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2017中国新闻奖推荐之《巡视组长——追记李泉新》

南方传媒书院 南方传媒书院 2019-11-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17ntf5cg&width=500&height=375&auto=0

     ●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定有庞大的根系,根深才能树高,根深才能叶茂。学习就是生命的一种“光合作用”,人的精神世界会因为学习而变得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 亲情、友情再深,也要有一个“界”,这个界限就是公权不能私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最深沉的爱、最博大的爱、最真切的爱,是爱国家、爱人民。

     ● 我们不是一般的人,我们是党的人。党的领导干部,是有规矩的人,是不能为所欲为的人。

     ● 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做官的死于饥寒,但是死于敛财的,历朝历代,大有人在。人不可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是金钱能将人带进坟墓。金钱没有牙齿,却可以吞没人的灵魂。

     ● 党纪政纪是设在悬崖边的一道道护栏,保护我们不要掉到悬崖下面去。遵守纪律,就是善待自己。我认为,清廉才能轻松,越清廉就越轻松。

    —— 李泉新


      一场较量

      2015年3月,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南昌市西湖区。

     在此之前,第三巡视组组长李泉新反复研究了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移交给三组的相关材料。在2014年第一轮对南昌市的巡视中,西湖区委书记周某,已被列入进一步关注的对象。

      出征前夕,李泉新重申:“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团结协作,依纪依法,严格保密,自觉接受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他解释说:“我们是监督别人的,决不能有特权思想,要知道干部群众也在监督我们。如果不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说不定人还没回去,告状信已经到省委了。”

     说到做到。西湖区挑选星级酒店给巡视组办公,被否定;海鲜上了餐桌,被撤走;水果拿进房间,被退回。区联络员看到李泉新喜欢穿布鞋,就买了一双北京布鞋,要送给他。李泉新严厉制止,并提出严肃批评。几天后,联络员又将童装、儿童书籍、玩具等,放到巡视组驾驶员的房间里,说是送给李泉新的孙子的,请驾驶员转交给组长。李泉新立即让司机把东西退了。联络员又将东西邮寄到李泉新家,但邮件被拒收,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西湖区委办公室负责人多次联系巡视组,说周某希望与李泉新见上一面。李泉新回复:“可以,但不单独见面。” 见面后,周某说:“听说你们在查我?我什么事也没有!”李泉新当着巡视组所有人的面正告他:“有没有问题你心里最清楚,最好早点向组织说明你的问题!”

      在巡视组面前碰了钉子,周某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转移隐匿相关证据。三组组员收到了“低头不见抬头见,事不要做绝了”的匿名恐吓短信。

      关键时刻,李泉新对组员们说:“你们大胆工作,有什么问题都往我身上推!”有他这份担当,三组及时了解到周某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违规提拔使用干部、生活作风不正等问题,并移交省纪委。

      巡视结束不久,周某接受组织调查。那天,李泉新一夜未眠。

      三组有组数据:2014年1月就任巡视组长,2016年3月查出肝癌,李泉新在省委第三巡视组工作800多个日夜。第三巡视组完成了8轮巡视,巡视26个单位,发现问题线索934条,其中涉及厅级干部问题线索89条、县处级干部问题线索333条。


      一大收获

      2014年5月的一个周末,第三巡视组成员李思远一早接到李泉新的电话:“今天不休息了,你跟我出去一趟。”

      第一站是温圳监狱。

      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他们提审了一名服刑人员。这个人曾在三组巡视的某区做过主要领导,李泉新希望能从他口中获得巡视单位的线索。这也是李泉新常用的巡视方法——“挖老矿”。

      “他做了非常多的功课,一项项问得很细。但我觉得并没有挖到什么。”李思远回忆道。

      离开温圳监狱,他们又到了另两座监狱。天气炎热,李思远真担心56岁的李泉新吃不消。

     回南昌的路上,李思远想,忙了一整天,跑了三个监狱,却没挖到“矿石”,未免沮丧。

      “思远,你觉得今天有收获吗?”李泉新似乎猜到了李思远的心思。

      李思远说:“要说收获,就是看了以后很感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廉洁从政,不能犯错误。”

      李泉新问:“还有呢?”

