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业界 | “‘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老记者访谈”之何加正

2017-11-17 邓涛 南方传媒书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17ntf5cg&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民网原总裁、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何加正


       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年,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邀请一批有丰富基层采访经历的资深老记者,回顾亲身经历,为网友讲述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真实故事。“‘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老记者访谈”今日推出第一期,邀请人民网原总裁、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何加正与网友在线交流。


       何加正曾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对中国经济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有深入研究,曾参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重大经济活动的报道,撰写了大量经济方面人民日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获得过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两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两次,其他新闻奖项几十次。

Q&A

人民网原总裁、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何加正(左)与主持人合影

1


当时农村改革风起云涌,

很高兴有幸参与到这样一个大潮中来

主持人

我了解到,您是1974年就到人民日报经济部工作,1978年我国就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有没有采访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和我们分享一下。

我一开始来人民日报当记者、当编辑,主要是做农村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年轻的人基本上也应该说还是听说过的。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就开始实行改革,到1984年重点向城市转移,在80年代的前期主要是在农村,当时农村改革风起云涌,我很高兴有幸参与到这样一个大潮中来,成为见证者、报道者,这对我来说感到非常欣慰的。


农村改革,最早来说,核心是两条,一个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我们原来的那种大而全的、大而公的体制,变成一个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单来说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这是一个核心的改革。再一个改革,我认为是乡镇企业的风起云涌。所谓乡镇企业,一开始是社体企业,就是由社队来创办的,实际上也就是农民创办的企业,这个企业是中国后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民营经济大发展、市场化大发展的起源,是从那开始过来的。如果说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这两点对我来说是印象非常深刻的。

何加正

2


这些意见当时在农村引起的反响看起来很小,但是影响很大

主持人

您刚刚也提到了,我国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在这么多次采访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一些乡村或者是在那的一些经历?

我在经济部做农村报道的时候,最多的还是写的社论。那个时候的社论和现在写社论不一样在哪里?题目不是上面布置的,是我们自己根据农村的发展和中央的政策,在这里面发现题目,然后去发社论。社论当时在全国各地,人家是把它当成中央的精神。确实是中央精神,因为我们这些社论最后要经中央审的,最后才能发的。人民日报当时的社论,是非常有权威性的。


前不久我翻了翻我们的旧报纸,我看到很多一版的、头条的、二条的,这些评论,我说这不都是我写的嘛,确实感到很自豪。这些社论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农村的一些实际情况,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结合中央的精神,我们自己写出来的,最后送到中央去审,中央认为这个社论能够代表他们的声音,他就发表了,所以做了大量做这样的工作。


社论是一方面,评论员、本报评论员,我们当时发的很多,频率很高。我现在数了一下,可能大大小小的评论,在那一段时间之内,有一两百篇。特别还有很多小的言论,看起来很小,基本上都是针对农村的某一个问题,我们发表的意见。这些意见当时在农村引起的反响看起来很小,但是影响很大。为什么?比如说他们有一篇农民来信,农民说最近我们这个地方都在传,生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要变了,确实当时社会上各种意见都很多,就到了我们这儿,我们就公开给予回答。我一看,我当时写的一篇评论,就回答他们不会变。对于他那封信的回答,实际上广大农村的很多农民都会觉得,中央其实是政策没有变,不会变的。这样整个农村的生产就会稳定。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当时做了很多,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写出我们的报道,写出我们的评论,进行一些引导。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何加正

