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堂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美

代安荣 教育小视 2024-03-19

课堂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美

今天晚上,群里有老师发了这样一个段子,引起了我的思考:“丈夫下班回家,看见妻子在揍孩子,忍了忍没理她,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吃了一碗。吃光看见老婆还在揍儿子,于是终于忍不住了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一会,让我来揍!”


父亲的态度为什么陡然之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关键在于打孩子的行为是否与自己有关,或者是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父亲之所以认为妻子不应该打孩子,他是一个“旁观者”,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知道大人打孩子是不对的,于是他指责妻子打孩子的“错误”行为;父亲改变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知道了妻子打孩子的原因,那是因为他吃了孩子撒了一泡尿的馄饨,这事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其中,谁还可以淡定从容?一般而言,一个人是否淡定,不仅仅看一个人自身的修养,更主要看这个事情是否与其有关和这个事情涉及到他本人多少的利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衡量器。

当我第一次在群里看到群友发段子的时候,看了一眼就一笑而过,没有引起我的任何思考,更未深思;第二次在看到的时候,突然之间想到了教育,想到了不同层次不同人对教育的不同看法。目前,网络上只要出现有对体罚问题的报道,或者师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新闻,大多数都会把矛头指向教师,批评这样的教师没有爱心、责任心,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很少会有人去关注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教师天生有“虐待狂”症、难道教师有病。肯定不是,没有哪一个教师不像父母一样希望每一个学生学习好,能够好好听课,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其实,之所以会发生这样不同的看法,关键就在于很多人没有站在课堂上上课,也不知道上课有时候的“难”处,当然可以大放厥词。一旦这些人自己在课堂上上课,知道上课的难处,也许,就不会那样简单地非理性地看待教育了。

课改和评课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有些课甚至被批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为什么有的评课者评得这样“狠”,把课堂批得如此一文不值呢?我想,根源就在于这些评课者不上课或者远离课堂,但又情系教育,总想让教育变成某个样子,甚至有时候很急迫,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课堂不是静止的,学生也是有思想和灵魂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相反,那些在一线上课而评课者,会评得相对温和一些、相对理性一些,因为这些还在课堂上课的教师知道上课有有一种难,并不是一种真空的状态,甚至还可能在课堂上会和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因为这个难,评课者就会从上课者的角度去评,而不仅仅是根据课堂的效果去评。前者是旁观者,后者是置身其中,其考虑思考的方式自然不同。很多时候,教师们面对的是平日的课堂,还要组织学生教学秩序;而很多有人听课的课堂,基本上都可以可以忽视组织教学环节,学生们都很“懂”,也比较积极配合教师上课。

课堂,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美,完美的课堂多为表演,不完美的才是真正的课堂。


刊发在《江西教育》2017年2期卷首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