      他想了想,说:“没有了。”

      李泉新说:“我觉得还是有收获的。我们巡视工作,发现问题是一大收获。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跑了一天,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原来的怀疑就可以排除了,我们也就放心了。所以,没有发现问题,同样是一大收获。”


      一次小聚

      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寒风呼啸。萍乡市审计局副调研员钟杰兰来南昌办事。傍晚,她给李泉新打了一个电话,说请组长出来吃个便饭。前一轮巡视,钟杰兰被抽调到三组,是李泉新的组员。

      一听是钟杰兰来了,李泉新非常高兴:“你远来是客,我请你!”

      小餐馆很简陋,四面透着寒风。除了李泉新和钟杰兰,还有两个人:李泉新的爱人和孙子。

      刚入座,李泉新就单刀直入:“最近忙不忙?新一轮巡视马上开始,三组需要你!”

      钟杰兰听了这话,不免有些“得意”。因为她刚被抽调到三组时,李泉新可不是这样。她记得很清楚:那天李泉新看着组员的花名册,当看到钟杰兰的名字时,他问:“钟杰兰是哪一位?”台下的她站起来,应了一声。李泉新看了她一眼,问:“你这个副调研员是搞行政的,还是干业务的?”

      钟杰兰是要强的人,组长这一问,刺激了她。第一次到景德镇巡视,她发现了一个700多万元的“小金库”,这一“大手笔”,让李泉新对她刮目相看。

      寒风透过小餐馆的屏风吹到他们身上,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李泉新的求知欲望。

      “我们马上就要巡视几个大单位了,你说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发现 ‘小金库’?”

      钟杰兰说:“这些大单位,口子多。我想……”

      李泉新打断她的话,向吧台招招手:“服务员,请拿张纸、拿支笔来!”

      服务员一时找不到白纸,就撕了一张空白菜单给他。他对钟杰兰说:“快说来听听!”

      钟杰兰说:“一是到这些部门的下属单位去了解,比如招待所、后勤服务中心、食堂等;二是从管钱管物的人身上去了解……”

      六个方面的“秘诀”传授完了,菜也上齐了,菜单上写满了字。

      李泉新小心翼翼把菜单折叠成小方块,放进毛衣里面的贴身衬衣口袋里,开心地说:“对付腐败分子,又多了一个法宝!”

      钟杰兰发现,这顿饭,李泉新根本没吃几口菜。他买了单,告别时,他对钟杰兰说:“我马上58岁了,还想再好好干两年,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钟杰兰说:“这段时间确实很忙,分不开身。”

      李泉新不放弃:“就算很忙,你也要先过来,哪怕一个星期也好,帮我炸开一个‘口子’,你就回去。”


      一次“说情”

      有李泉新坐镇指挥,三组组员干劲十足。钟杰兰更有使不完的劲。

      巡视某县时,钟杰兰突然找到李泉新,说话时有些底气不足。

      “李组长,我有个事请您帮忙。”

      平时都是李泉新“求”她帮忙,现在颠倒过来了,李泉新觉得奇怪。

      “您说我这看人家的账吧,一路杀杀杀的,正干得起劲,碰到这个单位有个人是我亲戚。我这亲戚把我骂得要死。您能不能帮个忙?”

      李泉新说:“这个忙你也帮?他找你、骂你,你可以推到我身上来啊!我跟你说个例子,我亲嫂子有个亲戚,也因为犯了什么事给关起来了。我要是打个招呼,有关方面肯定给面子。但我怎么能帮这个忙呢?”

      钟杰兰理解李泉新的话,不再说下去。

      后来,钟杰兰的这个亲戚违纪问题被查实,被免职了。

      李泉新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授课时,给学员讲过一个故事:“宜春市袁州区原区委常委、公安局长被抓起来了。他的一个亲戚是我高中同学,我这同学跟我打电话,请我帮忙。我告诉她,没办法,我们有铁的纪律,不准说情。”

      李泉新对学员们说:“我们纪委有禁令,其中一条,就是严禁干预基层办案。”


      一台收音机

      2016年5月下旬,李泉新去世前几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省纪委干部谢良贵在重症监护室外穿好隔离服,准备进去看望李泉新。突然,他隐约听到监护室里传来收音机的声音。他眼睛湿了:“没想到,都这样了,他还在听新闻。”

