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K985,二三本新闻学子如何逆袭

叶洁 南方传媒书院 2019-10-30



底层逆袭的几条“绝路”


找工作?名企招聘主打校招,几轮下来留下的多为211/985的学子。

做廉价劳动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重塑着各行业的生态,简单劳动日益被人工智能取代。

创业?你所熟知的小米、京东、百度的创始人都是名校毕业,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不断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靠嫁娶?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显著提高。考研考博?第一学历的槛儿不见得能越过去!逆袭,谈何容易?!

PK985,二三本新闻学子如何逆袭

 作者:叶洁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南传导读

1引子:金九黄十秋招季,你是磨刀霍霍or风中瑟瑟?

2现状:知识无用论,蒙蔽了你的钛合金双眼

3趋势:赢者通吃,打不破的马太效应

4困局:“底层”基因难以摘除

5突围:读书,一条捷径通幽路

6逆袭:跃龙门的术、势、道


1引子

金九黄十秋招季,你是磨刀霍霍or风中瑟瑟?


“世界上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绝对不会去一般学校招聘。

——考研名嘴张雪峰老师

又是一年秋招季,几人欢喜几人忧。

什么Offer通关秘籍、成功上岸的葵花宝典,翻了一遍又一遍,破功的还是大有人在。

每年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无一例外的,新人往往会加一句“今年更难!“的愤懑与抱怨。

据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再创新高。海归毕业生与本土毕业生两者相加,将接近900万之众。

“李总“——是我们对班上唯一一位男孩子的惯称,本科毕业工作一年,逆袭985镀金,本来就凭着工作经历在考研复试中杀出重围,两三年的研究生涯,科研项目、国家比赛,赢得个”盆满钵盈“,关键是还收获了爱情呀!羡煞旁人。

新闻专业里,男孩子可谓是一票难求,再加上“李总“本就兢兢业业,发奋向上,老师同学们都很看好,”小伙子,前途很光明啊。“

可道路终究曲折。

凭借着自身的工作经历,学历优势(其实真的没有感觉到优势),特别是性别优势(做媒体男孩子真的很吃香),李总获得了一个个面试机会,敲门砖算是打通了,剩下就是过筛子、挨个面试。

还记得去年实习,“李总“给我们传授经验是:某某平台什么岗位薪资高,进步空间大;某某公司能学到真东西;某某企业虽然平台好,但待遇低,不值得去。一副洞悉行业规则的全能选手模样,对于我们这些求职小白来说,真的是敲开求职大门的武林秘籍。

而到今年,该老兄则画风大变:大家赶紧海投啊,哪要咱就去,别磨叽!暑假到现在,“李总“邮箱塞满,为面试跑了不少地方,可依旧”一岗难求“。迟迟到不了手的Offer,让我们这一众同学更是紧张起来。

找正式工作才是见真章的时候。眼下行业不景气,大规模压缩用人成本,实习生成了香饽饽,这些应届毕业生则急上了锅。论经验,你没什么工作经历;论学历,好学校的好专业的好学生,才是刚需人才,拔得头筹的人才,实在凤毛翎角;论年龄,这把年纪真的比不上本科毕业生。

这个故事,不是那么励志,985的研究生要是都毙了,那一大票普通本科的新闻学子可还有出头之日?

呜呼哀哉!


2现状

知识无用论,蒙蔽了你的钛合金双眼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城里。寒门难出贵子,成了大众共识。

小时候写作文,“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名人名言总会被引用;现在却很少有人提及了,不是格调高了,素养深了,而是不再奉为圭臬了,社会鞭打后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有钱可以任性,没钱就要认命。

这就是命!

百无一用是书生,高校的象牙塔里,没有培养出更多社会适用的精英人才,却孵化出一批批玩物拜金者,在社会各种励志宣言下,未经世事的大学生们往往被“XX日进斗金“的网文吸引了眼球,日日做着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现在的社会,好像特别容易一夜暴红、一夜暴富,好像成功那么容易:Papi酱就靠嘴皮子圈粉无数,咪蒙就靠笔杆子一条公号广告60万,再看看做直播、短视频的小网红、小团队,躺着赚钱也太容易。

