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四)

2018-02-05 南方传媒书院 南方传媒书院 南方传媒书院

计划与执行

和作家一样,记者在写作的时候也是疯子,他们可以对任何东西产生过敏反应。

不同的人在撰写稿件前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完全依靠他们神圣的灵感去采访和写作的记者,往往都会在其他有计划的记者回家后,仍然坐在电脑屏幕前发呆。

没有计划的报道像没有大纲的网络小说,用力不均,首尾不和谐,说不定还会来一个“烂尾”。

1

全面思考


作者提到,每当他坐下来准备报道一个故事前,他会有一个计划向导提出6个方面的问题。这6个问题把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使报道更加全面有效。


一、对事件特写的要点


1. 历史

a 是否牵扯到过去

b 是否与过去不同

c 是否是过去的继续

d 历史是有一定关系的,有没有细节可以用(比如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圣诞节这么回事,近几年却突然兴起来,其实是背后有多种原因)


2. 范围:中心事件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强,变数有多少

a 定量

(1)数字量化

 (2)评论观察定义中心事件

b 地理因素

(1)中心事件的地理范围是什么,国际国内,区域,地方

(2)哪些地方是故事热点

c 多样性、强度因素

(1)中心时间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故事中的人,地点,和机构对时间的参与程度有多深

(2)中心事件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加强还是减弱

d 全面因素

其他事件对我的中心事件产生影响了吗,突出了中心,还是淡化的中心


3 .原因,导致某事现在发生的因素

a 经济因素,是不是有利益关系,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b 社会因素,文化,习俗,道德,家庭生活

c 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规则,税收

d 心理因素,自我意思,复仇意识,愿望满足,情感上的动机(就是属于人主观的因素了)


4.影响-事件导致的后果

a 发生的事情会对何人何物产生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坏处

b 那些获益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哪些反应,有什么看法(思想),有什么感受(心灵)


5.作用,反作用力形成及其行动

a 谁会对发生一切抱怨最多

b 有那些实际的势力在弥补抗击改变减弱时间的影响,范围

c 这种势力的结果


6.未来,如果不加干涉,未来会如何

a 对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关于其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

b 我的事件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事件有那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c 我能展现未来的可能情况吗

事实上,我们需要从这6个方面的问题全面分析,但不必完全用上。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挑选出需要展开的1~2项和需要省略的1~2项


二、人物类特写的报道要点


1. 历史

过去对于他有什么影响,西方研究一个人就经常挖掘他童年时候的经历


2. 性质

a 写作对象与众不同的个性、职业、其他方面,综述类特写

(1)哪些举动反应了这些性质

(2)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了对象的命运和生活

b 写作对象的典型性,与同类人的类似性,在微观特写中要强调

(1)是否具有共同特征,哪些共同特征

(2)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哪些同样的经历


3. 价值和标准(取代了前面的“原因”部分,也就是这个人为什么会做现在这些事情)

a 我的写作对象最相信什么,他的信念产生了什么影响

b 这些信念是否与同类的人是否相同,有何不同,程度如何

c 这些价值观,标准和目标是从哪里产生的


4. 影响

a 写作对象对周围和同类人的影响,正面负面

b 写作对象如何收到环境,周围人或者同类人的影响,正面,负面


5. 反作用

a 其他人对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样的反应,用他们的行动说明

b 写作对象又是如何回应环境,或者周围人同类人对他的影响的,用行动说明


6. 未来

a 我的写作对象认为他的未来会怎样

b 其他人对这一点怎么样


关于人物特写的指导,要强调的是行动与反作用,关注于他做了什么,对别人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2

设置优先选项


关注几个重点,加强这些重点展开文章。


如果故事还处于发展期,要把主要篇幅放在对中心事件的细节挖掘上;如果说发展成熟的故事,只需要稍微提及一下中心事件,重点讨论影响和反作用力,把主要篇幅放到未来发展而不是已经发展过的事情。


比如在“红黄蓝”“江歌案”这几个高度概括的词语出现前,即故事发展,新闻酝酿期,记者会详细描述事件过程,而当这几个词广为人知时,就不再需要详细描述了,而重点在讨论社会影响和政府作为上。


3

采访报道


作者提到了最容易获得故事的所谓聪明人,也就是他自己既有信息又有观点,作者只需要采集他的言论就可以了。当然聪明人不多见,更多的是论文人,就是写自己相关领域的论文,会提供一部分资料的人。


之后作者提供了一些采访的技巧,比如不像传统的列表回答问题式采访,记者可以走进被采访者生活,在更自然的气氛中,搭建一种私人关系,和采访者建立关系,了解更多有关被采访者的信息,然后从宽泛问题问起,再适当提出问题。


作者说了一句话:我不喜欢和那些对我没有兴趣,而只对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感兴趣的人进行交谈。这句话对于任何人都适用。


有趣的是作者介绍采访的时候,说记者需要有适当的沉默,表示对方的回答你并不满意,希望对方补充,而不是滔滔不绝,由记者自己补充上答案,因为这时被采访人只能回答一句“对”并且彻底无话可说了。

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三)

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二)

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