      收音机,是李泉新最好的“伙伴”之一。散步,随身带着收音机;晚上,在收音机播送的新闻中入睡。省纪委驾驶员罗辉说,他的车载收音机,频率一直定格在“中国之声89.1”上。“组长就爱听新闻,所以现在我都喜欢听了。”

      而病床上的这台收音机,是儿媳徐翠在上海照顾李泉新时网购的。她说,公公在监护室,一清醒过来就要听新闻、看书。应公公要求,她还网购了《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放在他枕边。

      李国英对哥哥李泉新的记忆里,也有一台收音机。1979年,李泉新上大学后,第一个暑假回到丰城市老家,就忙着帮家里干活。他把收音机音量开得很大,放进裤袋,一边收听新闻,一边挑着米糠到城里去卖。

      李泉新常说:“不看书不看报,这不行。再忙,每天的《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要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都要听。只要每天坚持做到这一点,就等于天天进党校、天天进干部学院了。”

      他卧室里堆满了书,《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等著作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去上海治病前夕,他还在翻阅《之江新语》。

      省纪委干部汤长明回忆,他刚调整到财务部门工作时,李泉新跟他聊天:“你现在到了财务上,天天和账目打交道,但政治理论学习还是不能丢。”第二天,李泉新就送来了一套书,小汤一看,是《朱镕基讲话实录》。


      一声道歉

      李泉新进入重症监护室后,他的7个兄弟姐妹陆续来上海探望。

      大姐李凤英来到李泉新跟前。李泉新看着大姐,歉疚地说:“大姐,我对不起你。”

      看着虚弱的弟弟,李凤英哭了。

      李泉新考上北京大学时,家里很苦,是大姐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资助他上学。后来,李凤英在丰城市河洲卫生院工作的女儿有个进城的机会:市中医院从基层选拔医务人员。大姐希望李泉新能够出面打个招呼,但李泉新没有答应。他对姐姐说:“这事我帮不了。帮了你,别人就会被挤掉。这种妨碍公平的事,我不能做。”

      “好石”,是丰城人对硬脾气人的称呼,也是老家人对李泉新的评价。

      李泉新最小的弟弟李贵兴,有一好友在新余市开超市。超市被水淹了,朋友跟房东就超市租赁合同起了纠纷。朋友找到李贵兴,要他跟李泉新说一下,请李泉新跟有关方面疏通疏通关系。碍于情面,李贵兴硬着头皮,打通了哥哥的电话。李泉新对弟弟说:“这事我不能掺和。我帮了你朋友,就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再说,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你也不一定全清楚,这样的经济纠纷我不能干预。”

      李泉新向亲人解释:“如果我因为办了不该办的事犯错误,你们心里好受吗?再说,我是监督别人的,自己怎么能犯错误呢?自己犯了错误,还怎么去监督别人呢?”

      徐翠认识李泉新儿子之前,已经是省妇幼保健院的合同工。李国英说,哥哥去世以后,他们兄弟姐妹看电视,才知道哥哥的儿媳还不是“正式工”。

      “他对自己儿媳都这么严格,我们更不能怪他了。”李国英说。


      一块手表

      李泉新去世快半年了,家里那块手表,还是原封不动放在盒子里。

      这块手表,是徐翠在他住院期间,花了500元在南昌买的。年轻时他就养成了守时的习惯。但他戴的多为电子表,坏了就再买一块,最多都不超过200元。

      儿子儿媳曾花1000元买过一块较体面的手表送给他。他非常珍惜,戴了数年后,也坏了,他又开始戴起便宜的电子表。

      今年5月,在重症监护室里躺着的他,突然发现手表上的字码不显示了。爱人徐国香打电话给儿媳,让她在南昌买块新表,带到上海来。

      徐翠立即来到南昌一家商场买了这块手表。当她带着手表去上海看望公公时,发现先前那块坏了的表又戴在了他手上。婆婆解释说,她上街找师傅看了看表,原来没有坏,只是没电了,换了新电池,又能用了。

