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南花已开:那片安放情怀的网易云高地

马萁镁 南方传媒书院 2019-10-30
 wan本文由南方传媒书院原创首发作者:马萁镁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指导导师:陈安庆

城南花已开,翘首待君来。浮云暂遮眼,冷夜终将白。


城南花已开,忘君无恙归。花满城南路,香沁人心慰。


月高清风至,灯密人心汇,介时花未尽,与君望城南。


城南花已开,花开花落时


城南花已开,愿君长安在


城南花已开,花开君不在……

导读:


★“发现与分享”


★“像知乎一样,有歌听,有话说”


★“在你给的评论里,有最动人的谜底……”


★“余温尚存的音乐,你我的故事”


★“曾几何时,音乐是另一片原乡”


★“感恩音乐,幸得遇见,万里共孤光”


 核心提示:


               网易云音乐成功法则—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


网易云音乐是玩传播的高手。


从传播学分析,互联网时代,就受众自身而言,能够驱动其展开自我传播的动因是——用户的社交需求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传播,赋予音乐第二次生命。


从交互界面走向公共联结 ——网易云音乐构建网络“云村”,“传播”和“边界”是在线音乐市场的关键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整个音乐行业传播体系被变革,如何将音乐更好的传播出去,是在线音乐平台的核心行业价值之一。


网易云音乐之所以能够引发受众主动传播,并非为单一的播放器,而是趋向于互联网热议的“社交”平台,将音乐播放与娱乐、趣味及新闻信息相关联,其本质是加载在音乐平台上的社交软件。


网易云音乐平台还借鉴了今日头条的互联网玩法,有一套自己的运算法则,能够根据用户听歌喜好,采集元素,推算出最契合兴趣的歌单进行推荐。


现在的95后、00后年轻用户听的音乐内容很广泛,形式也不仅仅在于“听”,还会有“看”“玩”“社交”“分享”等很多种需求,作为音乐平台就得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


网易云音乐将用户群,主要为大学生、都市白领、时尚人群、IT精英”,推出适合在广场、户外、居室、宴会、办公室、书房、地铁等不同场景应用的音乐,在情感共鸣上最大化契合用户的心情和情感。


明星歌手入驻,借偶像力量强化黏度,基于分散化的网络用户,打造共同网络生态。


根据长尾理论的法则——让顾客参与生产,参与生产的人就是最关心生产的人,而且他们也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网易云音乐的战略是——“评论+歌单+动态”功能,让用户生产内容,以用户为主体,实现UGC最大化。


同时,激发用户创造,引发情感共鸣,生成围绕音乐、歌曲诞生的情感共同体。


个人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在良性互动中收获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依托专业音乐人、好友推荐、UGC及社交等特色功能,快速积累大批用户。


将“音乐社交”的理念植入平台,通过歌单、动态、评论、原创节目等多种互动方式,打通分散用户之间的关系链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社交生态。


依靠着优质的UGC内容,主打音乐社交,善于抓住用户的心理习惯,通过一首歌、一条乐评、一个故事,让用户找到共鸣。


以UGC用户创建歌单的方式,打破了以往以专辑、歌手、风格为标准对音乐的分类,形成了以歌单为核心的新组织方式。


同时各类音乐社区的建立、围绕歌曲所生成的评论,都会将音乐(主要是指歌曲)的话题推至全网。


强化关系链,建立个人社交资本。


在形成闭环的同时,拓展音乐在其他平台的传播和渗透,如微信朋友圈分享。


网易云音乐的情感营销,让它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体,关注消费者的感受,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诸多音乐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用户均在每首歌下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传播自身的故事,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增强产品黏性。


网易云音乐还擅长玩AR营销,用户通过乐瓶AR、禅音AR祈福,通过AR技术以内容体验的方式,深度地联接用户入口。


                   版权隐忧、卖情怀和算法营销,一枚硬币的两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人无近虑,必有远忧。


