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读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推荐之《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

2017-09-21 南方传媒书院




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在农村改革试验区稳妥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说,这一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也对进一步减少农民、促进人的城镇化具有重要指导性。

    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现阶段面临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我国农地的细碎化现象,农业劳动力人均耕作土地面积不到10亩;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没有解决,2.69亿的农民工依然保留着农村土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只有这么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只能走新型城镇化之路,让农民工更多、尽快融入城市。国家也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因此,探索让条件成熟的进城农民有偿退出承包地,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方向和路径很明确。要保证这一历史进程顺利推进,关键还是如何维护离农进城农民的权益问题。这就需要帮他们算好三笔账,一笔是进城账,一笔是离农账,还有一笔是后路账。

首先是进城账。对于进城农民来说,融入城市,非不愿也,是不易也。进城农民和他的家人要想在城里住下来,成为新市民,有四个问题必须得到满意的回答:有没有稳定的就业?这就业不是打游击的街头活,也不是今儿有明儿无的,摆摊做小买卖也行,但最好不要被城管追得满街跑;有没有住的地方?建筑工地的简易工棚、塑料板房不算,能与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公租房、廉租房才算;社保怎么样?在医疗、养老等方面最好是与当地居民享受同城同保待遇;还有子女能不能在城里就学?得像当地人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不要任何额外费用。

就业、住房、社保和子女上学这四大问题不解决好,他们是不会轻易退出老家的承包地的。所以,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在农村,功夫在城市,最终还是体现在城镇化的水平上,体现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展上。

    其次是离农账。承包地有偿退出,是怎样的机制?标准是什么?含金量多大?包不包括进城的安家成本?是永久性退出,还是退出承包期内的权益?如果只是退出承包期内的权益,下轮承包时,是否还有承包权?这些问题,都是现实中绕不开的问题,需要给农民讲清楚说明白。另外,进城农民原本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法赋“三权”,承包地有偿退出后,他们的宅基地使用权还在不在?集体收益分配权是一次性算给他们?还是在承包期内继续享有?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80%以上愿意进城定居的农民工希望保留承包地,2/3的农民工希望保留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房产。这也说明,维护和发展进城农民离农时的合法权益,让他们高高兴兴离开农村、心甘情愿退出土地,做好“有偿”这篇文章是关键。

    最后是后路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起码需要几代人的迁延演变,其间所经历的利益博弈、情感纠结、文化撕裂和命运起伏,都不是“风过水无痕”那样简单,一定是只有当事人才能体味到其中的甘辛。我国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深爱土地,安土重迁。在探索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时,应鼓励一部分进城农民在条件成熟时积极融入城市,也应该葆有一份施政的耐心,允许一部分进城农民哪怕是少数,有一个较长的犹豫过程,哪怕可能会迁延一代人的时间。对那些在城市就业和收入都不十分稳定、对未来预期也不十分确定的进城农民,对那些适应不了城市而想回乡的进城农民,要充分尊重他们对进退有路的坚持,防止他们进退失据两头空。这不仅仅是给进城农民留一条后路,也是给可持续发展多一个思路。

    目前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已达58个,覆盖全国28个省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其试验结果也相应具有较高的示范性。但尽管如此,在试验区试点有偿退出时,还是应该坚持稳妥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操之太切。毕竟,多一些审慎,就多一些妥善;多一分忧患,就多一分周全。不妨把试点范围再扩大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再多一些,把时机把握得再准一些,真正做到既有战略视野又能切合实际,既有统筹谋划又能辨证施策,既有推进机制又能及时完善,这样才不失试验的宗旨,才有试点的意义和作用。

探索承包地有偿退出的改革试点,是立足国情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路径,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不让他们的权益受损,就不仅是公平问题,也是效率问题,更是决定性的关键问题。




获奖情况:第二十六届(2016)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作品标题: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

参评项目:文字评论

体裁:评论

语种: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何兰生

编辑:施维  董文龙

刊播单位:农民日报社

首发日期:2015-08-12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观点3

作品字数:1797




1作品简介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进入城市的农民是不是应该放弃承包地?这是一个重要的改革课题。

作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政策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能否牢牢抓住保护好离农进城农民的权益保障这条主线。文章提出,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的过程中,要注重农民权益保护,帮农民算好三笔账:进城账、离农账、后路账。这不仅是公平问题,也是效率问题,更是决定性的关键问题。应该坚持稳妥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

作者还前瞻性地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差予以善意提醒和警示。此文反应及时,对于各地落实政策、推进改革有重要参考作用。



2社会效果


一、文章一经刊出,迅速被新华网、央广网、环球网、中国农业新闻网、农视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农民日报官方微博、微信也迅速予以推送。

二、文章在三农政界、学界和农村基层干部中产生良好反响,获得广大读者、网友广泛好评。

三、文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有的农民读者来电来信反映,这篇文章想农民之所想,真正说出了农民的心声;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相关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实际试点过程中也吸收了文章中的一些建议,突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3推荐理由


一:重大选题与微观切口结合。文章选题重大,土地制度改革,既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更是关乎数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复杂难题。作者抓住“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这一切口,深入论述,以小见大。

二:政策解析与民生关怀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文章既是在写土地制度改革,也是在讨论改革的原则与方向。文章将对农民权利保障思想贯穿始终,既贯彻中央的改革精神,又抓住基层难点痛点,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了发展正能量。

    三:理性论证与鲜活表达结合。文章通过用“三笔账”这种通俗的表达形式,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透彻说理,既娓娓道来,又醍醐灌顶,让人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既有理性的思辨,也有民生的温度,是一篇评论创新、改进文风的佳作。


考研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推荐之《不“唯GDP”并非“去GDP”》

考研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获奖作品推荐之《中国故事,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

考研 | 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获奖作品推荐之《“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