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 | 只有31个微信好友的生活是怎样的?

2018-02-07 闫婷 南方传媒书院

“浙大男生只有31个微信好友”“每天睡5小时”、“骑车都在看书”、“一年借书296册”、“父母忍不住劝他多打游戏”……

这几天我们被这位浙大的学霸刷了屏,在一声声“又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感慨过后,这彷佛是一枚小小的石子被丢在浩瀚的大海中激不起多大的波澜——事实上在现在这个信息如同洪流的境遇中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他为什么能在一年中看完这么多书没有深入的思考。

 胡啸宇 钱江晚报 图

我们试想一下只有31个微信好友的生活是怎样的?去掉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的网友、去掉代购、去掉一面之交,31个人里只有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由于和好友的关系非常清晰,还意味着在给每个人设置标签时,标签的种类会非常少,在发朋友圈时不用纠结该不该屏蔽;更意味着朋友圈的更新速度会非常慢,不会过一会就有一条状态的更新,不用花时间为了消除小红点而打开。所看到的朋友圈,都是真正关心之人的状态。31个微信好友,是对人际关系极为精简的把握。

一年借书296册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一年365天借阅296册次书,相当于每天看0.81本书。除掉浙江大学2017年的108天寒暑假时间,在校期间257天,相当于每天读书1.15本。每天都在看书中度过,没有玩游戏的时间、没有消磨时光的闲情,没有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而是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在看书这一件能提升自我的事情上。一年借书296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一个信息如洪流的时代。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网络也让我们不知不觉的有了依赖性。我们习惯于没事就拿出手机“消灭”一个又一个消息提示,有的消息是有用的,其他很多消息都是和自己无关的,我们沉醉在这样浪费时间的行为中而不自知。我们越来越沉浸在新鲜、刺激、快捷的消息中,逐渐忘记了专心致志地投入在一件事情上是怎样的感觉。


这是一个最容易产生“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时代,也是最需要静下心来读书的时代

2017年4月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纸质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与2015年相比,纸质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体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由2015年的62.21分钟增加到74.40分钟。

超四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在当下的社会里,赚钱的手段越来越多,甚至靠拍视频、做直播都可以赚钱,而读书需要耐心、回收期相对较长,相比之下很多人都会放弃读书,认为读书没什么用。

就拿短视频行业来说,短视频APP五花八门,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娱乐的、健身的、购物的、化妆的……数不胜数,但是能被人记住的,就一定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并且它们取胜的原因都是内容,如果没有独树一帜的内容和专业的经营技术,它们就会如云烟一样迅速消失在信息的浪潮中,我们甚至不会知道它何时诞生。

我们在网络世界所经历的一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远不及我们亲身经历的刻骨铭心,所以它们不能成为我们的社会阅历,也不能成为我们有力的知识积累。

当我们置身于网络世界中,我们需要与现实生活相平衡

沉溺网络的危害我们都有目共睹,同样的,只关注现实而拒绝解除网络,就无法与时代相适应。

在网络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不仅需要靠自我约束,还需要新闻媒体的助力。新闻媒体不仅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思考社会大众需要怎样的新闻。

值得铭记的是,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曾说:“人最凶险的病症是轻视个人的存在”。重视个人的存在,在当今的互联网社会里有特殊的意义。互联网给予了每个人都有话语权,在这个声音嘈杂的时代,我们的每一次关注都是对他人话语的消费。如果我们所关注的所谓的微博大V、明星以及其他意见领袖的发言毫无营养可言,那就果断取关,别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刷一小时微博、刷流量明星的神剧、关注无关紧要的内容对我们来说,远不如用相同的时间做能够提升自我的事重要。

 在网络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拿着话筒,希望有人听自己说话。有的人凭借自己的真本事,用能力打造自己的地位,话筒也逐渐升级,成了金的。有的人给自己贴上“娱乐”这个玩不烂的标签,他们的话筒也成了金的。有的人从不用话筒到处宣扬自己有多么厉害,他们的话筒在心里,只对着自己毕生热衷的事业。

热点 | 刷脸试衣服,打折还当日达?刘强东这是在弄啥子?

热点 | 一周整改,微博热搜迎来新时代

热点 | 吐槽春晚:年末的网络狂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