社交媒体时代,群体性孤独的形成,给网易云音乐带了发展契机。


人们深陷于“在一起”的时代问题。


身体近在咫尺,心却远隔天涯。


人际关系实质萎缩,成为群体性孤独的一体两面。


社交媒体加快了信息传播,拉近人与人交流的距离。


但也让人们脱离现实,深陷于虚拟的社交网络。


人与人的交流与关系变得碎片化。


手机的长时间使用,让人们在交流的同时感到越发孤独。


缺乏媒介素养与媒介能力的使用者,会在无序的信息洪流中,沉浮,漫无边际的空耗岁月,蹉跎嗟叹。


当一个人说我饿了,常常是在感受食欲,而非真的饥饿。


网络环境的虚拟反馈下,一代人陷入群体性孤独。


在现实社会感受到了压力、不信任,都市人愿意抽离到虚拟空间,宁愿与陌生人或者虚拟的朋友,而不愿与身边的人来倾诉。


长时间沉溺于社交网络形成的性格孤僻、情绪抑郁、内心空虚、无责任感、人际交往障碍,人格异化。


线上线下判若两人,陷入“精神真空”心理危机中。


想要在社交网络中寻求安慰,反而因为远离现实社会,让孤独感变得越发强烈。


虚拟世界的交流是没有温度的,并不能真正解决内心的需求。


网易云音乐的隐患在于,在版权问题上的短板凸显,营销层面、算法推送层面等优势,也正在或很快将被同业竞争者赶超。


擅长的情怀营销,也有可能被视为过度煽情、滥情、矫情,而面临失灵风险。




一、城南花已开

2017年5月,作曲人三亩地发布了新曲《城南花已开》,并留言说,一位喜欢他的音乐的朋友不幸罹患骨癌,私信给他希望他能用自己的ID写一首曲子,现在曲子终于完成,希望一切都好。



而治疗中的城南,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感谢。



而原本一个小小的温馨故事,却在无数云音乐的伙伴的关注下变成一份大大的温暖。


短短数月,《城南花已开》感动了130万听客,评论量高达40万,音乐热度近100%。


整首曲子没有一句歌词,但每一个音符都敲进人心深处。



平静的旋律下暗潮涌动,沉寂的灵魂里思绪万千。


生命如此脆弱又疲惫不堪,然而每个行走的灵魂,依然抬头仰望生活……


城市的夜满布点点星光,一个寂寥的背影面朝人烟处,微风轻轻吹动细密的黑发与干净的白衬衫,那是他最好的年纪,却在和最坏的敌人作斗争。


病痛像恶魔一样大口吞噬他的未来,人世间最温暖的灯火在网易云的评论区点燃。


无数音乐ID、无数陌生人,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年代一起默默关怀一个几乎一辈子都不可能遇见的陌生人。


在这场生命的较量中,他们在殷红的跑道外,声嘶力竭地给一个素昧平生的少年呐喊。


这场比赛本就遑论公平,但好在,我们都在。



同时,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和少年的命运,也引起了太多挣扎在这世界的灵魂的共鸣。


评论区中,有考研三度失败的焦虑青年,有与抑郁症作战长达八年惹人心疼的姑娘,有无数寂寞痛苦的灵魂,有你和我的背影……



然而,命运就像无赖的过山车一样从不踩刹车,终于,还是有了终于。


2017年8月30日,“结果总是那么差强人意,让你们担心了,对不起。”


2018年4月8日,“逝者安息。”


城南花已开,少年已不再。



那个独自凝望夜空的白衣少年逝去了,但《城南花已开》触发的感动仍如暖流般蔓延。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不知道这首曲子真的能给城南带来多少安慰,但我相信评论区里那些温暖的力量、陌生的拥抱都曾给予城南生生不息的希望。


人只有在关心别人的时候,才能忘掉自己。


在网易云的这块麦田里,他们彼此安慰,互相拥抱,传递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力量。在这块麦田里,他们彼此支持,耕耘希望……



二、你的网易云

城南的故事只是网易云社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每一天每一秒,网易云的社区都活跃着无数以音乐为名分享生活的人,网易云音乐也早已成为音乐APP中的新晋强者。


无论是相继打败QQ音乐、酷狗音乐等江湖老将,还是形成今天“网易云热评”刷屏的新风尚,无一不体现出网易云音乐的强大实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修为,能赋予网易云音乐如此深厚的内功呢?