于是,励志成功学的相关书籍、文章,一路畅销、被疯狂转阅,年轻人的鸡汤被灌了一碗又一碗,可数数身边成功逆袭的,又有几个。不要说逆袭,就是自顾上生活的,有几人。

太多的人,只看到一夜暴富的光鲜,却看不到人家背后的努力。几分钟的视频嘛,有什么可难的——对,仅仅几分钟而已,模仿的却又千千万,可是谁又能超越呢。真的,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现在的年轻人,太多急功近利,又太过佛系:一边想着疯狂挣钱实现人生价值,一边在社会的鞭笞下,认穷认怂。给跟杆子就往上爬,没有杆子就一副鳝鱼样儿,在舒适区里,混吃等死。

求职找工作时,要证书,没有;要技能,没有。各种埋头抱怨:要求太高,不给人出路了,瞧不起普通学校学生。而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不是嫌平台不够大,就是薪资不够高。回不去的家乡,到不了的远方,成了我们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再看看行业的相关用人现状:从业者的学历来看,本科占71.81%,硕士占8.87%。

媒体从业者学历构成(图片来自网络)

而互联网新媒体传媒人才需求第一梯队如图: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才受青睐:岗位需求主要是策划、编辑、编导等传统媒体工作者。同样是编辑,不同岗位需要能力相对不同,包括新闻、视频、图片、文字、音乐、平面、客户端编辑等,体现岗位的细分化特点。设计师、运营、营销类运营和经营人才需求较大,大量媒体将运营和营销人才作为招聘重点。

图片来自网络

“一技之长”的同时还需要“多才多艺” 。融合媒体时代需要传媒人才具备整合传播策划能力。此外,从关键词排行看出,传媒用人单位重视从业者专业精神与负责态度。靠谱与敬业是从事传媒工作的前提。

由此观之,我们生活在规则里,就只能被规则成全,适应社会要求的现状,才能生存。


3趋势

赢者通吃,打不破的马太效应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一个小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孩子,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为了娶媳妇!

娶媳妇是为了什么?

——为了生孩子!

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放羊!

另一个类似的小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闻:

——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

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

爹说:但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

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

——然后他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

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

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

——最后,爹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

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了!

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

总裁说:这样,行!

两个小故事,虽不完全等同,但还是分说了一些道理:出身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人生发展的上限。圈子不一定是人脉,出身底层的人所处的圈子只是人群。而出身上层的人,自带资源。

所谓二八定律,讲的就是社会上大概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资源财富。曾经网传一篇文章让人颇为感慨:《我花了十八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有些人随手可得的东西,其他人却不得不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

曾经,有一个高考状元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

所以,马太效应,即是讲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者通吃。在眼界和知识狭隘的时候,你只能看到自己周边的环境,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轮回;而对于强者来说,资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占尽资源,风光无限。

社会越发达,物质文化产品越丰富,阶层就愈发分化,“寡头垄断”愈盛,而底层民众只能在长尾下摸爬滚打。


4困局

“底层”基因难以摘除


贫穷就像遗传病,在我们家族传了一代又一代。我今生唯一的愿望,就是让我儿子以后不用当抢劫犯。

——电影《赴汤蹈火》台词

“穷人”和“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穷人的“穷”,本质上是认知能力的“穷”;

富人的“富”,在于他们眼界更高,格局更大。

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人生七年》,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少罚站,少挨打,吃饱饭。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名校有好份工作,而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其后代,常伴随失业。

这就是阶层固化下的基因遗传病。

阶层固化(Class cure)是指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

《南方人物周刊》曾做过百年家族封面人物系列策划,梁启超、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鲁迅、钱钟书、英达、荣毅仁、马寅初等多位近现代风云人物上榜,既上溯其家族发迹之源,又追踪其子嗣延承之流;纵观其气运之流变,细窥其陨衰之征兆,揭示其荣盛之玄奥。百年荣枯,足见家族基因之传承力量。

如果说,现今我们打破了固有的封建礼俗的桎梏,追求到了一定的自由和平等向上的机会,那新的阶级分化正在被我们所建立。一个时髦的流行词“歧视链“刚好是阶层分化的真实写照,站在歧视链的末端,去攀登另一个链端。

就拿我们多数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自然都想鲤鱼跃龙门,通过考研冲一冲985高校,给自己的简历添上好看的一笔。但临到毕业季发现招聘要求为“双211、985”,了解一下?

