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安庆:媒体人如何做好春运报道?

陈安庆 南方传媒书院 2019-10-31


◎作者:陈安庆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01、元旦过完,心里就盼望回家过年啦


元旦过完,就好像感觉想回家了,这是一个乡愁弥漫的中国,每个人的乡愁,都似曾相识。


有空,还是回家过年,熟悉的乡土和街道默默等着你!


盼望着,盼望着回家过年了。


春节,是所有华人的节日。乡愁,是温暖的,也是忧伤的;是怀旧的,也是失落的。


春运,是中国几亿人一年一度的大迁徙。


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在“年”的催促下,早早踏上了回乡之路,另一些因故无法早回的人,也开始忙着盘算自己的归程。


路途遥远?不怕,提前动身便是;一票难求?不怕,彻夜排队而已;天气不好?也不怕,心中温暖就好。


 汽车站,火车站,机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来来往往,行色匆匆,整个中国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模式 。


 在春运的车辆上,那些挤成一团、千辛万苦的人,没有一个知难而退,全都坚定地渴望着去实现一种情感的目标——回家。

 


急渴渴地扑到家,一推开门,即刻融化到自己生命源头的温暖里。


那里有你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守家在地干活营生的兄弟姐妹,他们全朝你喜笑颜开。还有那些分外亲切的老街道和你来时的路。


春节什么味?就是你生长地熟悉的味道!小时候,熟悉的街道和乡土,我们天天见面,那段日子,实在天真又遥远。


02、20年前的春运记忆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百年来,在农历新年期间与家人团聚守岁的文化传统,已经融入了国人的血脉深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约70亿人)的3/7,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春运,这场人类最大的年度迁徙仍将继续,“火车上的故事”还将进入许多人的记忆。



 曾经一到春运,火车站广场前,就用帆布搭起临时售票区,排队买票的人排到马路牙子,还得拐几个弯,即使有票,上车时也像在“冲锋陷阵”。


二三十年前,绿皮车的窗户能打开。实在上不了车的乘客就把车窗当车门,想尽办法往里进。那时候,不管是铁路还是乘客,关注的就是“走不走得了”。


春节时,火车车厢里、厕所、洗脸间到处都挤满了人。陈老师至今记得20年前,从长沙回银川,在车上从来没有喝过水,主要是因为厕所里站的都是人,喝了水没地方解手。


那些年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有时候买不上硬座票,最残酷的是要从到郑州转车要站20多个小时到银川。站台上人多时,不少旅客就从车窗翻进去,常常有一些孩子和女人车开了都上不去。


那时候车票太难买了,有人甚至排队排了3回,用了3天时间才能买到。


上车也不易,人太多,很多旅客从车门挤不上去,都是从窗户翻上去的。车厢里人也挤得满满的,就连座位靠背上也坐有人,座位下面还躺着人,甚至有时厕所里也挤着四五个人。即使这样,能上车就已经很高兴了。


那时候的火车开得慢,车厢里人挤人,晚上犯困的时候,闭上眼睛就睡,因为四周都是人,不用担心自己会摔倒。由于路程长,在列车上上厕所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能挤到厕所就不容易,有时还得先请挤在厕所里面的人出来腾地方。


03、媒体人如何做好春运报道?


每年的春运因具有多重新闻价值,并切实关系民生问题,是一直以来媒体报道的重头戏。每到春节临近,关于春运的报道就铺天盖地而来,火车票购买困难的问题让人揪心。一年一度的春运关乎民生,各大媒体在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内,着力策划创新的选题。

  

一、此建议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搜集与梳理,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使用户通过数据可以掌握各项指标内容,合理规划个人行程。网络媒体可以多搜集整理一些春运信息,及时滚动与更新,发布机票价格变动信息,帮助大家合理解决春运买票难的问题。在以各类图表为主的报告中,提及春运热度指数、春运出发量城市排名、节前售票热门区段等信息。



