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二)

2017-12-18 南方传媒书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17ntf5cg&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二步:好故事如何构思?


01

故事的范围


按照因果归纳主题,考虑时间、距离和影响对象。决定取舍内容。否则容易出现文章过短或者是范围太大,结果什么都说了一点,但又都没说透的情况。书中介绍的技巧我也经常用,就是画出一个思维图纸,比如最简单的人物关系,张三一个方框,李四一个方框,王五一个方框,他们之间画箭头,谁曾经和谁打过什么样的交道。然后往出扩展他们的朋友等等。


02

故事的主题


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示出来,这就是找主题的技巧。在公司管理方面,我也曾经实践过类似的技巧。


比如和团队开会经常是时间很长又效果不佳,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叫《一分钟管理》,让参会的人介绍自己工作,找自己的问题,只用一分钟时间总结,然后大家再来找解决办法,同样解决办法也应该是一分钟内可以说完。


这个本质上讲就是找出主题。比如做网站建设的,他一周的工作就是网站结构设计,页面的板块规划,需要的是编辑提供文字内容。这个就是他的主题,而不是像:我本周做了首页,然后又做了公司介绍页,把首页和公司介绍页链接到一起等等过程和细节。主题是高度概括,而且反应全貌的。


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主题陈述就是一幅油画最早的线条轮廓。


从新闻方面来说,一个幼年期故事,也就是刚刚发生,大众了解有限,中心事件就是新闻时间本身,这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等等。而成熟期故事,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事件本身,中心事件就是影响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这件事情产生了什么后果。


03

特写、专题报道的创作


综述型:选择特殊性(伐木工人的例子,为什么伐木和其他行业不一样)


微缩型:选择典型性(例子:罢工期间某个汽车工人全家,强调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共性)


这一段讲的主要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技巧,综述型和微缩型。因为翻译问题,其实我感觉这两个名字有点怪,所以解释一下这两种类型的意思。


综述型,比如举个例子,描写伐木工人,那么就写伐木工人如何的与众不同,所有工人都吃中午饭,那就没有必要写,而伐木工人很多时候生命受到倒下大树的威胁,那就加重笔墨。


微缩型,是指拿出一个例子来,比如罢工期间某个汽车工人的家庭,让他来代表其他人。比如他们家已经不像往常那样出去旅行,看不起电影,连水电费都支付困难。这些事情是别的罢工参与人同样面对的。虽然写的是一个家庭,但写的是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共有的内容。


04

报道方式


1. 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优点:把复杂变成具体形象,埋好的主线是故事报道对象。也就是像前面说的,那个汽车工人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如何,三餐吃什么,都能说明罢工期间工人的经济困难。


缺点:报道对象如果无趣,报道对象没有说明想要表达的问题的时候,文章就不吸引人。比如那个工人其实还有第二职业,虽然在罢工中,他还是不缺钱用,那用他来写罢工就失败了。


2. 综述型特写


优点:报道对象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对象。可以举很多个罢工工人家庭做报道。


缺点:可能会面临材料不够,文章过于简单。什么都说了一点,但又没说透,每个家庭的情况差不多,文章产生重复。


05

报道角度


1. 新角度不能没有理由,改变事件性质。比如发生了一次惨剧,但文章却用一种讽刺的角度,而不是同情被害人的角度,肯定会引起公众不满,而不是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没有角度,没有重点。这种情况我感觉经常出现,很多人写文章把别人的观点都说了一遍,但自己没有角度,没有偏向,读者不知道你到底同意哪一边的观点,感觉文章作者只不过是个传声筒,文章看着也没劲。


解决: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和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对手不一定是人,搞清楚自己所带情绪,和指望读者产生的情绪。比如说作者写一个关于小偷和警察的故事,那么主线就是小偷和警察的对抗,在这里小偷就是作为完全的负面典型出现的。


但换成另外一篇,写有些小偷其实是无知少年或者被迫走上这条路,希望社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那小偷就是带着作者同情进行描写。如果这两篇文章混成一篇,一方面说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了一位老人,一方面又在后面希望社会给某些小偷机会重新做人,读者也会感觉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


干货 | 青年记者能从凤凰卫视吴小莉、胡一虎身上学到哪些干货…

干货 | 财经新闻记者必读书目大合集!

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