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正确使用引语,为你的文章画龙点睛

2017-09-19 邹婧 南方传媒书院



引语不仅仅只是用引号穿起来的一串词,它可以激发感情,表达生动的描写,提供轶闻趋势、解释性的或者独家的材料。甚至一句普通的引用话语,当其用于一个新闻报道中时,也可能令人激动不已,成为点睛之笔。


【引语的类型 】

陈述的话语可以被处理为三种类型

1.完全直接引语:即完全引用消息来源的原话;

2.部分引语:记者认为应密密麻麻,保留原句的某些具体部分的同时改变其他部分陈述的语言,但不改变其意思;

3.间接或转述引语:此时应谨慎交代信息来源;


【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引语】

切记不可大面积的使用引语,在实际写作中更不可编造引语和转述。

正如普利策奖获得者迈克尔·加内特记者说过的:“优秀的撰稿人知道将引语当成标点符号、过渡语、强调语来使用,不过记者需要一双‘慧耳’才能获得好的引语。”

 

使用直接引语的指导原则:

1. 直接引用生动、具体的话语;


2. 直接引用描述性的话语,这样的引语能使读者形象地听到人物原话,从而使人们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


3. 使用直接引语描写内心情感。并非每个报道都会出现这样有感染力的引语,所以更应充分利用;


4. 使用直接引语来刻画人物性格,一个人说的话是其性格最真实的反映;


5. 使用直接引语来补充所陈述的事实;


6. 使用直接引语来引用对话,使读者高度还原至当时采访的情景;


7. 使用直接引语来减少交代消息来源,如果总是采用简洁引语的形式,那么每一次都要交代信息来源,这将使文章显得累赘。但间接引语确实能通过变换消息来源的位置使作品富于变化,所以应该灵活使用。

 

使用引语时应避免的错误

 

1.警惕引语中的不准确内容

如在电话采访中,记者应对听得不太确切的引语进行确认,可采用“因为电话里有杂音,请您在重复一遍,行吗?”或者“让我来确认一下我所记录的您的评论是否准确,我可以念一下给您听吗?”。


如果对消息来源已确认过的内容仍有疑问,记者应当通过其他渠道进一步确认。如果在后续报到时发现引语内容不正确,记者可以与消息来源取得联系,对误差进行解释修正或者删掉这段引语。


2.注意冗赘引语

有些采访对象喜欢侃侃而谈,选择引语时应避免冗长。


3.避免使用零碎引语

散落在句子或段落中的几个词的引语,达不到记者想要的目的,且经过排版出来后,零碎引语会显得很杂乱。


4.注意避免使用难懂的引语

记者在采访律师、医生、工程师或科学研究人员时,可能会碰到一些外行人难以理解的引语。在这种情况时,记者应用简单易懂的词句进行解释,或者是重新组织句子,或用一个解释性的段落进行补充。当然这也分你是为综合型媒体还是垂直分类写作。


5.不应对引语进行自己的加工

不要为了使引语变得更好或是为了掩盖没有获得完整的引语的失误而给引语添加任何成分。


6.警惕不文明的用语


7.使用方言时应有把握


8.修正引语中的语法错误

 

【如何交代引语的信息来源】

将信息的来源告知读者,不是每条信息都需要交代消息来源。对于一些事实性的信息,如体育新闻赛事中的比分,交代消息来源就会变得滑稽。但如果引用的话语是表达意见,以及可能产生变化或者分歧的信息时,记者需要交代消息来源。

 

l 使用客观中性的动词

交代信息来源的身份,包括职衔和姓名

引用位置

 

1) 如果直接引用的是一个单句,通常在引语后交代信息来源

“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他说。


2) 如果是多个句子,通常在第一句引语后交代信息来源。


3) 当换了说话者,新的消息来源应该在新引用的语句的第一句前交代

“我们必须开设新的课程以适应新的变化,”校长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高年级班主任说:“而不需要提高学费。”

但最有效的方式是使用一个过渡句。


4) 引用同一个说话者的引语只需胶带一次消息来源,即使这个引语有很多段。

干货  |  纪录片与新闻:纪录片真实的影像新闻

干货 | 作为一名合格出镜的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干货 | 街头采访别怕被拒绝,我们尽情玩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