虽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实际情况,你懂得!真是本科不读985,研究生985也枉然。

第一学历的槛儿不在少数,今年就有一位上海交大的博士因本科非双求职被拒的案例,划重点:博士——依然摆脱不了第一学历的“黑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经常看到招聘单位的官方解释是:高校毕业生过多,不能一一面试、一一了解,只能把范围缩小到211或985,然后发现还是看不过来,于是就筛选第一学历211/985,有一些人才被遗漏了是没办法的,谁让优秀的人太多了呢。

今天,出身底层的人真的越来越难逆袭改变命运了。哪怕只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好,更有尊严地活着,就必须花光所有的力气了。


5突围

读书,一条捷径通幽路


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来自网络

今年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让人叫座又叫好,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经典台词,给网友们注了一支强心剂,大力丸。太正能量了,一时间斗志满满。可回归现实,又都缩在舒适区里,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

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博士尚可抖一抖。近年来“大学文凭不断贬低值”、“名校光环已逐渐褪去”、“985、211已经名存实亡”等声音,确实是一篇有力反击“读书无用论”的文章。可面对求职就业,这一纸文凭仍然是块垫脚石。起码,多了点底气和选择。

正像张雪峰老师所言,名企招聘是不会备注仅限985、211院校学生,但人家也不会去学校招聘。换句话说,人压根没把普通院校放在眼里,何必多提一嘴呢。

如果仍然用“二八原则”来说明大学生素质,那么名校的毕业生中,约80%是素质、能力不错的,二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中,仅约20%是素质、能力强的。

正如明朝的八股取士虽受众议,但清朝的鄂尔泰说了句中听话:“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然牢笼志士,驱策英才,其术莫善于此。”

而时至今日,比起用时间来熬得资历,用关系来获取资源,对于普通出身的毕业生而言,读书依然是直通车进阶的不二法门。

《精进》一书中谈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如今,信息快速更迭,新技术新知识迅速换代,如果安于现状,不及时更新思维观念,又没有很好的资源傍身,迟早还是会被淘汰。

眼下热播的电视剧《遇见幸福》,反映了都市人群的生活危机,剧中,郭京飞饰演的欧阳严严,曾是企业精英,销售总监,年薪百万,但在离职三个月后重返职场,依旧吃了闭门羹。所谓的资源人脉,都伴随着职场地位的消磨不复存在。

但凡想要逆袭的,哪能不流点汗流点泪的。

6

跃龙门的术、势、道


世间所有的逆袭,都是:找到对的人,用对的方法,朝对的方向努力执行。

——编者语

有人多年研究指出,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

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成功系数=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学习成绩 +项目/实习经历)+成就动机(责任感+敬业度)+人际及沟通能力(含社交礼仪)+外貌及气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性格、兴趣与职位的匹配+个体价值观与求职单位的文化匹配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即便是考研也是如此。

学历不够就能力来补,能力不足就态度来救,总有一款是自己的进阶之路。成功学唱衰的一万小时定律,赢在了专注与坚持。

普通人逆袭真的是太难了,但我想说的是,比现在更好一点,我们都可以做到。

而对于新闻学子来说,其实这真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无冕之王的桂冠陨落,坏的是,你有一技之长还是可以大放异彩。

又临就业季,二三本传媒类学子怎么办?南方传媒书院院长陈安庆老师给大家支招:

1.刻苦勤奋,新闻界没有神童。

大学四年,每年暑假陈老师都会留在长沙,联系报馆实习历练。2003年夏天,长沙酷暑,我一跑就是两个多月。期间有两次中暑,打吊针。很多人羡慕我,还没毕业就已经做到了《法制周报》的首席记者,我当时是以笔试第一名考进这家报社的。貌似一副少年得志的样子,但只有广电大楼里打扫卫生的阿姨知道,这个年轻人一周有一半时间,夜晚都是睡在办公室的水泥飘窗上的。

那时,办公室就是我的家,抽屉里放着我的毛巾和牙刷。有一次在外连续出差两个多月,回到单位时门卫都不认识我了。

选题,采访,出发,在路上。我所认为重要的日子,只有截稿发稿的日子,在外出差我驻足报刊亭的时间也比逛街的时间长。赖在新华书店读业务书不走,上海的书店、苏州的书店,无锡的书店......