二、春运新闻报道中,对购票信息、人流量变化、春运安全等需要持续性关注,同时,对春运中出现的一票难求、黑出租、黄牛倒票、扒手等现象要保持新闻人的敏感性这不仅是因为这类事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更体现出新闻从业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三、对春运的新闻报道要关注人。除了展现春运期间的客流变化、购票信息、披露春运期间犯罪行为以外,还要多做一些针对平凡人的个人报道板块,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报道风格。


多关注一些平凡而不平庸的个体。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回家故事及背后蕴含的感情线展现在读者眼前。比如央视《新闻联播》春运期间曾经的新闻板块《百姓自拍》,通过一个个不专业却很真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个个平凡人的回家之路。主角吴晓芳,记录了自己回家参加妹妹婚礼的经过,老家的风俗缝被子、放鞭炮、“抱桥”等习俗都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十分亲切。


用镜头记录个体与家庭的回家路,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使人物形象立体化呈现、新闻事件连续展现,以温情为主调,展现时代背景下不同群体的回家故事——重点讲述春运路上的感人故事。


四、在突出新闻性、服务性和互动性的基础上,对视频直播、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新媒体形态和技术的运用。例如充分利用人口迁徙方向、车站客流量变化等数据,制作并展现多张示意图和表格,使新闻形象生动。综合运用动漫图画、3D新闻、动新闻等报道形式,激发用户阅读兴趣。

 


五、过技术实现新闻产品创新、报道内容创新,彰显媒体责任全景航拍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新闻报道视角,增加了用户的现场感。通过无人机拍摄各地车站及公路场景。航拍记录了中国人的回家方式。


例如每年春运期间,在珠三角打工的十几万外来务工人员都会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铁骑大军”成为记者们熟悉的报道主题。广东广西的媒体可以安排无人机航拍,展现春运骑行长龙,也可以贴近、更深入地报道这个群体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六、在抓故事抓闪光点的时候,注意做好报道策划。还要注意做大量的前期调查和采访,在选择新闻焦点后,通过对春运路上主人公生活中的点滴事件的展现,体现人物的个性与光芒。


七、注意把好新闻策划中的共性与特色。地方新闻全国化,全国新闻地方化。每个地方的春运,既有区域的特征,又有全国性的看点。每个地方的鲜明的春运新闻,在其他城市必然也有强大的收视和阅读需求。或温馨或悲苦,或欢喜或哭泣,或忙碌或悠闲,或期盼或失望,或坚强或无助,展现出家乡情、故土情,亲情与情感。


八、要掌握春运的基本特点,春运客流主要是以学生流、民工流、旅游流、探亲流等为主的客流高峰。节后高峰期相对集中,预计客流高峰出现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农历正月初三、农历正月初六、正月初九、和农历正月十六,也就是俗语说的“三六九,往外走”。


一般情况下,春运的节前运输安排通常在每年腊月十六号开始,民工开始放假,陆续乘交通工具返乡。每年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建议报道特派记者,分赴公路、铁路、海港、空港多路发回连线报道,形成海陆空多方位报道,增加报道声势。特别注意聚焦春运首日情况,展现镜头下的春运车站。


九、如何让周期性主题报道摆脱重复建设?不再只专注横向内容上的扩展,而是更多探索纵向模式的创新。建议做一个《回家的礼物》,春运路上给家里和亲人带了什么?挖掘礼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探索式故事挖掘,开放式剧情延展。

注:本文系南方传媒书院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为国内知名媒体人——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院长陈安庆、中国第一代调查记者代表性人物)


  2019年1月1日 长沙 


陈安庆:刘强东案媒体不能是法盲,稀里糊涂给人做了洗白煤球的活儿…

陈安庆 :《南方传媒书院深度记者思维万能报道公式》

陈安庆 :财经新闻的万能提问公式


郑重声明:

未经同意,本公众号所刊发的作品,任何报刊杂志、网站、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南方传媒书院”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