三、“发现与分享”

在所有的音乐APP都以“播放器”定位自己时,网易云音乐的自我简介是:一款专注于发现与分享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为用户打造全新的音乐生活。


可以说,就目前的音乐APP而言,网易云把“发现与分享”做到了极致。


在输出端的把控环节,无论是明星歌手,还是草根达人,注册成为网易云音乐人后,便可以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如果得到大V推荐,便大大增加了曝光机会,可谓“新生歌手的成长摇篮”


而对输入端来说,这样的制度为大家提供了更多潜在的原创优质歌曲,既满足了大众对于新歌的需求,也为音乐界培育更多接班人。



论及培养成功的新晋小生,95后的沈以诚便是典型。


沈以诚,独立音乐人,江苏无锡人,生于1995年,一个被网易云音乐用户称为男友音的唱作型歌手,擅长小提琴和吉他,喜欢乡村、电子以及大量欧美音乐。



2016年3月入驻云村,目前发布了一张EP,有原创作品20余首以及一些热门翻唱作品。


他的歌你可能听过,温柔细腻的嗓音很抓耳朵,好多人听完后甚至会去搜索关于他的资料,却发现没有任何报道,搜索结果全是粉丝的各种夸赞。



唯一能了解他的信息渠道是网易云音乐,在云村他拥有156万粉丝,多为90后、00后人群,大多数歌曲的评论都突破了“999+”,时不时发一些个人动态,热度不输头部音乐人。


不玩抖音,但是带“沈以诚”标签的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50万。



看上去,他似乎是一位“音乐隐士”,埋头创作,乐此不疲,基本不在公众场合、商演中露面,宅在自己舒适的世界里,只通过音乐与外界交流。


2016年3月,沈以诚在网易云音乐申请了网易音乐人,从此开始了“隐居网易云音乐”的生活。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上传一些小作品,比如翻唱的demo,蔡依林的《说爱你》、杨丞琳的《带我走》等,以其男友音唱出了不一样的情感,被越来越多云村村民认识,粉丝开始逐渐增长。


沈以诚说,他一开始只是把网易云音乐当做一个储藏室,存放自己喜欢的音乐。没想到他的储藏室成为了别人的宝藏室。


云村村民的大量乐评留言,跟歌曲一起共鸣,其中不少故事打动了他。



当沈以诚在网易云音乐的粉丝逐渐增长,并达到如今的132万时,他觉得音乐这条路是可以走的,但是他走得并不着急。


3年出了20多首原创歌曲,粉丝也都已经习惯在网易云音乐上等他的更新。



在原创音乐圈,沈以诚跟王欣宇、薛明媛、“接个吻,开一枪”、刘思鉴都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在微博和云音乐上经常也可以看到他们一起互动,或者一起创作新作品。


他们基本都是轮番攻占网易云音乐各大榜单的音乐圈新生力量。




四、“像知乎一样,有歌听,有话说”

由于定位挣脱了“播放器”的单一束缚,网易云音乐社区便发展的顺风顺水,而后来依靠热评爆火也显得水到渠成。


早期,以“音乐社交”作为切入点,网易云很快就吸引了一批活跃用户。


用心的社区运营让网易云成就了音乐APP界与众不同的自己。



此外,简单的社区规则也为其后来的广受欢迎奠定了基础。


对很多软件来说,制定了严格的社区规则,本意是为了引入有保障、有质量的内容,却因为参与度过低直接导致失败。


而网易云音乐从最开始就看到了这一点,采取宽口径、精挑选的方式,给每个人参与的机会,让一部分人出众,让少数人无与伦比。


概率论早已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件的概率都是固定的。比如上班迟到,比如好的评论的出现在社群里。


无限制的扩大基数这个分母,就意味着在优质评论这个分子上发力。


用最少的精力和钱,打造最吸引人的音乐生态。


无疑,网易云是聪明的。


反观那些惨淡的典型,如虾米音乐,就因社区规则过于复杂而遭人诟病,参与度极低,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引发不满。