      李泉新走了,那块新买的手表,他还是没用上。

      “他这人简单,物质上没有一点要求。”徐国香说。他的公文包是普通的材料袋,用了许多年,一个角磨破了。被巡视单位想给他换一个,他不允许,说这个包用习惯了,只要不掉东西就行。他办公室的水杯,是装罐头的玻璃瓶。他的布鞋,是他自己从地摊上“批发”来的,20元一双。他的皮鞋,永远只有一双——穿破了才肯买新的。他在家吃饭时喜欢喝上一杯,儿子儿媳就在网上买酒,一瓶不超过40元。李泉新戴的眼镜只值几十元,镜框褪色,镜身变形,一块镜片裂了一个小口子。儿子儿媳实在看不下去,一个周末,小两口去鹰潭办事,听说那里的眼镜价廉物美,就给他买了一副,也就200多元。


      一门家风

      “听说他在外面好严厉,但在家里不会。只要他回家,家里就有说有笑的。”徐翠说。

      回到家中,他会把收音机开到最大声,一边炒菜一边收听新闻。吃饭时,他一边呷着小酒一边给家人讲历史故事,讲中共党史,讲反腐倡廉。

      “我们都吃完了,他还一边喝酒一边跟我们聊天。”徐翠说。

      李泉新的工资卡由徐国香保管。上班前,徐国香会从他口袋里掏出那个透明的塑料袋来看看,袋子里的钱看得一清二楚。

      “他袋子里不会超过300块钱,少了我就会给他加一点,让他买烟。”徐国香说。

      徐翠想给公公买个真皮钱包,李泉新不肯,说用塑料袋包钱,不占地方。

      李泉新也有“土豪”的时候,那就是回老家过年。

      每年春节回老家前,爱人和晚辈不等他开口,合起来给他两万元。儿子没买车时,一家人坐客车回丰城;有了私家车,就坐自家的车回老家。

     李泉新母亲80多岁,身板硬朗。晚上,母亲回房休息了,李泉新就进到母亲房间,拿出那两万元,交到母亲手上。

      母亲看着这么多钱,露出一丝不安,说身边儿女都很孝顺,她不愁没钱用。

      李泉新看出了母亲的心思,说:“妈妈,这钱你放心大胆用,儿孙的钱是干净的!”

      过年过节,李泉新习惯住在最小的弟弟李贵兴家。李贵兴说:“我们是怕他来,又盼他来。”

      怕,是因为“每次都给我们上政治课,提醒我们做人一定要低调,不要张扬,不要打着他的招牌办事”。盼,是因为李泉新“墨水”多,记性好,家人团聚时,他有说不完的故事,特别是晚辈们,更喜欢听他说话。

      有团聚就有离别,该回南昌了。母亲和兄弟姐妹出门相送,李泉新向母亲挥手告别,上车前不忘补上一句:“妈妈,儿子去赚钱给你用了!”


      一次辞行

      2016年3月12日,李泉新住进江西省人民医院。

      13日,李泉新跟医生说:“我要出院。”

      医生说:“急性肺炎还没控制住,不能出院。”

     家人说:“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叫我们怎么放心?”

      李泉新听不进去。他说四所大学的巡视刚刚开始,工作安排一环扣一环:13日晚上要开碰头会,14日统一行动。他是组长,必须到场。

      医生拗不过,说一定要出院,病人必须签字。李泉新说:“我签!”

      他在责任书上写下12个字:“身体出了任何问题个人负责!”然后让医生开了3天打点滴的药,坐了4个多小时的长途车,赶到被巡视单位——位于赣州市的江西理工大学。

      到学校后,李泉新不停地咳嗽,胃口不好,吃了一点面条,来到医院,用南昌带来的药打起了点滴。

      3月16日,药用完了,巡视前期工作也部署完毕。李泉新觉得病情没有好转,决定回南昌复诊。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前来送行。李泉新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罗嗣海说:“学校里的电子显示屏要滚动播放巡视信息,滚动间隔的时间不能太长。”

      说完,他摇晃着走近车子,左脚先上车,坐下,再用双手“搬”起右脚“放”进车内。

      一路上,驾驶员罗辉从后视镜上看到,4个多小时的车程,李泉新是蜷缩在后座上,苦撑到南昌的。

      进入南昌市区,他并没有去医院,而是先到设在南昌的江西理工大学分校,检查已经开展的巡视工作。

      中午,他陪组员吃了工作餐,就来到省人民医院复诊。次日,结果出来了:肝癌。

      谁都没有想到,这次辞行成了永别。他,再也没有回到战友们身边。


      一场送别

      5月18日,李泉新来到上海复检和治疗。一切来得太突然。组员们为了不让他担心病情,用工作来分散他的注意力。

      钟杰兰给李泉新发短信:“我们这个星期天没回家,按照您的指示在加班加点。发现了不少问题,在这里已形成了很大震慑。请您放心养病,我们都很想念您、惦记着您,希望早日听到您康复的佳音!”

