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都是被逼的

艾飞 局外人看电影


文| 艾飞


现在每次回老家,都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中国,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地方,一个地方年轻人的眼界和想法越来越趋同。


比如我老家新余,现在最有名的明星是彭昱畅,年轻人基本知道他,逢年过节,市里一大热点就是追踪彭昱畅他们去哪哪吃饭。


其实,追追彭昱畅我觉得还算是有出息的,至少,因为他,很多人会去看《大象席地而坐》,那也值了。


可问题是,彭昱畅很少在新余,这个时候,年轻人平时的聊天对象,变成了一些本地的抖音、快手网红,市里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跳舞,有的会装逼,有的会装傻逼......


渐渐的这成了市里面的一种风气,其实也是全国的风气:


年轻人都梦想当网红,一夜成名。


而且,当什么网红不重要,红就行,红了就风光,红了就会来钱快。所以为了红,就有人什么都干得出来,讽刺的是,只要你红了,不管你之前有多黑,都会被洗白。


似乎,现在社会,人们渴望成功的方式都很急,一个个拼命往上爬,仿佛上面有一个在一点点关闭的出口,如果不抓紧穿过去,就会永远寄生在底下。


这种氛围很像马丁·斯科塞斯在1982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叫《喜剧之王》,比周星驰导演的《喜剧之王》早了17年。


在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他告诉小人物,要努力奋斗,天亮之后就会很美;而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喜剧之王》更写实,他说:


对很多小人物而言,就算你再努力,生活也不会给你半点机会。


而且,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重点在于讽刺,讽刺消费时代的娱乐至上,讽刺阶级固化中的“美国梦”。


影片中,我的偶像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鲁伯,就是一个做梦的小人物。



鲁伯三十多,一无所有,但他痴迷于脱口秀表演,也很努力,他会认真研究各种表演,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演播室的样子,每天对着纸片人精力充沛的练习。


他相信,只要给他一次上台的机会,他就能成为新喜剧之王。



因此,鲁伯每天就和狂热的私生饭一起,蹲守当时最火的脱口秀一哥杰瑞。对很多私生饭而言,杰瑞就是全世界,而鲁伯想结识他,一举成名。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鲁伯和杰瑞说上了话,杰瑞为了早点摆脱他,于是对鲁伯说:你到时联系我办公室吧。


正常人都看得出杰瑞是在敷衍,但鲁伯不是正常人,他是满脑子都装满“要成功”的人。


对这种人而言,他最擅长的就是自欺,然后欺人。


和杰瑞搭上话之后,鲁伯浑身充满了劲,他恨不得立马让全世界立马意识到他的存在,于是他去找了一个喜欢多年的姑娘,告诉她:


杰瑞给了我机会,在你面前的是,新喜剧之王。而我,还差一个王后。



在《喜剧之王》里,马丁用了一种很生动的拍摄方式,他让片中现实和幻想交替出现。


现实里的鲁伯,极度渴望成功,于是在现实里他只要尝到一点点甜头,就开始拼命做梦,在幻想中,他当上了新喜剧之王,赢取了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种自然呈现的方式充满荒诞感,就像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你真的不知道他是醒着还是装睡。



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在尹天仇的坚持下,终于遇到了贵人杜鹃儿(莫文蔚 饰),而在马丁的《喜剧之王》这边,杰瑞显然是懒得搭理鲁伯的。


鲁伯一次次拜访杰瑞的办公室,一次次被赶了出来,他甚至直接追到杰瑞的家里,杰瑞就跟碰到疯子一般,怒不可遏。


杰瑞忍无可忍的对鲁伯说:


你知道我可以叫警察抓你吗!有人跟你说过,你是白痴吗!!



我想,夜深人静的时候,鲁伯肯定也会骂自己是白痴,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怀,又身处这样一个你追我赶的大环境,只能豁出自己,努力出头。


博尔赫斯说,人会逐渐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从长远来说,人也就是他的处境。


鲁伯的处境,让他拼命想爬上“美国梦”这艘大船。


片中,罗伯特·德尼罗把这种“想往上爬的心酸、边爬边幻想的满足、以及为了一丝丝尊严竭力狡辩”的小人物状态,刻画的栩栩如生。



有一部我很喜欢的台湾电影,叫《赛德克巴莱》,其中有句台词我一直印象深刻:


如果文明是叫人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看看野蛮的骄傲。


在《喜剧之王》里,鲁伯就践行了这句话,明明在努力奔跑,可现实却在不断封他的路。


走投无路的他,为了他的“美国梦”,不惜犯罪。鲁伯杰瑞的一个私生饭,找了一把假枪,绑架了杰瑞,以杰瑞为人质,换取上台表演的机会......



