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国人民喜迎高铁票价上涨

2017-04-14 明见书院

来源:卖思想maisx

高铁要涨价了,而且涨幅还不小。


 

据财新网报道,4月21日起,东南沿海高铁公司将上调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票价。一等座上调近7成,二等座上调近3成。提速50公里/小时,涨价30%,这打得真是一手好算盘。

 

这次铁总给出的涨价理由是,因为提速会增加运营成本,所以需要涨价来弥补。这真是一个不会说谎的铁总,居然给出了这么漏洞百出的答案。当然,他们一直来都没有学会怎么好好地撒个谎,不然也不会有当年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的经典名句了。


 

在我看来,以提速作为涨价的理由显然是掌不住脚的,理由有二:

 

第一,这回的“提速”并非是真正的提速。五年前为了安抚“723温甬动车事故”后的民心,高铁故意降速50公里/小时,票价却仅降低了5%。这次所谓的提速,仅仅是恢复到原来的速度,但难以想象的是,乘客在低速高铁时代陪跑了五年,却换来了涨价1/3的噩耗。

 

第二,即使某项运营成本因为提速增加1/3,也不意味着票价就要上涨3成。

 

有人以京沪高铁为例,其长度为1300多公里。有业内人士指出,列车时速30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耗电为3.64千瓦时(度),每人全程总共耗电不足50度,电力成本不足50元,仅为京沪高铁全程二等座票价555元的9%。即使时速提高到350公里,(此时每人百公里能耗为5.2度),耗电为70度,确实增加了3成多,但电力成本依旧不足70元,仅为票价的12%。


当然,仅以电费来计算,有失偏颇,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提速这个权重对增加所谓的成本并没有铁总说的那么重要和关键。

 


当然,铁总这次选择性的涨价,估计也是有过严密的推演的。这次涨价虽然只是试点,但拿了上座率最高的线路涨价,而且沿海这条线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即使涨价,接受能力也比其他地方大,自然不会招致过多的反对。

 

此外,面对高铁票价已然很高的质疑,他们就摆出了一副与国际接轨的架势,拿出许多个国家的票价来反驳。可以,一味比价格,却不比收入和生活成本,这耍起流氓来真是一套套的。

 

除了上面说到的因为提速增加了运营成本而涨价的因素外,铁总,也不光是铁总,几乎是所有央企都会哭诉的一个理由,那就是他们的投入太大,回报太少,总而言之就是,他们亏了。

 

由于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让中铁总负债连年增加,又加上近年经济增速放缓,铁路货运量大幅下降,货运收入减少。因此,中铁总急需增加客运收入,弥补经营亏损。

 

然而,高铁债务和亏损这个锅乘客背不起,也不该背。一方面,中铁总的债务太沉重,截至2016上半年,铁总负债达4.21万亿元,同比增加9.06%。更要命的是,高铁建设还在继续,债务规模仍在扩大。现在只有京沪高铁是勉强盈利的,其他高铁都在亏损。

 

另一方面,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的中国高铁,靠的是政府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跃进风格,因此,许多高铁项目上马缺乏合理性,有重复建设之嫌;一些地方政府热衷建设高铁项目,则是为了拉动GDP增长,搞政绩工程。这大概也是高铁项目最近几年不断上马的根本原因。

 

在兴建这些项目时,政府已经给予了诸多的便利和好处,低成本的劳动力,大量的低价甚至免费的土地及充裕的资金投入。可以说,为了建这个高铁,多少社会成本投入其中。如今,把便宜都占尽了以后,却来哭穷。我首先不答应。

 

在我看来,此类高铁项目亏损,如果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应由地方解决;如果是铁总决策失误,则应自己买单,而不是把扭亏为盈的重担再一次转嫁给消费者。

 


当然,高铁票价也不是不可以市场化,但对垄断国企的“市场化”定价,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过去,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政府定价时,垄断国企提供的产品价格畸高,后来定价权下放给企业,名曰“市场化定价”,却没有竞争和监管。

 

结果“行政垄断价格”被“国企垄断价格”取代,不仅价格依旧畸高,还显得“合理合法”。

 

就拿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机制来说,最开始,价格完全由发改委来确定,他们说多少一升就多少一升,我们只有听得份。后来,虽然假模假样地推出了一个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油价。然而,依旧是每次涨涨自来水,跌跌眼药水;有时候则干脆只涨不跌。

 

以2016年为例,国内成品油经历了22次调价窗口,其中7次上调,6次暂停,5次下调,4次搁浅,而当中的6次暂定,按照调价机制来说,本该是下调的,结果官方却整出个所谓的“地板价”,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不再下调。

 

你质问他,他就说,这是有法可依的。他们都是“合理合法”的

 

央企,或者说是国企,其发展的目的本该是增加全体国民的福利。但实际上央企已经成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一方面它可以和行政权力高度结合,无偿占有和使用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影响政府决策。另一方面,它又以上市公司的面目出现,以参与市场竞争和股东利益为理由,回避上缴利润和少缴利润。实际上拒绝利润全民共享,维持内部人高福利高收益。

 

如此的央企,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仅没有任何具体的价值,反而由于央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将自身利益扩大化,不断加强自己的行政垄断能力,自身利益不断受到侵害。

