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局 |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 绝境中的传统媒体人 要用锋刃刺破自身脓包

2017-11-03 陈安庆 南方传媒书院

 


◆ ◆ ◆ ◆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

绝境中的传统媒体人

要用锋刃刺破自身脓包

◆ ◆ ◆ ◆



互联网时代,随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纸媒受到一定冲击。冲击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广告盈利模式的解体,一方面是传统垄断发布渠道的坍塌。


新闻已经从单纯的采写报道,写好一个稿子,逐渐演变成了生产运营丰富多彩的融合产品,媒体的构造、采编的流程、生产的机制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自媒体兴起之时,大量没有新闻采访资质却转发新闻的APP,众多的自媒体及各商业网站,发布大量所谓的新闻信息和稿件,利用自己的媒体渠道产生一定了影响力,逐步做强做大。


自媒体的海量涌现,其传播的快速,传播内容的海量和垂直细分的个性化,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所有这一切,倒逼传统媒体影响力弱化。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当地的传统纸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自媒体公号上获取碎片化信息,这已是不争事实。


传统媒体目前的优势是什么?《南方传媒书院》认为其实还是品牌权威和内容优势。如果忽略了内容的生产,无异于主动放弃战场!


由于以往传统媒体要求信息传播效果——客观中立平衡,寻求观点呈现寻求最大公约数,追求泛传播,大众传播,其结果是为了迎合众口,而失去了个性态度。


《南方传媒书院》认为,传统新闻教育范式是新闻报道只能客观叙述,不能夹杂记者个人观点、情感,这是传统媒体坚持了200多年的铁律,同时也是一条禁锢自我手脚的绳索。


而实际上,就目前的互联网观点时代,记者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文字,才是有温度的文字,让读者争先转发朋友圈,引发共情共鸣效应的文字。


目前,传统媒体大部分都按照党政机关和被采访单位的意愿发稿,没法挣脱体制天花板。正规新闻媒体按照新闻规范采访发稿时,反而显得另类和不受待见。


在此情况下,《南方传媒书院》认为,需要我们探索,新媒体传播的道与术。向自己开刀是最难的,改革创新要想成功,就必须用锋刃刺破自身脓包。


《南方传媒书院》认为,如今媒体已经不是单一的新闻采写发布机构,媒体是一个全产业、全生态集合平台。新闻资讯在海量竞争中实际上是免费化、公益福利化的,但是其存在价值是可以留粉、增粉,粉丝经济下,用户就是价值所在。


目前的现实困境是用产业化原来副业挣的钱,来反哺媒体融合和主业新闻生产


目前的融媒体战略,实际上是多传播介质下的立体传播和多种经营模式。


现在大家都在谈媒体融合,《南方传媒书院》认为实际上,融的是新闻生产方式、呈现形式、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平台,和自媒体新媒体争夺的是用户使用时间!


指望通过媒体融合和新闻宣传挣钱,这条路不是上上之策,传统广告盈利模式已经解体,是走不长远的。媒体融合仅仅是内容建设领域和采编再造方式的升级迭代,要解决根本的问题还需要解决盈利模式问题,但是媒体之所以称为媒体,内容生产这一块我们必须还不能放松,需要长期来做。


从采编生产方式而言,传统媒体的“记者前线+编辑后方”的简单模式,现在已经走向“编辑部策划统筹+数据算法支持+记者前线+可视化智能化技术融入+极速推广+产品经理统筹”的多线性协作模式。


新闻的形态在变,媒体的构造在变,与之相适应的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和文本呈现,也需要发生相应变化。


从文本采写上而言,一味“口号式”“标签式”“公文腔”一副给人上政治课,布道者、传教士的居高临下、自说自话调性、画风,只会适得其反,拒人千里之外。


实际上,很多传统媒体人特别是党媒记者,因为各种束缚,他们就端着架子写另外一套语言,这样的文章往往千人一面,四平八稳,读者也不感兴趣。平时在供职媒体写的文章空洞乏味毫无美感。但是在玩微博、微信,却自由地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妙语连珠,拥有不少粉丝。


这其实是非常分裂的。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自我才华和思想储备。


就目前的形式,《南方传媒书院》认为报纸和新闻网站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信息传播上,还要整合信息,传播观点,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新闻稿的文字内容可带情感、个性、议论,甚至一定的倾向性,在标题上也不再是四平八稳,只要符合传播价值和基本新闻底线,能给人以启发,适当有倾向性也是可以的。


纸媒的新闻写作也可以考虑借鉴,突破新闻报道只能叙述,不能评论的传统“框框”,做一些有思想、温度、观点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新闻创作或报道当中建立数据和算法意识。对热词、情感共鸣、流行趋势进行研判,借助数据传播意识,让报道具有自带动力的传播效果。


除了原创文本,传统纸媒可尝试转载、引用其他媒体一些稿子,如果里面加些记者、编辑的点评在里面,夹叙夹议,进行再创作,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记者、编辑的写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才会有更多粉丝。


每个人有出彩的机会,才会有戏!从目前的发展时机来说,自我改革拖不起,慢不得,必须谋打赢,传统媒体已经没有退路!


主动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变化,打破“复制+粘贴”的“搬运工”式文摘单一刊发模式,精心提炼故事化、警句、金句,集合互联网网友观点语言,闪亮呈现文章精髓,实现文本增值。


不能一味抱残守缺,抓住老规矩不放,不能走入了“死胡同”。只要标题吸引人,文字内容生动流畅,看起来很过瘾,不歪曲基本事实,就是最好的文本创新。


汲取民间智慧和观点,呈现更有深度、更接地气、更漂亮、更可读的文本,满足个性的需求。


不必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实际上传媒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繁荣的基础。潜心求证、努力追问,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多手段进行立体表达,才能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提升传播力。


所以,传统媒体人应围绕融媒体环境下,不同的传播平台和受众特征,产生适合视频、音频和数字新闻产品不同介质平台传播规律的作品,才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目前的媒体变局,只是中国传媒业优胜劣汰、良性发展的一小步,于大局举重若轻,于细节锱铢必较。


积极拥抱这种变局,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新闻不打烊,媒体不打烊的唯一正确选择。 


 (作者为国内资深媒体人,国内首家新闻私塾since2006 ——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 ) 

2017年11月3日 湖南长沙黎明


头条 | 中国新闻奖新鲜出炉啦!

头条 | 公交车司机开车玩游戏,王者荣耀变亡者农药,娱乐还是娱命?

头条 | 从各大媒体看地震报道套路,如何着手新闻策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