而点赞机制和精彩评论置顶功能更是点睛之笔。


点赞功能的加入,符合目前互联网用户渴望获认同的心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


“精彩评论区”的设置使质量高的评论能第一眼被后来听歌的人看到,也能最快地吸引用户加入到社区中,十分符合碎片化时间里用户的快速阅读习惯。


五、在你给的评论里,有最动人的谜底


在网易云的众多优势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网易云热评”。


可以说,“网易云热评”不仅为品牌本身做足了形象代言,也为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带足了流量。


2017年3月,网易云还曾把点赞数前5000名的音乐热评印满了杭州市地铁1号线和整个江陵路地铁站。



强烈的视觉冲击给每一个地铁搭乘者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对于早出晚归、甚至常年“996”的上班族、创业者们来说,在这样一个最为放松却也最为疲惫的地方,更能感受到每个孤独个体强烈的共鸣。



其实,那些打动人心的评论背后,安静地藏着生活的本来面目。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步履匆匆,踩着恨天高的高跟鞋却还是够不到梦想的高度,S码的西装束缚了对生活的一切想象。


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灵魂,每一句话、每一首歌,都裹挟着我们在现实中无法表露的感受。



那些深藏心底的矫情与脆弱,在无数个零点后的夜晚与地铁上无力崩溃的你不期而遇。


当看到地铁中鲜艳的红色,就像看到内心还不愿放弃的希望,看到角落里支撑得辛苦的自己。



如火的红色,把一天虚伪的盔甲烧成灰烬。


人只有在孤独时才是忠于自己的。


那一刻,我想我们都足够真实。

网易云评论精选


紫霞喜欢至尊宝,至尊宝喜欢白晶晶,白晶晶喜欢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喜欢紫霞,你以为至尊宝和齐天大圣是一个人,你却忘了他们相差了五百年,什么都对,唯独时间

——《至少还有你》


我不清楚莱茵河旁爱丽丝的模样,却梦见青石巷里打着油纸伞的姑娘。

——《青石巷》


可你比谁都明白,那个真正教你唱歌的人,早就死在了1991年的冬天,而你独自循着他留下的道路,一往无前。

——《喀秋莎》


“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都至死陪伴。应该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自私的基因》这两本书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人非草木》


哪个妈妈年轻时不是漂亮的小姑娘呢?

但是后来啊,她有了自己的小公主,她有了生活,所以她只好握起了长剑,成为了英雄。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母亲的红鞋》



六、“余温尚存的音乐,你我的故事”

近年来,网易云音乐的下载量名列前茅,用户体验和业界口碑均表现优异。


知乎网站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网易云?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很显眼——只有一句话:一个有温度的音乐社区。



事实上,在网易云音乐中,也确实发生过不少有温度的故事。


2015年初,网易云音乐上出现了一首颇得人心的歌。知道这首歌的人并不多,搜索量也并不算高,但好评率99%。



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会爱上它。



而演唱者是一个在中国几乎没有名气的歌手——Galen Crew。


有趣的是,在国外,他同样是一个小众歌手,MV在YouTube上有一万多的播放量就激动得不行。



在他的歌曲在云社区中传播开来后,有粉丝在Twitter上@了他,告诉他在中国的网易云音乐上他有多火。



当得知自己在中国不知不觉间拥有这么多粉丝以后,Galen Crew激动坏了。


他开始学习普通话,甚至还开始学习写自己的中文名字。



他在推特上高兴地宣布自己有几千万中国粉丝,并激动地打算来到中国进行巡演。



而他的粉丝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他的Sleephead确实有几千万的播放量,但对中国的歌手来说,这确实不足为奇。


于是,他的粉丝们也开始担心演唱会能否成功举办。



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是一场尴尬的演唱会的序幕。


直到,他真的来到北京……



还有上海……



演唱会的地点都选在live house,人不多,但是都满满当当。


虽然没有万人演唱会,但Galen Crew还是很开心。


一个并不知名的歌手,如果没有云音乐的传播,又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被遥远的东方的那么多人喜欢。


