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深度报道就这么玩!

2017-08-29 梁博文 南方传媒书院


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1

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

一、深度报道的故事化写作

1. 调查性报道的故事化:


深度报道要吸引读者不厌其详地看下去,除了内容深刻和主题宏大之外,必须运用生动可读的故事来强化报道的接近性,抓住读者的眼球。


在相当一部分调查性报道中,新闻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在处理这样的题材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准确选择叙事的方式。


在处理比较乏味的题材时,记者应有意识地寻找与主题切合的人物、故事,穿插在报道中,打破题材“大而空”所带来的沉闷感。


2. 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


当报道的主题较为严肃和抽象,或专业化程度较高时,拉近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解释性报道所面临的难题。


“DEE“写作法


(Description/Explanation/Evaluation):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在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作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3. 深度人物报道的故事化:


深度报道的介入,使得人物报道不再成为“流水账”,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某些片断,某些故事,最大限度地凸显其新闻价值。



二.新闻背景的综合运用

 深度报道中带有的背景材料:


历史背景: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历史背景往往是深度报道尤其是解释性报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背景之一。应避免使用历史背景所占比例过重,而新闻事实分析过轻的失误。


社会背景:深度报道应帮助受众深入和正确地理解新闻事实,必须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把他们作为新闻事实的背景来解读。


个人背景:人物背景的介绍,能使读者更快地进入报道的语境,从而迅速理解报道的深刻含义。


专业知识背景:深度报道关注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公众所不了解的专业领域,必须及时地加入对专业知识背景的介绍,否则,受众会由于面临知识盲点而放弃阅读。



三、记者立场和倾向的表露

1. 深度报道允许表露作者的立场


2. 调查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记者通常会采用多源求证的方法,来达到“以事实说明事实”效果。记者的立场,体现为“隐蔽的存在”。


3. 解释性报道中记者立场的表露:“以事实解释事实”是运用大量经过选择的背景性事实来进行分析和评论。


4. 预测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一般运用现有的背景材料,依靠科学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来解读资料及数据所体现出的新闻事件走向,并在必要时进行评论。



四.引语的运用及倾向性语境

1. 报道中的感情色彩偏向往往表现出记者使用的语汇上,在一般的情形下,力求避免倾向性语境(使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对新闻事实做出倾向性选择、轻事实重评论)。


2

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连续性报道的写作

1. 追踪式深度报道:是深度报道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随着记者对事实剖析的层层深入,报道陆续发表,既保证了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加强受众对事件最新进展的关注,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就采访技巧而言,与独立式深度报道并无二致,但在写作技巧上有所分别:


首先,在追踪报道中,记者对事件没有把握一次性地做出结论,而只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其次,所有这些报道的导语,应提供当时最新的核心新闻事实,并做到互相连贯;


最后,导语写作时风格应尽量保持一致,即使是由不同记者采写的报道,也可由编辑作相应的调整。


2. 系列式深度报道:采写系列报道的记者则有时间来进行全局性的构思,因此报道既体现出整体上的一致性,又体现出个体上较强的独立性。



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

1.  从编辑的角度看,组合报道可以分为两种方法:


一是将一些独立成篇的文章组合成一个版面或栏目;


二是将一些片断合成一个整体。


2. 组合式报道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它对于各个子报道的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迅速调动和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每个部门或个人完成一个子报道,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对于重大主题的深入挖掘。



干货 | 你可能不知道的排版技巧,都在这里了

干货 | 素材网站大集合,速来围观!

干货 | 最新国外媒体调查性报道方法, 这些新技能你都get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