3


做农村报道,不能浮躁,要不怕吃苦、有献身精神

主持人

一篇有关您的采访中曾说,您认为“一个合格的从事农村报道的记者,可以顺利地从事其他领域报道。反之,从事其他领域报道的人,却较难一下子进入农村报道。”您觉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三农”领域的报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我先说一个基本素质。我们人民日报的一些年轻的同志进来到人民日报以后,比如他学新闻的,或者是学其他的文科,进到人民日报来了以后,如果他们分在其他部门或者跑的是其他领域的记者,他会比较快地进入这个角色,写出一些报道来。但是,凡是到农村来的这些年轻人,很难一下子进去。往往总是找不到自己该写的东西是什么,报道的着力点放在哪里。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比较长的时间,最后他才成为一个记者,比较准确地能够理解农村的报道。特别是优秀的和杰出的一些记者,做农村的报道,他们都经过了这么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对农村记者来说,他们就要有几条,一个是不能浮躁,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靠浮躁得来的,需要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面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这个对农村报道的记者来说,首要的是这么一个素质。其他的,文字表达,我觉得这些都没有问题。他在这里面,只有真正地深入进去以后,才能够在这里面发现文章的着力点放在哪里,怎么去做报道。农村报道的记者,很辛苦,还要有一点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有点献身的精神。如果图享受,就很难做这个报道。农村毕竟和城市不一样,要下去,要跑,有时候很艰苦。我们恰恰是通过这样一些过程,锻炼出我们一些优秀的记者。

何加正

4


深圳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主持人

您长期从事经济报道领域,广东、福建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这些省份有没有做过一些重大的采访?

这些地方我们采访还是比较多的。当时作为人民日报来说,我们可能关注这样一些地方,他们某些方面起着一种前导的作用,对一些后进的、落后的地区,他们起到示范的作用。所以我们比较关注。但是关注点更多的是乡镇企业这一块,广东、珠三角,顺德、东莞、中山这几家我们都去采访过,当时他们那个地方的乡镇企业,真的是如火如荼地做起来了。


另外就是深圳。深圳从它初创的时候我们就去,最早也就是一座楼,当时一看了不起,这个地方居然盖起一个楼来,这个楼也很漂亮,我们还感到很惊讶,它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后来成了我们的高新技术、高新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地方。我大概在九几年末期,报社派我去,到深圳,重点就采访他们的高新企业发展。采访了华为、中兴,还有其他的企业,感到非常惊讶。深圳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可能全球很少有像深圳这样从一个小渔村,很快发展成这么一个大城市,它的现代化的高新技术的企业发展,是非常艰难的。后来在人民日报一版发了一篇我们对它的报道。总的来说,这一块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报道也比较多。

何加正

5


香港回归,所有过程我都见证了、参与了,也报道了

主持人

您不仅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重大经济活动报道,90年代以后,您还曾负责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以及国家领导人活动报道,在这些重大活动报道中,有没有一些心得可以和网友进行分享的?

特别是香港回归那一次,后来香港文汇报十周年的时候,还专门采访我,做了一块整版。当时我们人民日报派了一个采访组,香港回归之前我们就到了香港,对各界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快到香港回归那一天了,七一的时候,报社打电话说让你回来,要跟着领导人的专机过去。因为常备记者。我说我就在这边行不行?他说不行,必须回来。那么我就赶回来,东西都没有放,就到了机场,跟着专机再到香港去。到了香港,所有的活动,从下了飞机,非常非常紧张,整个一夜,我们大概是先到深圳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从深圳到香港的启德机场,下了机场,东西放到宾馆里面去以后,就立即进入会场,进会场以后,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整整一夜,没有参加的人不知道,活动太多太多了,我们就跟着当时的总书记,一个场转到一个场,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一直做到天快亮,从前一天中午,在深圳吃了午饭以后,这后面基本上没有喝水、没有吃饭,没有时间吃饭,整个跟着过来。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说是你们赶快回去收拾行李,跟着专机返回。我说我们报道组还在香港,我能不能留下来?他们说,请示领导。领导说,不行,所有跟着来的人还得回去。这样一直再跟着回去。直到上飞机的时候,我们才吃了一顿饭。整个从第一天到第二天。应该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还是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香港回归的时候,所有的过程我都在,都见证了,都参与了,也报道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何加正

6


对得奖和荣誉不是很在乎,更在乎能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

主持人

在您的记者生涯当中,获得过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这样一些殊荣的背后,有没有一些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我个人对得奖和荣誉这一块一直不是很在乎,我更在乎的是我能不能做出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我在人民网也是这样子。我就是说,怎么能够把人民网做好,至于它给我什么荣誉,我都没有考虑。但是恰恰这么一个结果,反而很多荣誉就过来了。后来回过来想想,一个人追求荣誉的时候,往往追求不到,而且有时候容易适得其反。当你不追求这些荣誉,踏踏实实就是立足于做好事,做出成绩来,结果这些荣誉反而就来了。