 2.勇敢无所畏惧,执行力强。

市场化媒体新闻一线的实践,造就了我任劳任怨、认真负责、踏实做事、敢于担当、拼命三郎的特点。而在体制内媒体的经历,使得我更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待人处事注意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公道正派。

3.多看书,聪明书打底。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于文史、理工类学生,尤其是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艺术类学生更是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们的优点是思想活跃,富于创造力,自我意识突出,感性认识能力强,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其不足之处是忽视集体合作,思辨能力相对较弱,不重视人文基础学科的学习,随意性较强,性情较为松散,纪律观念差。

做一个合格记者至少要阅读200本人文社科类经典读物。

新闻是“体”“用”兼备的学科,如果没有多学科的基础,仅仅依靠新闻那一点采写技巧和传播理论,新闻学将成为无缘之学,无根之学。

我还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就是阅读量直接决定你的写作质量。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你感觉写不出,哪是因为你读书太贫乏,问词穷尽。没有输入,何谈源源不断地输出?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积累和储备最重要。

新闻学只是浅浅地一弯小溪,它的水源来源于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社会学科,是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的。

如果你仅仅被动接受任务,在台下不做自己的读书计划,仅仅依靠别人,疲于奔命,那很难有大的进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仅仅要完成公共任务,自己还要有自己的小九九,自己的学习计划,阅读计划。

很多用人单位不喜欢新闻系的学生,原因就在于新闻学院的孩子,在没有专业支撑,也没读过几本书,上手虽然快,但是发展半径小,而一些中文,法律,财经专业的学生,虽然一开始上手不如新闻学生上手快,懂套路,但是他们的发展后劲大,知识储备丰厚,掌握了套路后,完成的新闻作品质量远胜新闻系学生。

必须多读几本书,特别是经典作品了。脑子里没有上百本书垫底,想成为一个好文字记者,我看您还是算了吧。总不能豆腐三碗,三碗豆腐,整天就那几个陈词滥调混事吧!

记者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一个合格的记者,脑子要灵活、人脉和沟通能力一定要强。

哪些情商高、交际能力强、有点“不安分”和充满好奇心的人是比较适合做记者的。要求能吃苦耐劳、思想活跃,有创造力,工作执行力强,很快能独当一面。

有很多名校博士硕士学历高,专业也好,但不能吃苦,采访不花工夫,写稿马马虎虎,这样应付差事的编辑记者淘汰率很高。

在毕业季很关键很现实的问题是,应届新闻学子想知道,媒体待遇怎么样?

南方传媒书院陈安庆老师透露:

影响传媒人的薪资因素,一方面是工作“量”一方面是“质”。在报社,编辑记者们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记者编辑的工资待遇和工作量成正比的,稿件刊发记件打分,按照版面配置位置、重要性,传播效果打分,这直接决定了你当月的实际收入高低。

电视台记者编导用人情况复杂,即使在央视和湖南卫视,员工聘用情况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员工台聘有的是和频道签约,还有的是和栏目组签约,还有什么都没有签的,做片子拿稿费,待遇都是不同的。

编外用人方式,在身份差异、经济待、政治待遇、劳动和养老保障、工作稳定性等诸方面差异大,导致心理失落、职业认同感弱、对供职媒体归属感和忠诚度弱、职业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电视台如果想要再拿高薪,除非职位往上升,做到制片人总导演什么的。只有职位上升了,薪水才可能有大幅提高。

不同媒体赢利情况不同,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主流强势媒体待遇要优于非主流边缘不知名媒体。

在媒体工作,如果你想拿高薪,记者要非常能跑,非常勤奋,这勤奋一方面体现在体力方面,另一方面要具备捕捉新闻的敏感度,发稿量巨大和稿件质量也高,出手快、量大、又快又好,而编辑则体现在编版量,版面编辑质量上。

这几年传统媒体盈利不佳,在报社里记者编辑能拿到万元的月薪,屈指可数。目前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有1000万左右,而传统媒体就有编辑记者80万人左右。一般而言国内网络编辑平均月薪可达到4000元左右,不同城市略有差距。站点越小工资越少,大型的门户网站的编辑月薪可达到8000元以上;频道主编可达到1-2万元以上。

实际上,做网站编辑在文字和选题策划方面和报纸杂志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对互联网和软件应用的要求就比较高了,需要懂得SEO的基础知识、  PHOTOSHOP图片处理、Dreamweaver编辑、Fireworks图形编辑设计软件等都有要求,有部分电商媒体还需要懂得线上营销的知识,文字处理和计算机能力都要过硬。

出镜记者记者要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口播出镜新闻外采任务,丰富的采编经验和人脉资源。随着采访经验的丰富和发稿量的提升,一个月包括车马费也能拿到8000元,有时也能拿到1万元。

人生是一场以梦为马的战斗,

你挑灯夜战,

是为了更早登上黎明日出前的甲板。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

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沉默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文章精选:

要向过度索权的手机APP“开刀”!

女多男少,传媒业掌握在娘子军的笔杆子下了?

咪蒙消失后回归,美妆短视频MCN有搞头吗?

选择跨考新传专业研究生的终极理由?

名篇重温 |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