的,焦虑、空虚、痛苦、甜蜜。下半夜加酒加串摊等于失恋加失意的流泪故事合辑。毕业季的下半夜,是遥祝最后一杯酒,泪眼里朦胧着“西出阳关无故人”。考试周的下半夜,是“一夜一本书,一天一学期”传说的制造。闲暇周末的下半夜,是你的“峡谷见”我的“暴走大事件”。


为什么要早睡?

是游戏不好玩还是视频不好看? 



如果说下半夜才是成人世界的江湖,那大学的下半夜应该是种江湖试炼——在熬夜能力这方面。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熬夜是种常态,过七成的大学生在晚上十二点以后入睡,其中不乏凌晨一点后入睡甚至通宵的。


依依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已经好几天没有睡上超过4个小时的觉了。考试周压力山大,看过的原理知识点翻过几页就忘了。“明明看过好几次的点,真到要考了还是虚得都记混了。还能怎么样啊,我也很绝望。”依依解释她考试周疯狂开夜车的原因时这样说。


同为在校大学生的小六对考前开夜车就平常心得多:“虽然我也会熬夜,但是不敢通宵。空间动态里每到考试周就有什么同学猝死的事。相较于挂科,我还是比较怕猝死。”近年大学生半夜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学业压力是一部分原因,但也和晚睡早起三餐不规律的作息有密切关系。


选择“夜生活”


对于不少大学生而言,选择下半夜的理由不乏“做事效率高”、“复习”、“赶作业”等“正经理由”。但熬夜真的“赚到了”吗?有不少作家偏爱深夜写作,静谧夜色能让他们文思泉涌,深夜的特殊气质似乎确能激发出白天深埋在思想角落里的某种“文气”。夜深人静时,干扰最大程度地减少,夜间相对凉爽的温度也助于情绪的抒发和表达。当然,这是相对的。对于紧张刺激的考试周而言,下半夜,尤其是通宵的下半场,困意愈浓,焦虑愈重,脑子里的印象愈模糊。也难怪考试周的朋友圈常流传这一张“现在不猝死就很幸福了”的表情包。说白了其实也不过是平日懒散惯了的代价罢。



抛开备考和赶作业两个特殊前提,大学生们的宿舍夜生活也大多是由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看小说等构成。尽管过半受访者承认熬夜行为多数时候是可以避免的,且“十二点前睡着”也在期待实现的榜单中位列第一。而除了不得已的工作和作业外,导致“醒过”十二点的另一大原因很可能是“最后再看一眼手机”。这个过程,从想法到行动或许不过是几秒的时间,但据调查,这很可能让你再晚半小时入睡。很多时候在亮着的手机屏幕前,即便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微博、朋友圈、QQ空间也不愿意干脆果断放下手机,合眼睡下。


夜已深,耳机里恰好传来一支你喜欢的歌。告诉自己手里翻的是最新一条朋友圈动态了。刷新再三,终于扣下锁屏键。突然的黑暗让尚未适应的你觉得眼前仍闪着光,你闭上干涩的眼终于还是酿出了几丝困意,合着润眼的泪躺平。这一刻,算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呢?



【版权声明】未经南方传媒书院正式授权,内容谢绝任何媒体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以任何形式转载,禁止修改图片。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稿 | 赵涵漠 :《永不抵达的列车》特稿鉴赏

特稿 | 隐形翅膀的描绘师

特稿 | 关于学生会的那些事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