这是云音乐带来的云故事。


这是云世界包蕴的云温暖。


事实上,世界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舞台,我们都在穷尽一生去扮演自己的角色。


每时每刻,我们身边发生着无数个故事,我们也在为世界创造着无数个故事。


我们的故事中编织着远方的朋友和深夜的酒,有兜兜转转的错过与不期而遇的温柔。


而网易云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机会。让我们得以参与到更多美好的故事中,去撕破黑暗,细嗅阳光。


台湾学者慈济有一句话常被提起:我们的使命不是对抗恶,而是扩大善。如果我们都致力于去扩大善,那么内心的痛苦一定比现在少得多。



正是借助这一方小小舞台,我们共享音乐、传播感动、感悟人生。


张开音乐的帆,风浪再大我们都不再孤单。


这一程陪伴,感恩遇见。



七、“曾几何时,音乐是另一片原乡”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对音乐有独特的热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的就是最原始的歌谣。


《诗经》开篇中的“邪许”,正是他们为了鼓舞同伴努力劳作所作曲调。


简单的字眼饱含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酷日当头,他们对生存的执着燃烧得更加热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柔柔的风里,痴情的男子极目远眺。


雎鸠栖息在河中的沙洲里,心爱的人,是否愿意躲在自己心里……



许是音乐本身的魅力,诗经中含有大量描写爱情、亲情的诗篇。但古往今来,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直清爽干净,不可侵犯。


诗经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音乐无邪。


1887年,“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巴·爱迪生发明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录音装置——留声机,被誉为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发明之一。



留声机的出现使音乐存储成为了现实,因为留声机的出现,很多经典的音乐得以留存。


直到今天,在很多讲述民国故事的电视剧镜头中,黑胶唱片在留声机上缓缓旋转称得上是经典镜头。



房屋的一隅,一台老式留声机,音乐如水般清灵悠扬,一把老旧的滕椅。


窗外,细雨迷蒙或者夕阳西下,往事一幕幕浮现;留声机里,是动情的音乐在尽情流淌。


那音乐,像是穿透了岁月云烟,从遥远的过去徐徐传来;那声音,犹如天籁,缠绵悠长。



《海上钢琴师》中有一个镜头,当麦克斯在当铺里听到唱片机上传来的钢琴曲,整个人一下子呆住了。


那沉静悠扬清远的声音一下子将他带回了记忆的深处;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一双手,指尖跃动,钢琴曲缓缓奏响,就像Max所说,“所有故事都会结束。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降至。所以你们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这个世界繁华且喧闹,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感到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


然而你却不能够孤独,你要融入到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


你要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如果拒绝享受这一份孤独,那你必须承受来自外界的一切非议,走上一条未知的路。


没人陪伴的孤独之路。


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未来,谁也不知道该怎样选择。


是做好自己,还是随波逐流。这是一个问题。


1900的故事随着那声巨响结束了,仅仅留下了那张被他掰碎的黑胶唱片,音乐断断续续的从留声机里传出。


旁人只觉得是乱耳的噪声,懂的人湿了眼角听的出神,知道,这是宝贝。



一位酷爱收集唱片的音乐发烧友曾在被问及“为什么数码时代还喜欢玩老东西”时回答说,CD永远无法取代唱片的空灵感和现场感。


这是那一代人对唱片的坚守,也是对自己所热爱的音乐的坚守。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利用无线电发射出了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那个时候,收音机无疑是一件奢侈的东西。而收音机中的电台音乐也根本无法与今天的互联网相提并论,但这个小小的物件却给那个年代的人带来了最朴实最简单的快乐。



天涯论坛的一位博主曾回忆: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当时听广播的场景,在夏日的傍晚,洗好澡,搬把竹椅到楼下乘凉。


上海的夏天闷热,当时住房条件不好,又没有空调,


房间里没法呆,整幢楼里的居民都会在太阳落山后到楼下空地上纳凉,躺在竹躺椅上,摇着蒲扇听广播。


记忆中最受欢迎的是邓丽君的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时光的方向,它不会再回来……”



有一阵子,也流行台湾校园歌曲。


每天下午六点,学生们都三三两两散尽,校园空旷。


只剩一些穿着褪色校服的少男少女在操场边的单杠上,或背课文,或谈理想。


学校的广播站会应景地放些歌曲,有时候是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生生地叫着夏天……”;有时候是潘安邦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最是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有时也能碰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明明是一块坑坑洼洼的操场,竟在这些歌的映衬下融在了黄昏时金色的画中。也是那时难得的情调。



