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学新闻,你需要了解这些必读书目

2018-01-07 苏凤华 南方传媒书院


《奥莉娅娜·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

奥莉娅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记者,作家

出版社:新华社

出版时间:1988年05月。

推荐理由:不知道当初你们选择新闻学专业是不是抱着想做记者的理想,现在是否还依旧坚持着?法拉奇认为,自己生来就该当记者的。“如果我不做新闻记者,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何在。我生来就该当记者,置身于社会时局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自己的语言。苦闷是每个人的伤口,我要呐喊!”读完《奥莉娅娜·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相信你们对记者这个职业又会有新的理解。我们阅读《风云人物采访记》,惊奇的是那些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深度事实,而给我们的思考是,一名记者,我们的使命是什么:采访是拜访者和受访者构成历史,不能被模糊的事实。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作者: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译者: 徐扬 
出版年: 2006-1

推荐理由: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沉默的大多数》

著者: 王小波

出版发行: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3年1月

推荐理由: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任何想将个人的思想凌驾于大众或迫使大众去遵从的都是不对的。沉默不等于没有主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该杂文中很多写的是文革期间发生的事情,很多人盲目毫无理性的遵从“红太阳”的思想,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知青下乡等等政治活动浪费一代人的大好青春,作者深感处于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心酸!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



《娱乐至死》

外文名: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作  者:(美)尼尔 · 波兹曼

译 者:章艳

出 版 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5月版

推荐理由: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作者: 朱学勤

出版社: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发行时间: 2005年05月

推荐理由:“我哪里是在批判卢梭?我是在我自己和同代人的心里剥离出一个卢梭。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单向度的人》

作者:赫伯特·马尔库塞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

推荐理由: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

作      者:【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

出 版 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

推荐理由: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关于传播学的视野。从媒介技术的演进来讨论传播学,
而不是传统的传播学的理论。这是一本绝佳的美国传播学史作。作者对于传播学的发展和理论有着深刻翔实的认识,对其中重要人物的介绍一气呵成。最重要的是,作者一如既往的批判视角。



《红星照耀中国》

(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

作者:埃德加·斯诺

译    者:胡愈之、林淡秋、梅益、董乐山等

出版时间:1937年10月

推荐理由: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童年的消逝》

(美)波兹曼 著,吴燕莛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5-1

推荐理由:我们能为童年的消逝做些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本书将不对此进行探讨。理由是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这么说,心里既轻松又沮丧。轻松是因为我不必背负教别人如何生活的包袱。在我以前写的书里,我都冒昧地指出较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我相信这是职业教育家应该做的事。事实上,承认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他们发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相上下,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黑夜中寻找星星》

作者:何荣幸 / 台大新闻研究所

出版社:时报文化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02日

推荐理由:《黑夜中寻找星星》是台大新闻研究所在2007年台湾解严2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大型记者访谈计划的最终成果,它汇集了17位台湾资深报人亲口讲述的解严前后他们的从业经历,让我们在回望海峡对岸那群和我们一样以新闻为业的人们曾经走过的道路的同时,也让我们期待以他们的经历为鉴,廓清中国大陆新闻人面前可能的道路。他们是记者,是一群和我们一样的人,“很少人像他们一样幸运,可以站在每个历史的浪头上,第一手体验时代变迁与社会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使命感与影响力;但凡事总是一体两面,很少人像他们一样倒霉,必须在第一时间承受时代的苦闷与局限,每天醒来后被迫一切归零,在别人阅读旧闻的时候继续摸索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