你刚才说的这些一等奖、二等奖、特别奖包括范长江新闻奖,确确实实这些都得到了。当时不当一回事,去领个奖,颁个奖杯,拿回来往那一扔。一直到我退下来以后,我才翻过来看一看,一个大纸箱子,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证书,还在这个抽屉里这个地方找出一本,那个地方找出一本,到处散落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我想想,这些证书怎么出来这么多?我的感悟是什么?如果年轻人听得进去的话,你踏踏实实干好事情,如果你想得到荣誉的话,踏踏实实干好事情,这些荣誉最终真的会来。

何加正

7


从报纸到网络,也曾犹豫,但还是有信心的

主持人

您在人民日报经济部工作了26年,2000年进入人民网工作,从报纸到网络,从资深报人到网络新手,这样一个全新的转变,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一开始也不是我的意愿,是报社编委会、报社领导觉得当时的网络版需要一个负责人,这样他们就让我去。让我去的时候,我当时也犹豫过。互联网出现的时候,我是比较早的一个网民,应该是1995年底、1996年初,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来的时候,我已经是网民了。我就在网上东看西看,我觉得这个东西太神奇了,非常适合我这种好奇心比较强的人。互联网确实这个事情挺好玩,未来肯定有发展前途。但是没想到让我来做,从来没想过。后来找到我了,找到我的时候,我就犹豫了。


来了以后,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我觉得我有新闻的底子,有我前期做农村报道的、写社论的,跟着中央领导的做重大时政报道的,这一系列的新闻经历,我觉得我能够把互联网这一块做好。

何加正

8


在人民网这十年取得的成绩,我感到很自豪

主持人

您在人民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今后人民网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您怎样评价自己在人民网这十年?

我在人民网这十年取得的成绩是感到很自豪的。我没有后悔做了这件事情,非常珍惜这十年。我认为这十年对我人生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很满意的。我退下来以后,他们在网上发了一个我的讲话,我收到了将近400条短信、跟帖和各种各样的来信,我现在还保存着,都是普通员工发给我的,我看了以后,我真的止不住地流下了很多热泪,为什么?我真没想到员工对我是这样的,后来一位老同志看了以后,他说你在这个年代,得到这么多年轻人的拥戴,真不容易。


何加正

9


媒体在改革开放中,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发展机会

主持人

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人和一名网络工作者,您觉得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传媒业,特别是包括现在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行业,它的意义何在?

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每一个领域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媒体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我们自己很多发展的机会。


人民日报也好,人民网也好,其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这样一个脚步在不断地前进发展的。我这十年,我觉得我感觉还是很成功的。它的成功实际上和改革开放是紧密相连的。有些东西得益于什么?如果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得益于我早期,前面26年经济报道,这个经济报道里面,因为我的思想、我的思路、我的想法,是跟现实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基本上在同步的,从这个过程当中,我通过我的报道,通过我的评论、言论,大量地吸收了这样新的知识。为什么我到人民网能够比较平稳地过渡,前期的经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的历程,这个东西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在人民网,我觉得我基本上还是沿着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思路在做这件事情。我不保守,基本上是紧随着时代的脉搏,推动人民网往前走。

何加正

10


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

明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的新闻生涯陪伴和记录着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历程,您如何评价这四十年呢?

现在最简单的,大家熟知的,一个是我们30年站起来,30年富起来,还有30年要强起来。前30年,确确实实就是站起来了,本来是一个非常贫瘠,被欺凌的国家,一盘散沙的国家,最后我们成了一个整体,中国人民不会受到外部势力任何的欺压,我们是独立自主地在发展我们自己经济,但是说句实在话,还是很穷。改革开放这些年,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把我们国家真正的富起来了。


这40年,我觉得确确实实给我们国家,给我们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应该是功不可没。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我觉得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只要我们看到这些问题,能够有决心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何加正


(文章转自:人民网传媒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