      李泉新回复道:“钟杰兰好!很高兴你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我在上海。明天将做几项身体检查。谢谢你们关心!很希望跟你们一起战斗!”

      但是,他的战友们没能听到他康复的佳音。5月31日,李泉新永远离开了人世。

      6月2日,南昌大雨滂沱,全城内涝。

      李泉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8时举行。

      一大早,省纪委的同志赶来了,江西纪检监察系统认识李泉新的人赶来了,和李泉新并肩战斗过的省委第三巡视组的组员们赶来了,被巡视单位的同志也赶来了。

      通往殡仪馆的路已被积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钟杰兰和她的同事刘霞、南昌县审计局干部黎凌凌都曾在三组工作过,姐妹三人在路边小店买了三双雨靴,小心翼翼涉水前进。但越往前,积水越深,情急之下,她们花钱雇了一位壮年男子,背着她们涉过了深水区。

      遗体告别仪式推迟了两个小时。

      人越聚越多,许多人都挽着裤腿,打着赤脚。10时整,遗体告别仪式开始。

      望着李泉新的遗像,钟杰兰和大家一起,饱含泪水,深深鞠躬。


      一声绝唱

      李泉新被查出肝癌前一星期,2016年3月9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李泉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厅局级领导干部讲课。他足足讲了2小时40分钟,最后,他用下面这段话,满怀深情地结束了这堂课——

      人生好比一次远航,历经风雨与险滩。是沉舟折戟,还是乘风破浪,这个舵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好比一部书,这部书是否精彩,全由书的主角决定,而书的主角就是自己。

      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必须认真思考并严肃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

      希望每位同志以腐败分子为戒,珍惜自己的历史和荣誉,珍惜党和人民的培育和信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自觉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要努力成为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人,努力成为同事和部下敬佩信服的人,努力成为家属和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努力成为回首人生问心无愧的人!

      这是他一生的写照,更是他生命的绝唱。

参评项目:报纸副刊 


体裁:报告文学


语种:中文


作者(主创人员)):江仲俞,宋海峰


责任编辑:任辛,李滇


刊播单位:江西日报


首发日期:2016-12-16


刊播版面:井冈山副刊 B2


作品字数:7056

请输入标题     bcdef

参评作品简介:

李泉新生前是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在2016年省委首轮巡视期间突发疾病,于2016年5月31日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2016年10月,江西省委决定追授李泉新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泉新同志逝世后,中央和江西各大媒体都以新闻的形式,对他的事迹作了广泛报道。我们通过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勉励新闻工作者时提出“四向四做”的要求,认为李泉新事迹有待深入挖掘的必要,我们秉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优良、扎实的作风深入到李泉新工作过的单位、他的老家,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了近50人次,采访到了许多第一手鲜活的感人事迹。本文展示的11个部分,基本上都是首次披露。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推荐单位意见:

文章围绕王岐山同志赞扬李泉新“巡视工作很辛苦,巡视干部不仅要敢于担当,还要有奉献精神”的话,用白描手法,逼真地描绘出一位省委巡视组长的担当和奉献精神,11个片断既单独成篇,又有内在的联系,写得一气呵成,读去如临其境,如晤其人,可信,可敬,可佩。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这篇报告文学选材于当下反腐斗争逐步深入的情势中,人物有典型意义,固而也具备时代感和现实性,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作品不仅内容好,写作上也有创新。在人物刻画上,虽不失写真,却用了诸多文学手法,从主人公的“动”与“静”上,选取了许多感人的细节,平实而深刻,使这个先进人物有血有肉,富于人性味,结尾也收得恰到好处,将李泉新的“绝唱”刻进了读者的心里。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荐读 | 2017中国新闻奖推荐之别了,白家庄矿

荐读 | 2017中国新闻奖推荐之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

荐读 | 2017中国新闻奖推荐之走向经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