在孤独痛苦的青春期,是对音乐和美的敏锐感缓解了绝望崩溃的情绪。


听罗大佑,黄品源,张镐哲,娃娃,高明骏,几乎每个人的歌就代表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如蛭附骨的孤单。


日复一日,毫无希望地啃噬。


只有这些歌,让一个少年拥有一些隔山隔海的奢侈诗意。


再后来,发展到录音机。堆放在墙角的一摞摞磁带,是一代人青春的见证。


那些日子,傍晚停电也是一种浪漫,可喜的是可以翻出旧磁带听。


在黄昏稠紫的暮色里,郑智化的声音就这样响起,“突然忘了挥别的手,含着笑的两行泪;像一个绝望的孩子,独自立在悬崖边……”不明所以地,浑身颤抖。


那首歌叫,《用我的一辈子去忘记》。



接下来便是MP3的横空出世,前些年,街头上一身朋克的男孩,一根细细的线钻出口袋,电流载着音乐送到耳边。路人行色匆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耳机里有另一个世界,另一场梦。


也有乖巧的姑娘,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有点奇妙的小小物件。遇到纠结走不出来的事情,就找一个树下的长椅,用纸巾擦干落下的灰。


大拇指轻轻按下播放键,音乐排山倒海涌来。


有风吹过,青春的模样就在音乐的细水流长中被静静描摹。


尽管这其中有太多无名小城里的平凡姑娘,但树下的梦总是不尽相同。



到今天,我们拿着通达世界的智能手机,音乐变得触手可及,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它,如同对生命的执着。


2012年伦敦奥运会,白岩松在节目中邀请到英国的一位音乐教授,围绕开幕式音乐做讲解。他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音乐,比新闻更真实地纪录了我们的时代。


八、感恩音乐,幸得遇见,万里共孤光


其实近几年,网易云也曾陷入版权泥潭,也曾被批评广告增加、表现大不如前……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一批忠实的用户默默地站在它的身后,愿意随时给予支持。



柴静在描述自己的少年时代时说,那个时候的她喜欢听台湾电台,喜欢那里的人味儿,想干这行,一上大学就去电台兼职,毕业后找领导申请一个放花鼓戏的周末深夜时段,做一档节目。


节目很简单,听众写信说他们的事,她不评论,也不回复,只把选中的信每个字都念出来,姓名日期在她看来都金贵得很。


念完往上一推音乐键,她往后一靠,潮乎乎的软皮耳机里头,音乐排山倒海。胳膊枕在播音台沉甸甸的皮子上,胳膊肘那块蹭出了深褐色的印子。


沉沉的晚上,头顶一盏小灯烤着,栎木板和皮革有一种昏黄老熟的味儿,对面玻璃反射这点小光,好像整个世界都窝在里头。


从第一次坐在那儿,她不兴奋,也不担心,心里妥当——就这儿了。


时间长了,听众说:“把你当成另一个自己。”


于是夜夜守住电台节目,贪恋那一点人气的温暖。


且当中有无数诡异故事,人人依恃声音隐没身形,倾吐最隐秘的心声。


有一晚停电,漆黑里听新加坡电台林伟的《点一盏心灯》。他要言不烦: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我想,那些执着于网易云音乐的灵魂,许是同样因为贪恋云社区里那一点人气的温暖,渴望为别人点亮灯火……



你是不是也曾在那片橘红色的音乐中寻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是不是也曾在铺天盖地的音乐里遇见另一个自己?

你和音乐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期待你的答案。

文章精选:
---黑土地娱乐崛起简史---
---一个非典型新闻生——柴静的故事---
---从《哪吒》到《西游记》,看透师徒之间的四层关系---
---陈安庆:中国记者与士人精神---
---干货 | 跟《华尔街日报》学讲故事---
---新闻考研还有4个月提高分?点进来!(附福利)---
---招募 | 南方传媒书院编辑部招募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