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 | 深圳虐童,不止于愤怒

李沁铮 南方传媒书院 2019-11-01

我们常说“家庭是温暖的避风港湾”,也常常听到“父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可深圳的一起虐童事件,却让人颠覆对家庭的美好看法。

    近日,一段疑似虐童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画面中,一名身着校服的女童被一对成年男女推搡掐打,下手之重之狠让人触目惊心。经查,视频中男女为女童父母,而他们也对虐打女童的事实供认不讳。

    视频中最让人揪心的除了父母对女童的摔打,还有女童脸上的麻木。不论被怎样摔打,她也毫不反抗。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女童旁边的弟弟。他只有习以为常的、事不关己的冷漠。

    我们可以想见,此前女童经历多少暴力,尝试多少反抗,再接受多少更强的镇压,才被塑造成我们看到的那一张麻木的脸。

    在父母,姐弟,亲子之间,看不到一点亲情。

    我们不禁思考,亲情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歌颂多少父爱如山、母爱本能,赞扬多少乌鸦反哺、兄友弟恭,其实都无法否认亲情是需要培养的,是像所有的情感那样需要一点一滴的真心来浇灌。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如果所有父母都只生不育不教,那么也只能是像孔融说的那样,孩子是父亲情欲而来的结果,是寄存在母亲肚子里的物件。只有投注真心,孩子才是爱情的结晶。

    同时,家庭问题中重男轻女、家庭暴力这样的典型特征,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广大共鸣,使得家庭问题发展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和睦会让社会更加稳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得当才能让其成为栋梁。家庭也有自己的使命,它左右着社会的稳定与否,也直接决定着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否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在类似的案件中,我们更应该警惕那些听起来理所应当的观念。“我打的是我女儿怎么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女儿就是外人”这些现在还被一些人习以为常的观念,着实让人心惊心寒。如果这样的观念继续“指导”着父母做出所谓正确的行为,那么子女也无法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如果这样的观念被子女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那么伤害的会是代代人,辈辈心。

    长久以来在国人眼中,家务事清官也难断,常常是自行解决。可是多次的悲剧、令人瞠目结舌的惨案都让我们意识到,家中事不再只是家中事,它所牵涉到的心理、价值观、法律等因素,都应该让我们去重新定义家庭问题。我们希望家庭是温暖的避风港,但我们也不希望家庭拥有包庇的特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家庭应该是一所学校,人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充当家中的角色。父母能否明白他们手中的责任?生育伴随着教养的责任,言语行为也有着以身作则的意义。做父母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在没有资格考试更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是生而为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儿女呢?儿女能否明白和父母的沟通也是需要理性对待的?父母付出了关爱,我们应如何予以回报?感情从来都是双方的事情,亲情从不例外。

   泰戈尔说: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构成。时代日新月异,对于家庭的看法更应有所改变。别让家只是钢筋水泥,给家一点力量,也是给我们自己一点力量。

热点 | 新晋网红故宫的逆袭路,IP打造并非一日之事

热点 | 12岁弑母男孩无法判罪,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吗?

热点 | 新闻稿并非“表扬信”的代名词


郑重声明:

未经同意,本公众号所刊发的作品,任何报刊杂志、网站、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南方传媒书院”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