 

这些年不断出现的电信资费、电价、油价、高铁争议,实际上就是民众利益和央企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


 

可是,面对他们的任性,我们又能怎么样呢?我想,最后,当然还是人民群众喜迎票价上涨了。 

延伸阅读


中国高铁将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 价格有涨有降

来源:日人民报

核心阅读


  东南沿海高铁首次实行跨省调价,票价将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


  调价有利于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客流,提高长途高铁的座位使用率,加快铁路总公司融入市场的步伐;同时,可以改善铁路行业的收入预期与经营环境,提高铁路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4月,中国高铁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东南沿海高铁的车票从4月21日起将不再“一刀切”。


  旅客小张算了笔账,清明节小长假从深圳回潮汕老家,无论坐哪趟高铁都是89.5元,但是“五一”小长假再坐高铁回家,最高票价与最低票价间能差出34元,相当于一顿高铁盒饭钱。“我觉得有点像坐飞机,不同航班价格不一样。选择更多了。”


  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自2016年获得高铁车票定价权后,第二次调整车票价格。那么,这次调价对百姓出行有何影响?咱们也来算算账。


  调价后价格有涨有降


  早在年初,“东南沿海高铁将涨价”的消息就不胫而走。2月中旬,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公告,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将对东南沿海高铁开行的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公布票价提前30天对外公告。


  “此次票价调整前,东南沿海高铁长期执行国家1997年批复的高等级快速软座票价标准,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不利于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和充分竞争。”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工作人员介绍说,始自杭州、经宁波至深圳的东南沿海高铁,全长1600多公里。2016年,东南沿海高铁日均开行动车组622列,平均客座率达80%以上。不过,旅客运得这么多,账本净利润却没有。


  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就是定价偏低,且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如宁波至厦门,公路运行13.5小时,票价312元,高铁运行5.5小时,票价仅250元;厦门至深圳,公路运行8小时,票价372元,高铁运行3.5小时,票价仅150元。换言之,高铁运行时间不足公路的一半,可是票价却低得多。


  那么调价就是涨价吗?其实并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说,以深圳北至潮汕的高铁票价为例,调整前二等座执行票价为89.5元,调整后同样区间,D3108次为107元,涨幅19.6%;D2342次为102元,涨幅14%;D2350次为85元,下调5%;D7406次为73元,下调18.4%。


  调价有利于调节客流


  为什么这么调价呢?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东南沿海高铁调价,执行票价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


  依旧以深圳北至潮汕的高铁为例,涨幅最高的D3108次,是早上8点11分开车,10点29分到潮汕,终点站是上海,黄金班次,目前上座率最高。降价最多的D7406次,是早上7点11分开车的早班车,9点23分到达终点站潮汕,也是为两地通达专门开通的短途直达车,但上座率较低。


  调价后,价格成为调节客流的杠杆,对于价格比较敏感但时间冗余较大的旅客,就可以避开高峰时段,选择短途直达车,出行成本反而更低了。而对于出行时间更在意的旅客,就得多掏点钱了。这样的调节,也有利于高铁将短途客流从长途客车中剥离,提高长途高铁的座位使用率,最终增加运输收入。


  实际上,这样的价格调节与航空类似。此前铁路票价全部“一刀切”,无论黄金周、周末还是平时,无论早晚,只要是同样的旅程、同样的席别,只有普速、D字头和G字头三种价格。这次对部分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后,同一天的同段旅程的高铁车次就可能出现多档价格,旅客不妨像选购机票一样,认真比对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


  调价有利于加快铁路融入市场


  一提到价格,肯定有人会问:中国高铁票价到底贵不贵?


  其实,目前中国高铁的基准价不高。以每百公里票价占人均月工资的比例比照,法国是0.81%,日本是1.14%,德国是1.29%,意大利是1.33%,中国的0.80%与法国差不多。


  这次高铁调价,市场反应似乎波澜不惊,分析原因,一是旅客切实享受到了高铁的诸般好处:方便舒适快捷,价格一般比机票便宜;二是调价释放出了一种信号:中国高铁正在探索更加贴近市场的路线。


  要想贴近市场,还得引入竞争。只有有竞争,才能有行业进步。那么,铁路运输企业拥有运价自主权则为引入竞争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专家认为,运价灵活,一方面可以提高铁路对市场的敏感度,加快铁路总公司融入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可以使铁路行业的收入预期与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提高铁路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从而活水养鱼。


  早在2016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包括济青高铁在内的首批8条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示范项目。很快,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资财团决定控股杭绍台高铁,华夏幸福将投资廊涿固保城际铁路,横店集团将投资杭温高铁……无论是自主定价、地块综合开发价值、资产证券化前景,还是2015年京沪、沪宁、宁杭、广深、沪杭、京津城际高铁就已实现盈利的利好,都让原本被认为“重资产、难盈利、垄断堡垒”的高铁,成了民间资本青睐的香饽饽。


  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看来,让民资控股高铁PPP项目,政府既不是为了圈钱,也不是让渡话语权,而是看重民营资本的能力与效率。“通过PPP项目引入民间投资,既能让铁路的组织方式、开发模式更多元,也能探索如何用商业化的手段来做公用事业,借用民营企业的整合能力,让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