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 | 万种“奇葩”课,多样栋梁才

李沁铮 南方传媒书院 2019-11-01

◎作者:李沁铮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水果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美味的食物,但对于南京农业大学果品鉴赏课的同学们来说,这还是一项学习内容。今年的12月17日新华网报道了南京农业大学所开设的果品鉴赏课。这门课程主要讲授水果、果干、坚果的品鉴与文化,以及如何挑选果品。此新闻一出,倍感兴趣的网友们纷纷聊起“别人家的大学”“别人家的课程”。

类似这样的奇葩课程,并不在少数。去年12月28日大连海事大学开展《宠物欣赏与饲养课程》;早在2012年,中南大学就开展了《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课程;天津大学于2016年春季开展《恋爱学理论与实践》。

在这些被网友称为奇葩的高校课程背后,其实是高校教育对趣味性和常识性的逐渐重视。这无疑是令人惊喜的。

在孩童时期,还未对这个世界有初步的了解之前,我们在玩乐中探索着未知。对于化学、物理、历史、生物这些已经发展得系统完整也晦涩难懂的课程,正是在我们探索那些生活中有趣但不起眼的现象时,被一点一点研究透彻的。

同样,在恋爱课上,我们发现喜欢与接受喜欢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而非与生俱来的;在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的课程上,我们发现从小追到大的动漫,有如此多的干货;在果品鉴赏课上,我们发现习以为常的水果里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些课程的开展,让我们知道心理、化学可以从别的新奇角度加深学习与理解;甚至谈恋爱、吃水果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学习的意义不再那么狭窄,不再一谈到它就让人想起高考,而我们说起“活到老学到老”时也不再把它当成一句俗话,而是把它当成有望实现的可能。学习的领域变得宽广的同时,它的意义也被步步扩大。

当学习意义从狭义的理解逐步被拓展时,我们也更加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现在减负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人们对于减负的理解也因为学校课程而变得局限。减负不只是量的减轻,更可以通过培养兴趣、多元学习来达成。试问谁不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孩子们的创新力是无限的,当他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也能被激发出无限的探索与求知。


在看到大学的“奇葩”课程带来利好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中小学常识课程以及实践的缺失。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小学的确是开始重视并开展了一些趣味课程,类似爱心手工、球类游泳运动、人工智能探寻等等。可是不难发现在这些课程中,中高考还是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教学。有些课程的作业甚至是家长帮孩子做,而孩子去复习所谓的“正课”。

我们当然能够看到,教育的改革已经在努力推行、试点,可是在推行的同时,免不了缺少实践、“醉心”高考的现象。有些学生能对天气系统倒背如流,看到现实生活中天气的变化时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即便学习了农业的有关知识,也还会有人到了田地却依旧五谷不分。教育需要互动,家长和孩子,孩子和老师,老师和家长,甚至大方向上的方针政策,多方联动或许才更可以让祖国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对于常识性与趣味性的重视可以在大学里为人津津乐道,更可以也更应该融入在童年青年的成长实践中。

教育是人类发展永恒的命题,于国于民都是重中之重。所以教育不能假大空,也不能只重视前人系统的总结。也许从生活中的小处着眼,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教育。

(本期排版:谭成艳)

热点 | 新晋网红故宫的逆袭路,IP打造并非一日之事

热点 | 12岁弑母男孩无法判罪,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吗?

热点 | 新闻稿并非“表扬信”的代名词

郑重声明

未经同意,本公众号所刊发的作品,任何报刊杂志、网站、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南方传媒书院”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