在电影《喜剧之王》里,最好笑的应该就是鲁伯那5分钟左右的脱口秀了,他把自己的伤疤一个个揭开,自嘲,赢得满堂喝彩。

比如,调侃爸妈一直酗酒,他说:我爸妈都酗酒,回家就一起呕吐,16岁之前我以为呕吐是成熟的象征,所以别的小孩抽烟的时候,我就扣自己的嘴,练习呕吐......

比如,调侃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他说:其实我今天能站在这里,是因为绑架了杰瑞,明天你们就会知道,我不是开玩笑。相信我,这是我唯一进演艺圈的方式(当然,观众都以为他在讲笑话)......

鲁伯最后耸耸肩,对观众说:

宁做一夜之王,不做一世闷蛋。


我认为,最后这个脱口秀的能量巨大,表面上他像个“小丑”,努力在台上搞笑,而实际上,一句句玩笑的言外之意,都跟针一样,戳向虚伪的“美国梦”泡沫:

不是人人都有美好生活吗,那怎么穷人会被驱逐;

不是社会和谐一片吗,那怎么家里学校都充满暴力;

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吗,那为什么我们小人物几乎都没有一个上台的机会?

那既然这样,鲁伯就化身“小丑”,就索性以暴制暴吧,就索性一夜狂欢吧,反正也没什么希望......

在我看来,“梦”其实都是好的,只是社会风气扭曲了它,慢慢的人们都向往同一种“梦”。

比如像我前面说的网红梦,比如鲁伯的喜剧之王梦,他们认为,只有实现了这个“梦”,才能拥有爱情、地位、名声和美好的生活。


在《喜剧之王》里,马丁·斯科塞斯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片尾,鲁伯因为脱口秀表演,一炮而红,虽然因绑架进了监狱,但两年多后出来,人们依然争相追捧,成为新一代喜剧之王,又是上杂志,又是出自传,还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


只不过,这个结尾,我们看不出,这到底是现实,还是鲁伯的幻想......

在我看来,不论是哪一种,都很现实。

如果这是真的,说明这社会确实很病态,拼命努力的出不了头,犯罪反而成了时代的宠儿,其实现在也很多这类例子。

如果这只是幻想,我们可想而知,生而为“鲁伯”这种小人物,深深的无力感。不过,还好电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故事,如果电影发生在今天,观众是等不了这么久的,别说两年,他只要两个礼拜不上新闻,观众就懒得搭理他了......


虽然老马的这部《喜剧之王》已经过去了37年,但它放在我们今天,讽刺意味依然适用。

而更让我欣赏的是,这部《喜剧之王》有自上而下的同情。

人人都看得出,鲁伯很惨,可事实上,片中的杰瑞也不太好过,他孑然一身,片中用了很多镜头来展现他的孤单,被绑后他认命似的对鲁伯说:其实我每天都过得很烦。

人们都以为杰瑞应该是一呼百应,可事实上,消费时代,在粉丝心里,他不过是娱乐,是符号,影片中,杰瑞走在路上,一个粉丝说:你人真好,我从你一出道就开始关注你。

接着这个粉丝拿起电话对杰瑞说:你能不能和我侄子聊会,他肯定会很高兴。

可是,当杰瑞拒绝了这个请求后,刚刚笑脸相迎的粉丝马上翻脸道:

Fuck,我希望你马上得癌症!

而另一方面,杰瑞公司的管理层,也在琢磨着再找个新人替代他......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人人都渴望被捧成王,可现实是,你自以为自己是王,其实不过是个别人茶余饭后找乐子的小丑。

鲁伯是,杰瑞也是。

其实,我们今天社会满满都是这部《喜剧之王》里的影子,疯狂的小丑无处不在。

这里,哪哪都是符号,哪哪都在阶级固化,一个个小人物的人生,回顾起来,都是一出出底色悲凉的喜剧。

而大部分人,在这个过于实际、过于物质、过于入世、少有精神追求的环境里,只能沉浸在幻想中,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往期文章:一个陌生女人给我的激励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下在看,谢~
Modifi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